S小學 24 班的“傑生老師”打電話要我約一個家長來開會,因為這個學生有嚴重的紀律問題 (Behavior Problem)。
通常老師與家長會面都選在下午 2:30 分,學生下課之後。
來來回回的和雙方聯繫,敲定一個大家都方便的日期。
這個學生的監護人是“姑姑”,他的父母都在加拿大做生意。
老師不解﹕如果父母都在加拿大,為何要讓小孩一個人留在美國由姑姑照顧?
姑姑說她的弟弟在加拿大做生意很忙,所以把兒子託付給她。
我和這位監護人姑姑一進教室,老師就叫我們看看艾力克的桌子。
老師說;「你們可以看到每個學生都把東西擺得很整整齊齊的才回家,只有艾力克就這樣亂糟糟的,他一向都是這麼懶散!」
我們看到艾力克的桌上的確亂七八糟,書本、紙張參差不齊的攤著。
老師說﹕「我每天上課要花很多時間來糾正他的行為,他不打開書本、他向同學扮鬼臉、他隨便拿人家的筆記、他東張西望、他沒有把作業抄好...」
「我不能讓他這樣影響我的教學!」
接著,老師拿出艾力克平常在課堂上的作業給姑姑看,看看他的字跡是如何潦草,該做的都沒做完...
老師說,星期一到星期四都有家庭作業,姑姑一定要確實檢查他的作業,簽名並放在背包裏。
老師特別強調學生在學校的行為,老師有一張行為記錄表,分為五個顏色,做為評鑒的標準,老師會記錄他每天的表現,決定他當天應得的顏色;
一個犯規是黃色,兩個犯規就是藍色了。
老師不厭其煩的解釋給姑姑聽,要她一定要明白什麼顏色代表什麼意思,並在家裏和老師合作。
綠色﹕(沒有犯規)紀律良好
黃色﹕(犯規一次)警告
藍色﹕(犯規二次)下課休息時間少5分鐘
橘色﹕(犯規三次)下課休息時間少10分鐘
紅色﹕(犯規四次以上)下課休息時間少15分鐘,並打電話通知家長
根據老師的記錄,我發現艾力克最常犯的就是在教室內“不正經”,“扮鬼臉”,“裝瘋賣傻”;還有一個是在上課時間要求“上廁所”這也是不被允許的。
老師要姑姑每天都檢查艾力克的行為表,並且簽字。
如果發現他當天的行為不好,則要做一些處分,比如不給看電視,或不給玩電腦等。
席間,姑姑聽得很認真,做筆記,表示一定會遵照老師的指示回去好好監督這個孩子的行為。
姑姑說﹕「去年,三年級的老師沒有批評過一句話,也沒有要求家長來開會,我以為孩子表現很乖,一切沒問題,現在升上四年級了,老師一直說我的小孩這個不行,那個不好,我認為是以前的老師沒有認真指導,今年的老師認真多了,也很負責,我先生誇獎傑生老師太有責任感了,願意花這麼多時間來糾正。」
傑生老師很感謝家長有這樣的理解。
老師要求姑姑有空時來教室陪伴艾力克上課,看看他的行為。
老師願意給艾力克兩個星期的時間改善,到期如果行為仍然 不佳,老師會做進一步的處置。
這個會議花了將近兩個小時。
姑姑很感激老師的認真教學,並聽從老師的建議,每星期兩次,到教室坐在艾力克的旁邊陪著上課。
有姑姑做陪,艾力克的行為收斂不少,功課也都做了並交給老師。
過了兩星期,我又接到傑生老師的電話,說艾力克還是不守規矩,依照先前的計劃,他決定把他移送“SST”小組來管教。
老師要我解釋給姑姑聽,到底什麼是SST?
