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明知山,萬獸王,吊睛高踞意氣昂 - (2022.02.26佛光緣美術館、松菸園區、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台北101廣場行春)
2022/02/27 23:12
瀏覽949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福佳登山社活動》-  佛光緣美術館、松山文創園區、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廣場、台北101大樓廣場行春

 

集合時點:13:00 捷運松山5號出口

費用:義務帶隊,車資、保險、午餐自理

領隊:程家瑞

導覽:「佛光緣美術館」主任妙仲法師、「松山文創園區」志工熊悟學

參加人數:32

 

詳細行程

13:00 松山捷運站5號出口百年榕樹下集合

13:10 出發

13:16 佛光山台北道場(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

13:21 抵10樓「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參觀「幸福一直來-當代結婚意象特展」,由妙仲法師導覽

14:42 離開「佛光山台北道場」

14:48 松山車站(松隆) 搭上611公車

15:00 消防局(松仁)站下車

15:03 經「新光三越A8館(松高路12號)」

15:10 經「捷運市政府站」

15:19 松山文創園區1號入口(忠孝東路4段553巷)

15:26 松山文創園「北向製菸工廠1F」服務中心,聽取志工講述松山菸廠歷史

15:47 開始園區導覽

15:52 由「北向製菸工廠」出文創大街4號倉庫門口

15:53 志工介紹連結製菸工廠2樓和2號倉庫的輸送帶

15:59 松山文創園區5號出口看運菸的鐵軌

16:03 辦公廳舍

16:08 松菸口(台灣設計館大門)左側介紹「松山菸廠廠歌」

16:13 隔著玻璃窗看浴場「遇.場 P.L.A.C.E」

16:16 巴洛克花園(晚香園)

16:23 松山文創園區東南側鍋爐房

16:28 生態景觀池

16:32 育嬰房

16:35 蒲葵老樹

16:42 回「北向製菸工廠1F」服務中心,結束導覽,開始跟隨程教授在製菸工廠尋虎

16:45 北向製菸工廠門口「祈福顧厝」門神

16:51 「虎虎哈嘻.大過虎年」特展之「對虎抓髻娃娃」剪紙

16:52 「騎虎抓雞娃娃」剪紙

16:56 「雙身虎」剪紙

16:58 「龍生虎養雕打扇」剪紙

17:02 「八虎鬥狐狸」剪紙

17:05 「群虎嬉戲」剪紙

17:15 離開「松山文創園區」

17:16 經「聯合大於」大樓

17:27 穿「Breeze微風松高」

17:29 新光三越A4館「虎虎生豐 - 我不是胖虎|藝術空間展」之

「迎春到」大公仔

17:33 新光三越A8館「虎虎生豐 - 我不是胖虎|藝術空間展」之

「明知山」大公仔

17:46 新光三越A9館「虎虎生豐 - 我不是胖虎|藝術空間展」之

「胖虎名畫」

18:25 經「Breeze微風南山」

18:29 台北101大樓東門口《鳳凰來儀(三)》,1970,楊英風作品

18:33 《瑞鳳遨遊 ( 二 ) 》,2014,楊奉琛作品

18:41 進台北101大樓1F大廳參觀「楊英風、楊奉琛祥龍瑞鳳展新猷」景觀雕塑展,可惜已經結束

18:49 程教授介紹雕塑家黃土水

19:01 解散,101大樓地下美食街各自覓食

 

 

12:40 捷運松山站5號出口

我的母校「松山國小」 已經有百年歷史

松山國小創立於西元18987月,名為「日本錫口國語傳習所」,同年改為「錫口公學校」,是松山區最早成立的學校。1918年起,陸續分設內湖、南港、西松、永春、興雅、松山初級商職等分校,1941年改稱為「松山國民學校」。後於1968年配合九年國教政策改稱「臺北市松山區松山國民小學」。在這漫長歲月裏,歷經日據時代47年迄今逾124年,共歷任28位校長及蘊育三萬餘人學子,學區橫跨松山、信義、內湖、南港4區。是臺北市建校歷史第七悠久的學校。

 

慈祐宮

松山慈祐宮,原名錫口媽祖宮,建於乾隆十八年(西元1753),由媚洲奉請媽祖分靈金身到錫口,歷經四年的時間建廟,於乾隆二十二年完工,成為錫口十三街庄大眾的信仰中心,至今已經歷二百多年,前前後後經過了七次的擴建。

