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山岳協會活動》- 雙獅(內湖獅頭山→金面山步道→大崙頭尾山步道→士林獅頭山) 十山縱走
集合時點:08:00捷運文德站1號出口里程:B13K
費用:郊山義務帶隊;車資、保險、午餐自理
領隊:黃崑智
嚮導:邱垂興、陳春龍、林埈吉、蔡雅如、江秉澤
完成縱走人數:58員
路線:
捷運文德站→郭子儀紀念堂→(1)內湖獅頭山H60m→(2)碧湖山H61m→(3)新坡尾山H115m→(4)竹嵩山H125m→(5)金面山H181m→(6)剪刀石山H258m→論劍亭→(7)小金面山H129m→(8)西湖山H196m→(9)大崙尾山H451m→(10)士林獅頭山H257m
詳細行程
07:00 捷運後山埤站
07:27 捷運文德站
08:05 領隊黃崑智報告活動行程(今天參加的山友非常踴躍,粗估有百人以上)
08:10 出發,由捷運文德站1號出口處旁「郭子儀紀念堂」專闢的登山步道拾階而上
08:14 抵「郭子儀紀念堂」,適逢紀念堂正要舉行落成九週年暨汾陽王郭子儀誕辰1324週年祭祖典禮
08:22 分批拍完團照後,由紀念堂旁登山步道上行
08:29 抵今天第一座山頭,內湖獅頭山(H60m,無列名B18基石),附近有棵相思夫妻樹
08:33 稜線山路上俯瞰「碧湖公園」
08:41 開始陡下
08:45 下切途中有一座光緒壬辰年「黃媽朱氏銀墓」,嚮導提醒山友注意,為表尊重,不要誤踩在其墳上
08:50 抵內湖路二段馬路上
08:52 經「碧湖公園」大門
08:53 經「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內湖校區」大門
08:55 「私立達人女子高級中學」大門左轉內湖路二段179巷
08:58 右轉內湖路二段179巷25弄「碧湖富堡村」社區
08:59 由碧湖富堡村社區停車場旁山徑上山
09:05 抵今天第二座山頭,碧湖山(H61m,北市三角點78號)
09:30 抵今天第三座山頭,新坡尾山(H115m,水泥柱)
09:38 抵今天第四座山頭,竹嵩山(H125m,北市142號基石),前段隊伍已集結休息了一陣子
09:42 四叉路口,右往內湖路三段金龍寺站,左往環山路三段,取直往金面山
09:57 稜線上俯瞰「延平宮(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三段348巷6號)」
09:59 泰安亭,有岔路可下環山路二段68巷
10:02 仰望「剪刀石山」
10:04 開始岩稜路段
10:12 抵今天第五座山頭,金面山(H181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但一般民眾仍習慣稱再上面的剪刀石山稱為金面山
10:18 高壓電塔
10:19 有岔路可左下「竹月寺」
10:21 陽明-內湖線034高壓電塔
10:27 山路上開始塞車
10:35 抵今天第六座山頭,剪刀石山(H258m,無基石),山頂上人頭湧動,都是來拍網美照的年輕人
10:40 岔路口,右往大崙尾山,取左下環山路一段136巷
10:42 論劍亭
11:03 重陽亭
11:10 華山亭
11:15 清代打石場遺跡
11:17 白臼樹石地坪
11:26 岔路口,左往竹月寺,取左下環山路一段136巷
11:27 金面山親山步道環山路登山口
11:30 環山路一段136巷79號
11:33 盧山慈惠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91巷92弄41之9號)集結
11:39 聚湖宮(內湖路一段91巷92弄41之11號)
11:45 進入91巷92弄路底曾氏墓園旁山徑
11:52 抵今天第七座山頭,小金面山(H129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12:07 抵今天第八座山頭,西湖山(H196m,北市都市計劃處四等三角點NO.116 )
12:15 接上內湖路一段91巷產業道路,隊伍在前方岔路口集結用餐
12:49 拍完團照後,往大尾崙山方向出發
12:54 左岔山徑
13:02 接土路取右往大尾崙山
13:04 休息亭岔路口,左往鄭成功廟,取直行
13:13 接上金龍產業道路
13:14 「大崙尾山西南面步道」金龍產業道路登山口
13:31 岔路口,左往中社路二段,取直行
13:43 抵今天第九座山頭,大崙尾山(H451m,1073號三等三角點)
13:57 左岔山徑
14:06 接上翠山步道,取左行
14:10 翠山步道觀景平台
14:12 翠山廣場(舊靶場)
14:16 中社路二段翠山步道口
14:18 右轉中社路二段185巷
14:21 中社路二段185巷6弄2、4、6、8號民宅
14:24 翠山雙福宮
