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空山新雨後 - (2006.03.26瑞太古道之臥虎藏龍)
2013/10/15 21:33
瀏覽1,18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臥虎藏龍   若淵書
 
清晨奮起湖下起了大雨
原以為今天瑞太古道健行的活動就要泡湯
還好天公作美
到達瑞太古道登山口時
雨停了
已天朗氣清
涼爽的惠風徐來
更加適合來
探尋"臥虎藏龍"的孟宗竹林.........
 

瑞太古道地區簡圖
 
瑞太古道是一條瑞里至太和的著名古道,一路上景點豐富,諸如抹油坑、魔窟石洞、回頭嶺、望天崖、牛樟巨木、七步迴音谷等 。
 

瑞太古道
瑞里端入口
 
瑞里村是昔日平地人開發阿里山最早的地區。這一帶聚落歸屬於梅山鄉,海拔約一千公尺。清水溪支流柯子林溪切割其間,形成三個縱切河谷的高地。這三個高地,當地人稱為三粒山,其所在的高地腹地較大,也是瑞里聚落分佈的主要地點。
 
三個聚落分別是幼葉林、九芎林及柯子林。其中,幼葉林係台地環境,往來太和、草嶺及嘉義,交通便捷,是地方發展的中心。其實,最早時期,瑞里一帶主要為鄒族達邦卡那社的活動範圍。清嘉慶元年(一七九七年)漳州人用布、鹽、刀、鼎、火柴,和鄒族人交換土地,獲得柯子林溪兩旁三粒山一帶的土地。
 
早期初民入墾時代,砍伐樟樹該是漢人入墾的主要動力,現在雲潭瀑布一帶仍殘留有腦灶,可資佐證。水田稻作也是住民的生活所需,幼葉林一帶的台地環境,水澤不缺,最適合種稻,除此燒炭砍竹造紙、採筍做筍干,也是重要產業。這些成品通常都雇工挑到山下的水道、松腳及梅山等地轉售。日治時期,日人在高海拔規劃林班地,也為在地漢人提供就業機會,一九一二年,阿里山鐵路開通後,附近的居民和嘉義的交通可從交力坪一帶上車,往來更為便捷。
 
瑞里不僅景觀瑰麗,且農產豐富,除了茶、竹筍外,還有檳榔、愛玉、梅子、金針及板栗。過去,瑞里是漫山遍野的金針園,如今放眼望去儘是茶園風光。近年來,瑞里的高山茶以製茶技術精良,質地精純而漸受歡迎。以茶葉、金針、梅子入菜,是當地別具特色的風味餐,遊客可於各飯店山莊附設的餐廳、瑞里休息站及周邊餐館品嘗得到,此外,還可購得茶梅、板栗餅、筍乾等著名特產。
 
瑞里的風景點主要分佈在三條路線上,以及村內景點。各風景點間皆開闢有步道相連。第一條是從瑞里到交力坪之間,包括雲潭瀑布、燕子崖、千年蝙蝠洞、青年嶺等風景點,多散佈在原瑞里大飯店附近。第二條在瑞里到奮起湖線上,以若蘭山莊為中心,包括回音谷、迷魂谷和回頭嶺等瑞太古道上的風景點,第三條路線包括了石厝、猴群瀑布和綠色隧道等二處步道的景點。
 

瑞太古道

瑞太古道,昔日稱為「幼哈林道」。據瑞里耆老回想,瑞里於清嘉慶年間,約1797年即有先民移居至此,比鄰近的太和村開發要早七十年,早期的太和為鄒族「哈里味社」的住居,因土地肥沃,1870年前後瑞里先民與鄒族頭目達成共識,以刀、布、鹽、鼎、火種五樣物品,外加二十支槍交換哈里味土地。鄒族原住民則移居至今日的來吉村。

當時,瑞里與瑞峰兩村的住民開始陸續移居哈里味社墾植。先民須翻越山勢陡峭的長山,才能通往太和。1927年,三村共設小學於交界處的瑞里村六鄰,為方便通學及運送貨物,村民於是共同開鑿瑞太古道。

當時的學童上課相當辛苦,尤其是住在太和的學童,天未亮時,必須擎著火把,小心地走往瑞里。回程時,到回頭嶺時天已黑,再拿起火把,步行回家。

總之,瑞太古道與瑞里等當地漢人的童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地耆老幾乎都記得這些艱苦的歲月,每個人也都有一段自己的古道往事。
 

瑞太古道景觀
 
近年來,因古道旅遊興盛,才被當地旅遊業者重新發現。1999年,再由林務局以枕木和石塊整理完成,並設立解說牌、涼亭、木橋等休息設施。相較於一些中高海拔的古道,這條古道生態安全性也較高,已經成為大眾旅遊路線。

瑞太古道起點位於鹿仔菜林的鼎豐茶場旁邊。全長五千兩百公尺,單程徒步約須三小時。古道銜接瑞里與太和,全段坡度平緩,且有木棧道相連,難度不高,但因路程過長,一般體力的遊客可於七步回音谷折回,來回約需一小時;其次,可由起點至回頭嶺接往長山嶺口(於回頭嶺左轉約兩公里)。
    

