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之濫觴誤解
淨域 2010.09.12 (日) 晴
女兒要我陪她去Hess買本書,買什麼書呢?
心裡雖嘀咕著「不知哪本漫畫又出版了」?卻也即刻起身吆喝著她出門。
只要進了書店就「殺很大」,我問:「妳到底要買什麼書?」她說:「你不用擔心,我自己出錢買。」
我不是這個意思,只是擔心她入迷了……。
進了書店,倆人分道揚鑣;她過陽關道,我走獨木橋。
她過關好快呦!才一會兒便到橋邊來看我,而我正在橋上進退維谷。
她望我抽了幾本書翻看,說:「你好了嗎?」
我問:「你找到書了?」她將書秀給我看。
從封面看來,果然是本漫畫,但書怎麼有些厚實呢?
她解釋:「是漫畫小說。」
她怎麼也買起小說了呢?是日本作家成天良悟所寫的《無頭騎士異聞錄》。
這小說在網路上有連載,她覺得「盯著銀幕讀字」太辛苦了,所以,決心買書來看。
我想買的書還沒有眉目,便要她等我一下,順便幫我尋一回。
我問:「怎麼想要買這本小說呢?」
她回道:「真的很好看耶!」
我素來對小說沒啥興趣,然只要她愛文字,我也不多事了。
她見我堆起書來,便撒嬌說:「可以再買一本嗎?」
「好呀!」我說。
「但是我的錢不夠耶!」她知道老爸買書不手軟,便乘機推進。
結帳時,服務生說:「還差三百多元,便可以打八八折。」原來這兩天推出「滿兩千享八八折」的貴賓優待活動。
我對女兒說:「再去挑兩本吧!」
她有些疑慮地問:「真的可以嗎?」便快去快回。
等發票時,我翻著她買的四本書,怎麼是二至五冊?「為什麼不買第一冊呢?」我問。
「已賣完了。」「反正第一冊的內容我知道,沒關係。」她說。
咦!她不是要收集漫畫小說嗎?怎麼缺一本沒關係,我心中暗疑著。
一般人對迷戀漫畫、小說者,總是持著一種另類的看法,認為會耽誤了正事,女兒也怕我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每提及買漫畫時便有些難以啟口,雖最終都如願,但她仍是無比的戒慎恐懼。
返家後。見她專心看著小說,我說:「妳很宅耶!」
她尷尬地笑著。
我又說:「其實『宅』的本意並沒有什麼大惡。」
她張大眼睛看我,似說:「老爸你不簡單喔!」
我說:「『宅』該是指熱衷於某事,且有所專精。」
她回道:「對呀!有些同學搞不清楚,總是亂叫『宅女』、『宅男』的,很討厭。」
這樣的稱語,其實已變了原味,褒貶之意往往因人而異。
「宅」之全意乃「御宅王」,源於一九八三年。當時日本社會評論分析家中森明夫,在《漫畫月刊(漫画ブリッコ)》上連載的〈「おたく」の研究〉專欄中,首次正式使用這個名詞,來稱呼這個熱衷且精博於漫畫的族群,此後「おたく“Otaking”」(御宅王)普遍被各界所使用而轉意。
「宅」與「御宅」還是有差別的,「おたく」一詞的本意是「貴府上」,乃是極為恭敬的稱詞,漫畫族群或受此影響,之後便以此語來相互稱謂,並擴展到各個領域(如:軍事御宅、鐵道御宅等),但特別指稱「ACG」(動漫Animation、漫畫Comic與電玩遊戲Game)三者。
「宅」是一個次文化的用語,一如多年前流行的「台」。某一個次文化之興起,皆有其背景元素,若不明其意而濫觴誤用,這除了糗之外,莫不也要貽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