 

 

13:00 捷運松山5號出口百年榕樹下集合

領隊:程家瑞

此行路線圖

捷運松山站5號出口→佛光緣美術館「幸福一直來 - 當代結婚意象特展」→松山車站(搭公車)→消防局(下車)→松山文創園區「虎虎哈嘻.大過虎年」特展→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廣場「虎虎生豐 - 我不是胖虎|藝術空間展」→101大樓「楊英風、楊奉琛祥龍瑞鳳展新猷」景觀雕塑展

 

13:10 出發

13:16 佛光山台北道場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

排隊量體溫 

13:21 10樓「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位於台灣台北松山火車站旁佛光山台北道場十樓,成立於1994年。面積約400坪。原先是為了籌備在宜蘭礁溪設立佛光大學的建校經費,1994年2月於台北道場十四樓舉辦「當代藝術精品義賣會」,並在十一樓預展。其他捐贈作品未義賣的,為了作品能夠展示,星雲大師就在十樓設立本館,也是佛教界第一座專業美術館。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館舍有換展區、兒童美術教室、紀念品區、滴水坊等。館內展示,分為申請展及館方所策劃的特展;除定期舉辦展覽活動外,也配合展出內容,舉辦教育推廣。

20039月成立附設兒童美術教室,成立附設兒童美術教室,提供孩童自由創作的園地,並巡迴展出小朋友的創意作品,抱持傳遞孩童藝術性、創造性與給予小孩自信的美術教學理念;希望兒童在學習時期即享有美的體驗,及自我肯定。未來佛光緣美術館的發展方向以教育推廣及申請展出作品展出為主;希望藉由兒童美術教室的成立,讓孩童於創作中找到快樂與自信,進而推廣至學校。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主任妙仲法師合照

 

吉祥印

吉祥印全稱智手吉祥印。即以智手結吉祥印。為釋尊供養法之根本印。智手,即指右手。據青龍寺儀軌卷下載,以右手之空(拇指)、水(無名指)二指相捻,舒散其餘各指,稱為吉祥印。亦稱釋迦說法印。即以說法為後得智之作用,故名為智;此說法吉祥世間,故稱智吉祥印。現今修行者所結之根本印,為舒展左右二手之五指,各屈其中指,以拇指壓於中指指甲上,仰左手而覆右手,兩印彼此不相接著,安於臍前。

 

 

由妙仲法師導覽「幸福一直來 當代結婚意象特展」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新春特別策劃「幸福一直來 當代結婚意象特展」,內容以結婚意象作品為主,來自鹿港國寶藝術家施麗梅春仔花、DANIELTANGLESLIE LEE國際頂級的帝傲婚紗、聞名藝壇木雕藝術家陳正雄、國際知名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新作迎親隊伍戲偶、蠟染藝術家張文暐、微型雕刻家李義雄的嫁妝一牛車、芭比娃娃故鄉 - 泰山美寧工坊的唯美新娘、職業攝影人魏三峰、藝術家耿傑生、胡杏如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提供佛化婚禮影像等各種溫馨驚艷作品。

 

春仔花國寶藝術家施麗梅來自鹿

 

施麗梅/百年慶有餘/93x48x18cm/複合材質/2010

春仔花的由來,據傳為明朝嘉靖年間,祖籍廈門的刑部右侍郎洪朝選返鄉祭祖,發現祭品上都插有閩南春仔花,造型獨特、色澤亮麗、相當賞心悅目,於是讓家眷也學著紮製。從此迅速流傳開,從中形成閩南的替花禮。它的出現與閩南地區多禮俗、重祭祀的民風關係密切,被視為閩南禮儀文化的代表。閩南話「春」與「剩」同音,故稱之「春仔花」。

 

帝傲婚紗品牌1987年由DANIELTANGLESLIE LEE所創辦,至今已有20年歷史,其推出的以韓國入口的高級綢緞,泰國的金線絲綢,法國入口的高貴蕾絲布料與歐美各式水晶、彩鑽配飾精心縫製的帝傲婚紗。以其獨特的創意,華麗高貴元素、完美詮釋了婚紗浪漫、夢幻、唯美的真諦。廣受婚紗界人士與各大媒體的讚美與喜愛,數度成為震撼經典。

 

