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official website"被譯成了「官方網站」,從此就泛濫開來。我曾經在2002年9月6日以「官方網站」當關鍵字蒐尋,在「蕃薯藤」找到 了534 筆,而在「Yahoo奇摩」則找到了997筆。「可口可樂」、職棒「兄弟象」、歌星李玟、演員鍾麗緹、遊戲機PlayStation、電腦遊戲「傳奇」等都有「官方網站」,無奇不有。這些組織、公司、個人、電腦遊戲公司怎麼會是「官方 」呢?難道這就是後現代對中文字「官方」字義的顛覆?
五年以後,「官方網站」的使用率更是驚人,原來以百計,現在則以百萬計,2008年1月7日我再到Google蒐尋,已有7,520,000筆了。Google的翻譯器直譯"official website"為「官方網站」;線上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也已正式收入該詞,有二解:「1.指由網站主題代表者所設置的網站,有別於網友為興趣設置的網站。如電影公司為介紹某部新片所設置的網站,即可稱為該影片的官方網站。2. 泛指政府部門所置的網站。」
英文"official"的意思原比中文「官方」寬,既有中文「官方」的意思,也有與「官方」無關的意思,含括職務上的、正式的、公認的、形式化的等。其中比較貼近"official website"的應該是「正式的」,因此"official website"可譯成「正式網站」,但若能譯成「正宗網站」應該更好,以有別於非本公司、非本人(授權)所架設的網站,也就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意思。
不過,既然大家都已這麼用,而且教育部也已認可,而且還把「非官方」的解釋擺在「官方」之前,我再怎麼不以為然都沒有用,我再怎麼說也形同廢話。但我就是認為把"official website"譯為「官方網站」是不妥的。而且教育部的辭典也並不怎麼嚴謹,大有媚俗之嫌;也就是說,教育部編的辭典,不但沒有做好把關的工作,而且日益放鬆了中文詞義。我這麼批評當然不專指把"official website"譯為「官方網站」,還有別的詞,譬如「攏絡」明顯是寫錯的,它也收了進去,但卻沒有辦法像「籠絡」一般列出典故。一味媚俗的結果,把「三隻小豬」收入成語,也就不足為奇了。
五年前第四台Action台的金氏紀錄節目,曾經播出一名婦女長了一個巨大的卵巢瘤,動手術開刀割除後,稱得的"official weight"是303磅,字幕打出來是「正式重量」,幸好沒譯成「官方重量」。不過依照中文用語習慣,此處的"official"其實是不用譯出的。
看到"official"就一定譯成「官方」,就跟看到"president"就一定譯成「總統」,看到"constitution"就一定譯成「憲法」,看到"approach"就一定譯成「研究途徑」,看到"flight"就一定譯成「飛行」一樣,是翻譯上的機械主義。
或謂語言是活的,只要約定俗成,為何除了官衙之外,就不能稱為「官方」?"official website"不是已廣泛被稱為「官方網站」,有什麼不可以?
積非成是,約定俗成固然是語言被固定下來的一個原則,但至少要有個底線,否則把一旦寫成一但,再/在不分,權力/權利不分,反應/反映不分,已/以不分的錯誤,豈不都可以接受?依照片面的「積非成是,約定俗成」邏輯,「只要很多人都寫錯,錯的就是對的」,那麼一旦不就可以等於一但,再=在,權力=權利,反應=反映,已=以?以上所舉的常見的錯別字例子,告訴我們,語言的約定俗成原則,其底線在於不能造成語意的混淆,權力絕對不等於權利,反應絕對不是反映。同一道理,把"official website"說成「官方網站」,官衙與民間不分,確實已經造成了語意混淆,不足為法。
我知道,在現今一切標準皆降低的台灣說這些,斤斤計較於生活用語的對與錯,大約是沒有什麼人理會的。雖然如此,一己之見還是要表達出來,有人聽沒人聽,接受與否,都不重要了。
- 5樓. playgamenow2009/01/24 18:58時勢所趨
也實在是沒辦法呀
像"駭客"與"御宅"的詞彙
原本這兩個詞的意思也不是現在的用法
但是不知情者太多
積非成是就變成這樣了
而原本傳統的駭客與御宅
只得放棄這些原本才是對自己的稱呼
話說這比"官方"的用法還慘吧
平日用語,有不少是錯用的。明知有錯,但大家都這麼用,也沒辦法。 古士塔夫 於 2009/02/08 16:07回覆 - 4樓. 時季常2008/01/16 13:45真的是
真好,有人把這件事寫出來,這件事我在很久以前就覺得不對勁。
很多人用錯字,就拿約定俗成,積非成是來辯解,如果這樣,那世上豈不是沒有錯字了。
- 3樓. lukacs2008/01/10 19:32授權網站
小弟以為「授權網站」比正式網站為妥。「授權」強調一個主題事件的主人(當事人)與網站之間的關係,同時有形容詞、動詞的作用。「正式網站」則誰都可以成立。我也可以搞一個「正式」的醉夢無名指南網站。但我不能說我的「指南」是 三市聯合市委第一書記 古士塔夫同志授權的網站。
「田野」可能要追究最早的譯者。我猜測可能可以追溯到民國三十年代以前,人類學和社會學剛剛傳來中國的時候,譯者的翻譯有關。
日文雅虎字典是這樣講的:文化人類学・社会学・地質学・生物学などで、研究室外で行う調査・研究。実地研究。野外調査。フィールド-スタディ。
這個「野外」不知是先有日文譯文還是中譯。
「授權」牽涉到主客關係或委托關係,如果是某藝人要設個人網站,但本人不會架設,或者沒時間維護,此時「授權」某人或某技術單位成立個人網站,此情況下,講「某某授權網站」是沒有疑義的。
但是,如果有三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一個小公司,且嫻熟電腦,自行架設網站,此時無權可授,講「某某授權網站」就顯得奇怪。
古士塔夫 於 2008/01/11 08:42回覆 - 2樓. 黛比2008/01/08 18:24黛比來囉
這讓我想到"官話"
咱們說的官話就是北京話,也是國語、普通話~
所以只要放上"官方"這兩字 感覺身分就高人一等
大家才樂此不疲吧
Swiss Debby 與你分享異鄉生活的酸甜苦辣
弄個辦公室、工作坊、專題,便成為「官方」,也許真如黛比所說,有點自我拔高的衝動。古士塔夫 於 2008/01/08 19:46回覆
- 1樓.2008/01/07 11:21真真高興終於有人說話了!!!!!!!!
自我近兩三年在網上看中文新聞, 非常受不了一些奇怪的翻譯名詞, 但也不敢當語言警察, 只好忍耐, 但每次看每次難過. 這個"官方網站"就是其中一個! 古士塔夫說得對極了, 英文official 不過是"正式的", "經過授權的", "除此之外別無分店" 的意思, 和政府一點關係也沒有.
另外還有像 field study, 中文把它叫翻譯做"田野調查", 那真是懶惰到家, 莫名其妙. field 固然有場地, 野地, 田地,..等意思, 但用在學術方面, 就是"領域", 出了教室外的調查研究, 就應該指"實地研究", 或類似但更貼切的翻譯名詞, 和田野沒有關係.
"field study"不該譯為「田野調查」,而應譯為「實地研究」,我百分百支持不飛。只是「田野調查」就跟「官方網站」一樣,已經積重難返矣。
談這些問題,不知怎地,就會想到不飛提過的「兩碗牛肉麵」。
古士塔夫 於 2008/01/08 14:5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