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分鐘搞懂複雜的英文文法-分詞構句
2019/08/02 14:34
瀏覽1,58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原本國小標榜快樂說英語的記憶已經一去不復返,甚至是長越大對於英語感到更加害怕,國中開始為了升學要考好的成績,怎麼可能放過英文呢!
明明還沒有完全搞清楚這個章節的文法,卻因為考試進度不能落後而趕著把這些專有名詞講過一遍,急迫地開始把一些複雜的英文文法強制塞入我們的腦袋......
就這樣對於英文的熱情被消磨殆盡,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文法漸漸被拋諸腦後,反正現在還不需要用到那就這樣吧~心裡想著安慰自己的話,把這些不願面對的文法塵封在腦中的角落。
現在的我們看起來有更多的時間,不論是進入大學、職場都有許多機會接觸到英文,可能需要全民英檢、多益甚至托福、雅思等英文測驗的成績證明,可是卻忘了把根本就還不清楚的英文文法先學好!
這篇文章將會以「分詞構句」的副詞子句轉化的應用方面來介紹,讓大家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把從前沒有搞懂的部分徹底學好!
分詞構句有很多種功能主要可以區分成三大類:
一、文法
要先提醒大家一個英文句子只會有一個動詞的概念,也就是說當某個句子包含了兩個動詞,也沒有連接詞的情況,某個動詞就必須要轉化成分詞,如此一來這個句子才會是符合正確的文法。
另一種情況是兩個句子連接在一起,如果沒有用連接詞而是用逗號連接,就犯了一個「逗號連句謬誤」的文法錯誤,剛好我們一起來看看例題並且分析:
Over the past 40 years, Mr. Wilson has taught thousands of students, some of them ______ internationally known scholars.
A have become
B had become
C having become
D may have become
可以發現上面句子用了兩個逗號連接句子,第二個句子中的動詞have become則是應該按照主動的意思,把have改為現在分詞having。
所以答案必須選擇C having become,不過這只是需要符合文法上的正確,語意並沒有任何的改變,再仔細分析一下又可以發現另一種改寫句子的方式。
Over the past 40 years, Mr. Wilson has taught thousands of students, some of whom have become internationally known scholars.
上句的them是代名詞指的其實就是前面的thousands of students,如果改成whom關係代名詞就可以使用have become的方式。
二、重疊的附帶動作
也就是我們在進行前面某個動作時,突然發生兩個動作部分重疊的的效應,但不是指同時發生的意思喔!我們再來看以下的例句:
She opened the door, finding a man lying on the ground.
When he ran through the field, crying to God that he be given a child, his little baby came into the world.
第一句是她開門時這個動作,突然「發現」才有第二個動作;另外一句是跑過的這個動作跟「哭喊」的第二個動作是重疊到的。
三、一體兩面的附帶說明
世界上某些東西會有相對,像是有出發就有抵達,這樣英文中就可以使用分詞來表示,此種分類通常使用分詞去表現被弱化的某個動作。
He left for Taipei early this morning, arriving there late in the evening.
雖然說分詞構句要分辨兩個動作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或戲劇性的效果,都還是要看英文文章的內容來判斷,也可以發現類似的句型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最後同學們可以先練習看中文的句子,試著判斷什麼時候該用分詞而哪些情況又不一定需要用到分詞構句!
1. 我一邊洗澡,一邊哼著歌。
2. 我一邊看著菜單,一邊想著要點什麼點心。
3. 我一邊搭公車,一邊聽歌。
4. 我一邊讀英文,一邊聽音樂。
5. 我一邊跑步,一邊哼著歌。
6. 我一邊開車,一邊講電話。
答案是1、2要使用分詞,3~6不需要使用分詞喔!大家如果喜歡這系列花5分鐘搞懂複雜的英文文法,小老師會看留言或是點閱率考慮繼續出別的文法來分享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