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淡水挂席去 ; 長河歸帆來 - (2008.08.09大河之戀 PART 1關渡宮、關渡碼頭→關渡大橋 )
2013/10/23 16:30
瀏覽1,428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淡江歸帆  若淵集字
 
"大河之戀皇后號"是特為淡水河航行訂製的遊輪
這次我用公司的福利點數上網買了船票
來體驗一下在淡水河上
喝下午茶的感覺...............

 

淡水河流域空照圖
 
淡水河位於台灣北部,為一中央管河川,幹流長度158.70公里,為台灣第三長之河流;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亦為第三大。
 
淡水河流域涵蓋台北縣、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新竹縣,以及宜蘭縣的一小部分,主流上游為大漢溪,最遠源頭位於品田山,另有基隆河、新店溪兩大支流。名稱為淡水河之河段起自大漢溪與新店溪於板橋江子翠的會合處,向北流至淡水油車口而注入臺灣海峽,長度僅23.7公里。
 
淡水河是北部地區的主要供水河流之一。大漢溪上游有石門水庫。新店溪的支流北勢溪有翡翠水庫。另外,基隆河流域有新山水庫。
 
淡水河是北部地區的主要供水河流之一。大漢溪上游有石門水庫。新店溪的支流北勢溪有翡翠水庫。另外,基隆河流域有新山水庫。
 
淡水河於流出台北盆地出口處西側原有獅子頭隘口,後因拓寬淡水河道工程而炸毀。鄰近支流洲子尾溝、觀音坑溪原本先匯入另一支流塭子川,再行匯入淡水河。炸毀獅子頭後,河道改變成現況之各自匯入淡水河。
 
淡水河由於流量穩定,曾為台灣唯一具有航運功能的河川。早年淡水河及其支流的舟楫之利,使得許多沿岸聚落因此得以發展,如艋舺、大稻埕、新莊等。不過到了19世紀末期,淡水河航道逐漸淤塞,沿岸聚落也因此沒落。現在的淡水河已幾無航運功能,僅有昔日的幾個渡口留存至今。
 

這次大河之戀皇后號航程
由關渡碼頭啟航
→捷運淡水站前的紅樹林附近返航
→社子島附近→關渡碼頭
 

位於關渡碼頭旁的關渡宮
 
於知行路上的「關渡宮」,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臺灣北部年代最悠久的廟宇之一;關渡宮祀奉媽祖,廟宇宏偉壯麗,香火鼎盛,和鹿港的天后宮、北港的朝天宮,並稱為臺灣三大媽祖宮。相傳在清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福建石興和尚 從湄州島媽祖廟分靈,恭請來臺,因關渡位於淡水、基隆兩河匯流之濱,古稱「萬水歸堂」之靈穴,背臨形如象鼻的大屯山,面對勢如獅頭的觀音山,山明水秀,乃擇此立廟。最早建廟於山上,稱作「靈山廟」,後來經數次改建後才下移到近水的山麓;日本大正十一年(西元1921年)重修,更名為「關渡宮」。臺灣光復後,重新擴建,造就了今日的規模。關渡宮是一座以佛教為禮,以道教為用之宗教聖地。域內分為聖母殿、廣渡寺、靈山古佛洞、靈山公園及沐恩閣五大聖蹟。建築宏偉,壁畫雕樑,佛像雕塑莊嚴大方。
關渡宮建廟二說:
   
一說:創建於清順治18年(1661),石興和尚渡海來台所創建,不過此說的疑點為:因該年鄭成功揮軍登陸台南鹿耳門,且淡水地區尚為荷蘭人統治,當時清朝頒行「遷界令」------片板不許下水,粒貨不許越疆,沿海二十華里內居民,悉數遷入內地,立石築垣為界,違者以通賊論,處斬。所以,石興和尚能通過清軍沿海的戒令,登陸紅毛人統治的港口,而且在平埔族人的山頭創建媽祖廟,此說不無可疑。
  
二說:創建於清康熙51年(1712)。據「諸羅縣志」(康熙56年)記載:天妃廟在淡水干豆門,康熙51年,通事賴科鳩眾所建,落成之日,諸番並集---54年重建,易茅以瓦,知縣周鐘瑄,顏其廟曰「靈山」,這是文獻記載,北台第一間古廟。賴科建廟,有一說是他祈求媽祖保佑先民渡海來台而創建,以茅易瓦,名曰靈山宮,位於山上(因怕水患)。
 

關渡宮的千手千眼佛祖殿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千手千眼佛祖殿殿埕看觀音山
 

從靈山公園看關渡大橋
 

從靈山公園看關渡平原
 

靈山公園看關渡宮
 

關渡碼頭
 
關渡原名甘豆門,因背倚觀音山和大屯山,面向淡水河,因而成為一處地勢險要的港口,早年先民由關渡碼頭進入移居台灣北部開墾,因此關渡的開發甚早,後因兩河(基隆河、淡水河)河口泥沙淤積,水運才逐漸沒落。