瑞太古道孟宗竹林
 
由瑞太村入口進入古道,階梯鋪設平整,雖是一路上坡,但每段階梯不長,坡度緩和,並不難走,從入口處開始就是孟宗竹純林,景象一致而協調;最近瑞太地區遊客日漸回籠,古道中也有當地居民利用孟宗竹搭起的小賣店,準備在「觀光業」插一腳。 
 


瑞太古道
 
在竹林中偶爾會出現1、2棵柳杉,此處原為柳杉造林地,但之後因孟宗竹經濟價值較高,農戶改種孟宗竹,柳衫已砍伐怠盡。孟宗竹有排斥其他植物的特性,因此在竹林中可觀察到的植物相當貧乏,再加上部分路段有計劃的整理,呈現出整齊單一的景觀。
 

瑞太古道忘憂林
 
「忘憂林」是整段竹林中最突出的地方,此處孟宗竹種植得密,修竹參差,蓊蔚但不鬱閉,指向天空的枝頭擋掉了絕大多數的陽光,曬不到烈日,但也沒有斷絕了太陽的存在,陽光透過縫隙灑下,創造出迷人的光影效果,忘憂之名不知如何而來,但猜想大概是這番竹林景致可讓人暫時放下煩惱,淨心欣賞眼前,而這裡當然就是武俠瑞太的代表景點。
 

瑞太古道竹林間的景觀
 


牛樟巨木
往昔此處長有大量牛樟與香樟
由於材質佳遭到大量開採
如今僅剩這株巨木
 
牛樟為臺灣原生特有樹種,因為樹形粗狀堅實,所以被稱為「牛」樟。牛樟種子繁殖困難,林試所十數年前即開始研究其無性繁殖,但因為技術及設備的不足,使發根率困難的情況一直無法突破。但是現在,由於掌握了牛樟扦插繁殖技術中最重要的一環,即植物生理學上所謂「幼年化」的理論,牛樟苗木已能量產。牛樟之花屬黏質蟲媒花,母樹間受粉困難,又多開於樹冠頂端,易遭風害,偶有種子亦未成熟前即遭鳥、獸食害,因此採種極為困難。在自然狀態下,也很少有天然更新叢生,偶有天然下種,也因林下光度不足、種子又因枯枝落葉過厚而不易著床發芽等原因,多致失敗,我們很不容易在林下找到牛樟小苗的原因便在於此。
 

七步回音谷
 
七步回音谷也是古道的著名景點,據說這裡的迴音效果有5個等級,要找到最佳回音點,就要多試幾次了。
 

抹油坑
 
抹油坑因步道溼滑而得名,由於此處仍為原始林,石頭長年佈滿青苔,一不小心就會滑跌如同抹油一般讓人站不住腳,但重新修築後的步道上已舖上全新枕木,遊客可安心行走,不用擔心滑倒。這裡也是新舊古道的分界點,上線為舊道,可由下線經望夫崖至回頭嶺會合上線經魔窟石洞下好漢坡回抹油坑。
 

瑞太古道進入陡上路段
 



瑞太古道浮雲悠悠
 

指點江山
 

瑞太古道遠眺
 

瑞太古道的桂竹林
 

南國薊
 
南國薊,菊科,頭狀花序。喜歡生長在海邊崖地、礫石地或沙地。渾身是刺,為常見的園藝植物。具有涼血、止血方面的藥效,對火燙傷也具有消炎作用。
 

瑞太古道上的茶園
 

瑞里茶園的茶葉以
"龍珠"之名為品牌
 

瑞太古道英雄坡
 


英雄坡有八百多階
 

英雄坡
 

孟宗竹林
 

孟宗竹筍
 

瑞里村的百年古厝
 
嘉義縣梅山鄉的瑞里村,位於群山環繞之間,頗有桃花源的味道,村內有一間百年歷史三合院,整放眼望去整座三合院,都是用台灣杉木所建築而成,可能因為建材的關係,這座古厝雖然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不過木製的樑柱卻絲毫沒有損壞,而另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在這座建築物上,找不到任何一根固定建物的釘子。
 

百年古厝還有人居住
 
當地村民指出,在一百多年前,這座古厝是一位員外的住所,由於對於住家佈置非常講究,因此在樑柱、室內牆壁等地方,都可以看到手工精緻的雕刻和繪畫。同時在古厝裡還保留了當時所使用的爐灶、蓄水池、茅房,以及在當時就考慮到防潮、防震的石珠。
 

瑞里村的水蜜桃
 

吃一顆水蜜桃須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
 

瑞里的氣候和土壤
也非常適合咖啡的生長
 

瑞里村景觀
 

瑞里村茶園
 

吊鐘花
 
別名:燈籠花、倒掛金鐘、吊燈花、浮鉤草、燈籠海棠
科名:柳葉菜科﹝非耐寒性落葉灌木﹞
原產地:大溪地、紐西蘭、墨西哥
花色:紅、紫、白、粉紅、深紅
花期:春~~初秋﹝4月~~10月﹞
 

從梅山鄉下山時車上所見的
茶園景觀
 

梅山鄉的雲海


  首頁

 

附錄 : 

瑞太古道路線圖

梅山、竹崎、阿里山景點位置圖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