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劃時代史詩「征服1453」 (Fetih 1453)
2012/11/15 00:45
瀏覽18,297
迴響1
推薦53
引用1

1453年,是西方歷史的分水嶺,標示中世紀的結束,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開端。當年度最重要的事件,便是崛起的鄂圖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終結千年國祚的拜占庭,也就是東羅馬帝國。電影以年輕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為核心,描述他如何決心排除萬難,奪取博斯普魯斯海峽控制權,拔除西進之路的芒刺,終於成就一代霸業。其中決定性戰役,便是君士坦丁堡之圍。

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羅馬帝國二帝分治時期成為東羅馬首都,由君士坦丁大帝以自己命名。西羅馬帝國無力抵抗北方蠻族,於五世紀覆亡後,拜占庭便以羅馬帝國正統自居,六世紀查士丁尼大帝時期,一度收復地中海沿岸大筆失土。然而富不過三代,東受新興阿拉伯帝國挑戰,西遭歐洲諸王國抗衡,漸次退縮到東歐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一帶,並逐步希臘化。宗教上樹立自成體系的東正教,與羅馬教會分庭抗禮,教義分岐成為與西方衝突的根源。

十一世紀一度復興的馬其頓王朝,已經是以希臘貴族為主,操當地語言的朝廷。然而受東方信奉伊斯蘭的塞爾柱土耳其擠壓,國勢日衰,終於不得不向西方拉丁兄弟求助,由羅馬教皇發起十字軍救援。此舉卻是引狼入室,教廷的盤算是藉軍援收編東方教會,用心昭然若揭,東正教徒普遍不滿。

與伊斯蘭的戰爭互有勝負,宗教狂熱消退後激情不再,考量就現實得多。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集結於威尼斯,當地總督卻拒絕免費提供船隊。恰巧東羅馬內亂,皇帝被黜,王子向西方討救兵,開出重賞。威尼斯總督建議十字軍出兵助其復國以籌措運費,於是原為討伐異教徒的部隊,卻殺向自家基督兄弟。君士坦丁堡在裡應外合下陷落,財寶卻被政敵席捲一空,王子的重賞成了芭樂票。盛怒的十字軍自行劫掠搜括,乾脆瓜分東羅馬,成立數個拉丁王國。1261年拜占庭人起義復國,但國土四分五裂無力維持,逐步走向敗亡。

土耳其源自散居中亞一帶的突厥人,驍勇慓悍。十世紀塞爾柱族人移居西亞,皈依伊斯蘭教,與當地政權衝突,屢戰屢勝,建立橫亙西亞、中東的大帝國。然好景不常,後代因爭位而分裂,被蒙古人逐一擊潰,至1307年盡數覆滅。塞爾柱後人奧斯曼一世(奧斯曼即鄂圖曼的土語發音)趁蒙古無暇西顧,自小亞細亞崛起擴張,建立鄂圖曼帝國,將勢力伸入巴爾幹半島,大敗十字軍,顯赫一時。然1402年受挫於蒙古帖木兒大軍,蘇丹被俘,諸王爭位陷於內亂。穆罕默德一世在拜占庭支持下擺平對手登基,兩國維持一段短暫友好關係,但雙方領導人辭世後迅速反目。鄂圖曼日益擴張,橫掃東歐巴爾幹半島;拜占庭則國勢日頹,最後只餘君士坦丁堡週邊據險固守。

以上是電影開場前的歷史梗概。後來被稱為「征服者」的年輕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威信尚未確立,卻決心挑戰歷史上的不可能,拿下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座落於三面環海的半島,唯西邊與歐陸接壤,以重重高牆阻隔,城防極其穩固。千餘年以來僅1204及1261年兩度陷落,都因城中內應;外敵入侵則無一奏功,阿拉伯、俄羅斯、塞爾柱乃至鄂圖曼先人盡皆鍛羽。蘇丹身旁的王公大臣都期期以為不可,對他們來說,唾手可得的目標俯拾皆是,何苦來啃這塊硬骨頭。然而戰略上,君士坦丁堡扼博斯普魯斯海峽咽喉,控制黑海航道,歐亞通商必經之路,居當時已橫跨歐亞的鄂圖曼帝國心臟部位,勢必不可能容人酣睡。

另一方面,拜占庭帝國則處於奄奄一息的局面。連年敗戰向鄂圖曼進貢,缺乏兵源必須雇請傭兵,在在造成財政上的沉重負荷,瀕臨破產。西方各國互有矛盾,爭戰不休無暇東顧,對勞民傷財的十字軍興趣缺缺;羅馬教皇一提到軍援,附帶條件就必然是東正教的歸順;義大利海上城邦與拜占庭關係較密切,但威尼斯口惠而實不至,唯有熱那亞唯恐失去黑海殖民地,迅即派大將率海軍馳援。鄂圖曼以十倍兵力壓境,拜占庭則仗海軍優勢及高牆深壑堅守,戰雲密佈,劍拔弩張。