關渡碼頭位於關渡自然公園及關渡宮旁,每當假日或夜晚均可見遊客駐足關渡碼頭週邊散步休息,亦有許多單車族由八里經關渡大橋前來,或由淡水前來,沿途淡水風光明媚。
 

千手千眼佛祖殿上方岩壁上的鴿子
 

大河之戀皇后號已經停靠在關渡碼頭上了
 
大河之戀皇后號全長40公尺(132英尺),船寬10公尺(33英尺)。推進引擎兩部,共1200馬力,250千瓦發電機兩部,可容納350人乘載。
 
大河之戀皇后號以關渡碼頭為營運基地,乘客由關渡碼頭登船出發,慢速巡航至淡水河口內,繞經淡水第二漁港漁人碼頭堤外後折返,經社子灣回關渡碼頭(實際行程視當日河域漲退潮而定),全程約20公里,預計航行時間約2小時。
 
這是一艘為新淡水河量身訂做的頂級遊輪,讓人置身在淡水河的風景,在中午之後,還可以享用船上美食,享受當天美麗的淡水河風景。
 

關渡宮凌霄寶殿
 

關渡宮凌霄寶殿上看關渡平原
 

關渡宮
 

觀音山  淡水河  關渡大橋  大河之戀皇后號
 

大河之戀皇后號
 



關渡碼頭
 

大河之戀皇后號
 

關渡碼頭棧橋
 

登船證
 

大河之戀皇后號
 

關渡碼頭
 


關渡碼頭棧橋
 

新淡水河使"大河之戀皇后號"誕生
 
大河之戀皇后號緣起:
 
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回干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乎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裨海記遊》郁永河,1697年
  
19888年,在清朝秀才郁永河來台冒險的300年後,原本是在台灣外海玩風帆船的葉立國,也將他的風帆駛進淡水河 口。和當年郁永河看到的一樣,右邊是觀音山、左邊是大屯山,300年後依然屹立著;但狹隘的水道,已經在1950年代的關渡擴寬計畫中把河道炸寬了;而大湖,則已淤積為一片沼澤地,也就是現在的關渡平原;至於淡水河,則正承載著因經濟快速成長而帶來「後果」,河面上滿是垃圾。但即便如此,葉立國還是愛上了淡水河。這一戀,就是二十幾年。
  
葉立國,大河觀光總經理,早在台灣還在海禁的年代,就和好友一起加入帆船團體──萬里俱樂部。擁有一艘船一直是他的夢,在苗栗成長的童年歲月,家門前一條河,清澈見底,魚蝦悠游,年幼的他就夢想著有一艘船載著他到河裡去抓魚。終於長大、從事汽車業的他,給自己買了一艘帆船,船駛向大海。「船一出海,壓力就都沒有了」,這是海洋給他的感覺。
  
在挑戰大海三、四年之後,體會了海的不可預料,在他的船駛進淡水河 後,這條曾經孕育北台灣文明的大河,給了他回家的安全感。自此,他和淡水河 結下了解不開的緣份。
 
台灣四面環海,但安全水域並不多。常年從事水上活動的葉立國,深刻感受到淡水河的珍貴,他想,「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在葉立國與淡水河初戀之始,1989年,從大稻埕開往淡江渡船頭的淡江渡輪開始營運;葉立國也以台北市水上救生協會的名義,在關渡申請建造基地,做為水上活動之用。只是在那時,政府才被環保團體抗議漠視淡水河整治工作,民間並發起「搶救淡水河」活動,淡水河遭遇有史以來空前的大災難,除了環保人士,從台北市區河段高聳的堤防可知,淡水河並不被人們喜愛。
  
這段期間,愛河的葉立國在淡水河改玩動力船,曾經船沿著基隆河北上到汐止,而淡水河更是來來回回走了不知多少趟,「淡水河真的很美!」過去出海玩船,看天候是為了安全,進到了淡水河,還是習慣觀察天空,但多了一份悠閒的心情。
  
他欣賞淡水河口的落日餘暉;驚豔於觀音山雲霧遼繞時,美如輕披伽紗;行經竹圍的紅樹林、關渡水鳥保護區,招潮蟹、和尚蟹、彈塗魚都探出頭來「打招呼」,他更叫得出正在覓食的黑嘴白鷺、紅鶴、白鶴、綠頭鴨的名字,還有和難得一見的黑面琵鷺的偶遇。他從一個航海高手,儼如一位生態保育專家。
  
河上航行也結識了沿岸生活的居民,從耆老口中,葉立國更嚮往那個商旅交通頻繁,魚群穿梭於往來舟楫之間的景象,那時光是捕撈河裡的魚販賣,就足以養活一家老小。
  
1990至2000年,看著淡水河的變化,原本的黑水溝在污水流放的管制措施下,水質已改善很多,當葉立國的船開到關渡一帶,竟有魚會跳到甲板上,他看到了改變的機會。於是在2000年他投入了基隆河、淡水河的河川整治工作,以xxx公司承包下台北市政府的案子,「撈垃圾那年真的很辛苦,從上游漂流下來的垃圾有一座山那麼高。」2002年,因淡江渡輪停航而沈寂十幾年的大稻埕碼頭,因淡水渡輪的啟航再次聚集了人氣。從大稻埕到關渡,船東就是葉立國。
  