DANIELESLIE 帝傲/蝶變/刺繡、真絲金線、印度手工金絲/2021

芭比娃娃故鄉 - 泰山「美寧工坊」

坐落在新北市泰山區的美寧工廠,雖有為風行世界的芭比娃娃代工的輝煌歷史,但在工廠解散後,現存的「美寧工坊」卻是僅由一群熱心的泰山人,包括志工、二度就業婦女等,無怨無悔地苦力支撐,期盼有一天能打造泰山區成為台灣娃娃的故鄉,進而成為世界娃娃的故鄉。

發源於美國的芭比娃娃,其實第二個故鄉是就是新北市泰山區!過去泰山曾是生產芭比娃娃的重鎮,從1967 年起,美國美泰兒MATTEL 公司與台灣華夏集團合資的「美寧公司」選定泰山成立美寧工廠,便開啟了泰山紡織製作與代工產業的興盛年代,除了帶動經濟的發展,也和泰山人的生計產生密切的連結,很多老泰山人甚至會說「我是被芭比給養大的」。從事全球芭比娃娃的製造代工,幾乎成了當時泰山人的共同記憶。1983年,製作芭比娃娃的美寧工廠規模達到巔峰,擁有約8千位員工,造就了泰山的就業與商機,也製造出許多值得珍藏及令人驚艷的娃娃。直到1987年,因成本資金考量等因素,MATTEL 公司選擇結束美寧工廠,轉往中國設廠,但是芭比娃娃的記憶卻依舊深存於泰山人心中,而且當年美寧工廠所在地點雖已物換星移,但泰山仍有一條以美寧工廠命名的「美寧街」,足見代工芭比娃娃確實是許多老泰山人共有的珍貴回憶。

2008 9 27 日「美寧工坊」正式開幕,繼續以「Barbie」為素體,創作「純手工藝術娃衣」系列及台灣在地的故事為主題的文化創意周邊產品,要讓原本制式的芭比娃娃衣物,充滿濃濃的台灣味,並再造風華泰山娃娃的夢。

 

美寧工坊/彩虹花語/ 38x41x34/2012

三昧堂精工戲偶

「三昧」一詞源於佛經用語(samadhi),意為等持、正定、正心行處等。此名稱原是創立者劉國安所開設的古董店名,後在2011年在嘉義市文化局博物館展出時正式作為團隊名稱。

 

李義雄以台灣檜木創作的袖珍家具

微型雕刻家李義雄以台灣檜木創作袖珍家具,採用「一比十」比例製作,且「絕不用釘子」,而以卡榫方式固定,每一件作品無論是門、窗戶、櫃子等都能自由開啟,讓人彷彿置身在小人國世界。李義雄自小向父親學習傳統木工技藝,因經營美食生意,每天只能利用早上未營業兩個小時創作,憑著對傳統家具熱愛,試著將大型傢俱袖珍化,創造出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精緻藝術品。

 

李義雄/清末新娘轎/53x45x45/檜木、綜合媒材/2016

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新作 : 親隊伍戲偶

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SamadhiTang Creative Puppet Troupe),是台灣布袋戲創作團體,從打版、造型、偶衣縫製、兵器製作、角色命名設定、演出、宣傳、辦活動等,皆由團隊成員一手包辦。表演型態為巡迴台灣展出,除各縣市的文化局文化中心展出外,最常有的展場是台灣各地的新光三越百貨;並曾多次至國外進行展覽及演出,最遠曾受邀至英國倫敦展演,目前駐館於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親隊伍戲偶後面是星雲大師所書的美滿姻緣》詞

花香映人影,喜氣漫盈盈,

綠葉新陽出,大地春又回,

梢紅皓月照,鳥語滿生機,

龍鳳花燭裡,永結共綰心,

龍鳳花燭裡,永作比翼飛,

龍鳳花燭裡,永成連理枝,

互助又互愛,同孝堂上親,

愛己復愛人,眾生一體會,

溫言留芬芳,正行做模範,

修身弘佛法,建立好家庭,

共同弘佛法,雙雙度人歸,

虔信奉佛法,代代繼相傳。

  

耿傑生/力場半搭榫feat.彈簧床 / 127×67×87/木、彈簧床/2021

青年藝術家耿傑生,在力場系列的創作中,試著操作現實物件的材料和文化性,並透過結合木榫構和雕刻人像,將不可見之力的表現與現成物自身的脈絡雜揉,製作出更具體驗和開放式詮釋的雕塑。

 

