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先用的CRT大箱子,一用多少年,通常都是因為換新機而退休,到了液晶,除了換新機以外,更多的卻是受不了“維修費”而勒令舊機退休。
科技進步下的幽默!
這臺32吋也用了一段時間了,如果是用液晶的角度來說,倒還真的不能說“不夠本”,但要當真了說讓它退休,想想當年可是數了不少銀子才請回來的吔!
會有這感嘆,也是不得已的啦!
從原來的好電視一臺,然後有一天的,聲音不太對勁了。在大部份的時間裡,那二個喇叭都還正常,但偶爾不高興了鬧鬧小性子的,二個喇叭就同步的只剩下“微弱”的呼吸聲,如果音量調高到三分之二的大區域,音量夠的同時,吱吱喳喳的伴音也同時呈現,之後就正式的宣告:“聲音故障”。
這個問題還能解決,是用了外掛的立體聲接到電視的Audio輸出。
然後有那麼一天的,早上開機,竟然“白目”,喔,術語叫做“白屏”。
連續開了二次,都是一樣的,正在思索是哪裡出的問題,畫面開始呈現由下向上的方塊移動,說是“波浪”形的其實不能算,因為它就如同早年CRT的檢視圖。
前後大約一分鐘的時間,畫面竟然就自己出來了。
想了三天,到了第四天自作聰明的,拆了背板外殼,拿了WD在所有的接頭上噴過。
不是狀況依舊,而是再開機時,白屏加檢視圖輪番的後面,是菱形鐵網那樣的鱗片圖。前後持續了三分半鐘的,畫面有出現了。之後每況愈下的,不只是鱗片圖可以持續五分鐘的依然不出畫面,而是不重開機的,就是不出畫面。
情況雖然詭異,但是有一點,只要是電視機背後電源區的位置有熱感,畫面和開機遙控鍵就是同步的。另外就是,只要有了畫面,直到關機,畫面都始終正常。
這是啥名堂的,液晶電視還得在“熱機”下才能正常啟動的?
上網,沒能找到對策,南部的幾個專業維修網主,對於電視白屏,只說了有案例、有維修成果,但是沒有透露口風。
那就再拆哇!
卸了外殼,又拆了金屬罩板,面對主機板,不但沒概念的,也沒頭緒。就是因為對主機板之類的沒頭緒,所以也從來沒想到要更換音控IC。
好在想試試看的只是電源部分,而電源板就簡單多了,這個還有點概念。
線圈之類的玩意兒不必考慮,電阻那些的也無關,剩下來的就只有二支腳的和三條腿的。先不管三條腿的,且抱著電源板開始和二支腳的逐一面對面。
看著看著的,好像看出端倪了,其中有三對,也就是六個的二支腳,仔細看那個屁股,明顯的是圓凸的翹屁股。
應該是吧,不管啦,先換了再說。
抄了型號的就去了光華。
電子零件滿坑滿谷的,但問遍了大小商家,這130℃的電容就是沒有。轉頭去了西寧,一樣的沒有。那只好接受商家的建議,105℃的代用就是,只要能讓開機正常,能救活了再說條件化也不遲的,是不是!
即使如此,也還是六個電容在二家店買的,因為1000µf/35V的電容,有大有小,溫度不符,至少尺寸不能也將就吧。
抱著六個新電容,搬出來庫存的兵器上陣。更換電容,這個簡單。電焊加上吸錫槍就搞定了。
組裝完成,開獎。
按下“電源”鍵,吔~
還沒說下一句呢,畫面一閃即逝,只剩下帶著吱吱喳喳的“聲音”。
怎麼會這樣?
是哪裡錯了,還是什麼給燒掉了?
不會吧,不就是一個換一個的換個電容而已?
雖然當年的電子學4個學分是連混帶懵來的,至少這電容的正負極還是有概念的啦!
短路?沒理由,老花眼鏡加手電筒之下,不可能焊錫還跑到別人家去的啦!
關機,再重開。
畫面看它又來了,吔~
只不過數到7,畫面又沒了。
再重開,沒畫面!
這次連畫面都沒有閃現。
老頭沒關機,電視也沒出畫面,雙方就這樣的僵持著。
大約2 分鐘吧,畫面忍不住有閃了一下,真的是用“Flash”的閃了一下,連數數都沒來的及。
然後隔了也是2分鐘吧,老頭認輸,關機,轉頭去喝咖啡了。
想想真不服氣的,喝了咖啡,老頭又回來將所有的插頭都卸掉,然後插接,然後再開機。
老規矩,電視畫面再次的7秒鐘之後黑屏,老頭也不管它了,繼續的喝他的咖啡去。要耗?誰還怕了誰的來著,那就大家耗著看吧!
大概10分鐘吧,反正也沒人計時讀秒的,畫面倏然出現。
老頭開始讀秒,7秒過去了,畫面還在,1分鐘............,還在,還在........
那個畫面就正如同大病初愈的壯漢一樣,看起來健壯,其實精神虛弱,面色黯淡。但重點是,畫面完整,10分鐘之後的重開機,一按就有。
為了怕是老毛病的,所以老頭將電視關了,然後三不五時的到電視背後摸摸,直等到背後沒有了熱感,然後抓起遙控器,隔了3米遠的狠狠按下去.......
吔~
這次是玩真的了,畫面不但是是同步的依序從電源燈、亮背景到出畫面,而且是畫面始終持續呈現。
到了晚餐時分,畫面在亮度和對比度的各方面,都已回復到原先水準。重點是,開機白屏的問題不再出現。
這是什麼學問?
“熱機”,是這麼說的吧,就如同“暖身”的那樣!
更換電容,原來還需要先讓它“暖身”以適應一下新環境,是這樣的嗎?
誰在乎這個問題,反正老頭是解決了“開機白屏”的這個問題啦!
吔~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