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故事
1.白居易啞語巧對
相傳白居易七個月大時,口中常咿咿呀呀如同吟詩般,同時又可分辨有無二字。三歲時就開始跟父親學連唸詩,五歲起就能寫出許多首詩來了,至九歲時,已經能掌握詩的韻律,且善於對句。十歲生日那天,親朋好友都來祝賀,飯餘,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對句:
曹子健七步成詩;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已有了腹稿。但他為了逗引大家,故意默然不語。舅父以為他答不上來,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蟲。白居易笑著說:我早已對上,只未說而矣。眾人大奇,促白居易快說,白居易便說道:
白居易一時無對。
舅父聽了大是高興。後來舅父帶了白居易到長安向當時的花甲名詩人顧況求教。顧況以調侃的口吻說:長安百物貴,居不大易。及後看到白居易的詩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立即收他為弟子並道,有句若此,居天下有何難!
2.白居易易聯
白居易被貶到忠州做刺史時,心情苦悶,常到東成蘇家小店喝酒。這家店有一種酒,用城門東的甘甜井水同祖傳老窖酒"麥曲"釀成,叫透瓶香。此酒喝完半日才發作出來,為了防止客人醉倒,老板只用
杯中酒常滿;
店裡客常新。
橫批:透瓶香
白居易立向掌櫃道:掌櫃,來半斤透瓶香嘗嘗。掌櫃搖手道:客官,本店規矩,只賣
杯中酒不滿;
店裡客不依。
不料卻令掌櫃十分麻煩,因客人以為掌櫃賣酒不滿。此事傳到白居易耳中,他卻笑著說:這個好辦,加幾個字就行了。便提筆將對聯改成:
杯中酒不滿,哪能過癮;
店裡客不依,一醉方休。
從此,酒店的生意又再興旺起來。
3.苦讀口生瘡
白居易小時候學習就很用功。後來,為了考進士,他學習就更刻苦了。他整天讀書、練字,寫詩作文,以至讀口舌生瘡,握筆的手都磨出了老繭。皇天不負苦心人,二十九歲那年,他以排名第四的優異成績考中了進士。兩年後,他又通過了「拔萃科」(比進士更高一級的考試)考試。這樣,白居易憑自己的努力,走上了為官的道路。
4.被冷落的白牡丹
白居易為官正直,勇於進諫。有一年,有個叫王承宗的節度使,對抗中央命令。憲宗皇帝打算讓宦官吐突承璀領兵去討伐。朝中大臣們深知讓宦官帶兵打仗會誤事的,紛紛上書加以阻攔。白居易見情況緊急,就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指責憲宗的錯誤做法,並且言辭很激烈。
憲宗對他十分惱火,退朝後對宰相李絳說:「白居易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起來的,現在居然對我如此無禮,真讓我難以忍受。」李絳是個正派官吏,對憲宗勸慰了一番,憲宗才沒有處分他。
由於白居易能夠伸張正義,敢於抗爭,得罪了宦官和世族官僚集團,所以他們總是尋機在皇帝面前講白居易的壞話。憲宗也不喜歡白居易當眾與自己爭執,就讓他做了皇太子的侍從官。按朝廷規定,這個職務是不能過問朝政的。
白居易的一腔政治熱情竟遭到如此冷遇,心中十分苦悶,他曾把自己比作無人欣賞的白牡丹。
5.蘇州十萬,盡作嬰兒啼
白居易先後在杭州、蘇州當過剌史。在這個地方,他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杭州任職期間,看到當地百姓飲水不便,就親自察看地形,組織民工興修水利工程。不僅解決了居民的飲水問題,而且使西湖有了灌溉之利。另外,他還對境內的孤寡老人特別關心,盡力幫他們排憂解難。
因此當他任職期滿,離去時,百姓們紛紛為他送行。他在蘇州任職期間,簡化政事,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勞役,使人民得到了休養生息。人們對他做的好事十分感激。當他離任時,為他送行的人站滿了運河兩岸。許多人痛哭流悌,追著白居易坐的船送了十幾里。
大詩人劉禹錫在描述那情景時說:「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這生動地說明了蘇州人民對白居易的衷心愛戴。
花非花
花非花, 霧非霧。
夜半來, 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夜箏
紫袖紅弦明月中, 自彈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 別有深情一萬重。
- 1樓. 可蜜莉荋2009/10/01 10:47令人懷念呀!
從大學聯考完畢後,距離這些古文學漸漸遠矣~以前還頗引以為傲國文是自己的強向呢!昨天在FACEBOOK上作了成語測驗後,發現退步超多的,有點沮喪呢!果然得日日學習才能保持不退呀!
謝謝您的分享,讓人溫故知新~
人都會遺忘 , 能遺忘是件好事 !
否則 , 古人詩詞裡的悲歡離合 , 妳那能背負的了 !
若每天皆沉醉在這些情緒中 , 又那有時間關心時勢 , 評論國計民生 , 我們又如何有機會瞻仰巾幗英雄的卓越識見與不凡的氣度.....
星際微塵 於 2009/10/01 21:4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