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值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雙十國慶,跟往常一樣一早就起來掛國旗。這時就會發現到掛國旗的住戶真的是越來越少了,跟以前家家戶戶都掛國旗的景象真的有天壤之別。
國定假日家家戶戶都懸掛國旗是國軍眷村才有的景象,一般的家庭並不會這樣做。懸掛國旗是對我們國家表示敬意,如拿香拜佛一樣。在台灣可以發現有這樣的一個現象,懸掛國旗會被看成是不愛台灣的表現。那愛台灣跟愛國家到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觀念?那麼我們就要先翻閱歷史,讓歷史告訴我們緣由。臺灣是ㄧ個族群融合的地方,早在宋朝開始,大陸沿海的人因為生活困苦,只好想辦法過海來台開墾,當時是先到澎湖群島的地方。到了元朝台灣還被選為爭服日本的補給站,正是受到國家的管轄。到了明朝最有名的就是鄭成功打敗荷蘭收復台灣,做反清復明的準備。到了清朝臺灣正式納入清朝的版圖。最後因甲午戰爭慘敗,臺灣割讓日本,成了日本的領土。二次大戰時先總統 蔣公在開羅會議上正式要求要收回台灣,日本戰敗後,臺灣回歸中華民國的國土。民國三十八年因中共判亂,導致整個大陸淪陷,國民政府遷臺,從此以後中華民國的國土就剩下台灣。臺灣因為飽受戰亂的陰影,國民政府遷臺後,由於局勢相當的緊張,所以開始了戒嚴等等的措施。當時在台灣的人民,會認為台灣不屬於任何國家,臺灣應該要有自己的主權,所以就對這時候來台的國軍就非常的排斥,但因為局勢實在太緊張,國民政府遷臺已經沒有退路,所以強制將台灣人民的心聲壓制下來。
直到現在,臺灣經歷了種種的努力之後,民主自由,國泰民安,當時那些隨政府來台的人們早就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成家立業,不再分彼此,生活和樂,,且這些所謂的外省人早已上了年紀,現在也都是祖父輩,過著安養天年的日子,現在的年輕人根本就沒經歷過這一段,更不會計較,所以實際上省籍之分是不存在的,且現在我們的身分證也沒有籍貫這一欄,大家都是中華民國的國民。真正的原因是政壇上有些人想要擁有更大的權力,所以故意挑起省籍情結的話題,製造紛爭,藉此擁有更多的選票,提升自己的權利與地位。在台灣,有原住民、早期遷臺的居民、大陸淪陷隨政府來台的、外國人來定居的、外籍新娘等,怎麼還有外省與本省之分,且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到大陸探親,大陸人都叫我們台胞,當時隨政府來台的大陸人早就把台灣當成真正的家,所以省籍情節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為了權利去挑撥這個話題沒有意義。
中華民國的國慶是ㄧ個非常重大的國家慶典,當年面對滿清腐敗,中國一直受到外國無情的侵略打壓欺負,在許多先賢先烈們努力的奮鬥下,推翻了滿清建立了民國,中國才得以倖免被外國瓜分的命運。國慶日就是感恩日,緬懷先烈,掛國旗是愛國的表現,千萬不要被挑撥成不愛台灣,而不敢掛國旗。
- 2樓. 😊開心2011/10/12 17:15感恩
你寫得太棒了~完全寫出來我們的心聲~這幾年
我每年都會在十二樓上掛國旗~社區的居民鄰居會好心的提醒我
在南部喔 在高雄喔 還是要隱性點 注意四周喔
很可悲~沒有國家意識 沒有國旗 我們怎麼 ?又如何去爭國際認同
提升我們的經濟能力!
我愛國旗 更愛國慶日旗海飛揚的感動 同心同力歡欣的祝福
我們的國旗是全世界設計最美的國旗。
王政和 於 2011/10/13 21:18回覆 - 1樓.2011/10/12 11:30國慶日有感
這幾天,我總是會不經意的憶起小時候的一個情景,那是我還在讀幼稚園的年紀吧,在冬天的某一個早上,睡眼惺忪的我穿好幼稚園的制服後,奶奶就帶我到家門口等娃娃車,這時,騎腳踏車賣醬菜的用閩南話吆暍著叫賣正經過我家門口,過幾分鐘後,一個騎著三輪車賣饅頭的大叔用他獨特的山東口音吆暍著"饅頭!好吃的饅頭!"這時,我奶奶總是會叫住他,讓我挑在三輪車上固定的木箱內各式各樣的饅頭,那饅頭的滋味以及那位山東大叔的口音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時的社會,除了山東口音外,我還聽過河南,東北,江浙(寧波),等地的鄉音,也曾聽那些調皮的同學模仿那些"老鄉"的口音而哈哈大笑,而這些鄉音也因為時間的演進而日漸稀少,不知在未來還可以在這塊土地上聽到各地的鄉音嗎?
我小時候也有類似的情況,不過這位伯伯比較先進是用機車架上保溫箱賣饅頭。我小時候已經沒有三輪車了。 王政和 於 2011/10/13 21:2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