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秋冬候鳥來>
落霞群鳥相伴飛,彩雲幻化隨風舞。
秋水長空萬里天,暮靄朦月亙古情。
孤鶩或孤鴻,心境使然?
《滕王閣序》原題作《滕王閣詩序》,全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初唐四傑之一王勃作品,是古今傳誦的駢文名篇。其中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相關文獻質疑指出,「鶩」必須成羣才齊飛,中國現行流通版《滕王閣序》的「孤鶩」,一隻野鴨,單獨豈可能齊飛,該處一直成為困擾歷史學家和文化學家的文壇懸案。
惟,《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張九齡《感遇》詩: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首句亦描述一隻孤雁離群單飛的心境,離群單飛或是詩人心境的寫照吧?
其實,雁鴨多是群飛,反而是鶴鳥、鷺鳥等鳥會因種類不同習性有別。以台灣秋冬候鳥過境為例,一般而言,偶有一隻小白鶴或大雁過境出現,因物以稀為貴,就引起賞鳥同好大轟動了;而大白鷺、中白鷺、蒼鷺、池鷺等,則是以單獨出現活動為多。
孤鶩或孤鴻?是古人不識鳥種?亦或是心境寫照?若無關鳥種,還是心境為重吧。若以圖像畫面的表現而言,若非群鳥伴飛,長空僅見孤鳥單飛,若非特寫,畫面恐嫌單薄吧。
後記—向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易安居士)致敬
《一剪梅》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延伸閱讀
<心靈觀想>漂泊的候鳥一顆不安定的靈魂(附詩作-鳥蹤)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1242520
<心情風景>夕陽晚霞韻味十足
http://blog.udn.com/jong2020/162804941
<心情風景>紅塵雲霄風、身在桃源中、孤鳥悲鳴之二
http://blog.udn.com/jong2020/166839220
<旅遊見聞>迪化運動公園及跨堤觀景平台-淡水河、夕陽、飛機、鳥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7369289
<心情風景>長廊與廊道
http://blog.udn.com/jong2020/157886440
<心情風景>將軍堡—遊烈嶼(小金門)「將軍堡」有感(附造化弄人)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1140254
<都會賞鳥>水鳥映波光—大、小白鷺、蒼鷺及高蹺鴴(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系統要停擺......)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