SST就是Student Study Team的縮寫。(學生學習小組)
通常是針對課業成績不好的學生加強輔導的,老師說這次是針對他的行為問題而不是學業問題,由這個小組的老師來做監督評估。
姑姑不明就裏,一聽到什麼“SST”的,就覺得一定不是好事,馬上很不高興,認為老師太刁難了。
有一天姑姑跑來辦公室找我,一見面就說﹕「對不起,電話一直打不通,只好直接來找妳!」
她仿佛受到很大的委屈,要來向我訴苦,她說﹕
「我想請妳向學校表達,我要艾力克換老師,我覺得老師對他有偏見,他怎麼做都不對,繼續留在這個班級對艾力克不好!」
我說﹕「妳怎麼會這樣想呢?上一次妳不是稱贊老師很負責很用心教嗎?」
姑姑說﹕「我一直遵照老師的要求,每天檢查艾力克的功課,看他的行為表,每星期兩、三次到教室陪他上課,艾力克最近的表現一直很好,但老師還是要給他轉到一個什麼SST小組,妳說,一個九歲的小孩可以多壞呢?」
姑姑又說﹕「主要是最近發生一件事讓我很傷心,我覺得老師對艾力克有偏見,所以才決定要轉班。」
她說﹕「上個星期五,我陪艾力克在教室上課,因為他有犯規所以下課的遊戲時間少了15分鐘,這我明白。」
「後來學生都回到教室了,老師發給每個學生兩條糖,全班每一個人都有,就是艾力克沒有,看在我的眼裏非常難過,非常心酸!」
「難道其他29個人都是好學生,只有艾力克一個人是壞學生?我不相信!再說,下課罰他不可以去玩,已經罰過了,怎麼連糖也沒得吃,那不是一罪兩罰嗎?」
「當著我的面這樣對我的小孩,我覺得這是偏見,歧視,老師給別的小朋友兩條糖,他起碼可以給艾力克一條,表示他的行為不好,所以只給一條,這也是懲罰啊!可是老師一個也沒給,就當著我的面,太羞辱人了。」
她又忿忿的補上一句﹕「以後我再也不去教室陪著上課了!」
「我本來以為這是個好老師, 認真負責,但現在我不這麼想了,我一定要轉班,我不能讓艾力克繼續在這個班接受不平等的待遇。請妳替我把這個意思轉達給學校。」
我說﹕「我了解妳的感受,但轉班不是那麼容易的,每班規定要有30個學生,這班少了一個學生,別班卻多了一個,這不行的,而且這也不是老師能決定的,一定要請示校長。」
姑姑說﹕「那妳幫我安排一個會議,我要見校長。」
於是,我打電話去學校,說明家長要轉班的意圖,要求和校長及老師會面議談。
校長經常都是很忙的,經過來來回回的聯絡敲定第二天的下午到學校開會。
共有校長,傑生老師,ELD的老師,家長和我參加這個會議。
首先,校長對我說﹕「翻譯只能照著當事人的發言一五一十的直譯,老師說什麼,妳就說什麼,家長說什麼,妳就譯什麼,不可以摻進自己的意見。」
校長解釋﹕「因為上次有個西班牙語的翻譯說了很多不必要的話,造成一些困擾...」
我懂了, 就是不可以加油添醋!
我說﹕「我明白,但這位家長還沒來之前已經向我表達很多她的抱怨和感受,我可以先把她的意見向各位陳述嗎?」
得到校長的同意後,我把姑姑為何要轉班,以及她覺得老師對艾力克是有偏見等等,全部說出來。
校長又慎重其事的把我說的話重複一遍,問我“他的理解”對不對!
接著,傑生老師針對姑姑的意見做了以下的說明﹕
他絕對沒有偏心,他只希望把班上每個學生都教好。全班的確只有艾力克是不守規矩的。
艾力克不尊重別人,不愛惜公物,看到別人的東西就拿起來吃,看到紙張就涂鴉,還有,教室有電腦和列印機,學生經常會去用電腦和列印,說著,老師走到電腦桌前,模仿艾力克的坐姿給大家看﹕
「...他就這樣歪歪斜斜的坐在椅子上,兩隻腳抬得高高的擱在列印機旁邊...這是教室的上課時間!妳在家容許他這樣坐嗎?」
又;
每個星期五是「開心時間」“Fun Time”,“紀律表”得到全綠的學生才可以玩遊戲,看影片或得到獎賞,那次的獎品是糖果,拿到全綠的學生每人得一條;
另外,兩個人坐一張桌子,算是一組,當這一組的學生表現良好,如(安靜,桌子整齊,很快完成老師交待的事,等)這一組就可以得到一分,到星期五累積高分的那組小朋友可以多得一條糖果。
所以,有的學生得到一條糖果,有的學生得到兩條糖果,並非如姑姑說的﹕「每個人都得到兩條糖果」。
有關紀律問題,是他每天一再強調一再重複的,艾力克不可能不明白,他一再犯規是要接受處分的。在教室“遵守紀律”是學生的本份。
為了幫助艾力克上課可以學習得更好,他總是安排一個好學生坐他的旁邊,可以幫助他,但每一個坐在他旁邊的學生都來向我抱怨﹕
「艾力克會搖桌子;艾力克會拿人家的東西;艾力克一直講話;...」
現在我安排一個女孩子坐在他的旁邊,這個女孩子也開始抱怨了,她說艾力克對她搗蛋,讓她沒有辦法寫作業...