14:26 翠山公園旁士林獅頭山登山口
14:30 開始山徑上排隊,依序等拍十山縱走登頂畢業照
14:42 抵士林獅頭山(H257m,中字113基石) ,今天的第十座山頭
14:50 感最後一個拍完登頂照,謝押隊嚮導耐心等我
14:53 回到翠山公園
14:55 翠山街公車站
15:00 搭上棕13公車
15:27 捷運大直站下車
16:06 捷運後山埤站
08:05 領隊黃崑智報告活動行程
台北市山岳協會理事長許世村
08:10 出發,由捷運文德站1號出口處旁「郭子儀紀念堂」專闢的登山步道拾階而上
今天參加的山友非常踴躍,粗估有百人以上
08:14 抵「郭子儀紀念堂」
郭子儀紀念堂原內湖郭氏古宅,又稱「內湖紅樓」,1917年興建,有「內湖地區最精緻的磚樓」雅譽。1999年6月29日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現時名為「郭子儀紀念堂」,亦是世界郭氏宗親總會所在地。
台北市山岳協會前身,為台北市建成區體育會山岳委員會,成立於民國六十九年,活躍於登山界,形象清新,榮獲全國各社區登山活動冠軍。
適逢紀念堂正要舉行落成九週年
暨「汾陽王郭子儀」誕辰1324週年祭祖典禮
郭子儀聖像
北宋李公麟《免胄圖》描寫子儀公單騎退回紇
《免胄圖》用墨筆白描法,描寫唐代名將郭子儀涇陽免胄(不穿甲胄),隻身單騎與回紇可汗相見的場面。為了和回紇團結,郭子儀單身便服,沉著大方,回紇可汗及其將領們,則心悅誠服地與郭子儀匐伏相見,表現出郭子儀的膽識與誠懇。畫中的人物,盔甲樣式,均為當時規制,形象生動,結構精密,畫馬亦騰躍如生。此畫作為中國的歷史故事畫,其藝術技巧精湛。
郭子儀草書「後出師表」
郭子儀(697—781),漢族,祖籍山西汾陽,生於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連回紇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08:22 分批拍完團照後,由紀念堂旁登山步道上行
08:29 抵今天第一座山頭,內湖獅頭山(H60m,無列名B18基石)
內湖獅頭山(H60m,無列名B18基石)
內湖獅頭山基石附近有棵相思夫妻樹
08:33 稜線山路上俯瞰「碧湖公園」
碧湖公園位於臺北市內湖區,即內湖盆地的北側,是以湖為主體的社區公園。地點大約為內湖路二段、內湖路二段103巷、環山路三段所圍起來的範圍,公園面積達16.3公頃,園內的內湖大埤面積約7公頃。內湖大埤本來為灌溉農田的蓄水池塘,由七星農田水利會管理,在1987年由於灌溉的需求下降,因此將內湖大埤興建為公園,改由台北市政府管理,在1989年完成湖邊綠化之後命名為碧湖公園,與距離2公里的大湖公園為內湖的雙璧。
08:41 開始陡下
08:45 下切途中有一座光緒壬辰年「黃媽朱氏銀墓」,嚮導提醒山友注意,為表尊重,不要誤踩在其墳上
08:50 抵內湖路二段馬路上
08:52 經「碧湖公園」大門
08:53 經「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內湖校區」大門
08:55 「私立達人女子高級中學」大門左轉內湖路二段179巷
08:58 右轉內湖路二段179巷25弄「碧湖富堡村」社區
08:59 由碧湖富堡村社區停車場旁山徑上山
09:05 抵今天第二座山頭,碧湖山(H61m,北市三角點78號)
碧湖山(H61m,北市三角點78號)
09:30 抵今天第三座山頭,新坡尾山(H115m,水泥柱)
遠眺「碧山巖開漳聖王廟」
俯瞰「碧湖公園」
09:38 抵今天第四座山頭,竹嵩山(H125m,北市142號基石),前段隊伍已集結休息了一陣子
09:42 四叉路口,右往內湖路三段金龍寺站,左往環山路三段,取直往金面山
09:57 稜線上俯瞰「延平宮(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三段348巷6號)」
延平宮奉祀主神是鄭成功護國天尊(延平郡王, 開臺聖王,或稱國姓爺)。原宮址位於松山區濱江街,民國八十年底,因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施工而遷來現地,八十二年農曆初八日落成;宮內「三川五福門」、「天壇廟中廟」和神龕,均特選大陸上好樟木與雕刻名師,考據典籍,造型栩栩如生,媲美三峽祖師廟之木雕品。
於正殿內,供奉三尊「鎮殿三寶神像」一開基神像、延平郡王戎裝神像和福建石井延平郡王神像;另外,鎮宮之寶一和闐美玉雕成的鄭成功神像,體積為80X66X195公分,淨重2,181公斤,係採自一塊約七千公斤重的新疆和闐青玉,特聘請大陸知名玉匠,歷時七個多月的全天三班制工作 ,精雕而成 ,民國90.07.06運抵國門。
八十六年三月十四日,由信眾創立「社團法人中華道教三清功德會」,弘揚道教,濟弱扶貧,熱心社會公不遺餘力,連續三年,榮獲內政部評選為「全國性社會團體評鑑績優」。
