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姓看蔡英文的參選演講有感
其實,我常覺得政治人物不食人間煙火久矣,有人認為蔡是台灣未來的希望,更多人被她有些不像政治人物的氣質所感染而感動,但是可能自己活過一把年紀後,會更冷靜且務實來看她過去的作為,以及她在此次演講的訴求,從她通篇演講,除了感性的口吻外看不出實際對國家可行的系統化作為,也就是不是一個被磨練過的老道治國者,只是寫了一篇我的志願似的演說,或許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那麼不妨看看我的對比式觀點 :
蔡說:「不夠政治,不會算計,無法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存活。」
我說: 「從黨內算計到黨外,兩手策略高手,一面用黨主席的權威要求黨內協調,一面卻又急忙宣佈參選,違反黨內協議,演講場地與排場不就是政治? 在18%議題上,公務員的十八趴,她邊領邊罵;18%事件, 更讓人看清楚她的偽善。別的領十八趴的基層公務員幹了三,四十年,靠十八趴退休過日生存。她卻灌水存款,邊拿高利息邊駡十八趴政策,臉不紅氣不喘。被踢暴揭露領了十八趴以後,先派執政者的不是,認為執政者透過不正當的方法,選擇性的公布部分資料,她依舊一副道德大師的姿態向社會諄諄說教,一句道歉也沒有,還聲稱: “沒有領18%所以以後不能作善款捐獻了”,她不是太精於算計了?」
蔡說:「三年來,我向社會證明,政治不需要算計,更重要的是溝通和信任。」
我說: 「從縱容蔡同榮發動陸一特事件卻不願說明民進黨的立場、為了自己選總統容易出線,發動全民調初選來自肥,閹割了黨員參與競爭的權力,好一個無私的民主進步黨主席,完全缺乏黨內與與執政黨的溝通誠意,更是斷絕黨內與島內的信任基礎,在同個時空,台灣兩大黨黨主席一直沒有機會針對國政或立法院議事真正的對話,先前馬總統邀小英對話都被拒絕,怎不是算計執政黨?民進黨執政時,蔡英文掌握了台灣兩岸政策的詮釋權,她不承認所謂的「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經濟上,她緊踩三通煞車,但對兩岸貿易採有效管理。而馬總統上任後,則是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經濟採取擴大交流,但對於大陸政策仍是沒有溝通與信任,蔡英文只表示,民進黨主張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關係,她還批評國民黨是採取「和而要統」、「和而必統」的路線,過度傾向中國。但是對於中華民國甚至大陸該是什麼關係,我想如果無法澄清其中心思想又如何「和而不同」、「和而求同」?
蔡說:「中國官員來了,我們的警察忙著從自己國民手上搶下國旗,把多元的台灣變成只有一種聲音;我們的年輕運動員出國比賽,要為台灣爭光,卻遭受不公平的對待,委屈地坐在競技場中哭泣;我們的國民也被菲律賓無理地送到中國,連道歉也沒有一句。這些,政府都說不出個道理,也完全束手無策。」
我說: 「台灣到底該當成國際社會的成熟一份子,還是一群梁山泊打殺鬧事的不成熟份子,台灣與大陸的難題就是長期敵對與仇恨,因為中華民國的符號尚無法被大陸執政者接受,更未能被島內所謂的台獨或民進黨所認同,簡單講,當看到國家慶典典禮活動上一群沐猴而冠的政治人物當年在各種國家儀典上閉目閉嘴不願面對國旗與國歌的樣子,就知道他們在消遣國旗的符號而已,至於國際比賽上會旗會歌問題本就應遵循主辦單位的規範,就算委屈也該表達異議後適可而止,不用覺得委屈,也別天天掛嘴邊。至於對於詐欺犯被送至大陸受審,因兩岸也有引渡條款,縱然菲律賓錯送大陸,也不值得火冒三丈,國格認同或國際邦交間有許多進退取捨,何必咄咄逼人?山水會相逢,給別人一分禮讓,日後也許贏得更多尊重呢! 」
蔡說:「為什麼上一代流血流汗換來的民主自由,如今卻因為和中國交往而被輕言放棄?為什麼國家尊嚴遭受漠視、讓人吞不下去的時候,政府依舊自我感覺良好?為什麼我們的土地認同是這麼的清楚,但政府處理主權問題卻是那麼的模糊?」