這時校長說話了﹕
「如果妳的小孩在學校被一個不守規矩的學生搗亂而無法上課,妳做何感想?」
「如果有一天這個女生的家長向學校抱怨,我們把一個壞學生安排在她的旁邊,使她無法專心聽講時,我們該怎麼辦?」
「我認為傑生老師一直用心想把艾力克的行為糾正好,我不認為艾力克有轉班的理由,今天如果是老師偷懶,放任學生的行為,隨便他玩,不做功課不守規矩都沒關係的話,我認為這才有轉班的必要。」
聽了這麼多的解釋,姑姑似乎越來越明白,的確是自己的侄兒不好,老師沒有偏心,而且發糖是有原則的,不是每個人都有兩條,老師訂有規矩,賞罰分明,大家一定要遵守規則才能得到獎勵,自己的侄兒不乖就沒話說了。
校長接著詢問這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他一直和父母分開嗎?來姑姑這裏之前,艾力克是誰在照顧?」
姑姑說﹕「這孩子從小就由保姆帶著,一直寄住在別人家裏,去年才送到我這裏。」
「上次艾力克和父母見面是什麼時候?」
姑姑說﹕「大概一年前吧!」
至此,在場每個人都已經明瞭艾力克的成長背景和肇事原因了。
校長說﹕「也許這就是他行為偏差的主要原因,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愛他,老是把他推給別人。」
最後她同意不轉班,也同意艾力克由SST小組來加強紀律問題。
當然,校長和老師也派了姑姑很多任務要回去執行,一個月要向學校報告一次,第一個任務是﹕
要督促艾力克自己舖床和整理自己的房間,不可以亂糟糟的,姑姑不可以替他整理,這是要培養他的責任感,要賞罰分明,一個月後,校長要知道結果,接著又會給第二個任務。
擔待別人的小孩豈是那麼容易?監護人形同父母,要負起管教的責任。
好沉重的擔子!可憐的姑姑,不,應該是負責任的姑姑!
希望艾力克爭氣些,別勞煩姑姑一天到晚來學校開會了。
“
|
- 18樓. 螞蟻1862013/01/13 19:43這位姑姑辛苦了
真的,帶別人的孩子,難啊!
文中最末段與校長開會那一段,我很感動。這位姑姑是明理的,透過這個會議的溝通她明白了始末,而且姑姑也要「做功課」。大家一起來幫助孩子改變、成長、進步。
的確,教育有時不只是教孩子,某此情形下也要教家長。但不知為何,學校卻變得愈來愈像服務業了,面對家長的怒氣,都是要老師改進。啊…SORRY,因感慨,抱怨了一下。
對照之下,臺灣的校長、主們們還有進步的空間。繼續加油,讓教育能朝正確的方向走,這才是真的為孩子好,為國家好!
我喜歡把我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例子寫出來,
讓大家比較一下美國教育和台灣教育的不同之處。
美國教育非常鼓勵父母的參與,注重父母與孩子的互動。
花露露 (邀舞~ 韋伯) 於 2013/01/14 08:56回覆 - 17樓. catling2009/11/15 01:00應該把這篇投稿到世界日報去啊!
好讓那些只知在美加等國打拼賺錢的華人父母也反省一下! - 16樓. 七琴2009/11/08 08:33唉~
愛心容易耐心難~
這個姑姑真可憐
擔子這麼重....
- 15樓. 黃彥琳~~ 溫泉公園賞秋行2009/11/06 04:45美國學校的老師
(繼續下面討論)
美國學校的老師都很會稱贊學生嗎?
都叫學生「sweet heart」嗎?
I don't think so.
美國學校的老師也有「偏心」的哦………
當一個孩子已經被老師貼上「標簽」,
真的會「翻身」困難。
我孩子讀小學時,就發生過一個例子,
一個台灣來的媽媽覺得自己的兒子被歧視了,
那媽媽可是小學就到美國的的「小留學生」,英文一把罩,
不假他人之手,一狀告進美國教育當局,
導致校長被撤換!
