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太極 兩儀 四象 原來皆由動靜而分
2010/07/31 08:29
瀏覽2,063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無極而太極,太極分兩儀,兩儀化四象,四象生八卦。什麼是太極?太極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出現於陰陽未分的混沌時期之後,而後形成萬物的本源…

無極就是一種混沌的狀態,就是「無」的概念,相反的太極是「有」的概念。簡單來說當你在思考一件事情時,左思右想卻苦無辦法時,這個時候頭腦就存在於「無極」的狀態,無極是混沌的,是亂七八糟的,沒有思緒的…突然在頭腦放空時,突然靈光一閃,腦中出現了解決方案時,這時候頭腦就存在於「太極」的狀態,太極是規則的、有秩序的。

所以「無極」就是沒有,而「太極」就是有。古代的賢人伏犧氏,也就是創造八卦的老祖宗,不太探討「無極」是什麼,連現在的科學家也探討不出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因為活在當下最重要,而太極就是當下現有的時間及空間。

《易經.繫辭傳》它是這樣說的,「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伏犧祖宗日日夜夜都在觀察身旁週遭的天地鳥獸,得到一個很簡單的歸納,就是以動和不動來做分別,會動的祂稱作「陽」,不會動的祂稱作「陰」,以二分法的陰與陽來表示一切事物的原始符號,就像電腦一樣所有的指令下達都靠「0」跟「1」來運算電腦的程式作業。所以伏犧祖宗從太極「有」的概念,衍生出「動」與「靜」的陰陽二分法,祂認為陰與陽是一切的根本,所以又稱「儀」,人為所定義的規則,太極就分出兩儀了。

伏犧祖宗觀察到動與靜的分類,又將其細分,什麼東西是一直動而不止,祂觀察到太陽的東昇日落、月亮的盈虧、夜空的星星、四季的變化…等這些天文現象,似乎都按照一定的規則在移動,所以把這個現象歸類在陽儀,相反地,什麼東西是一直靜止不動?如山岳、大地、水貌…等這些地理環境幾乎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的,所以把這個現象歸類在陰儀。

什麼是動中有靜?或靜中有動?伏犧祖宗又再仔細的觀察,動中靜就像是鳥獸一般,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活動,但到夜晚就要休息,這是動中靜的現象。靜中有動就像植物生長一樣,平常看似靜物,但會生根發枝開花結果,這是靜中動的現象。

伏犧祖宗便把所觀察到的動靜現象做結論,如天文、時間等不停流轉的現象歸類在「老陽」,老就是極度的意思,簡單來說「老陽」就是不停著在動。把地理、地貌、方位等固定不動的極靜現象歸類在「老陰」。

而如鳥獸魚蟲的動中靜,就歸類在「少陰」,少就是少、一點點的意思,也就是說大部份時間都在動,只有少部份時間在休息,「少陰」就是一點點靜,同樣地,如花草樹木,大部份時間都處於靜止狀態,只有少部份是在動的生長狀態,就歸類在「少陽」。兩儀化四象,就是把宇宙間的動靜事物做出大部份的分類了。

所以宇堂假想在伏犧祖宗生活的環境裡,能用簡單的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將宇宙統括在於其中,在那當時資訊未明的時代,真得是一大創舉,而且這觀念在一直深根中華文化五千年,伏犧祖宗真是真大智慧者。 《吳宇堂隨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另類創作
自訂分類:陰陽五行
上一則: 八卦意象淺解
下一則: 後天八卦(下)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