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篇 第19章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
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
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主旨:
孔子讚揚楚國令尹子文與齊國大夫陳文子皆能謀國忠誠,潔身清白,而不肯輕易以仁來稱
許。
註譯:
仕:動詞,就任。
已:指罷官,去職。
慍:謂含怒未發。
未知焉得仁:僅知其忠,其他未能詳知。不得遽許以仁。
蓋仁是做人的全體,必件件都好,始可稱之;忠則做人的一部份,故雖忠不
得為仁。
崔子弒齊君:言齊大夫崔杼弒其君莊公光。
陳文子有馬十乘:文子,齊大夫陳須無諡號。十乘,馬四十匹。按四馬拉一車叫一乘。
違:離去。
猶吾大夫崔子:言他國的執政大臣,亦盡如崔子欲弒君作亂。
之:往、到。
清:言違亂求治,不污其身。
語釋:
子張問孔子說:「楚國的宰相子文數度出任令尹的官,並沒有因高官顯爵而露出得意喜悅
的神色;幾次被罷免官職,也沒有怨忿的表現;而且他在新令尹上任的時候,一定把他從
前在令尹的職位上施政的情形,詳細地告訴新令尹。像他這樣的人怎麼樣?」
孔子說:「可以算是謀國忠誠了!」
子張又問:「算不算是仁呢?」
孔子說:「我不知道他仁德修養的程度,怎麼能輕易用仁的美名讚許他呢?」
子張又問:「齊國大夫崔杼殺掉了齊莊公,那時齊國有個大夫陳文子,家裡有四十匹馬,
他都拋棄了這些財富而離開齊國。到了另一個國家,不料那一國的臣子也是僭亂的,他就
說:『這裡的臣子還是和我國的大夫崔子一樣。』於是又離開了。再到另一個國家,不料
那一國的臣子仍是僭亂的,他又說:『這裡的臣子還是和我國的大夫崔杼一樣。』於是又
離開了。像他這樣的人怎麼樣?」
孔子說:「可以算是守身清白了!」
子張又問:「算不算仁呢?」
孔子說:「我不瞭解他仁德修養的程度,怎能輕易用仁的美名讚許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