我說:「誰的血汗換來台灣的安定發展?其實是從大陸敗退來台的蔣介石與一群軍民拼死的阻擋共產黨血洗台灣的威脅才逐步建立起來的,更是勤奮台灣百姓在幾十年的打拼後才逐步達成民主與自由的境界,台灣從清代、日據時代、光復後至今是很複雜時空與角色認同的轉變,每個不同背景的百姓因其先來後到的差異,甚至許多現在因外籍配偶所誕生的新住民,所具有的情緒與認同也是大大的差異,不該簡化或一言帶過,期間有對國家與根源的認同,有人認同唐山過台灣時期的台灣,或日據時代的台灣人,到底台灣是中華民國的台灣,還是原住民的台灣?對於土地的認同差異,對於中國的認知也是大大的不同,蔡實在不可自以為是用民進黨的角度為他人設定與國家尊嚴有關的言論觀點,在許多台灣同胞與大陸人民間的交往中,其實與其他地區或國家的人民其實是一樣的,台灣人面對大陸同胞時不會覺得低人一截,也不會有國家尊嚴受損的問題,至於國家主權問題的解還是歸根究底在兩岸關係,主權要的是實質,而非陳水扁時代烽火外交或呂秀蓮赴印尼自取其辱似的到處放火,惹得各國生厭,以呂秀蓮想到印尼進行「突破外交」行,不但欺世盜名,也對台灣乃至印尼的利益造成嚴重危害,更使得台灣與其他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益形緊張,所有陳水扁政府時代的主權處理到處是敗筆卻未見蔡的苛責,不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嗎?如果談及主權,那麼對於釣魚台、大陸地區,蔡的主權主張是什麼呢?我也希望她能說清楚,不要又是模糊帶過。」
蔡說:「三年來,更嚴重的是失業、貧窮、財政惡化的問題,還有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我們的年輕人,越來越不知道應該相信什麼。從小到大他們都相信,用功唸書才會有前途。但那些在小吃店裡寫著功課,用功唸書求學的孩子們,大學畢業之後卻發現,年輕人的失業率達到了歷史新高。為什麼聽爸媽的話用功唸書,長大了卻被社會懲罰?」
我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台灣現狀是因為一群不懂經濟的政治人物造成的結果,經濟發展與政府財政常是無法兩全的取捨,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的不同主張都會使社會與國家經濟產生不同走向與面貌,供需原理是經濟學的ABC,失業率的高低又怎是「用功唸書,長大了卻被社會懲罰」所該描述?就業市場供需是經濟問題,讀書選錯了行業或技能,不代表這個人沒有選擇或機會,還有就是待遇是否符合本身的期待等,許多人的機會成本使得不肯或不想進入勞動市場可能都是原因,該說的是台灣到底有什麼值得投資家來建設與尋求人才?培養的人才是否具備特定既能並符合市場的需要,錯用感性語調卻不冷靜思考真正的經濟問題癥結,又豈是一個想選總統高度的候選人該用的煽惑式語言?至於貧窮問題更是嚴肅的議題,到底是光復初期的貧窮人多?還是現階段的貧窮人多?我想是明白可見的答案,只是台灣的今日就是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未能配合時代所需,更重要的是李登輝與扁總統長達十多年的鎖國政策使台灣走不出去,外商走不進來,沒有國際的市場與貿易機會又怎能不讓更多百姓淪入貧窮一族?蔡女士怎都不反思檢討? 」
蔡說:「台灣社會過去引以為傲的,是階級流動,是均富,但現在已經被「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趨勢給取代。這三年之中,貧富差距和貧窮家戶數,都創下了歷史新高。而且不只是房價變得跟天一樣高,讓很多人從青年到中年都被貸款套牢,連柴米油鹽醬醋茶也都在漲價,薪水越變越薄。」