姨婆的工作非常有意義,
辛苦妳了。
謝謝評論,我同意妳說的,但一般而言有愛心和公正的居多,我們不能拿極端的例子來講。
有一件事是事實,如果孩子被編派到“特殊教育班”那就很難翻身了,甚至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記錄一直跟著走。
花露露 (邀舞~ 韋伯) 於 2009/11/06 06:10回覆 - 14樓. 客居矽谷人2009/11/05 10:59看來
是 事有原因的
可憐的小孩
- 13樓. 黑娃2009/11/04 15:41不簡單的姑姑
由這孩子的成長背景看來 姑姑要導正孩子的行為是很不容易的 尤其她家人要支持
我的外甥初中畢業後來美念書 十一年級以后和我們住在一起
因為他從小就和阿姨 外婆都親 所以沒有太大的問題 表妹也喜歡哥哥
但我知道很多寄讀的孩子吧大人的關系都搞砸的例子
- 12樓. 一畝桑田2009/11/03 17:21過動兒
這個孩子讓我想起「過動兒」,其實一個班有少數不守規矩的學生很正常,負責任的老師,自有他管教的方法。
果真是過動兒,那就沒完沒了,就要靠專家了。
父母沒在身邊也是原因之一,但回想起我們小時候,父母那有時間陪你?還不是放牛吃草,大家可都循規蹈矩的。
現代的孩子,不是温室花朶就是嬌生慣養,有的更頑劣不馴,看來,教師不好當呀!
現在的問題學生大半是“過動兒”,這是近代的名詞,以前沒有,
美化“壞學生”的行為,認為他/她們是有病的,
不愛說話,不會表達的則美其名為“自閉症”!
其實有些是,有些不是!
現代人,什麼行為都有一個“病理”名稱!
花露露 (邀舞~ 韋伯) 於 2009/11/04 05:27回覆 - 11樓. 美好生活2009/11/02 21:08替別人管孩子很難
我嫁人的時候,最小的小姑才6歲,我還要幫她洗澡,
上小學也是我在看功課,到了國中,學校有事,總是找我去,
因為小姑覺得婆婆太老,沒受教育,所以總是通知我到學校。
如此把她當自己的孩子在教,確在一次我責備她晚歸未打電話,
而恨我。從此,近20年不叫我一聲大嫂。
自己的孩子可以罵,別人的孩子罵不得,罵了就認為你對也不好,
我很同情這個姑姑,幫別人養孩子真的比養自己的孩子難太多了。
妳的小姑真是小心眼,分不清“好人”“壞人”!
妳過去的盡心盡力也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還好現在已不再有瓜葛了!
擔待別人的小孩是不得已的事,“有功沒賞,打破要賠”!
花露露 (邀舞~ 韋伯) 於 2009/11/03 00:54回覆 - 10樓. moodyblues2009/11/01 04:27四年級嗎?
四年級就有這些問題, 等到了中學就麻煩大了! 這老師算有心的了, 很多老師才懶得管呢!有些老師真的很有愛心和耐心,不惜犧牲自己的時間找家長開會溝通,只為矯正學生的行為;
有些老師就不管,只要上課吵鬧,就把他們送到“校長室”
花露露 (邀舞~ 韋伯) 於 2009/11/03 00:49回覆 - 9樓. 黃彥琳~~ 溫泉公園賞秋行2009/10/31 22:14美式教育,賞罰分明
經過溝通,
那位姑姑即同意學校的做法,
可見姑姑也是個明理的人。
但一個不在父母身邊被父母呵護的孩子,
真的很可憐!
希望這孩子可以順利、正常的長大成人!
不過,
我教中文有個經驗﹕
對一個表現不是很好的孩子,若常常在課堂上稱贊他「聰明」、鼓勵他,
然後奇蹟似,
他就真的會表現越來越好!
對一個頑皮搗蛋的孩子,
若老師經常誇獎他﹕「你是個Good Boy,Good boy應該怎樣做呢?」
那孩子就會往「good boy」的方向發展。
但是,若老師一味用充滿責備的態度面對他,
他就「壞到底」了!
一個自暴自棄的孩子,通常是「自我形象」很低的孩子。
真希望那孩子能遇到了解他的大人,
幫他一把。
美國學校的老師是最懂得“稱贊的藝術”,他們一天到晚把學生叫成"Sweet Heart"
學生稍有一點好的表現他們就極力的讚美,但並不是對每一個孩子都管用。
傑生老師一定是嘗試過各種不同的辦法了,最後只好把他交給另一個管理層級 (SST) 的人去處理.
花露露 (邀舞~ 韋伯) 於 2009/11/03 00:4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