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浪跡天涯》vs.《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電影好,劇也好
2013/11/19 13:57
瀏覽2,983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Max緩緩低下身子把躺在地上的Horst抱起來,叮鈴鈴......,集中營的「立正休息」鈴聲響起,懷裡的Horst怎麼辦?放還是不放?

「立正休息」是集中營裡犯人的休息時間,鈴響時可以休息3分鐘,但什麼事也不准做,只能立正站好,什麼事都不做。

Max正在進行的事是「把屍體處理掉」,那就是丢到坑裡埋掉,這具屍體是他的男友Horst,納粹軍官就在Max眼前把Horst殺掉,還要他處理屍體。

驚魂甫定的Max像個機器人般地把Horst拉到坑邊,彎腰抱起他,剛抱起來,鈴就響了,抱著Horst的他瞬間定格,不知道該怎麼做?

或許這就叫神諭吧!這一定格,讓他的思緒從逾恆的哀傷中脫出,一聲嘶吼後、一陣天人交戰後,他下定了決心,緊抱著Horst,並在他耳邊喃喃訴說:「我不會讓你掉下去,我會抱著你,我不會讓你倒下。」突然間他想到:「我還從沒有抱過你。你知道嗎?我想,我愛你。我保證不會讓你倒下。」接著他又想起前一個男友Rudy,那個也死在他眼前的男友,「我想我也愛他。我愛你,那有什麼錯?」

從進集中營起,Max就一直躲在猶太人的假身分後頭,不讓人發現他是同性戀,營裡只有一個人知道,就是Horst,現在他死了,按理更不會有人發現Max的同性戀身分了。

Max把Horst的屍體置放在坑裡,回頭搬石頭,沒搬了幾步,他停了下來,他決定了,他不要再這樣苟活,他脫下代表猶太人的衣服,穿上從Horst身上剝下來那件代表同性戀的外套,他決定自殺,但,是堂堂正正地以同性戀身分自殺。

這是電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的結尾片段,前兩天在看了台南人劇團的《浪跡天涯》的整排後,找到了這部用同一個劇本(Bent)拍的電影,無論電影或舞台劇,都讓人看得想拿把衝鋒槍把這些納粹掃乾淨。

這是怎麼樣的一個邪惡年代?這些納粹究竟在想什麼?劇名叫《Bent》,何其貼切啊!這是個人性扭曲的年代,這樣的時代讓這些良善的人身體被迫害、靈魂被扭曲。

就像Horst說的:「我做了什麼?我只是簽了個名而已。」他在一分支持同性戀的文件上簽名,就被送進了集中營。

這齣戲舞台劇比電影難演,例如搬石頭,這是下半場的主要場景,兩個演員就在兩堆石頭間來回走動,畫面非常單調。

電影裡一直不斷更換搬石頭的場景,有時是兩人同搬一堆,同放到另一頭的同一堆,有時是兩人同搬一堆,但在另一頭各放一堆,有時兩人路線成交叉狀,各搬一堆也各放一堆,但在《浪跡天涯》裡,自始至終就是相距10公尺的那兩堆,兩人從一頭搬到一頭。

要在這麼單調的場景中創造出變化,讓觀眾忽略掉場景的單調,那要看演員的演技及導演的安排設計了,《浪跡天涯》在這方面處理得不錯。

例如,他們讓人的位置變化,有時蔡柏璋與魏雋展一前一後地走著,有時他們各自從一堆石堆出發,相對而走,在中間交錯擦身過,有時,路線上只有一人踽踽而行,另一人在石堆處準備扛起石頭。

當然,劇本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一大段裡,場景單調,劇情卻緊繃,從互相仇恨到互相愛戀,從示愛到告白,從關懷到隔空做愛,最單調的場景呈現卻是最激情的劇情,必須要說此劇作者Martin Sherman實在是很厲害。

「隔空做愛」無論在電影中或舞台劇裡,都有很精彩的表演,表演方式容或各異,但那種悸動效果,無論電影或舞台劇的蔡柏璋與魏雋展,都詮釋得很好。

很好看的劇,很好看的電影,舞台劇即將上演,電影可以上網看,網址是:http://www.youtube.com/watch?v=RvEL_iQpkb4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