接下來的部份,看電影就好了。難得看土耳其電影,無從比較,但即使以好萊塢標準,也算是史詩鉅作,無怪IMDB的評價甚高。戰爭場面浩大,唯魔戒第三集白城攻防差可比擬。陸戰各式器械盡出,投石機、攻城塔、破城錐不一而足,挖地道埋炸藥則灌水反制,中古戰爭技術大舉操演,喜歡歷史劇的應該會很過癮。海戰則無甚可觀。當時鄂圖曼海軍草創,數量雖多卻無將才指揮,開戰未久便遭重創,和後來稱霸地中海的威風不可相提並論。倒是交戰雙方各有影響戰局的秘密武器,值得一提。

拜占庭是所謂「海洋之火」或「希臘火」。那是一種勢頭極為凶猛的燃劑,用小船潛入敵方艦隊倒進海中,點燃後船隻頓時陷身火海,對木殼時代的海軍極具殺傷力。傳說是由七世紀一位敘利亞工匠發明,並帶入君士坦丁堡,由拜占庭皇室秘藏,作為救命仙丹。一度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曾出動2500艘戰艦圍攻君士坦丁堡,兩輪火攻後,狼狽逃生的僅餘五艘。鄂圖曼海軍也吃了「希臘火」的大虧,損失慘重。其配方,向來是拜占庭皇室的最高機密,不到最後關頭絕不使用,以免外流,並隨帝國覆滅而失傳。HBO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 (Game of Thrones)」中,王城Kings Landing攻防戰中,也描繪過類似的場景。

鄂圖曼一方則是所謂「土耳其巨砲」,十五世紀初發明的超級攻城武器,專用來打擊厚重城牆。自火藥引進以來,用大砲攻城一直是軍事家的夢想,但加以實現,需要冶金技術的支持。砲彈太小無濟於事,大則意味需要更多火藥推動,砲身必須承受得住發射時的爆炸力。技術非土耳其人首創,穆罕默德二世這尊巨砲,則是禮聘匈牙利技師歐本(Orban)所鑄造;但此種武器的確是在君士坦丁堡圍城戰中一舉成名,為土耳其軍隊揚威立萬。其砲管超過八公尺長,重達18噸,砲彈直徑75cm,一發就足以擊破城牆。缺點是一天只能打一發,因為需要大半天冷卻,重新裝填彈藥,才能再次發射,這段時間足夠守軍補上缺口,所以破壞並沒有想像中大。然而砲聲一響震天動地,守軍聞之喪膽,心理打擊更甚於實質。此後「土耳其巨砲」所向披靡,高牆深壘不再是安全保障,徹底改變戰爭型態。

君士坦丁堡在近六十天圍城後終於陷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鄂圖曼大軍進城,原本按當時習慣大劫三日,但穆罕默德二世很快下令制止,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我懷疑若是西方電影,會如何描寫此事。片中也特別提到,穆罕默德二世曾透過管道向城中居民喊話,保證易幟後仍然保有東正教信仰,絕不強迫皈依伊斯蘭。當時拜占庭皇帝為獲得西方軍援,已經決定放棄東正教,改投羅馬教會。相形之下,土耳其蘇丹顯得更加寬容和尊重。他又自稱奧古斯都,以古羅馬繼承人自居,表示不只是蘇丹,也是天下共主。鑒諸後來遷都於此,清真寺與大教堂並存,信守承諾,確實有心經營。

君士坦丁堡戰後改名伊斯坦堡至今,成為五百年鄂圖曼帝國,乃至後來土耳其共和國的首都。鄂圖曼帝國經兩世紀擴張,版圖遍及東歐、中亞、中東、北非,文治武功盛極一時。然而歐亞商路完全受其控制,迫使西方諸國找尋通往遠東的新航路,稱霸地中海的義大利諸城邦勢力衰退,西班牙、英吉利等海權國家興起,從而促進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西方文學藝術中,對東方穆斯林國度經常抱持敵意,醜詆多而讚揚少(想想魔戒吧),其實中世紀穆斯林文明有遠勝於西歐者,只是近代以來被超越而落後罷了。很高興看到一部平衡視聽的影片,也推薦大家有空不妨一看。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影視戲劇
自訂分類:馬鈴薯看電影
迴響(1) :
1樓. 火星情報總長
2012/11/18 12:20
吸引人的介紹
看完後馬上看了網路上的預告片,真的不錯。
很高興有同好大笑 Jeff & Jill2012/11/19 18:57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