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寧願做死也不要病死的李秋涼女士
2013/08/23 16:40
瀏覽1,00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最近參加了癌友聯誼會,聽了一場抗癌達人李秋涼博士的演講,分享藉由生機飲食提升自體免疫系統,進而幫助更多人得到健康的故事。覺得她的堅強、毅力與樂觀真的是超乎想像,值得我們學習,在此也跟大家分享李秋涼女士的自傳,希望大家都能珍愛自己的健康,努力過生活,成就生命的價值........

李秋涼自傳

我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也沒有傲人的學歷,原本只是一個平凡的護士,藥局的老闆娘,一個妻子和母親,但是,也許天主要我幫忙背起幫助癌症病患的十字架,所以讓我經歷「九死一生」的生命歷程,而我驚濤駭浪的人生,就從罹患癌症開始。

我今年六十五歲,民國三十三年出生於烏腳病的故鄉-台南縣鹽水鎮,靠近沿海地區,從小在農村長大,我非常喜愛大自然,對大自然的神奇治癒能力,早就從爸爸身上耳濡目染而略有心得。

十九歲完成學業後,在嘉義接受完整的護理訓練,二十四歲與黃茂盛先生結婚,婚後在工作之餘,與先生合開藥局,且因為從事護理工作,所以對醫藥的知識略有涉獵。

四十歲因子宮肌瘤開刀,切除部份器官,並開始接觸生機飲食。四十六歲罹患膀胱癌末期,瀕臨死亡,在榮總住院七次,前後九個月,接受開刀及化療,切除膀胱及骨盤腔全部婦女器官,因為大腸不夠長,所以用七十公分的小腸作人工膀胱,爾後每日均需定時導尿,且每天均需插管掛尿袋睡覺,因為要注意導尿管的尿是否正常流入尿袋,所以每天都不能常睡,也不能側睡,近二十年來,七千多個日子,都是在「半夢半醒」之間度過的。

但是,幸運的是,為了活下去,且要有體力工作,正好用這些睡眠時間練習禪坐與禪臥,反而從「定、靜、鬆中」,獲得能量、體力與健康。

患病期間,有幸接觸到很多另類療法及生機飲食的觀念,並有極深刻的體驗,從此發願將此殘生奉獻於公益事業,與我的先生全心全力推廣生機飲食,在各大學、政府機構、民間社團與各公司行號到處教學,幫助癌症病患改善體質,恢復健康。

民國八十二年在高雄成立第一個生機飲食推廣中心「愛德園」。

民國八十三年病情惡化,我帶著日記本、簡單的行李,離開家人、親友,到高雄柴山隱居,準備迎接死亡,因此「驚濤駭浪」的經驗,讓我從世俗的迷霧當中覺醒,絕處逢生之後,即因為與大自然緊密的擁抱而踏上簡樸的生活之路。

民國八十四年初,我在新竹關西華光智能發展中心成立第二個生機飲食推廣中心-「望德園」。結合相關學者的協助,積極推廣芽、苗、有機蔬菜及牧草的栽培,並教導生機飲食的調配方式。

民國八十六年,我又發起籌備「愛德園文教基金會」,期望將生機飲食、尊重生命、及愛惜資源的觀念,廣泛的推廣至社會各階層,期待將這些理念傳承下去,直到永遠。

到目前為止,廿年來,我吃的都是粗茶淡飯(生機飲食),穿的是二手或簡單的衣物,每天南來北往,做推廣教育,極力實踐對上主的承諾,因為,我認為自己雖然只是一個凡人,但卻是一個受上主眷顧,而且真切體悟到上主時時都陪伴在旁邊的人。

以感恩心背起十字架

同樣患了癌症,有的人含恨以終,有的人憂愁度日,而我卻能死裡逃生,活出另外一片天地,所以我要時時以感恩心,來幫助癌症或重症病患,給人帶來安慰、溫暖與希望。我常鼓勵癌症病患:「上主找上我們,是因為上主知道我們是有能力背起十字架的人,我們的親朋好友,將會因為我們的改變而得到啟發,如此一來,我們的所受的病苦就值得了。」我一直堅持這樣的信念,也因此而感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號召有緣人,為推廣生機飲食而努力。

