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內心最細微的情緒對話
A
佛祖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我一直喜歡這種說法。
祂說的是,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是雙胞胎,即使是母女,即使是相愛很深的情侶,靈犀可以一點通,他們仍然是獨立的生命個體,要那麼一「點」才可以相通。
B
你知道「你的知道」嗎?趙珠蘭在《不知道我不知道》書中,希望大家透過「容格內心對話」,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出自我,不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換句話說:要確實知道自己的知道。
什麼是「容格內心對話」?那是指和自己內心深處最細微的情緒對話。
因為「每一絲感覺,都有權力自在地表現出來,而不刻意去壓抑。」
因為「每一個情緒,都承載著一個故事,需要妳用心去傾聽。」
我們曾經這樣充分地認知自己的感覺和情緒嗎?
C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如果以這樣的句意來玩文字重組,人生說不定可以分成四種境界:
「知道我知道」──那是什麼樣的先覺!
「知道我不知道」──應該算是謙虛的人。
「不知道我知道」──難得糊塗、天真的心。
「不知道我不知道」──會是芸芸終生嗎?
而你和我會是哪一階層的人呢?我們如何跨出現在的領域,向上尋求自己的「知道」?
D
重要的或許是如何讓自己知道自己──我們認識自己嗎?
「誰不認識自己?」很多人會這樣搶白。
但是,我們真的認識自己?真的相信自己看的是真相,認的是真理,遇到的是真人?
儒家說:吾日三省吾身,基督徒以向基督禱告堅強自己,他們都在跟自己的內心對話。
先知先覺所知的是外在的事物、外來的刺激,所覺的是卻是自己的情緒。當自己微笑,真的要去探究自己為什麼微笑,微笑負載著自己歷史中的哪一段傳奇,或者只是傳說的微波輕動?至於悲傷來到喉口,誰能理性地加以辨知:那是什麼情緒的缺口?哪裡才是它的出口?
──可見:認識自己,再無其他可以推託的藉口。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