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_捍衛家園】
康熙四十五年李直三一家人來台後,就定居在竹田一帶,李直三父母買地耕田,建造了屬於自己的家園,李直三也在村中一間學堂擔任私塾的教師,李直三個性溫和、教學勤奮,加上博學多聞、學富滿車、能文能武,因此鄰近區域的地方權貴,都慕名而來將自家子弟送到此學堂向李直三學藝,日積月累,李直三不但是桃李滿天下,門下弟子也多數都揚眉吐氣,經常回來探望恩師李直三,因此李直三相當受到地方人士的敬重。
此外,當時六堆各庄之客家人有時會與鄰近居住之閩南人發生零星衝突,起因是閩南人比客家人更早來到台灣這片土地,且已佔據大部分適合耕作與居住的平原區域,早期客家先民移居來台時,就只能選擇靠近山區的丘陵地來屯墾,雖然環境不如平原開發容易,但客家人樂天知命的個性,加上在原鄉時之生存環境原本就克難,這也造就了客家人擅長開渠引水、儲水灌溉等水利工事,因此,居住在六堆的客家百姓倒也能順應自然環境,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樂土。
不過,居住於水源下游的閩南人,卻經常因為老天爺久旱不雨導致農作枯萎收成不利等現象,歸咎於上游水源區客家庄的攔水利用,為此雙方經常爭論不休,李直三因深黯水利工事,因此自告奮勇挺身而出,並以水源共有的開闊胸襟,來調解閩南人與客家人的糾紛,李直三也因此聲名遠播,成為自公元一六九八年六堆各庄開庄以來最富盛名的人物。
另一方面,林黛羽隨父母來台後,也在李直三任教學堂附近的市集販賣自己親手縫製的手工藝品,林黛羽擅長女紅,無論是刺繡、編織或縫紉,凡出自她的巧手皆能脫俗不凡,加上林黛羽本人眉清目秀、氣質出眾,總是能吸引來往客人的目光,就連李直三這般不擅男女私情的剛毅人士,也深受吸引,經常假借為母親購買藝品的名義前來光顧攤位,而林黛羽對李直三的正直為人及一表人才也頗有好感,於是日久生情,兩人之間逐漸產生了情愫。之後,兩人便在雙方父母的同意與親朋好友的祝福下,舉行定親儀式,林黛羽成為李直三最鍾愛的未婚妻。
於是當年五月,
加上當時六堆以外各地,亦不時傳出有閩南人對抗滿清政府的亂象,整個台灣似乎皆已陷入暴亂四起的時局,李直三深覺情勢不妙,便再度邀集大家共謀因應之道,提議當務之急應組織民兵防衛隊來捍衛家園,以求自保,眾人並達成共識推舉滿腹經綸、素黯謀略的李直三為六堆大總理,豐貌魁偉、沉勇果斷的新北勢書房老師侯觀德為總參謀,以號召客家團結並指揮調度各庄義民軍,其餘中堆、先鋒堆、左營、右營、前營、後營等區域則分別設置正副統領,帶領地方義民軍守衛萬丹區、阿猴區、小赤山區、新營區、水流沖區、塔寮區等地。
李直三父母得知兒子將肩負如此重責大任,一方面讚許勉勵兒子,要全力以赴,萬萬不可辜負六堆百姓對他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憂心兒子與未婚妻的婚事可能會延宕多時,其實李直三心裏也有數,不過,相信深愛自己的黛羽一定能體諒他此時必須先要保家衛民、以國事為重,也只有如此,日後才能給黛羽一個安定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