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花飛雪落,紙載情存 - (2005.05.08苗栗獅潭鄉 挑紙古道賞桐記行)
2013/12/14 12:48
瀏覽1,27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紙短情長 若淵書
 
上回走訪石碇紙寮坑古道
發現紙寮坑古道跟造紙產業一點關係也沒有
原來所謂的紙寮是指古道上其中一段溪谷非常細長
就像台語所說細長的紙條一般
途中聽到古道專家林宗聖老師談起
苗栗獅潭有條先民將造好的粗紙
送往竹南地區加工時
往來的挑紙古道時
就對這古道有些好奇

現在這個時節正逢桃竹苗客家地區的桐花祭
趁此機會就跟著林宗聖老師的足跡
來趟挑紙古道尋古
兼賞桐花之旅................
 

苗栗縣獅潭鄉位置圖
 
獅潭位於苗栗縣中部,其中豐林村玉虛宮更是苗栗縣的地理中心。獅潭介於仙山、八卦力山與八角崠山脈之間,全鄉東西窄而南北長,台三線由北邊的百壽村新莊入境縱貫全鄉,行政、商業、文教、名勝、人口均沿著公路兩側密集分布發展。獅潭東邊與南庄鄉、泰安鄉交界,西邊與頭屋鄉、公館鄉交界,北邊與三灣鄉交界,西北邊與造橋鄉交界,南邊與大湖鄉交界。
 
獅潭由北而南共七個村,依序為百壽村、永興村、新店村、和興村、豐林村、新豐村與竹木村,因地理狹長,在地居民常以「北四村」和「南三村」作為南北地域的概念。


今天的第一站是
前往舊台三線旁的紙湖農場

獅潭鄉是苗栗縣的地理中心,是個美麗的農鄉,全鄉有五分之四的面積為三百至九百公尺的山地,處處是蓊鬱翠綠的山林景象,春夏時節有雪白的油桐花點綴山頭,秋冬盛開的山芙蓉呈現絢爛的林相,地景隨著四季變化而顯得美不勝收。

獅潭地處明德水庫上游的水源保護區,土地開發受到嚴格限制,因此保留著最原始的天然環境,水質清澈透底,孕育出無數的生態資源,彷若一座天然的戶外生態教室!

獅潭的好山好水培育出許多經濟作物,例如柑桔、香茅草、茶葉、草莓、竹筍等等,品質頗受好評而成為農民主要收益來源。
 

乍見舊台三線路上的
五月桐花雪


花飛雪落


桐花雌雄同株
 
木油桐學名:Aleurites montana,花期:3~5月
落葉性喬木,樹型修長,可高達十公尺,屬為大戟科油桐屬,樹冠成水平展開,層層枝葉濃密,耐旱耐瘠,為良好園景樹及行道樹種。樹皮平滑,灰色,葉互生,花白色稍帶一點紅色;雌雄同株異花,花瓣5片,雄花具雄蕊8~10,果實內有種子3~5顆。


美麗的錯誤 

春末夏初,北台灣的客家山林因為油桐花的盛開,形成一幅幅如白雪點綴山頭的特殊景觀,現在之所以能在桃竹苗地區的五月天,看見叢叢雪白花海,緣起於日本人的引進與客家族群的廣泛種植。

油桐木屬於大戟科喬木,在台灣有木油桐(千年桐)和桐油樹(三年桐)兩個品種,最早是日據時代由大陸的長江流域引進,四十年代走進台灣客家人的生活。 「開山打林」是早年客家族群普遍的生活方式,樟樹、香茅、茶葉,都是當時客家人尋求溫飽的經濟作物,後來 日本木材市場需要大量的梧桐來做為書桌抽屜的材料,許多有種植梧桐的林農因而獲得相當可觀的利潤。不過梧桐因為種植不易,又容易感染一種俗稱『天狗巢』的簇葉病,而為了不失去它的高經濟價值,當時就有人以材質類似的油桐木繼續外銷日本,沒想到日本人沒有察覺,依舊以高價向台灣購買,這個情況也因此讓許多想要提升生活水平的客家人群起搶種油桐樹。

由於油桐樹的生長速度較梧桐快,日本人開始懷疑為何台灣能有如此多的梧桐木輸出,後來派人來台查訪,終於發現原來是用油桐木魚目混珠,從此拒絕再向台灣購買梧桐,而當時大量種植的油桐已不在是人們的 「搖錢樹」,最後只好任其滿山蔓延,因而造成今日美麗的錯誤。