《力場半搭榫feat.彈簧床》把床架結構縮小比例,與人像重新融合,所形成互相卡扣的群體,而因為比例改變,彈簧床墊被折疊、推擠回有限的床架空間裡,使得原本帶有柔軟舒適感覺的床,在這個結構狀態中產生了新的體驗和意象。作品在策展人的延伸詮釋中,彈簧床墊經折疊、推擠,原柔軟舒適的床變形,如同婚姻的世界,那無形與有形的壓力,無所不在,而婚姻的共同體,如何承受?需要互助、互愛、包容。

 

 

魏三峰佛化婚禮攝影作品

中埔鄉職業攝影人魏三峰民國77年進入軍校,服役滿20年退役,從軍期間兼任國防部軍事刊物記者,走遍各營區,拍出軍人堅毅的性格,刊登在各軍刊中;空閒之餘,仍擔任婚禮攝影,他認為婚禮攝影最能捕捉每個人喜悅的瞬間,高中開始學攝影的他,認為每張照片背後都有個故事,他籌備「嘉義影像10年計畫」,走遍嘉義500個聚落,記錄嘉義的點點滴滴。

 

魏三峰婚禮攝影作品

胡杏如/執子之手/2020/油畫

畫家李奇茂1960年的結婚照

李奇茂(1925322日-2019524日),本名李雲台,出生於安徽省渦陽縣李家莊(今利辛縣),中華民國水墨畫家。1949年隨國軍撤退來台,畢業於政工幹部學校美術組(今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應用美術學系)。早年因應黨國政策下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多創作具戰鬥文藝特色的作品,後陸續投入台灣民間風土與人物的采風,以及實驗性的新水墨畫創作,晚年雲遊四海舉辦畫展,獲獎無數,是台灣水墨畫界的戰後第一代代表性畫家。

 

畫家李奇茂的佛化結婚證書,時年35歲

陳正雄/老伴(呵護)/ 98x44x61/紅銅/2010

陳正雄1942生於台灣台南。十四歲於北港佛像店做學徒,自此開啟其雕塑生涯。現為日本新構造社雕刻部會員,也是中華雕塑學會會員。至今獲獎無數,包括南美展市長獎(19701978)、年南美展柏川獎(1979)、第六屆吳三連先生文藝獎(1983)、日本新構造展雕刻大賞(1989)等。著名展覽包括:「日本新構造會員努力賞」(1984,日本)、「三義木雕博物館開館展」(1990,台灣苗栗,三義木雕博物館)、「個展」(1987,台灣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國際藝術博覽會」(2003,韓國首爾)、「刀鋒入木」(2012,苗栗三義)、「生之痕木雕創作個展」(2013,台中,鶴軒藝術) 、「陳正雄回顧展:1953-2013(2014,台北市立美術館)(2014,上海中華藝術館)、「陳正雄2015木雕新作展」(2015,台中,鶴軒藝術)、「烽火大戰陳正雄創作個展」(2016,台中,鶴軒藝術)、「暖心的溫度-秋之銅雕展」(2018,台南,台糖長榮酒店)。台灣國立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國家歷史博物館皆有典藏其作品。

 

《佛化婚禮祈願文》 星雲大師

慈悲偉大的佛陀!

今天虔誠恭敬站在您座前的

○○先生

○○小姐

他們要結為夫婦了。

我們祝福這一對璧人,

在佛陀您慈光庇照之下,

締結美滿的姻緣,

成為菩提的眷屬。

他們因為彼此心心相印,

雙雙情投意合,

所以他們決定

祈求佛陀您的賜福,

今後要組織一個新的家庭。

家,是人的避風港,

家,是愛的溫暖窩。

希望佛陀您能庇佑這一對新人,

在同一個屋簷下--

彼此尊重,相互包容,

彼此體諒,相互幫助,

讓他們恩愛一生,

讓他們白頭偕老。

希望佛陀您能加被這一對新人,

在共同生活中--

能夠孝順父母,能夠尊敬長輩,

能夠和睦鄰里,能夠熱心公益,

讓他們相親相愛,讓他們多情多義。

慈悲偉大的佛陀!

希望今日的新郎:

能做一個保護妻女的英雄,

能做一個誠實忠信的君子,

能做一個服務奉獻的義工,

能做一個善盡責任的丈夫。

也希望今日的新娘:

能做一個熱心公益的善人,

能做一個方便教化的老師,

能做一個善良慈孝的女人,

能做一個體貼讚美的妻子。

慈悲偉大的佛陀!

