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記 : 2025 年 9 月 23 日 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發生溢流,保安寺也受災嚴重
以下是我整理到的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最新災情與相關背景,供你參考:
最新災情概況
-
在強颱 樺加沙 帶來的豪雨影響下,2025 年 9 月 23 日 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發生溢流,洪水與淤泥沿河道流下,重創光復鄉下游地區。
-
溢流導致下游 光復鄉市區 被淹,許多街道、建築遭洪水與淤泥入侵。
-
災情統計(各媒體略有出入,目前以較一致數字為主):
-
死亡人數:約 14 人
-
失聯人數:約 31 人
-
受傷人數:超過 50 人(部分來源提 32 人、52 人)
-
-
根據中央社報導,空拍畫面顯示堰塞湖蓄水量大幅下降,已縮減約 75%,但仍維持紅色警戒,可能還會有溢流風險。
-
溢流造成交通設施重大損害:馬太鞍溪橋遭沖毀,造成台9線中段中斷。
-
災區部分街道水深曾達近一層樓,許多車輛、住戶被淹沒或泡水。
-
搜救作業仍在進行中,已有多處待清查點。
-
政府單位針對防洪、撤離、災後重建等工作正在協調與部署中。
背景與原因
-
馬太鞍溪(又稱馬鞍溪)是花蓮縣的支流之一,流經萬榮鄉、鳳林鎮、光復鄉。
-
該堰塞湖是因上游山區崩塌、土石堵塞河道而形成,非人工壩體。
-
在颱風與豪雨影響下,堰塞湖水位暴漲,最終超過壩體承載能力,導致溢流。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指出,由於地處偏遠、地形複雜,無法在短時間內使用大型機具或爆破方式開挖以引流或破壞壩體。








2001 年桃芝颱風(Typhoon Toraji)是一個在台灣造成嚴重災害的颱風。以下整理重點:
基本資訊
-
形成時間:2001 年 7 月 25 日於西北太平洋生成
-
最強時中心風速:約 35 公尺/秒(約 126 公里/小時)
-
路徑:由東南方進入台灣,7 月 30 日清晨從花蓮登陸,橫越中央山脈後往台灣海峽移出,繼續影響中國東南沿海。
在台灣的影響
-
主要災情時間:2001 年 7 月 29–31 日
-
降雨特徵:颱風帶來豪雨,尤其在花蓮縣南部、南投縣、嘉義縣等山區,24 小時雨量超過 400 毫米。
-
災害類型:土石流、山崩、河川氾濫。
災情統計(台灣部分)
-
死亡:214 人以上
-
失蹤:約 30 人
-
受傷:超過 150 人
-
房屋全倒或半倒:超過 1,200 間
-
最嚴重地區:花蓮縣(光復鄉大興村、萬榮鄉)、南投縣信義鄉、嘉義縣中埔鄉等。
其中,花蓮光復鄉大興村因土石流掩埋村落,造成 100 多人死亡或失蹤,災情慘重,後來才有「大興瀑布紀念公園」作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