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留此山川,缺憾還諸天地 - (2005.12.11太極峽谷Part 1)
2013/10/16 21:06
瀏覽1,17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還諸天地 若淵書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此聯是沈葆楨寫在台南延平邵王祠的楹聯,前半段是說天能留下台灣這塊地方,讓前朝遺民在此自成世界,實為千古未有之奇;後半段是說鄭成功的許多際遇,都是「無可如何」的,應該將缺憾還諸天地,從正面看待他的功過。沈葆楨的話,同樣適用於今日原住民及各時期新住民,休戚相關,榮辱與共的台灣。如果,台灣所有的住民,珍惜這塊「千古得來未曾有之奇」遺民世界,大家就該同樣涵養「缺憾還諸天地」的寬闊境界,體諒過去時代,許多際遇的「無可如何。」
民國七十五年竹山太極峽谷
發生山崩災難
奪走二十八條遊客姓命
從此太極峽谷就禁止開放了二十年
直到最近才逐漸開放部分較安全路段
今天跟隨登山隊遠征竹山
終於體會了太極峽谷的造化之奇
也更能了解
天威本是難測
一切都將
還諸天地的道理..........
07:30 台北車站
11:42 竹山市區
12:38 大鞍水哮仔「思源碑」附近下車午餐
13:06 開始健行
13:17 林俊升勇士紀念亭
13:26 太極峽谷水哮山口
14:02 抵溪谷
14:08 土地公山洞
14:20 青龍瀑布
14:41 玉福吊橋
15:08 下溪谷推石
15:17 回玉福吊橋
15:27 回土地公山洞
16:45 回大鞍水哮仔遊覽車
17:30 全員到齊

今天的目的地太極峽谷
位於竹山鎮東南大鞍里山區加走寮溪上游
原名「石杭峽谷」

坐了三個多鐘頭遊覽車才到
竹山市區
竹山鎮位於南投縣西南端,是阿里山北稜延 伸而成,因此呈南高北低,面積共二百四十七 點四三三平方公里,其中百分之八十三為山嶺 連綿,東西長約十八點五公里,南北長約二十 三公里,形狀猶如一只長統馬靴。全鎮的最高點是二千二百八十八公尺的鹿屈山,最低位置是濁水溪香員腳沙洲,海拔高度僅一百零六公尺,落差達二千一百七十二公尺,鎮內最長的河川是清水溪的支流加走寮溪,全長二十二點五公里,農地面積七千四百公頃。竹山鎮面積約與台中市相當,但地理環境卻 頗為獨特,除了與縣內的鹿谷、集集、名間等三鄉鎮交界外,西側的下坪里於南投縣 與彰化、雲林三縣邊界,最南端的大鞍里則擁有南投縣與雲林、嘉義等三縣市交界點。
竹山鎮是整個南投地區開發最早的地方,明朝永歷十五年鄭成功派遣武將林圮進入竹山開墾,所以林杞其人,可以算是竹山鎮的開山鼻祖。
竹山鎮舊稱「林圮埔」,即為了紀念林圮開山撫蕃之功,直到日本割據台灣,才更名為「竹山」。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將之歸屬台中縣,置竹山區屬,民國39年實施地方自治將竹山劃歸為南投縣。清朝時,台灣以中央山脈為界,西部稱為「前山」,東部稱為「後山」,竹山便是早期自中央山脈通往後山孔道,所以有「前山第一城」之稱。

從大鞍水哮仔開始健行
大鞍位於台灣中部南投縣西南隅,竹山鎮東南方。大鞍里為竹山鎮二十八里之一,因山狀似馬鞍,且面積廣大故名「大鞍」。大鞍北與鹿谷鄉、東與信義鄉、南與嘉義縣阿里山鄉及雲林縣古坑鄉毗鄰,面積53平方公里(竹山面積247平方公里)約佔竹山鎮百分之廿一,人口573人(竹山64,540人) 佔竹山的百分之0.9,可謂地廣人稀。

竹山大鞍水哮仔孟宗竹林
孟宗竹是禾本科,原產地在中國,本省產於海拔1600公尺以下地區。每年11月到翌年2月在地下形成筍,未出土前挖出叫冬筍。根莖匍匐,稈散生直立,高5~20公尺,幼時亮綠色且被銀色柔毛,成熟時光滑無毛,黃綠至灰綠色,節上長2小枝。
孟宗竹的名稱由來~~是從二十四孝故事裡來的,其大意是~~三國時江夏有位叫孟宗的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裏,扶竹哭泣,正值傷心之際,突然他聽到了地裂聲,只見地上冒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因冬天長筍而與廿四孝故事的孟宗哭筍結合,而後有"孟宗竹"的名稱。