舊台三線鮮有車輛
但車子一過此景就成了一片狼籍


台三線的美麗與哀愁
省道三號(又稱台三線)是從台北到屏東
全長444.056公里
 
台三線,一條蜿蜒在台灣內山地區的美麗公路,在地理景觀上,綿延的丘陵與中央山脈緊緊相鄰;在人文族群的分佈上,這條線正是墾殖時期所謂的「漢番交界線」,在早期台灣漢人開發的歷史上,這條公路見證了族群之間的衝突與交融的過程,尤其在苗栗內山的這一段公路上,至今仍然保留了許多當年漢人武裝開墾的歷史遺跡及人文景觀,也因為這裡屬於水源保護區,長期以來,在禁止開發的禁令下,台三線的山林生態,倖免於被破壞的命運,沿線的客家聚落,也保存了純樸的風貌,卻也使得內山地區成了被人遺忘的島嶼邊緣;不過,在一片發展觀光產業的熱潮中,這裡開始出現新的契機和改變,拓寬後的台三線,砂石車和遊覽車變多了,休閒農場及房地產的開發讓山坡地變了樣,這條具有人文及生態特色的公路,正在展現她的美麗,卻也憑添幾許哀愁。


美麗的場景過去卻
曾經是殺戮戰場
 
苗栗內山早在漢人移墾之前,內山地區屬於賽夏族、泰雅族及道卡斯族文化交錯的區域,在台灣西部的漢人開發史中,苗栗內山的開發算是相當晚的,主要原因是清廷為保護原住民生存空間,採取「棄地禁墾」的政策,劃定土牛溝禁止漢人越界開墾,使得內山地區始終是塊「蠻荒之地」;不過到了道光年間,土牛溝已經有名無實,許多墾戶早已不顧禁令,越過「番界」開墾,也引起雙方的血鬥。之後,由於具有軍事價值的樟腦在國際上的價格飛漲,內山地區豐富的樟樹林成了大家覬覦的對象,在龐大利益驅使下,加上清廷改採「開山撫番」政策,從光緒二年(1876)開始,漢人開始採取武力拓墾,許多墾首紛紛結合官方力量,招募隘丁並設置隘寮,以武力強佔山林,並與原住民發生激烈衝突,使得族群間的關係變得更為緊張,這條「漢番交界線」也成了殺戮戰場。


探訪紙湖農場的後山


舊台三線
禁止大車進入


滿山的油桐


到達由彭文淦先生經營的
紙湖農場
 
彭文淦和許多山城後生一樣,在服完兵役後,離開了缺乏工作機會的家鄉,到外地尋求發展。先是在新竹從事室內裝修的工作,隨著室內設計業大環境經營形態的推陳出新,室內裝潢不再能以單打獨鬥的方式生存,而必須結合設計及規劃,彭文淦因此決心改變跑道。

長達五年的時間,他開車往返苗栗台中之間,經營保險事業。民國八十六年,彭文淦開始在家鄉獅潭種植火龍果,成為獅潭、大湖、泰安等地區第一位種植有機火龍果的人。他在農場中以有機自然栽培法種植了紅龍果,由於品質極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仍佔價格上的優勢。

八十八年時,因為祖母年邁,健康狀況不佳,彭文淦毅然決然放棄原有在都會中打拼出來的成績,回鄉全力投入紙湖農場的開發與經營。

農場中除了成功的種植了有機火龍果外,春天的油桐花和夏日的螢火蟲亦是農場的特色。

然而,火龍果的種植雖讓身為農民的他有了經濟上的支撐,在多年之後,彭文淦卻發現,即使他在整地時十分小心不去破壞原有的林相,卻依然對自然環境造成了破壞。

於是,他考量著減少種植的面積,並投入當地歷史及人文關懷的工作上。

他期望能在百壽村成立文化工作室,並希望能透過紙湖農場推廣生態教育,讓獅潭的原有的貓頭鷹能持續成為在地的生態特色,使觀察及欣賞貓頭鷹成為一種順其自然的緣份,沒有緣份見著貓頭鷹的人,則能經由圖片及記錄片的方式,體會獅潭地區特有的貓頭鷹生態。

註:客家人稱女孩為細妹,是為人熟知的說法,而針對客家年輕一代則通稱為後生或者後生人。



紙湖農場水池裡的桐花


紙湖農場
 
獅潭鄉公所四月廿三日起到五月一日展開日起在紙湖農場舉辦「春白五月.人文客家之山林相映趣、桐花打嘴鼓」活動,有專業導覽的解說自然生態,也讓人瞭解獅潭鄉是客家族群和賽夏族共組的社區,活動穿插客家與原住民的共融文化活動,有泡酸柑、柚子茶和原住民打麻糬等。


由紙湖農場看神仙山列稜線
 
神桌山(762公尺)和仙山(967公尺)是苗栗縣內極為熱門的山,一般登山客通常由海拔較高的仙山,沿著稜線向北經過福南山( 835公尺),再縱走到神桌山,這段登山路線通常稱為"神仙縱走"。