寧願做死,不要病死

當面臨生死關頭時,我把一切都交託給上主,並因為深深體會到患病的辛苦,而向上主許下承諾:「若我能夠康復,再回到人間,我寧願做死,不要病死!」不可思議的奇蹟出現,我真的又回到人間了!而我也一直履行著諾言,以上主的奴僕自居,到處奔波,為有需要的人服務。

經過長期的病苦考驗後,我體悟到:人實在沒有甚麼,只不過是一個「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的血肉之軀而已。人生的因緣與無常,就像溯溪時的水一般,碰觸到腳之後,很快就流走了,所以要學會看破、放下,不要執著。

在我偶而因為挫折而苦悶難過時,感恩我的先生,他都會適時的鼓勵我、提醒我,要我別忘了「寧願做死,不要病死」的承諾!於是我又鼓起精神,勇往直前。

我只是一個貧窮的癌症病人

大家常常說我是「衣服穿破掉,鞋子開口笑」的典型人物,我歡喜的接受這種說法。我常常回收別人的舊衣服,因為衣服有人穿過、洗過,比較不會有化學毒素!

來來去去,我一直背著一個布背包,裝著導尿用的器材,加上一個簡單的行李,裝著幾乎不曾替換的衣服,我的衣著,就像修行人穿的制服一樣,很少改變。出遠門時,導尿管消毒器材、拖鞋、水桶、毛巾,甚至餐點、餐具、水杯,都得自備,我也告訴家人:「帶在身邊的這些,就是我的全部家當了!」

為生機飲食探路

丁松筠神父說:「我看見一位先知…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他們不是為一個民族、一個姓氏、一個地區,或是一個世代而生,他們是屬於全人類的。古往今來,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當中的某些人,或許只會講自己的母語,或許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出生的小鎮,但是,時間終將證明,他們是人間瑰寶,是上天派來的信使,他們要帶給我們非常重要的訊息,我相信李秋涼就是這種人。」

楊乃彥博士說:「很多人認為生機飲食雖然健康,卻不好吃,但是李秋涼老師調配的生機飲食,與眾不同,既健康又美味,特別是對胃口不好的癌症病人而言,確是一大福音。」

對於諸如此類的讚美,我把榮耀歸於上主,且把「讚美當警惕」,仍然以作為上主的奴僕為榮。

我喜歡正向思考,以輕鬆幽默的心情面對人事的考驗,當我想出好的料理方式時,會迫不及待的馬上試做,並跟有緣的人分享,大家看我做得很起勁,吃得很歡喜時,都會說我真的不像一個癌症病患,倒像是一個童心未泯、天真活潑的小孩子!

不被利益所誘惑

在多年的體驗、研究與教學之後,我與夫婿已累積一定的專業知識、經驗與人脈,但是我們從來都不敢把它拿來當作「賺錢的本事」,只是給予發心從事推廣生機飲食的人,或想要落實生機飲食的人必要的協助,而這一切,都是出自最初的一念心。當有人或廠商要提供回饋時,我們會建議轉給其它慈善機構,我還是喜歡過著「一個貧窮的癌症病人」的生活。

創設教學機構

基於對推廣生機飲食的使命感,我陸續發起成立愛德園、望德園、信德園等機構,做為生機飲食的推廣中心,以及癌症病患心靈諮商的園地。遍佈國內的有機店,其負責人或從業人員,有很多都是理念一致的好朋友,在這些機構中,我們最常扮演的角色是「快樂的志工」。

當看到有那麼多的夥伴,努力的在推廣生機飲食且成效卓著,我常開玩笑的說:「我不是名師,但不小心也會出高徒!」大家的成就,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自掏腰包,傳承經驗

