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與起源
華人地區現今多使用由日語簡化過的詞語「ロリコン音譯而來的「蘿莉控」,早期亦多寫作「羅莉控」、「羅莉空」、「蘿莉空」,但近年來,似乎已經逐漸演變成以「蘿莉控」為最多人使用的寫法。
蘿莉(或作羅莉)一詞,原本是西方女性普通的名字(英文Lolita或Loli),而現代的用法,語源於伏拉地米爾·納波科夫的小說《羅莉塔》(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中,描寫中年男子愛上了年齡與自己有所差距的少女的故事情節而來。
雖然蘿莉這個詞經常被用來指年紀小的,尤其是第二性徵尚未發育女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使用。
廣義以及狹義的定義
廣義的定義是,只要戀愛對象被認為是太過年輕的女性而引起的戀愛情感,或是有著這方面的傾向(這種情況下,即使戀愛對象是女性也算),甚至會對看到的幼小的女性產生戀愛情感的狀況也是。
狹義的定義則轉變為:從幼兒開始到十八歲左右為止未成年的年輕少女,有著性方面的喜好的男性。這種情況下跟戀童癖的定義有所重複。但是,與戀童癖是指對十三歲以下的女童抱持性幻想有所區別,主要是用於對於年齡稍長的,相當於中學生、高中生時期,所謂青春期少女抱持著性幻想的情形也存在著。
這個詞語本身如所敘述般含糊不清,但一般來說,還是以最後所述「對於青春期少女抱持著性幻想」的意思最常使用。
蘿莉控
「蘿莉控」這個辭語
「ロリータ・コンプレックス」(Lolita Complex的日語片假名表記法)這個辭語,日文中一般會以「ロリコン|」為其簡稱,而在華文世界中,則以音譯而來的「蘿莉控」為主要的表記方式來使用著。「蘿莉控」這個辭語本身並不單純是蘿莉塔情結的簡稱,而是指熱切追求ACG(動畫、漫畫、遊戲)等等作品中登場的幼女、少女角色的愛好者們。日本海外而言,華文世界中使用的「蘿莉控」也是以這種意義為主,而拉丁字母使用地區則以「Lolicon」或「Rorikon」表記。
御宅文化裏的蘿莉控
這個辭語在日本最遲是在70年代開始被廣泛的使用著,吾妻ひでお等人的漫畫世界中,一部分的媒體似乎已經廣泛的流行著這種用法。從八十年代開始,「ロリコン」這個詞彙流行起來,在內山亜紀的漫畫「ロリコン・ラブ」(1983,「蘿莉控的愛」)的影響之下,「体験告白 僕のロリコン・ラブ」系列(1983,「體驗告白:我的蘿莉控愛」)等等作品隨之出版,而同時期「ロリコン大全集」(1983)、「ロリコン白書」(1982)等等的書籍也問世了。此外,日活(原「日本活動寫真株式會社」,在改組為日活時曾有段時間專出成人電影,現為Namco公司的子公司)曾以當時的招牌「にっかつロマンポルノ」成人電影系列作品,在1983年製作了名為「ロリコンハウス おしめりジュンコ」(青木琴美主演)的作品。另,作為蘿莉控的反義詞,將比起對成年男性而言,對於未成年的少男更具「性趣」的性向稱作「正太控」(ショタコン)的用法,也被發現從80年代開始,以御宅族、同人等等的小圈子內被使用著。(在網路上,稱其他人為蘿莉控則多帶有貶義。)
但是,1989年發生的鄰近東京的埼玉縣連續女童綁架殺人事件以來,對兒童的性犯罪受到相當高的矚目,犯人被新聞媒體報導為典型的「蘿莉控」,因此蘿莉塔情結是「對年輕少女抱持性幻想的性行為異常者」的形象廣泛的被傳達給社會大眾。接下來,這類人是對於成熟女性感到恐懼、或者無法與成熟女性對等交往的男性,這樣的一般論也流傳於社會大眾之間。更甚的是,以身為喜好幼女、少女角色的「蘿莉控」們之間,也多半參雜著這樣的性行為異常者,抱持這樣的觀點,社會大眾頃向於產生「蘿莉控」是「具有問題的人格」這樣的刻版印象。對於文藝創作上的規範,也屢次的受到這樣的觀點影響而制定。另一方面,也有駁斥這種說法的聲音存在,認為這樣廣泛流傳於社會大眾的觀點,僅僅是一種偏頗的意見罷了。
圖片說明:不知道是哪一部動畫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