紙湖農場
 

苗栗縣獅潭鄉義民廟和
黃南球雕像
 
黃南球乃廣東五華人氏,他從三灣的水利設施開始做起,累積雄厚的資本及人脈,最後創立「廣泰成墾號」,他從三灣大河底出發,沿著獅潭溪流域南下,一路到達大湖、卓蘭地區,都是「廣泰成」開墾出來的結果,使得黃南球成為開墾末期最成功的資本家,並被連橫所著台灣通史中列為三大貨殖列傳之一。黃南球的故事至今仍然流傳在苗栗內山地區,包括「屙屎嚇番」的故事,以及與賽夏族頭目日阿拐之間的恩怨情仇,比孔明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更精彩,只不過這些從漢人觀點呈現的口述歷史,對原住民來說卻是歷史的傷痛。
 
今日我們沿著台三線進入三灣南港溪流域,仍然可見黃南球當年開闢的水圳和埤塘,獅潭鄉境的許多地名,包括「打鍋爿」(今和興村)、「大鎗櫃」、「錫隘」、「吊石」…等,都是當年與原住民衝突遺留下來歷史見證,而獅潭義民廟裡不但供奉黃南球的牌位,還在廟旁塑有全身的雕像,甚至當地耆老仍然盛傳黃南球的故居地底埋有兩座大砲,成為最近的新聞話題;至於原本這塊土地的主人,則是退到深山峻嶺裡,如今,台三線上除了獅潭的百壽村還有少許賽夏族人外,其他地方已經全數屬於當年這群粵籍隘丁與腦丁後裔的生活區了。


林宗聖登山博物學者在
石灰窯模型邊解說獅潭的造紙歷史
 
獅潭鄉百壽村是過去苗栗縣內唯一產紙的地方,獅潭村史工作坊在無意間找到一荒破傾圮的石灰窯,石砌的紙湖,絞紙場及紙漿撈池遺留下的開墾痕跡依然可見,但多半被這近熱帶雨林複層生態層層掩閉。

獅潭的造紙業,早在黃南球時代就開始了,起源於在當地發現了石灰層,石灰是造紙重要的原料之一,堅硬的竹子需要靠石灰來腐化才能做成紙漿。獅潭的桂竹,原本便是鄉中特色之一,但和造紙之間的關連,還是在石灰窯出土後,鄉人們才驚訝於這特殊的紙湖、紙寮文化幾近被遺的現況。



造紙的紙寮
 
以前獅潭山區的重要產業就是桂竹,「桂竹林」的得名,便因天然桂竹分佈繁茂而來;在今百壽、和興及八角林一帶,桂竹分佈面積亦廣。於是造紙業的發展也同時並進。其中,一在「紙湖」(今百壽村附近),一在「紙寮坑」(今新豐村內);兩地都以造紙業得名。


造紙展示區的小型紙塘
紙塘是浸泡竹麻取其纖維用來造紙的池子
日人稱之為"紙湖"


貢德氏赤蛙
 
貢德氏赤蛙在台灣是屬於保育類,牠廣泛分布於全省平地及低海拔山區的稻田、水池及草澤環境,也是都市常見的蛙類。是屬於大型的蛙類,身體修長,可達8公分。上下唇皆白色,耳朵周圍白色,像帶一個白色耳環。身體背部皮膚光滑,僅後端有些小顆粒,顏色為棕色或淺褐色。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明顯的背側褶,沿背側褶有黑色線條及不規則的黑斑。常見於水池及稻田中,所以又稱為沼蛙,即沼澤裡的青蛙。較小型的貢德氏赤蛙和腹斑蛙很像,但腹斑蛙身體較肥胖,鼓膜周圍黑色。

貢德氏赤蛙雌雄體型差異不大,雄蛙第一指的婚墊不明顯,但前肢基部有腎型黑色臂腺。貢德氏赤蛙的叫聲是如同狗叫般的「茍、茍、茍」,聲音低濁而且大聲。顯然牠們自己也覺得狗叫聲和牠們的叫聲很像,牠們經常會在聽到狗叫聲後也跟著叫了起來。雄蛙鳴叫的時候,下巴兩側會各吹出一個小汽球,那是它們的共鳴箱,稱之為鳴囊。

生殖期是5月到8月,所以夏天是牠們最忙碌的時節了。牠們喜歡成群活動,卻又各自分散地躲在水草間鳴叫。個性極為害羞,很容易受到驚擾,一旦有人靠近,就會發出「吱-」驚擾叫聲,然後噗通一聲跳到水裡。生出的卵粒小,成一大片飄在水面上,或者黏在水草間,每次產2000-3000粒卵。