祈求您加被這一對新人,

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

成為善因善緣的眷屬。

希望他們今後,

能以智慧處理是非,

能以恭敬接待他人,

能以道德修養身心,

能以慈悲做人處事。

慈悲偉大的佛陀!

讓今天這一對新人,

遵守須彌的盟誓,彼此恩愛不渝。

從此並蒂蓮開,事事順利;

從此共命鳥和,宜室宜家。

晝夜吉祥,人天歡喜。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您接受我們與會大眾的祈願吧!

請您接受我們與會大眾的祈願吧!

 

張文暐/尋找桃花源/426X164cm/棉布蠟染/2012

14:42 離開「佛光山台北道場」

14:48 松山車站(松隆

搭上611公車

15:00 消防局(松仁)站下車

15:03 經「新光三越A8(松高路12)

「聯合大於」大樓

 

15:19 松山文創園區1號入口(忠孝東路4553)

臺北文創大樓

2013年夏季,臺北文創開幕營運,嶄新的綠建築與松山菸廠古蹟共生共榮,成為臺灣立足國際文創產業的「文化創意產業資源基地」,及華人地區具代表性的新文化地標。  

臺北文創由富邦建設、台灣大哥大於2009年共同發起,邀請國際知名建築師伊東豊雄,在臺北東區後花園─松山文創園區打造地上14層,地下4層之綠建築,並榮獲第12屆國家建築金質獎「規劃設計類-公共建築組」全國首獎。建築體現文創的多元面貌,不論是文創辦公室、文創展演空間、文創商場、文創旅館等,皆是融合前衛建築與文化生活的嶄新空間,讓創作者和消費者緊密互動,創造文化交流的特殊氛圍。臺北文創將重塑臺北風格,成為文創繁衍的重鎮。

 

15:26 松山文創園「北向製菸工廠1F」服務中心

聽取志工講述松山菸廠歷史

松山文創園區(簡稱:松菸)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建於1937年,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1945年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1947年又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1998年停止生產,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並於2010年正式轉型定名「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在戰後種植大量植栽,景觀優美,停產後已經成為台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除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舊址目前還有臺北文創大樓及興建中的台北大巨蛋,與松山文創園區分屬不同管理單位;且臺北文創大樓為BOT模式獨立經營,不屬於松山文創園區營運範圍,兩者亦互不隸屬。

 

15:47 開始園區導覽

製菸工場長廊

佔地4,500坪的製菸工場,從空中俯瞰呈「日」字型,是兩層樓的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大量的玻璃窗、挑高的樓層及配合製菸生產線獨有的廣闊環形空間,創造出整潔、規律、秩序的感受。廠區建築內部相互串聯,以當時台灣罕見的空中走廊聯結了行政大樓和作業廠,讓工作人員免於風吹日曬。

 

15:52 由「北向製菸工廠」出文創大街4號倉庫門口

 

松山菸廠五連棟的倉庫群為園區主要建物,是辦理各項產品發表會、展覽、演出等多元運用空間。倉庫皆為完整的無柱大空間,只有1號倉庫不與其他倉庫相鄰。145號倉庫皆為平坦空間,其中23號倉庫室內有連通口相連,可作為大型展區,獨有的地面高台結構宛若搭建好的時尚伸展台。屢次為獨立音樂樂團舉辦小型售票演唱會場所,成為本土音樂的指標。

 

15:53 志工介紹連結製菸工廠2樓和2號倉庫的輸送帶

 

1~5號倉庫及輸送帶都是市定古蹟。從製菸工廠2樓完成菸品裝箱後,直接由輸送帶送往2號倉庫,再運往月台出貨,菸廠路旁以前是鐵道,這是很完善且現代化的設備。

 

15:59 松山文創園區5號出口看運菸的鐵軌

臺北機廠舊址是臺北市信義區的鐵路關聯設施,1935年落成後為「臺北鐵道工場」,二戰後成為臺北機廠,為台鐵主要的車輛維修與改裝基地;臺北機廠於2012年遷往富岡車輛基地後,此地在關心鐵道文化保存的人士奔走下全區保留,並於20153月公告為國定古蹟,未來將在此設置國家鐵道博物館

 

 

16:03 辦公廳舍

 