為了讓自己起死回生的經驗,及生機飲食的知識可以傳承下去,藉以幫助更多有緣的人,我說服先生,將要蓋房子的錢,拿來拍影片,與光啟社合作,在身體極為辛苦之下,用三年的時間,完成「我笑跑了癌症」等四卷錄影帶,其中一卷特別發表了自創且可以幫助人健康的「身心靈愛的小動作」,經華視新聞雜誌播出後,引起廣大迴響,一時之間,更多人知道,原來心靈提升加上均衡的營養、回歸自然的生活,可以與癌症和平共處。

之後,我又出版了「吃出健康吃出愛」系列VCD及有聲書(CDDVD),及「生機換生機」與「李秋涼養生菜餚」等書,將自己走出生命幽谷的心路歷程盡我所能的分享出來,並解答大家對生機飲食的疑問。

在所有的出版品中,我抱持的一貫原則是「翻印必『救』」,只要我的知識經驗能幫助人、能救人就好,我不在乎自己的版權或利益問題,因為我覺得自己能活下來,是上主的特別恩寵,能夠為眾生服務我就心滿意足了。

關懷農戶、鼓舞廠商

為了讓一般人可以買到真正有機、健康、天然的好產品,也讓辛苦耕作的農戶、廠商,可以將好產品推廣出去,我經常走訪農村或生產工廠,一來學習他們的經驗,二來若有需要幫忙的地方,我會親自或代為尋找適當的專業人士提供協助,希望讓產、銷雙方能夠順利接軌,讓想要購買有機產品的人,有可靠的來源,生產者也有好的通路,形成一個善性循環。

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若發現廠商或農戶有缺點時,我會立即建議改善,由於「善意的堅持、委婉的開導」,大家都很樂意配合,好產品就不斷出現了。

正義感與使命感的驅使

許多人形容我是一個「生機界的獨行俠」,不僅不被利益所誘惑,對外,也不怕得罪廠商或團體,我一向挺直腰桿,言所當言,行所當行,只要是對的,「雖千萬人吾往矣」,只要是錯的,我也會勇敢的提出建言,而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廠商、農友們,都能秉持良心,生產出真正好的東西來;而店頭商家,也能仔細過濾產品,銷售真正健康、安全又環保的產品。

我的先生黃茂盛,專門研究人的體質與食物的屬性,而我則努力研究食物的搭配與調理方式,經常在禱告之後,一道道色香味俱全,既健康又營養的食譜,即源源不絕的出現在我的腦海中,而這些「智慧的結晶」,我都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希望改變一般人「生機飲食不好吃」的刻板印象,重建大家對生機飲食的信心。

忍辱負重、兩袖清風

「先知總是寂寞的!」我不以利益為導向的「獨行俠」作風,難免會遭受許多的誤解與攻擊。當我推薦好的產品時,有人會以為我是「與利益團體掛勾,被廠商利用!」其中有一些曾經是我的學生或是我所輔導過的個案,也是抱持這樣懷疑的眼光,但對他們,我沒有埋怨,因為我知道:「我們的所作所為,上主最清楚」。

進一步,我認為:「不是廠商利用我,是我在利用廠商!若不是這些廠商的專業能力,我怎麼有辦法取得這麼好的商品呢?癌症病患又怎麼可能買得到這些好東西呢?」面對一波波的攻擊、一次又一次的的誤解,我總是無怨無尤,不管外界風風雨雨,還是秉持原則,堅持理想,兩袖清風,怡然自得。

力行環保、珍惜資源

我是一個重視環保的人!在教學中,我鼓勵大家吃「全食物營養」,削下來的蔬菜外皮、水果果皮、玉米鬚、老葉、老根、菜梗等,都可以拿來熬高湯,不要隨便丟棄;蔬菜、水果的外皮、種子,都是最營養的,丟了可惜!

我天天導尿,每次導尿後都必須用紗布貼住導尿孔,這些使用過的紗布都不曾丟掉,而是經過消毒後作為其它用途。所以十多年來,我從來沒使用過衛生紙,也不曾用健保卡去看過感冒或癌症!