我說:「台灣社會嚴格說並沒有階級存在,但是長期經濟發展的成果卻無法平均分配,才讓更多人從中產階級走向窮與富的兩端,當然變成一個不均衡的社會,至於房價越來越高,我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如果有負利率,才有可能存在吧!不然為何18扒的問題會成為政治問題,一直被爭吵不休?至於被貸款套牢的年輕人,看看經濟學理論是否可能用國家的力量,讓每個老百姓每年都能領百萬國家補助,不就把問題迎刃而解?(說笑一句) ,不然還是增加自己賺錢的能力,脫離貸款的行列比較實在。 」
蔡說:「我們的政府很會借錢,跟下一代來借錢。三年來這個政府已經舉債1兆4千億,有許多被浪費在不急迫、不必要的地方。漸漸惡化的財政赤字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未來的政府將被迫刪減重要的公共支出,提供更少對弱勢人民的照顧。難道這就是我們要交給子孫的國家嗎? 」
我說:「依據財政部國庫署統計,2000年民進黨開始執政時,中央政府未償債務餘額約2.4兆元,2007年底債務餘額增至3.7兆元,民進黨執政八年,政府債務餘額增加逾1.3兆元,馬政府上台後,97年中央政府舉債1200多億,98年度總預算舉債金額1650億元,但因發放消費券、擴大內需與擴大公共建設等特別預算舉債金額多達2650億元,以致98年度列入政府債限的舉債總額達4300億元,9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合計新增債務將近4000億元,再加上災後重建特別預算1200億元全數舉債,9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與特別預算將舉債4660億元。雖然三年來已舉債1.4兆,但從治水、發放消費券、擴大內需與擴大公共建設哪項不是為著國家建設而進行?更何況因為國外金融海嘯影響,債務也是為解決包括救急與救難的民生問題而發生,只要不亂花應該都是福國利民的,只是真理越辯越明,反對黨也可針對被浪費在不急迫、不必要的支出提出糾舉,相信必能有效監督政府的每筆支出,讓錢花在刀口上。 」
蔡說:「三年來,我們更看到了一個沒有核心價值的政府。國家領導人失去了方向感,說要節能減碳,卻也要蓋更多石化廠;說要讓房價降溫,卻又放任熱錢炒房;說要抑制貧富差距,卻拼命減輕富人的納稅;說要增加國內工作機會,卻又變相鼓勵產業外移中國。」
我說:「環保與經濟發展通常是需妥協或面臨二擇一的困境,不能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台灣人的自私通常表現在只要工作、只要享受、只要用電,卻又假清高,不要核電、不要石化廠、不要投資,只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經濟與環保共存,常看到的挖土後再填土以創造工作也就不足為奇了,輕稅簡賦更是吸引資本投資的手段,嚴苛稅率卻不易課到的稅就不是稅,招商引資不就是要創造一個可與香港、新加坡相媲美的投資環境,以吸引僑外資或大陸資本來台開創新局嗎? 難道蔡小姐用的經濟法則是有特殊非經濟學理之處? 而且國際間講求的是比較利益法則,取捨本來就是創造台灣資本與資源能更有發揮處,又有什麼不符合具核心價值的政府所應為?」
蔡說:「施政上的自我矛盾,突顯了馬總統對國政的了解只淪於表面,所以他時而向東、時而向西,經常被少數人的聲音所包圍。他很在意包裝自己的形象,然而他的形象卻不會讓國家有方向;他很在意鞏固自己的權力,可是鞏固權力並不等於國家治理。這是台灣一個很大的危機。」
我說:「形象是一個人長期處世風格所形成,慎獨自節是一個具權力者的起碼要求,看看馬英九把父親馬鶴凌安葬在富德公墓區,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父親蔡潔生位於北縣新店的墓園,因佔地一千七百一十二平方公尺,遠超過法令規定的八平方公尺,被檢舉後又說是政治操作,小地方可以看到一個人的長期作為,也因為馬先生的自我分寸要求嚴謹,不便宜行事的風格,也造成更多藍營誤認他的不作為,這是他面對權力的謹慎與自持,那像陳水扁先生做盡所有總統不該做的事,而蔡小姐怎都沒有好好要求這個政府的國家治理,因為她也是權力中人呀!