松菸辦公廳舍建於昭和十五年(1940),屬鋼筋混凝土構造,中央為三層樓,兩側為二層樓的ㄇ字型建築。平面有嚴謹對稱性,入口位於建築體正中,西向立面為由中央樓梯往兩旁延伸廊道,連結各層辦公空間。 

 

辦公廳舍前三株象徵「天、地、人」高大的黑板樹為民國四十七年(1958)菸廠員工親手種植,如今這三棵樹已經高過辦公廳舍的屋突了。松山菸廠自大門及人行入口兩側的蒲葵與亞歷山大椰子,為視覺上重要的綠帶,不僅為入口處的視覺焦點,更與辦公廳最具代表性的分離派立面結合一起,見證菸廠的過去和未來。

 

辦公廳舍前高大的黑板樹

16:08 松菸口 (台灣設計館大門)左側介紹「松山菸廠廠歌」

 

松山菸廠,園名晚香;工作勤且快,製品精又良;原料好,味芬芳;煙雲憑一息,眾口紛讚揚。文人助文思,武人添力量;交際場中皆歡暢,酒後茶餘補健康;增產報國,傾銷遠洋,為我國家爭榮光。何志浩敬撰

 

16:13 隔著玻璃窗看浴場「遇.場 PLACE

松山煙廠浴場

在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留下的「事業概況書」內,對勞工的生活作息與教化活動都列出明確規定: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6點為工作時間,中間有3次休息時間,工作前需於作業場前遙朝天皇,午休時需做國民體操。此外,由於切菸、捲菸、包裝時會有菸味及碎屑黏附身上,因此下班前會先到男女分開的寬敞浴室洗澡,由鍋爐房直接供應熱水的洗浴設備,在當年也算是一種高等享受。

 

16:16 巴洛克花園 (晚香園)

 

巴洛克花園於民國47年建造,中庭的花園和噴水池,是仿巴洛克式建築設計,屬於幾何式中庭設計,四個直角三角形的水池,香檳塔噴泉,突破當時科技,兼具美觀造景與消防蓄水功能。噴水池欄柱上則有許多體態婀娜的女生雕像,據說是以當時工廠女工的樣貌下去雕塑。

 

16:23 松山文創園區東南側鍋爐房

 

松菸鍋爐房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東側,興建於1937年,完工於1939年,棟高14公尺,屋架跨距14.5公尺,當年容納蒸汽動力機組,以燃燒重油產生蒸汽(另一說是燃燒煤炭產生動能),帶動松山菸廠運作,其煙囪高36公尺,讓鍋爐房被視為廠區主要地標,堪稱是整個菸廠的心臟,如今被列為市定古蹟,恰巧又與現代的臺北101大樓遙遙相望,一同見證了臺北東區的歷史發展。20146月底因臺北大巨蛋施工影響,煙囪傾斜度由87分之1猛地增加為65分之1,遠雄集團卻只使用支架加固,文化局要求改善並提出傾斜扶正方案。

 

16:28 生態景觀池

蒼鷺

16:32 育嬰房

 

松山菸廠於日治時期已慣常採用、今日看來卻仍然十分進步的「工業村」規劃。工廠中除了常見的廠房、煙囪及鍋爐房(工廠動力來源),更配置了小型醫院、托兒所、哺乳室、食堂、圖書館、社團聚會所等福利設施,以人性化的空間提昇工作效率。

 

16:35 蒲葵老樹

「誠」字銅雕

術家董陽孜與台北市文化局攜手,以百年奇木雕打造的「誠」字雕塑,翻模成高兩公尺、寬三公尺的銅雕,佇立在松山菸廠文化園區戶外大草坪上,與台北101大樓遙遙相望。呼應2016年台北市獲選成為世界設計之都,留下文字藝術的永久見證。

 

16:42 回「北向製菸工廠1F」服務中心,結束導覽,開始跟隨程教授在製菸工廠尋虎

 

迎接2022虎年,松菸以剪紙技藝結合老虎元素,邀請民眾一同迎春賀年。此次展覽分為7個展區〈虎虎生風〉、〈吉祥平安〉、〈大過虎年〉、〈生肖賀喜〉、〈虎虎哈嘻〉、〈祈福顧厝〉以及與漢聲出版社合作的〈六寶嬉春〉,加上剪紙工作坊、大師講堂等活動,活動日期從17日至228日止。

 

16:45 北向製菸工廠門口「祈福顧厝」門神

16:51 「虎虎哈嘻.大過虎年」特展之「對虎抓髻娃娃」剪紙

 

製菸工廠裡的古董級消防栓箱〈虎虎哈嘻〉展出16幅造型多樣的剪紙虎,特別精選具有喜氣意義的圖樣,讓來走春的民眾討個吉利!像是「騎虎抓雞娃娃」、「對虎抓髻娃娃」圖樣,雞和髻音同「吉」,取其吉祥之意!

