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求國家賠償之要件為何?如何請求?
二、請求之程序:依國家賠償法第九條規定,因公務員之侵害責任請求損害賠償者,以該公務員所屬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如因公有公共設施之侵害責任請求者,則以該設施之設置或管理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又依同法第十條第一項規定,請求國家賠償,應先以書面載明請求賠償之事實、理由及證據等,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請求。此外,同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時起,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損害發生時起,逾五年者亦同。」於行使請求權時,應特別注意。
政府劃定特定區域後,對於選擇留在災區之居民,並未強制要求遷居,政府仍維持該區基礎設施如道路、水、電等之基本功能,惟在颱風(或土石流)警報發布後,應依「災害防救法」予以強制撤離,安置到安全的處所,以確保民眾之安全。事實上,永久屋或多元安置方案均為申請制,在政府審定安全堪虞或劃定特定區域之6,316戶中,有3,184戶申請永久屋,仍有3,132戶選擇留在原鄉,即可證明,政府並無強迫遷村。
有關屏東縣霧台鄉阿禮村諮商劃定特定區域作業,諮商會議中,全村67戶多數同意,僅其中9戶反對劃設為特定區域並提出訴願,經政府再次諮商,仍維持原決定,該反對劃設為特定區域者提出訴願,亦經訴願會以訴願無理由駁回,反對者不服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案法官建議和解,重建會責成農委會與原告協調和解,惟未獲原告同意,現仍在行政法院審理中。
至於高雄小林村村民以政府未積極處理疏散撤離、救災、疏濬、河川坡地治理為由,提起國家賠償申請。高雄市政府已受理小林村309人所提國賠申請案,並責成消防局瞭解,將依法定程序辦理。行政院重建會表示,理解民眾對於家園受創的心情,並尊重民眾依國家賠償法請求賠償之權益,惟國家賠償相關要件成立與否及事實認定,仍須待賠償義務機關或經司法程序確認。
訊息來源:重建會綜合規劃處(新聞)
我的看法:紅字是機關怠於執行職務的理由,請求賠償。高雄市政府是以該公務員所屬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且基於憲法有權利就有救濟的法理,理當申請國賠。
至於屏東縣霧台鄉阿禮村諮商劃定特定區域作業一案,基於憲法第16條人民有請願訴願及訴訟之權,其中訴願及訴訟又稱為行政爭訟,村民先提起訴願,符合訴願前置主義。訴願前置主義係指提起行政訴訟前必須先經訴願程序後
引用 http://forum.chinatimes.com/default.aspx?g=posts&t=3678
去年八八風災的「雙園斷橋」事件,造成八車十二人墜橋失蹤,但家屬向政府申請國賠,卻遭交通部公路總局拒絕。今年四月北二高七堵段走山事件,馬總統指示協助辦理國賠,但至今仍無下文,交通部長毛治國昨宣布,八月十九日前將完成重啟國賠程序。
雙園大橋是高、屏間的交通要道,去年八月九日凌晨斷橋,造成十二位民眾失蹤;遇害者家屬在民進黨立委潘孟安的協助下,由律師周春米召集義務律師團向公路局請求國賠。律師團指出,中央氣象局去年八月七、八日屢次調升預測雨量,大雨已影響雙園大橋的安全,但公路局三工處人員未及時封橋,才釀成意外。
然而交通部公路總局卻以斷橋是無預警的突發天災意外、不符國賠要件為由,拒絕與家屬進行國賠協議;公路局不但聲稱當時已有防止危險的具體行為,並無管理不當,還要求家屬自行舉證,證明事發時風雨量確實已達封橋標準。
不過今年四月間,監察院即以就政府在八八風災期間的業務疏失,糾正交通部及經濟部。糾正案文明確指出,「交通部公路總局未能依實況彈性調整封橋最適時機,消極保守、致釀災害。」
四月底,北二高七堵段走山事件造成四人罹難,馬英九總統曾指示相關部會主動協助家屬申請國賠,交通部也決議每位罹難者可獲五百萬元國賠。交通部次長葉匡時當時曾表示,就算意外事故不涉人為疏失,卻因時代、工程規範未與時俱進,導致公共建物損害造成人民傷亡,國家也應負起賠償責任。
潘孟安當時就質疑,交通部對待兩案態度截然不同,叫雙園斷橋的罹難者家屬情何以堪?五月間,立院交通委員會則通過潘孟安所提「盡速與雙園斷橋家屬進行國賠協議」的臨時提案,幾經協調,交通部長毛治國亦公開承諾將重啟國賠程序。
不過潘孟安表示,這三個月來,除了家屬和義務律師的自力救濟與辛苦奔走,沒有任何官員主動承認控管不當,也從未積極協助協議國賠,如今事發已將滿一年,家屬仍看不到國賠的希望;他痛批官員口說苦民所苦,卻極端顢頇、冷血,並要求馬政府盡速給家屬一個明確的交代,否則絕不善罷甘休。...
我覺得不應該雙重標準,此案若非監察院主動糾正交通部,恐怕你叫人民自負舉證責任,談何容易,國道走山意外一人500萬,4人才2千萬而已,且眾目睽睽,大家都在看,最高領導人指示儘快辦理國賠,交通部有錯在先哪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