09:59 泰安亭,有岔路可下環山路二段68巷
10:02 仰望「剪刀石山」
10:04 開始岩稜路段
遠眺忠勇山西北側的中泰賓館創辦人「林國長墓園」
10:12 抵今天第五座山頭,金面山(H181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金面山(H181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但一般民眾仍習慣稱再上面的剪刀石山稱為金面山
10:18 高壓電塔
10:19 有岔路可左下「竹月寺」
10:21 陽明-內湖線034高壓電塔
10:27 山路上開始塞車
10:35 抵今天第六座山頭,剪刀石山(H258m,無基石),山頂上人頭湧動,都是來拍網美照的年輕人
15年前我也曾小心翼翼的爬上剪刀石上自拍
一般民眾仍習慣稱剪刀石山稱為金面山
拜網路與疫情之賜,讓剪刀石成為假日市集
10:40 岔路口,右往大崙尾山,取左下環山路一段136巷
前方小山頭應是論劍山
10:42 論劍亭
松山機場
11:03 重陽亭
11:10 華山亭
11:15 清代打石場遺跡
清代打石場遺跡位於剪刀石山西南側山腰處,由環山路一段136巷底登山口上山,步行約10分鐘,即可到達;民國八十七年五月,由臺北市政府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此地所產含石英砂岩石條,曾提供臺北府城(清光緒八年元月動工,十年十一月竣工)建城牆石材之用。
當年採石範圍從小金面山(土名打石山,位於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後方)向東至剪刀石山(鴨母嶺西側),現場保留完整的運石斜坡道、打石鑿孔、石條成品(規格約90 × 21 × 21公分)和成堆的棄石等。運石路線從內湖路一段91巷到北勢湖舊渡船頭下運輸船,順著基隆河經大直、劍潭、大龍峒番仔溝至淡水河,再沿淡水河逆流而上,到達北門附近的「河溝頭」上岸。
11:17 白臼樹石地坪
11:26 岔路口,左往竹月寺,取左下環山路一段136巷
11:27 金面山親山步道環山路登山口
沿環山路一段136巷79號宅圍牆邊走
11:33 盧山慈惠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91巷92弄41之9號)集結
11:39 聚湖宮(內湖路一段91巷92弄41之11號)
11:45 進入91巷92弄路底曾氏墓園旁山徑
回首登山口曾氏墓園
11:52 抵今天第七座山頭,小金面山(H129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12:07 抵今天第八座山頭,西湖山(H196m,北市都市計劃處四等三角點NO.116 )
西湖山四等三角點
12:15 接上內湖路一段91巷產業道路
隊伍在前方岔路口集結用餐
青山宴,聚首英雄共論劍
12:49 拍完團照後,往大尾崙山方向出發
12:54 左岔山徑
13:02 接土路取右往大尾崙山
13:04 休息亭岔路口,左往鄭成功廟,取直行
13:13 接上金龍產業道路
13:14 「大崙尾山西南面步道」金龍產業道路登山口
13:31 岔路口,左往中社路二段,取直行
13:43 抵今天第九座山頭,大崙尾山
大崙尾山(H451m,1073號三等三角點)
13:57 左岔山徑
14:06 接上翠山步道,取左行
14:10 翠山步道觀景平台
小草山
「鵝尾山」高510公尺,原名無尾山,位在台北士林平等里,傳聞由於山形仿若鵝狀,因此命名為此,是竹篙山南延至外雙溪河谷的稜尾山頭,屬於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護區內,山林樹木綠意盎然,在鵝尾山前方有一塊高起的小山丘,當地人稱為「金坑子」,聽說這個地方曾經產金,但由於產量過少已停止開採,現在只留下一個個挖金的坑洞,在歷史、自然景觀的襯托下,此處已經成為台北少見的山林郊區,政府在此闢建鵝尾山步道,十分適合三五好友前來踏青漫步。
14:12 翠山廣場(舊靶場)
14:16 中社路二段翠山步道口
14:18 右轉中社路二段185巷
14:21 中社路二段185巷6弄2、4、6、8號民宅
14:24 翠山雙福宮
14:26 翠山公園旁士林獅頭山登山口
14:30 開始山徑上排隊,依序等拍十山縱走登頂畢業照
14:42 抵士林獅頭山(H257m,中字113基石) ,今天的第十座山頭
14:50 最後一個拍完登頂照,感謝押隊嚮導耐心等我
14:55 翠山街公車站
15:00 搭上棕13公車
15:27 捷運大直站下車
海峽基金會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