慎獨自節是我認為蔡小姐至少比不上馬先生的地方,而且還差很大。」
蔡說:「我不是一個擅長表演的人。因為我真的不會表演,而且政治本來就不應該只是表演。」
我說:「蔡英文在李登輝政權時是兩國論的主導者,推動鎖國政策,造成廠商為了生存大量外移,國家經濟因此翻轉,到了陳水扁政權時推動一次金改,金改總共花了近1.4 兆,其中4000億元由社會大眾埋單,財團惡搞卻由納稅人負擔。第二,降低銀行營業稅,讓銀行業變成了不用繳營業稅的特種行業。第三,公民營銀行大幅推動消金業務,讓營業額及利潤帳面數字好看,但卻種下去年雙卡風暴的苦果。在蔡英文嘴裡,黑白可說完全顛倒,每次陳雲林來台的街頭暴力都是民進黨號召發動,卻說成百姓自發的行為不能干涉,對於公權力維護秩序卻說成欺負善良百姓,儘管出身富貴,面對台灣人民,她好像很能體諒弱勢群體生活的艱辛;雖年過半百,她卻仿佛很懂年輕人心靈的苦悶;雖入黨時間不長,她卻深知台獨前輩世代傳承的關於台獨未來的責任和夢想。她擔任過教授、陸委會主委、副閣揆,三年的黨主席歷練,更使她演技至臻。為了彰顯她參選的正義性和義不容辭,她把大陸鴨霸、台灣悲情、馬桶無能、貧富對立搬出來操弄,在在顯示她是表演高人,無人能及。」
蔡說:「在這樣的國家,教育會啟發他們的創造力,會豐富他們的文化涵養,會強化他們國際競爭力。當他們出了社會,會有穩定的產業提供他們就業,會有安全潔淨的環境可以生活。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政府會扶他們一把,養兒育女的費用不會貴到讓人卻步,年邁的父母也有政府幫忙照顧。」
我說:「說的比唱的好聽,烏托邦社會的描繪容易,但長久沒有哪個政治人物有能力達成,因為領袖有任期,能集中精力做好幾件重要的國家目標就很了不起,教育從李遠哲的教改開始到現在已花了多少國家經費,又勞動了多少父母的心血,動員多少教育工作者的青春,結果呢?台灣孩子的英語能力還是菜英文,國際化因為民進黨的鎖國,甚至不准大陸學子來台就學,根本說一套做一套而已,種種都說明台灣國際競爭力就在政黨的互相較勁情況下,仍積弱不振呢!至於穩定產業更是愛說笑,誰來提供呢?難道把中小企業都國營化?國內的產業人才根本太少,產業結構多數根本只停留在代工組裝階段,哪有足夠的職位與潔淨的環境可以生活?如果什麼救急、養兒育女都用政府的力量去執行,那不就弄個共產社會不是更容易,所以我認為可能由國家每年發給百姓美人一百萬元更能解決。」
蔡說:「在這樣的國家,城市裡的年輕人買得起自己的窩,鄉村裡的年輕人不必擠到城市搶工作。有創意的年輕人可以一展所長,勤奮工作的年輕人會得到基本的保障,他們的努力,會和經濟收入成正比,會帶給它們成就和幸福。」
我說:「要嘛實施共產主義,把台北市等五都地區通通收歸國有,再重新分配,並且規定房價只能跌不准漲,不然就是像新北市朱立倫的三環三線廣設捷運(但還沒通車應該任期到了就要下台了),否則城市的年輕人又如何能輕易買到自己的窩呢?總之,不是透過政府大量舉債來籌辦公共建設,就得創造國際化而需要大量人力的產業,但是當年的兩兆雙星產業又創造了多少工作機會呢?別又是畫餅充飢的大話而已,而且越國際化就又越不可免的會使都市房價與國際同步走高,又怎能不讓房價走高呢?處處都是矛盾的國家困境,不知蔡小姐在輕鬆說說時,有否想到所有問題的嚴肅性。」
蔡說:「在這樣的國家,未來不會被毫無節制地透支。這一代會停止拿自然環境與資源的濫用,來換取短期的經濟利益,會把好山好水流傳下去。這一代會停止犧牲財政紀律,來換取選票或美化政績,不讓子孫背負沉重債務。」
我說:「有人說好山好水好無聊,不做任何事當然可保台灣永遠不會破壞自然環境,不然就是把台灣人輸出到其他地區或國家,就可減少破壞,但這些做法都不究竟,政治人物可以不負責任隨便說說,但沒有建設,哪來工作機會?沒有資源的投入哪來成果?台灣的國土危粹,不做深度建設與國土維護又如何能抵抗不斷的天然災害?看看日本宮城的九級地震與海嘯,又怎能不用心改善我們的共同家園呢?至於財政上,如同企業經營一般,能夠創造收入自然就有稅收,想創造收入卻要不斷投資,沒有人能支配未來的一分一秒,但有管理能力的政治經營者才能成為帶領國家走向的優秀領導人。」
最後,檢驗她的過去是認識她的未來最可能的途徑,因此,引述30all的UDN BLOG上的發言做結束。
「蔡英文一般給人一個可愛清純小女人的形像, 頂著博士的學位, 比較其他民進黨人的粗魯德行, 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不過, 蔡英文的[優點]也就到此為止了。
讓我們回頭檢驗一下蔡英文從政以後的表現吧??