雖然淡水河的污染已經改善,而且在一個多小時的航程中,葉立國還加入淡水河 人文歷史及生態解說,希望藉由人與河的故事,喚起人們基因內來自前人的深層記憶。然而過往河川污染留給人們的印象,卻讓人們情願待在堤防的那一頭,就是不願靠近。堤防阻隔了人與河的關係,也阻隔了葉立國淡水渡輪的行駛。
   
一直以來淡水河就只被做為排水和防洪之用,所以堤防會輕易地被築起,沒有帶入觀光的考量,但長年在淡水河上活動的葉立國,為了整治淡水河,他跑遍了日本、新加坡、泰國、越南、澳洲、美國,也深刻體會出淡水河的風景不輸國外,但「有95%以上的台北人不了解淡水河現在長什麼樣子。」一直想和人分享淡水河之美,葉之國顯得有些感慨。
  
以渡輪做為淡水河上的交通工具,在台北市區河段因為景觀被堤防阻隔,加上河水在百齡橋以上仍有臭味,過去曾在行駛其上的遊艇,一一無功而返。但葉立國不放棄,在2002年以淡水渡輪參與台北市轄水域活動後,就更積極投入觀光遊輪興建的籌備工作,並在2003年11月獲得許可航權,即開使籌組大河觀光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有了2002年淡江渡輪的失敗經驗,以及在淡水河上行走多年的心得,葉立國更加了解遊客對於觀光淡水河的需求,「用小船是做不起來的」;當然河兩岸的景觀設施也有問題,既然淡水河 水質改善了,「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葉立國告訴自己不能再走老路,於是考慮到淡水河水深,他想找一艘有台灣特色的大船:當年漢人渡海來台的戎克船,因為帆太大,關渡大橋過不去;塢形船、紅頭船,則船身又太小了。於是他到國外找,找了半年多,竟沒有一艘適合行駛在淡水河上,即使在美國密西西比河上看到的馬克吐溫號明輪型船很有味道,但終究還是運不回台灣。
  
「不如自己針對淡水河的特性來設計一艘船。」在葉立國的合作團隊中,有來自海運造船廠退役廠長,也有來自帆船協會的成員,個個都是在航運領域的好手,於是在研究了淡水河的水文,設定出適於航行的條件,交由澳洲C.N.A造船設計公司進行設計,光是畫設計圖就耗費了一年,期間來來回回修改次數不可計數。設計圖完成後,經由澳洲、台灣的簽證核可,再由高雄港務局審圖准造,才進入造船階段。
   
2005年3月委由高雄三陽造船廠承造,2007年正式航行於淡水河。台灣遊艇製造世界第一,然後從設計到製造,這將是第一艘,同時也是最豪華。「大河之戀皇后號」是這艘豪華客輪的名字,船身500噸,長40公尺,寬10公尺,共三層甲板,船上共可容納300人。淡水河面從1500年前凱達格蘭族進入淡水河 流域以來,從沒有這麼大的船舶行駛其上。
   
大船,是為了讓乘船的遊客有更寬廣的視野欣賞淡水河的美。踏上大河之戀皇后號,船行駛於關渡、淡水第二漁港漁人碼頭堤外,之後折返行至社子島,基隆河入淡水河之處再返回關渡碼頭,全程約20公里,航行時間2個小時。
    
「我是從對河的熱情,轉到對於船的熱情。」葉立國這麼解釋他打造大河之戀皇后號的初衷。在皇后號的頂層甲板上,能飽覽淡水河兩岸風光、夜景與紅樹林濕地生態景觀,同時還供雅座與咖啡飲料等美食服務;特殊節日或活動安排,也提供不同情境的煙火施放服務,讓遊河賞景更添感人氣氛。
  
「在我的船上,一、兩個小時都不會無聊,遊客甚至會覺得2個小時的快樂時光很快就結束了。」有了過去淡水渡輪的經驗,葉立國更熟悉如何讓來到淡水河的人們歡愉他們的感官。
   
不只如此,他還想讓淡水河 故事,和昔日河裡的魚群一樣躍上皇后號,「這條河本來就是有歷史、文化背景,如果對淡水河沒有感情,這麼多年從河川整治到推動淡水河水上活動根本就做不下去。」他要大家和他一樣,和這條河產生共鳴,而不只是搭船遊河嘗鮮而已,他要大家和他一樣,愛上淡水河。
 

大河之戀皇后號第二層甲板
 

大河之戀皇后號頂層甲板看關渡碼頭棧橋
 

大河之戀皇后號頂層甲板
 

淡水河左岸觀音山
 

大河之戀皇后號第二層室內餐飲區
 

大河之戀皇后號第二層室內餐飲區
 

大河之戀皇后號第二層甲板
 

關渡大橋
 


大河之戀皇后號救生圈
 


關渡大橋橋下
 

 

   

首頁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