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六佾舞於庭 - (2010.03.20台北孔廟 春日祭孔佾舞展演)
2013/09/27 18:41
瀏覽1,02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台北孔廟「2010春日祭孔」佾舞展演
 
早上晏起
沒能趕上今年的台北市孔廟春祭典禮
但剛好趕上祭孔佾舞的展演
與分送智慧糕的活動
 
這次欣賞了佾舞的展演
見識到韓國人對於漢文化的用心
也難怪韓國人要
祭孔大典申請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說孔子是韓國人了............

 

捷運圓山站出口
介紹台北孔廟的看板
 

庫倫街上的台北孔廟萬仞宮牆
 
做為孔子嫡裔奉祀地,目前的台北孔廟 為1925年由興建艋舺龍山寺 的泉州名匠王益順設計建造,是台灣晚近規模最大之典型閩南式木構建築,位列國家三級古蹟。建築之外,台北孔廟 持續80餘年的釋奠古禮文化保存與傳承發展,也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重視,每年的秋季祭孔大典,常見大批外國友人前來參觀。
 

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
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萬仞宮牆
孔子第77代孫孔德成所書
 

台北市孔廟的黌門
 
台北孔廟一直是國內外旅客參訪的重要文化古蹟,3/20舉行的「2010春日祭孔」,有別於928傳統秋祭,以更年輕活潑的型態呈現釋奠古禮文化,新的佾舞與團隊,新的禮、樂、祭器,將為平日寧謐的空間注入躍動生命力。
 

黌門是台北市孔廟的大門
 

台北孔廟春日祭孔
今年是第三年舉辦了
   

來到台北孔廟時
春日祭孔典禮已經結束了
 

大成殿丹墀上
祭孔典禮後一些與會人員正在合照
 

儀典後的「向學祈福儀式」
由孔子79代嫡孫孔垂長
為北市學子抽出今年的學運籤
結果抽到第4籤
「事事如意」
 

開始祭孔佾舞的展演
 
今年的「春日祭孔」彰顯創新、年輕之外,也強調「國際化」,邀請了韓國成均館大學「舞蹈為藝術團」來台表演「佾舞」,而國內表演「佾舞」的團體,包括台北市大龍國小、台北市博嘉國小、台南市忠義國小、桃園東門國小與南投草屯國小也登台演出。
 
釋奠佾舞簡稱佾舞,又稱丁祭佾舞、祭孔佾舞,「佾」的意思就是「行列」,「佾舞」就是一種行列整齊的祭祀舞蹈,依不同編制又分有六佾舞和八佾舞,是祭孔大典的祭禮中所表演的舞蹈。

南朝齊武帝永明三年(西元485年),對於釋奠已有這樣的記載:「元嘉立學、裴松之儀、應舞六佾,以郊樂未具,故從權奏登歌,今金石已備,宜設軒縣之樂,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六佾即六佾舞,是中國古代諸侯用舞的編輯,有六行六列,共36人。軒縣就是軒懸,是中國古代諸侯樂隊的編制。這是歷史上樂舞並用祭孔儀式的開始,之後各朝代祭孔的規模和樂舞均有不同。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孝文帝時六佾舞中增加了「三獻禮」的項目,三獻禮即初獻、亞獻、終獻。唐朝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的祭孔大祀,是採用64人的八佾舞。
 
佾舞的來自宗廟宮庭雅樂舞,舞者稱為「佾生」,佾是隊伍的行列,分祭天子、公侯、大夫、士,又有八佾、六佾、四佾、二佾之分。與宮庭樂舞相同,釋奠佾舞也有文舞和武舞。跳文舞時右手執羽,常用雉尾,左手執籥,即短笛形的竹管,分別有立容、立聲之意。每個動作皆代表一個字,一節樂曲一組動作。武舞又稱干舞。

唐朝貞觀年間的祭孔佾舞為文舞、武舞並用,唐玄宗開元年間曾用八佾。宋朝僅用文舞,表示謙遜禮讓之義。明朝文舞武舞並用,採六佾,文舞佾生右手執三羽。

釋奠佾舞共有三成,各三個樂章,每個樂章由四言八句(32字)的詩詞組成,總共有96個動作。佾舞自漢朝即有,但現今所存的佾舞舞譜只有明、清兩代。明朝的舞譜又有前期的《南雍志》和後期的《頖宮禮樂疏》,台灣在清朝時期所用的佾舞是依乾隆年間的《重修臺灣縣志》和《重修鳳山縣志》中的文字譜。