1. 政務委員, 陸委會, 行政院副院長, 她做了什麼?? 除兩國論之外, 什麼也沒有.“兩國論” 不過是為深綠台獨鋪路的包裝理論, 不是施政政策, 也不是政績, 反而製造不少兩岸緊張不安, 對台灣本土安全什麼也沒幫助. 她現在批評馬政府政策, 但她在民進黨政府行政院任內卻一樣也沒做, 充其量只是 “你們誰沒有拿過我爸的錢?” 的共犯結構之中的一員.
2. 當了民進黨主席, 帶群眾上街示威遊行, 暴力衝突發生, 她倒是五點[下班]走人, 一副事不關己, 毫不負責任的樣子. 這也讓她贏得[暴力小英] 的封號.
3. 身為黨主席, 民進黨內有人犯錯或爆三字經粗口, 造謠栽贓, 先駡先贏, 她什麼時候約束過黨內同志?? 她什麼時候為了任何事道過歉?? 對自己的問題與錯誤永遠是不知反省,總是用煙幕彈手法講一大堆不著邊際的說詞最後再怪罪對手, 十足死不認錯的大小姐心態. 總是讓屬下去當打手, 自己永遠一副清高可愛的模樣. 一個只有黨派, 沒有是非,聽見罵粗口幹X娘 都沒有任何一點反應的女人, 能當我們的總統嗎??
4. 吵了半天反ECFA, 要和馬英九辯論. 結果呢?? 經濟博士也能瞪眼說瞎話, 在台上結結巴巴不知所云, 讓人看清楚她根本胸無墨水, 頭腦一點也不清楚, 口齒一點也不伶俐.
5. 作為一個大都市長候選人, 她競選新北市時卻不敢上辯論臺, 害怕對手質疑她的過去. 甚至連政見發表也都不參加, 吃定了選民. 她以為身為女人裝可愛, 選民就應該投票給她嗎??
6. 選舉時連勝文被槍擊後, 藍營呼籲選民冷靜無需做過多的政治揣測連想, 為連勝文祈禱, 甚至為他停止選舉活動. 蔡英文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什麼?? 是忙著迴避責任, 是忙著作政治收割, 是作政治操作, 忙於批判「國民黨應為治安負最大責任」, 發表談話時聲音不停戰抖. 這是一個需要隨時處理危機的領袖人物應該有的能力和性格嗎??
7. 到了18%事件讓人更看清楚她的偽善. 別的領十八趴的基層公務員幹了三,四十年, 靠十八趴退休過日生存. 她卻邊拿邊駡,臉不紅氣不喘. 被揭露領了十八趴,她依舊一副道德大師的姿態向社會諄諄說教,一句道歉也沒有, 臨了還丟一句: 沒有領18%所以以後不能作善捐了. 好一個腳登Prada, 手拿LV, 屁股坐名車, 為窮人發聲的大善人.
8. 為了自己選總統, 搞個[全民調] 自肥, 閹割了黨員參與競爭的權力. 好一個”民主進步黨”的黨主席.
9. 面對質疑就逃避閃躲, 遇到事,不是護短就是推卸責任. 記者問蔡英文 : [對陳水扁吳淑珍三審定讞的看法?] 蔡英文卻叫記者:: [你不能問這個問題], 但是她卻不敢講:: [我不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這是什麼樣的政治人物啊?? 連間接的和貪污切割, 光用說的都沒有勇氣的人, 居然還在想當總統??
陳文茜說的好, 這種長相溫和不像政客的政客, 對國家的傷害比陳水扁還可怕.
這種人還被民進黨認為是救世主, 真是智商有問題的一群人. 」
- 1樓.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2013/07/13 17:23不認識她
根據這個演講,她真的不配當領導人。不行的。
抱歉很久後才看到您上個月的留言,確實,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用她的言行是否一致性就可判斷,蔡英文小姐的前後不一,習慣明天推翻今天的言行,很難讓人放心擔任任何職務,可能都是背叛該職務的職業道德,不是嗎? 老書袋 於 2013/08/20 16:04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