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為了你的理想,而且是不可能實現的理想,而出生入死嗎?
我說的是真正的出生入死,隨時命懸一線的那種。
有個戰地記者,叫張翠容,她引用吳爾芙的話:「一切不曾發生,直到它被描述」。
http://chuiyung.blogspirit.com/
#############
這樣的情操與執著,是偉大的、讓人動容的。
但是,即使是這樣的人,談到美國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抗議中共對於達弗問題而辭去奧運藝術顧問這件事情,她有如下的言論:
「現在,史匹堡指摘北京人權不彰,「縱容」蘇丹,而杯葛北京奧運。四年後奧運將在倫敦舉行,到時英國政府如未能解決伊拉克與阿富汗問題,又或繼續在當地駐兵,反戰人士是否會杯葛倫敦奧運?」
「在此,我想問導演一句話,我們固然要關注蘇丹,但加沙地帶 ( Gaza Strip ) 又怎麼樣?那裏一樣發生嚴重人道危機,作為美國人,又作為美國猶太人,他是否也應該發表他的高見,我們如何可阻止這場人道危機的惡化? 」
這樣的邏輯,或許是舉世皆然吧!至少台灣人一定很清楚:「你罵民進黨如何如何,但是國民黨也有同樣的問題啊......」、「那麼多人紅燈右轉,為何警察只攔下我這台車......」。
我對達弗問題的前因後果其實一點都不了解。但我以為,重點應該是「批評者所提出的批評是否為真」,而非「批評者是否選擇性批評」。
http://chuiyung.blogspirit.com/archive/2008/03/05/問導演一句話.html
註:
1.請完整閱讀張翠容該篇文章。她的立論基礎其實還包含其他深刻的思考。
2.例如:「國際社會應謀求合作,扶助蘇丹經濟有均衡的發展,讓資源有合理的分配,督促蘇丹政府照顧各族裔的利益方為上策,而不是各站在一邊,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fly2008/04/23 22:15
- 1樓. fly2008/04/22 04:00巧得很!
前天朋友帶了電影「摩托車日記」來一同欣賞
片中Che Guevara生日那晚上,堅持游泳過河到對岸與痲瘋病患一同慶生的那幕
我也問了友人相同的話:換做是你,即使明知可能會因此而喪命,你還願意冒險嗎?
電影「可可西里」裏的記者,為採訪日泰隊長,行前若知會陷入隨時都要面臨攸關生死的現實,他是否仍有勇氣出發呢?
我想,「為理想而活」與「為生存而活」兩者間最大的不同便在此吧。
看來您這位神秘的飛行小姐/先生喜歡看深刻的電影 ^^
只可惜你提到的兩部電影我都沒看過耶~~其實我看電影的口味比較世俗化~~
自然也就不知道你所說兩者之間的不同為何如果不嫌麻煩,願聞其詳
海客 於 2008/04/22 09:3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