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勢制事】:根據情勢變化,決定自己應對的方法。
《鬼谷子第五飛箝》其中談到,「引鉤鉗之辭,飛而鉗之。鉤鉗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就立場而言)。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後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
白話翻譯:利用話語引誘使對方說出真情,然後再透過恭維手法,來箝制對方。鉤箝之語是一種遊說辭令,其特點是立場飄忽不定,隨著現場溝通情勢發展而發展。對於那些沒法控制的對手,或者先對他們威脅利誘,然後再對他們反覆試探;或者先對他們反覆試探,然後再摧毀他們;或者在反覆考驗中,毀滅對方,或者把摧毀對方作為反覆考驗的過程。
【關鍵字】:鉤鉗、重累
【模擬情境】:李恢說馬超,李恢是三國演義其中直接面對生命威脅,卻能
扭轉情勢,並使遊說溝通的對方順從己意。
【原文欣賞】:第六十五回:馬超大戰葭萌關,劉備自領益州牧
正躊躇間,忽報趙雲有書薦西川一人來降。玄德召入問之。人乃建寧俞元人也,姓李,名恢,字德昂。玄德曰:「向日聞公苦諫劉璋,今何故歸我?」恢曰;「吾聞:『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前諫劉益州者,以盡人臣之心;既不能用,知必敗矣。今將軍仁德布於蜀中,知事必成,故來歸耳。」玄德曰﹕「先生此來,必有益於劉備。」恢曰;「今聞馬超在進退兩難之際。恢昔在隴西,與彼有一面之交,願往說馬超歸降,若何?」孔明曰:「正欲得一人替吾一往。願聞公之說詞。」
李恢於孔明耳畔陳說如此如此。孔明大喜,既時遣行。恢行至超寨,先使人通名姓。馬超曰;「吾知李恢乃辯士,今必來說我。」先喚二十刀斧手伏於帳下,囑曰:「今汝砍,既砍為肉醬!」
須臾,李恢昂然而入。馬超端坐於帳中不動,叱李恢曰:「汝來為何?」恢曰:「特來說客。」超曰:「吾匣中寶劍新磨。汝試言之。其言不通,便請試劍!」恢笑曰;「將軍之禍不遠矣!但恐新磨之劍,不能試吾之頭,將欲自試也!」
超曰:「吾有何禍?」恢曰:「吾聞越之西子,善毀者不能閉其美;齊之無鹽,善美譽者不能掩其醜。
這句話是說越國的西施,善於誹謗他人的人也不能掩蓋她的美貌;齊國的無鹽(醜女),善於讚美的人也不能掩蓋她的醜陋。
『日中則昃ㄗㄜˋ(太陽偏西),月滿則虧,』此天下之常理也。今將軍與曹操有殺父之讎,而隴西又有切齒之恨;前不能救劉璋而退荊州之兵,後不能制楊松而見張魯之面;目下四海難容,一身無主;若復有渭橋之敗,冀城之失,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超頓首謝曰:「公言極善;但超無路可行。」恢曰:「公既聽吾言,帳外何故伏刀斧手?」
超大慚,盡叱退。恢曰:「劉皇叔禮賢下士,吾知其必成,故捨劉璋而歸之,公之尊人,昔年曾與皇叔約共討賊,公何不棄暗投明,以圖上報父讎,下立功名乎?」馬超大喜,即喚楊柏入,一劍斬之,將首級共恢一同上關來降玄德。玄德親自接入,待上賓之禮,超頓首謝曰:「今遇明主,如撥雲霧而見青天!」
李恢乃劉璋手下的謀士,與馬超有數面之緣,李揮投奔劉備後,為劉備說降馬超。
有一面之交,並不能保證說降馬超!
在李恢還未說降馬超前,馬超心中已開始有盤算,甚至要把李恢剁成為肉醬!
整個情勢,可以說對李恢非常不利,說降時,刀斧陣伺候,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但李恢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掌握「立勢制事」之法則,企圖扭轉對他不利的情勢。
馬超先對李恢來個下馬威,說的好便罷,說的不好,就要取李恢項上人頭。
李恢在來之前,已將馬超所處的情勢調查清楚,並分析給馬超聽!
馬超聽完後,立刻啞口無言,並希望李恢教他脫困之法!
李恢勸馬超先歸降劉備,蓄積實力,才能為父報仇!
李恢成功扭轉不利情勢,讓馬超言聽計從!
李恢為馬超獻計,並成功讓馬超歸降劉備,馬超成為五虎上將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