 

16:52 「騎虎抓雞娃娃」剪紙

16:56 「雙身虎」剪紙

16:58 「龍生虎養雕打扇」剪紙

「龍生虎養雕打扇」還有另一說法 : 孔子出生時,頭頂如反盂,中間低四周高,也就是司馬遷所說的「首上圩頂」,面部則有七露:雙眼露筋、雙耳露輪、鼻露孔、嘴露齒,看上去像個怪物,叔梁紇夫婦就把孔子扔在野地裡回家了。後來,不知從哪裏飛來一隻老鷹給他打扇子,又有一隻老虎將他銜進了一個山洞,並給他餵養乳汁,俗稱「龍生虎養雕打扇」。這個山洞就是後來的「夫子洞」。這個傳說大約也是從《孔子世家》衍生出來的。

 

 

17:02 「八虎鬥狐狸」剪紙

松菸工廠洗腳池

17:05 「群虎嬉戲」剪紙

17:15 離開「松山文創園區」

17:16 經「聯合大於」大樓

17:27 穿「Breeze微風松高」

17:29 新光三越A4館「虎虎生豐 - 我不是胖虎|藝術空間展」之「迎春到」大公仔

 

迎接 2022 虎年的到來,新光三越特別邀請網路爆紅的知名藝術家、也是立體公仔設計師的不二馬大叔,3/2 前,於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台中中港店、台南新天地展出《虎虎生豐 - 我不是胖虎|藝術空間展》。

 

知名人氣插畫家不二馬大叔,以傳統水墨猛虎圖為起點,誕生出「我不是胖虎」系列。過年期間與新光三越攜手,特別在信義新天地打造3大胖虎打卡點,A8館外還原了超高人氣的「明知山有虎」經典場景,A9館內則有療癒拜年的胖虎與小虎,讓粉絲們逛街也可以打卡。

 

17:33 新光三越A8館「虎虎生豐 - 我不是胖虎|藝術空間展」之「明知山」大公仔

明知山,萬獸王,吊睛高踞意氣昂

 

香堤大道廣場

香堤大道廣場位於信義新光三越A9-A11之間,為長約近600公尺的行人徒步專用道,由於地處信義商圈,是逛街人潮聚集最頻繁的地方,於春節、元宵節、聖誕節等數個重要年節前後,為配合節日經常布置相關慶祝裝置或燈飾,除了不定期提供場地租借給廠商辦理活動或藝人簽唱會之外,也可見街頭藝人與音樂表演。

 

17:46 新光三越A9館「虎虎生豐 - 我不是胖虎|藝術空間展」之「胖虎名畫」 

 

《胖虎名畫》系列作品包括:《梵谷》、《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安迪沃荷版胖虎》、《米開朗基羅創世紀》、《吶喊》等世界級名畫主角統統變成呆萌的胖虎,幽默萌趣的藝術作品,讓路過的人會心一笑。

 

 

《梵谷》胖虎

安迪沃荷版胖虎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胖虎

《吶喊》胖虎

《米開朗基羅創世紀》胖虎

臺北南山廣場商辦摩天大樓位於臺北市信義計畫區,坐落於松智路與松仁路之間,土地面積約為5300坪,前身為台北世貿二館。樓高272公尺,地上樓層48樓,地下樓層5樓,總樓地板面積為60,340坪,於20171026日竣工,並於2018611日落成開幕。目前為全球第219名的高樓,臺北市第二高樓(僅次於臺北101)以及臺灣第三高樓(僅次於臺北101高雄85大樓),商場部分由微風廣場經營,於2019110日正式開幕。

 

18:25 經「Breeze微風南山」

18:29 台北101大樓東門口《鳳凰來儀(三)》,1970,楊英風作品

 

楊英風(1926117日-19971021日),呦呦,是臺灣宜蘭出生的雕塑家,以其創作晚期現代主義抽象組合造型、不銹鋼材質和中國式的藝術思維著稱。

 