可能因全球氣候暖化影響
竹山地區孟宗竹
近受竹涓夜蛾的蟲害
竹林都噴灑了農藥
竹山大鞍及鹿谷小半天地區竹林受到大面積的竹蟲害,經專家勘驗採樣,初步判定危害孟宗竹林的害蟲為竹涓夜蛾,縣府日提出兩種農藥供農民防範,並呼籲民眾在施用藥劑應特別注意安全,以免噴葯時危害人身,同時應避免農葯殘留的問題,更確保冬筍採收的安全性,以免造成後續消費市場的疑慮。

竹涓夜蛾的幼蟲
(網路照片)

大鞍水哮思源碑
記寫投四九之一線公路的開發過程
旁邊有抗清遺跡爽文劍井
「爽文劍井」位於大鞍水哮地區,是清末林爽文抗清運動中林爽文在福康安追擊下最後悲憤棄甲投劍之處。林爽文的抗清,自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開始,到五十三年二月結束,總計一年多的時間,是清廷統治台灣期間,規模最大之抗拒。他以天地會為基本勢力,以反清復明為旗幟,以除蔽謀利為口號,揭竿而起,全台響應,如火燎原,不可遏止,這個抗清事件,依據「彰化縣志」記載,全台南北橫亙千餘里,參加者將近百萬,築穴集結都是在深山峻嶺,人不容易到達之處。為什麼能如此?因為清廷治台,無一得體之處,官不得民心,軍不得民助,蔽端百出。「台灣島之歷史與地誌」裏曾記載,在台文武官吏,只想過快樂生活,並享受山珍海味,對於被治者除做更多榨取外,一切不過問,只顧其錢櫃常滿,人民之行為與舉動,全不關心,真的是「官逼民反」。

從水裡救起的蝴蝶

大鞍山區水哮仔
林俊升勇士紀念碑
民國七十二年4月17日率團至南投縣竹山太極峽谷旅遊的救國團草屯團委會活動組長林俊升,因搭救另一團隊落水學員謝永北而喪生,他捨己救人的表現被視為太極峽谷的守護者,事隔廿一年,南投地方各界昨天在大鞍山區水哮段為其英勇事蹟立碑,同時為當地孤魂建廟祭祀。
林俊升於七十二年間帶團到太極峽谷攬勝,當時另一團隊學員謝永北,不慎失足掉落於太極瀑布區的水潭之中,就學時即是學校運動健將的林俊升,立即躍入水中將謝救起,自己卻因溪水冰冷而導致兩腳抽筋、心臟麻痺慘遭滅頂。事後,謝永北為感謝林的救命之恩,於是認林母為乾媽,兩家互動就像是一家人。
林俊升犧牲寶貴生命時,年方廿五,為感念他見義勇為的精神,當時的草屯團委會常務委員洪豐田、總幹事陳啟昭便率先捐款,且在社會各界響應下,隔年由當時的縣長吳敦義、草屯鎮長林宗男舉行立碑破土典禮,不料林務局規劃開發太極峽谷,使工程暫緩,七十五年的峽谷崩塌慘劇及九二一地震,又使建碑停擺。
事隔廿一年,隨著林地的放領,加上建碑地點地主吳家孟同意捐地,立碑行動於是由鎮民代表蔡承威、里長張秋淋積極運作,民國九十三九月五日終於由分別轉任立委、縣長的吳敦義、林宗男與鎮長陳亮宏等人共同主持揭碑儀式,將林俊升的英勇救人故事立碑流傳後世。

水哮山口
加走寮溪上杭段景區,多數遊客自水哮山口,穿梭竹林小徑、攀爬過崩塌地後下到峽谷,橫越立秋寮溪谷後到番仔田土地公山洞,沿途景觀壯觀,路況對卻遊客是一大挑戰。

水哮山口
太極峽谷美景天成,鬼斧神工的懸岩絕壁,氣勢雄偉不亞於太魯閣峽谷,太極峽谷依地形分為上杭、下杭、中杭、內杭,風貌殊異。唯太極峽谷數年前發生大山難後,南投縣政府不得已而實施封山,這一兩年南投縣政府有意再度發展太極峽谷的觀光,現已整修完成往太極峽谷的步道,從大鞍里登山口下山,一小時內可達上杭段,至於中杭段、下杭段,目前較危險並無山路可下,除非有專業嚮導領隊與萬全準備,否則切勿貿然進入。

下行溪谷
太極峽谷位於竹山鎮東南大鞍里山區加走寮溪上游,原名「石杭峽谷」,共分成頂杭﹝上杭﹞、中杭、下杭、內杭等區段,渾然天成的壯麗美景曾轟動一時,卻因七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發生的大山崩災難,奪走二十八條人命,及地質專家調查,認為本區兩側均為七十度以上峭壁谷岩層,時有張口節理或倒懸現象,山上土石崩落速度過快即易發生危險,在安全考量下宣布關閉,九二一大地震及接連天災又重創本鎮山區,雖然美景依舊,為免發生危險,危險路段只得繼續塵封。

大竹壓小竹

溪谷上有兩座吊橋

遠眺玉福吊橋


立秋寮溪的吊橋

過竹橋

下溪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