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早已不再芬芳 易水 08-05-13
( 消息來自自世新北美新聞 August 04, 2013 社論)
一名陸軍下士洪仲丘在軍中被虐死,激發了20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 4 日舉行告別式,「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萬人白T凱道送仲丘」活動,估計20萬民眾參與,透過LED燈將「冤」字投射總統府塔樓,網路名人們上台,痛批政府掩蓋真相。支持度低迷的馬政府,萬未想到會經歷如此難堪的「白衫軍」討伐,但事件也凸顯台灣社會力量似乎是超越了政黨,或屬「成熟」公民社會的象徵,只是整個社會瘋狂「消費」一個單纯的事件,不免也讓人有台灣何時才能走出這一不斷內耗的生態模式。
目下相關軍官被起訴、或被調職和處分,國防部長高華柱也負政治責任下台,但事件並未平息,20萬人聚集,全程沒有打砸搶暴力混亂,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地表達訴求,實可同过去施民徳领導的百万红衫軍比美。
這也許正是可貴公民社會的成就,也是台灣自由化、民主化後,社會走向理性成熟的驕傲成果。但事件也反向說明台灣政治體制失能無力,決策體系或因領導層弱化等因素,或因長年沉積的弊病,已無法適應社會繁雜多变的需求,落差日漸擴大。這是台湾民主化後並未帶來應有的效率和符合民間期待的一大遗憾,這與在野黨是否輪替已無绝对関係,也不見得就是对「人權保障」的共識。否則為什么不見高雄渔船遭人射殺後迄今未見大规模的抗菲示威活动?最可能的是台灣民眾对台政府措施的長期沈悶、兩岸局勢的前景不明,馬政府施政保守的集體憂鬱舆發洩。今總統已經道歉、國防部長下台,軍檢起訴18人,軍事法院開審,桃檢也對滅證部分偵結,大致早已真相已大白,不解民眾究竟还要什麼?
筆者懷疑必有好事者參予。「公民1985行動聯盟」,是怎様的一個组织?它核心成員的背景等,对想了解這運動本質、動机的人應先有清明的認識。
本人在軍中由学生兵到軍校畢業当下级軍官長迏九年之久,对軍中事了解颇深,对士兵的管理本來十分棘手,有些被称為「老油條」的頑劣老兵,天天大過不犯;小过不籪,如早奌不起床,擦槍打馬虎,凡事投机取巧,不能打、不能駡,对他朿手無策。所以若碰到一些個性刚烈的班、排長自然去挖空心思地要去整他。洪同志不太可能是個十分服從的小兵,被过当的折磨也可想而知。軍人以䏜從為天聀,平時赖散成習,战時如何收捨?今对該案發生的原委雖仍不明,但軍中的管教難题確也是事实。所以对案件必须有针对性的處理與改革,而不是如此的同樣「过当」的政治化。它的不良效應十分顯明,今後不但無人願去当兵,軍中下级軍官也必無力再去管治。
亡羊补牢,軍方不妨去参考一下美國的老爺兵是怎么管理的?看看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又是怎么对付的?民間動輙搞「茉莉花革命」,十不足取,只会乱政,别無建树,茉莉花早已不再芬芳。
发自我的 iPad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joycelinlin愷悅2013/08/07 02:09同意:
"但事件也凸顯台灣社會力量似乎是超越了政黨,或屬「成熟」公民社會的象徵,只是整個社會瘋狂「消費」一個單纯的事件,不免也讓人有台灣何時才能走出這一不斷內耗的生態模式。"(引文)
全民冷靜下來,最切要!
這件軍中不幸,演變成政治目的的滲入,慫恿民眾不信任調查和審理,壓迫修法……;這麽複雜,實是全社會的不幸。洪案,兵士個人和軍隊都有犯錯,都應承認和檢討。
現在社會,也最需要人人冷靜清醒,各方面有反省檢討,例如:
1.民主憲政,臺灣尚幼嫩。多黨競爭,摻雜着太大的歷史怨懟,爭政權變成唯一專注的目標似地,造成惡劣鬥爭你死我活的樣子,嚇走了人才,政黨人才實力不足,甚至選前臨急張羅,政策便難以宏觀和周延。為什麽不選擇讓過去成為過去,對歷史上的錯誤和無知都放下呢?聰明些,讓它不再干擾現在吧!
2.對大陸恐懼疑慮居多吧,便不敢前瞻性看大陸的政治必趨向連合經濟的開放變化來發展,反倒讓兩岸看法分歧的無法一致,變成誣詆對手動機和立場的籌碼,陷在空洞口號的挖苦和唾罵裡。這是在浪費社會的善良淳厚,多無益而有害啊!
3.對罵,糙言粗語辛辣惡毒,有不少人成了習慣,是為吸引注目和回應吧。大家像比賽言語暴力,不開化,還像在對立上不斷加柴加炭添火,猛燒仇恨。恨成了,就滋長了社會達爾文主義心理,負面地視他人為毒瘤,淘汰之理所當然。像不像希特勒的思想?說不能姑息,卻孕育着自己的暴戾,豈不是極之矛盾?
- 1樓. 光復2013/08/06 22:46這事不是茉莉花。茉莉花還在含苞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