若有需要住民宿或旅館時,離開之前,我會將房間及浴室中的垃圾收到同一個垃圾桶的袋子裏,並請其他學員一起做,因為這樣可以減輕民宿(旅館)主人的負擔,也可以減少垃圾袋的使用量。小故事、大道理,小細節、大修行,一切都必須落實到生活中來。

飲食即修行

我認為,應把日常飲食視為一種修行,從飲食的調配、食材的處理中,處處用心,並細心的去體會生產與運送過程的辛苦,用感恩心去品嚐來到我們面前的每一餐。如果癌症病人想要早日康復,最好能自己料理家事及煮飯做菜,因為這樣他就能深刻感受到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多放一些『愛與感恩』,就能提高食物的能量,有益於健康。

家人感動、全力護持

我許下「願意做死,不願病死」的承諾,且努力付諸實現。但對於先生、孩子而言,卻是一種「額外的負擔」。

先生黃茂盛老師是一位了不起的丈夫,無怨無悔的陪伴、照顧、接送與護持,不管是財力的支撐、教學工作的分擔,或是我遇到挫折時的精神鼓舞,他都默默的扮演著「守護者」的角色。我之所以能夠堅持理想,實現諾言,先生黃茂盛實在功不可沒。

孩子們也是一樣!媽媽出門去了,生活要自理,為了媽媽的心願,大方的將媽媽佈施給需要的人。從此之後,我不再只是三個孩子的母親而已,我的生命,已經與有緣人合而為一了。

台上像條龍、台下像座鐘

我因為膀胱癌而切除部分器官,加上已年過六十,還到處旅行教學,所以也經常會有體力不支的時候。不過,為了信守承諾,且不忍心讓大家失望,每當上課時間一到,我還是咬牙上台。上台後,我的肢體語言,會馬上吸引大家的目光,一點都看不出,幾分鐘前,我還是像一座鐘一樣坐著休息的「老人家」。

每當我遇到人時,會很自然的展開雙臂,像媽媽一樣,溫柔地擁抱對方。很多人事後告訴我,這種擁抱,像一股暖流,有一股難以形容的力量,讓人產生信心、充滿希望,也增加了康復的機會!所以,即使只是一個小動作,也會給人有「觸電」的感覺。

健康方程式

我以自己的實際經驗,及多年來關懷病友所得到的經驗回饋,加上禪定、祈禱、靈修而來的智慧,整理出了一套可以落實在生活當中的「健康方程式」:「好水、好油、好醋、好醬油、好食材、好調理、好鍋具、好洗劑、好情緒、好感恩」。

方程式中的每個細節,都有很好的配套方案,讓有心要從事生機飲食的人、想要回復健康的人,可以輕易的找到「圓滿的入門」途徑。

這套「健康方程式」,不僅是我近二十年來落實生機飲食的濃縮精華,更是留給世人的誠摯獻禮。

結 語

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凡人,因為罹患癌症而改變了我的一生。因為癌症而豐富了我的生命,也豐富了我的家人的生命,同時也豐富了所有與我深度接觸的人的生命。我願意像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以自己的光和熱,溫暖他人的心靈,散播愛心,鼓舞病患,協助他們重拾信心,走向康復之路。

我的學生羅恒源,送給我一首詩,我也以這首詩來祝福大家平安吉祥,身體健康。


清風明月伴我行

秋天的風  有點涼

涼風飄送桂花香

花香陣陣入心房

 

秋天的雲  有點淡

雲淡風清月明亮

月光指引我方向

 

風呀風

你來自溫柔的故鄉

輕輕拍著我的肩膀

像母親一樣

用愛撫慰我的創傷

給我安慰  給我力量

 

雲呀雲

你來自浩瀚的海洋

為我遮去烈日驕陽

像天主一樣

用智慧擦亮我心窗

帶來光明  帶來希望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健康
自訂分類:人物寫真館
下一則: 生命的鬥士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