青少年時期跟隨父母在北平經商,所以小學畢業後,楊英風也曾經到過北平讀書。1940年,開始對藝術充滿熱情,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到處寫生,師事郭柏川淺井武差川典美二戰後的1946年,輾轉又從日本回到北平,先就讀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隔年回到臺灣與李定結婚並在蘭陽女中教授美術,後來到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系擔任繪圖員。1948年,他在戰亂烽火聲中回到臺灣,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此時深受渡海三家張大千黃君璧溥心畬影響,是他接收中國藝術精髓的近距離時期。以致後來我們總觀楊英風作品,才發現他早期的人文主義風格,以及後期中國形上學兼容現代主義的抽象造型,成就了他作品「東西門」的風行於世。

 

戰後臺灣美術史上,楊英風延續雕塑先驅黃土水的寫實成就,是一個將近代雕塑與現代雕塑,由古典寫實帶進自然寫實的重要推手。同時,他也是將東方文化中,那種以「虛空間」為主體概念,融入西方造型之現代雕塑的先行者,進而成就了他做為臺灣第一個公共藝術的實踐者。

 

早在1970年代以前,楊英風率先提出景觀雕塑的概念,強調藝術與個人的關聯、互動,是臺灣文化藝術產業現代化的推動者。例如花蓮石雕產業的藝術化與現代化,正是楊英風對臺灣公共藝術最具體,也是最重大的貢獻之一;特別是在「公共藝術」與「環境藝術」如火如荼推演的當下,如果沒有楊英風開風氣在先,臺灣今天的公共藝術就不會有這麼光纖耀眼的「白鐵閃閃」,因為楊英風投身環境藝術數十載,也在世界各地創建出許多耀眼的公共藝術作品,其「發光發熱」的程度;以及他所倡導「大乘景觀」的思想,是以奠定了臺灣公共藝術創作的先河。

 

18:33 《瑞鳳遨遊 ( ) 》,2014,楊奉琛作品

 

楊奉琛(1955年-201546日),台灣雕塑家,已故著名雕塑家楊英風長子,生於台灣宜蘭縣,曾任楊英風美術館館長、台灣雕塑學會理事長等職務。楊奉琛於1955年生於宜蘭縣,1973年畢業於台灣省立宜蘭高級中學1976年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科(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19781980年間在國立臺灣大學嚴慶齡工業研究中心雷射實驗室研究並授課。曾任台灣雕塑學會理事長、楊英風美術館館長、楊英風藝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呦呦藝術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木易國際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等多項職務。

 

楊奉琛的雕塑風格著重在大地造景、景觀雕塑、玻璃雕塑、光效雕塑、雷射藝術。楊奉琛以設計多座臺灣燈會主燈而聞名。

 

山水遨遊、自然規律。瑞鳳遨遊、鬱乎蒼蒼

江上清風、耳得為聲。川流不息、無境共適

 

《梅花鹿》,1962,楊英風作品

18:41 進台北101大樓1F大廳參觀「楊英風、楊奉琛祥龍瑞鳳展新猷」景觀雕塑展,可惜已經結束

《生命之火》不鏽鋼金雕塑品,1969,楊英風作品

18:49 有始有終的山友聽程教授介紹臺灣近代先驅雕塑家黃土

黃土水(189573日-19301221日),臺灣臺北艋舺人,日治時期臺灣雕刻家,是臺灣首位赴日學習美術,並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的藝術家。 

其作品皆以台灣鄉土意象融入西洋雕塑為特色,並創作一系列由木刻、技藝泥塑、大理石雕刻、鑄銅等材料構成之名作,著名者則包含《甘露水》、《釋迦出山像》、《水牛群像》等作,譽為臺灣近代雕塑先驅之一。

 

雕塑家黃土水作品「甘露水」

 

「甘露水」由黃土水於1919年創作,曾入選第3屆日本帝展,連日本皇室也對這件作品相當感興趣,後因黃土水逝世,家屬在1931年將「甘露水」及其他作品運回台灣,由台灣教育會館收藏。

 

日治時期結束後,台灣省臨時省議會遷往台中,「甘露水」隨之遷移,卻被遺棄在台中火車站前,所幸後來為外科醫生張鴻標帶回診所安置,並在1974年封藏於家族經營的工廠。2021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從張家後代取得同意,讓「甘露水」終於重見天日,9月在總統蔡英文見證下交付國家典藏。

 

19:01 解散,101大樓地下美食街各自覓食

   



首頁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其他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