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水淹臺北城 - (2001.09.17納莉颱風過後)
2013/11/12 21:45
瀏覽1,33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書房慘狀

颱風納莉(英語:Typhoon Nari,國際編號:2001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WP20200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譯名:奇科,中國大陸以及港澳地區譯名:百合)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六個被命名的風暴,其發展過程與路徑相當奇特詭譎、活躍期特別長久,乃該風季十分致命的風暴之一。該系統於200195日在琉球群島南方海面形成,初期受鋒面影響而往東北行進並侵襲沖繩島,其後往西移動且與颱風丹娜絲發生藤原效應,期間又受副熱帶高壓脊與華北地區的中層大陸高壓所形成之鞍型場影響,期間數回強度反覆增強與減弱、移速遲緩乃至原地滯留、三度急轉彎侵襲琉球群島、四次超過90度大轉彎,造成當地2人罹難或失蹤。

 

客廳牆壁滲水

913日晚間起,中層大陸高壓的所挾帶之導引氣流佔有主導地位,納莉因而往西南方向緩慢行進,並於916日晚間開始侵襲且滯留臺灣本島長達49小時又20分鐘,為當地帶來強降雨而導致九一七水災,為臺北都會區造成繼2000年象神之後最嚴重的淹水災害,同時亦刷新各地測站雨量紀錄,共造成94人罹難、10人失蹤、經濟損失高達300新臺幣(當時折合美元8.66億)。

自臺灣出海後進入台灣海峽南部、南海北部一帶,受副熱帶高壓勢力影響而往西行,直撲華南地區並在當地引致零星災害,有3人罹難與3人失蹤,經濟損失達6000人民幣(當時折合美元725萬)。納莉最終深入內陸而受地形影響,921日在廣西消散。值得一提的是,納莉活躍期間之平均移速僅時速8.7公里,是21世紀以來平均移速第三慢的西北太平洋風暴(僅次於2001年利奇馬以及2011年南瑪都)。

 

成福路171巷22弄口

中坡南路49巷

中坡南路協和工商門口

玉成公園福德宮

納莉是2001年颱風季第六個侵臺颱風。其中心自登陸至出海共長達49個小時又20分鐘,創下臺灣氣象史上颱風中心滯留陸地時間最久的紀錄,並改寫臺北、新竹、嘉義等局屬測站的24小時最大降雨量紀錄;且因其貫穿的特殊路徑(自三貂角、頭城一帶,西南行進至臺南)、東北季風共伴效應、颱風本身挾帶之西北風、其對流完整紮實並於陸地上重新整合發展而所致,故在臺灣降下豐沛雨量,多處24小時最大降雨量皆刷新歷史紀錄。

 

納莉災情約略述之:

由於颱風侵襲時又適逢八月初一天文大潮,且南湖大橋附近之基隆河與內溝溪的聯繫堤防尚未施作完成,河水直接灌入市區,首當其衝乃是南港區的臺北捷運昆陽站及附近地區,再加上南湖大橋受上游漂流貨櫃阻塞影響,洪水水位高度11.74公尺,已超越原先計畫洪水位標高11.06公尺,距堤頂高度僅剩約90公分,之後捷運板南線、淡水線、臺北車站等地下鐵路遭洪水淹沒,並造成忠孝東路、內湖、南港、汐止等處嚴重淹水,臺北交通陷入空前的嚴重混亂。

此外,臺鐵縱貫線山線、海線及宜蘭線部分路段中斷;多處地區引發土石流災害;近165萬戶停電;逾175萬戶停水;全臺有408所學校遭到重創,損失近8億新臺幣;工商部分損失超過40億新臺幣;農林漁牧損失約42億新臺幣;含括所有經濟損失總共約300億新臺幣。為應對此次嚴重水災,政府動員約八千名國軍士兵協助搜救及物資援助。在北部、中部地區,上萬名災民被安置於避難所。

此次水災,由於再加上當時美國發生九一一襲擊事件,證券交易所以及許多公司均停止市場機能數日,直接重挫國內股市。即使日後市場重新運作,股市機能已大不如前;而數十萬名居民不但無法上班,出行亦是一大問題。這些情況導致國內生產總值降低0.2%,相當於194億新臺幣(約56000美元)。時任臺北市長馬英九事後表示:「市府有疏失,不過市府疏失是建立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預報資料無法讓市府準確掌握颱風規模上。」

由於納莉在北臺灣帶來的降雨量過於集中,再加上臺北市政府在當時採取大量放水,卻未料當年末至隔年(2002年)上半年雨量匱乏,隔年北臺灣發生大規模缺水危機,導致大臺北地區民眾生活不便,以及因水質不佳而產生的疾病。另外,水災過後有大量廢棄物待清運,當時已停用的臺北市立棒球場遂成為廢棄物的暫存場及臨時轉運站,清運完成後該處被動工拆除,原址改建成如今之臺北小巨蛋,後來於2005年完工啟用。不僅如此,納莉甚至間接造成後來的紅火蟻問題、登革熱疫情擴散、SOGO經營案等。由於傷亡、損失、耗費成本極大,政府決定下半旗致哀,而當年雙十國慶煙火亦決定不予施放。

2001917日清晨,因為納莉颱風侵襲北臺灣,帶來了達到「四百年防洪頻率」(也就是平均每四百年才會發生一次)的洪水。 例如︰位於臺北市南港區的中央研究院,其中位於低處的歐美所圖書館因四分溪暴漲之故,地下室慘遭洪水全部淹沒,泡水而報銷的中西文書籍高達33千多冊,鄰近四分溪的七個研究所地下樓層,首當其衝,直接遭受大水侵襲,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損失無法估計。同樣位於南港的中視大樓的一樓與地下樓遭洪水侵襲,位於一樓的中視大廳被洪水淹沒了一大半,位於地下樓的停車場、新聞企劃室與新聞資料片庫被洪水全部淹沒,新聞資料片庫內保存的不少新聞錄影帶(資料帶)也遭洪水沖毀。中視緊急將搶救出來的發射設備搬到臺北市忠孝西路崇聖大樓19樓中視北部新聞中心,作為中視各節新聞的臨時錄影地點。


  

首頁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