獅潭鄉後角的楓樹伯公廟
因廟旁有棵高大的楓香而得名


小東勢溪百年古圳
是平埔族開鑿的百年古圳埤
也是村莊中洗滌衣物的最佳去處
當然也是消息的傳播站


獅潭基督教長老教會
 
馬偕博士在黃南球還沒有拓墾獅潭時已經來過獅潭十幾次以上,他來的目的除了行醫外另一個目的是傳教,而獅潭後角的基督教長老教會就是馬偕所草創。
 
獅潭教會為馬偕博士於1783年10月10日所創設,教會現址保留了馬偕在台灣傳教生涯裡,自己設計的教會建築特色:六層的尖塔、寶塔形小尖帽、幾何形牆飾、尖弧形門窗等蛛絲馬跡。

馬偕設計和搭建的教會,在中法戰爭一役被毀了七座,所以現存的獅潭教會成為少數碩果僅存的馬偕式特色教堂建築。

 


客家人的保溫籠
茶壽
 
茶壽是以前的客家婦女為了讓滾燙茶壺內的開水可持續保溫而自創的保溫籠,利用稻草綑綁做出外殼,再將棉布紮紮實實填飽籠內縫製成型。只要將茶壺放置籠中蓋上蓋子,保溫效果可長達八個小時!

茶壽不比現代化的電熱水瓶,但它代表著工藝傳承與地方特色,和悠悠的歷史記憶。



挑紙古道桐花處處
 
獅潭鄉百壽村山區的「挑紙古道」,最近被在地文史工作者彭文淦清理發掘出來,成為緬懷先民的人文古蹟,沿線動植物生態盎然,湖光山色更是美麗,已成為登山健行團體熱門的路線。
 
日治時期日本商式在百壽村設立「豐原造紙會社」,包括他的奶奶彭葉玖妹等村民都從事造紙工作,造好的紙挑到集散地,再由車子載運到竹南頭份製成金銀紙。挑紙的路線有兩條,一條往北至三灣,一條往西南至頭屋。

至三灣的古道是目前的台三線,至頭屋的是明德水庫上游的右岸,曾被荒煙蔓草掩蓋,經清理後重現,山徑蜿蜒崎嶇,一邊靠著山壁,一邊是崖岸,路面只有一、兩公尺,長約兩公里,是挑戰性的健行路線。

 


挑紙古道橫過
獅潭溪
 
獅潭鄉取名與水聲有關,位居頭屋鄉「明德水庫」的上游段,明德水庫的主要水源,來自「獅潭溪」,獅潭溪的水量充沛,水勢強勁,溪流寬闊如潭,水聲隆隆,有如獅子吼,因此連溪流的名字也稱為「獅潭」。


當地傳說,在北邊永興村和百壽村的交界處,可以看到一座小山頭,位居獅潭附近,遠望有如一座埃及金字塔的「獅身」形狀,而且「獅子頭」又正好面向這一湖深「潭」,因此居民稱之為「獅潭」。當地居民說這處潭在七、八十年前,每年逢農曆一月十五日下過春雨之後,原本寧靜無聲的潭面,開始會興起鑼鼓聲,水勢衝擊會發出有如獅吼的聲響,故稱為「獅子潭」。居民們說,可惜,這個特殊的「地理」,在日據時期遭到破壞。日本人為了開闢公路(今「台三線」),挖掘道路時,竟把「獅子」的「頸部」挖斷了,從此,再也聽不到這處水潭發出「鑼鼓聲」與「獅吼聲」了。


一九二○年日據時期設「獅潭庄」,一九四五年光復後改為「獅潭鄉」。如今「台三線」南北縱貫道路,北通「三灣鄉」,南入「公館」與「苗栗、後龍」等地。鄉內的「曲流弧地形」格外發達,凹岸蝕基坡水深,往往形成深水潭。

 


脫鞋涉水過獅潭溪


蟲癭
 
某些蜂、蠅、木蝨、象鼻蟲類的昆蟲,將卵寄主在特定的植物上,孵化出的幼蟲便取植物的汁液維生,幼蟲漸漸長大,被寄生的地方就形成各式各樣凸起的瘤狀物,我們統稱它為「蟲癭」。


挑紙古道上看紙湖溪與獅潭溪會流處的
三洽潭


挑紙古道花雪鋪地


挑紙古道


挑紙古道的終點
紙湖一號橋
古樸優雅


紙湖一號橋建於
日治時期的昭和三年(昭和二字已被抹掉)
漢曆戊辰年(西元1928)


   
  
 
附錄 : 

挑紙 (紙湖) 古道路線圖

獅潭景點位置圖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