台北孔廟在1967年前的佾舞因日本統治的緣故無法採清朝服飾,1931-1932年(昭和6-7年)的佾生是著白衣繫紅帶,執雉羽。到了1934年-1936年(昭和9年-11年)佾生是著白長袍黑短掛,到了1943年,日本對台灣的統治進入皇民化時期,此期的佾生服裝也稍有不同。1946年-1967年共22年間,和1968年後,佾生的服裝也有兩個不同的變革。
 

韓國「舞蹈為 Dance We藝術團
獲邀在台北孔廟大成殿丹墀上表演佾舞
這是佾舞中的文舞
 

佾舞中的武舞
 
韓國「舞蹈為」藝術團團隊介紹

建團20周年的林鶴璇舞蹈為〈Lim Hak Sun Dance We〉是由成韓國均館大學校教職員工和畢業生組成的舞蹈團。這裡的「We」用純粹的韓語來表示的話,是天、上升的意思;英語「We」是「我們」,即把一切協調為一體;「We」用漢字表示是「為」,即行為的意思。在這裡,象徵著天、上升、我們、行為的「We」更具體的來說,它代表著呼吸中的呼氣,這象徵著生命的源泉,意即舞蹈通過創造性的肢體動作來表現生命重本的思想。

林鶴璇「舞蹈為」藝術團自建團以來,以傳統舞蹈為基礎,並輔以自己獨特的創意,通過一系列的公演活動,給韓國的創作舞蹈界帶來了新鮮的視覺和強烈的震動。它所取得的藝術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韓國舞蹈界的創新。通過對舞蹈素材的多樣化開發和獨創的表現技法,使得韓國舞蹈擺脫了現存舞蹈形式的束縛,開創了新的舞蹈形式,引領了韓國舞蹈的大眾化。

「舞蹈為」藝術團的舞蹈作品是通過反映現實的多樣舞蹈素材的選擇和細緻的作品分析而形成的能令人產生共鳴的作,是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是淺顯易懂的作品。正基於此,它的作品在觀眾中反響很大,觀眾們普遍認為正是這些淺顯易懂才使得作品的藝術境界昇華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林鶴璇「舞蹈為」藝術團的舞蹈作品,能讓人從心底裡產生一種溫暖、親近的感覺,它的境界雖然是高品位的,但是卻特別適合大眾的喜好。林鶴璇「舞蹈為」是一個真正與大眾互動的現實的舞蹈團體,它給韓國創作舞蹈指明了新的方向,進一步提升了舞蹈團的價值。

「舞蹈為」藝術團融合傳統與現代於一身,立足於今天,同時又超越時間的限制,高瞻遠矚。在這個國際化的時代裡,它瞄準世界這個大舞台,重點在於開發和創造新的保留曲目,

「舞蹈為」藝術團舞蹈作品《孔子》就是這樣的藝術產物。為了追求舞蹈活動的科學化、多樣化,林鶴璇「舞蹈為」藝術團除了舞蹈團以外,還有研究團,主要是有組織的、系統的研究舞蹈的專業性和基礎理論,為能將舞蹈文化提升一個新的檔次而不懈的努力著。這種努力的成果,除了舞蹈公演外,還有歌頌孔子的文廟佾舞的研究成果─《實現文廟佾舞原型復原的學術初探》等。

 



看外國人表演佾舞
有種禮失求諸野的感嘆
 

桃園東門國小登台演出
 

桃園東門國小演出
 

南投草屯國小登台演出
 


南投草屯國小演出
 

台北孔廟樂舞班演出
 



台北孔廟樂舞班演出
 

台北市大龍國小演出
 




台北市大龍國小演出
 

佾舞展演結束後
發放智慧糕、狀元筆給觀眾
  

祭孔獻禮過後的拔牲禮毛髮的活動 (拔智慧毛)
已於1990年代以發智慧糕取代
  

韓國「舞蹈為 Dance We」藝術團合影
 

開放給觀眾抽學運籤
 

禮籃裡放著
蔥、芹菜代表著聰明、勤勞
 

學運籤籤筒有13隻籤
 

向學祈福抽學運籤
 

我抽到10號籤
 

大成至聖先師
有教無類
 

大成殿
 

儀門下
「舞文弄墨傳心願」活動
請書法家為遊客題寫心願
 

事事如意
 

孔廟春祭吸引許多外國人前來參觀
 

櫺星門
 

回家吃智慧糕
希望能
心頭不長無明草,性田常開智慧花

 

    

     

首頁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