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農曆新年還沒到,但趁著西元2008新春之際,抄錄幾幅很有意思的對聯,以饗網友。這些對聯都寫於對日抗戰結束後。
有一幅對聯,巧妙地利用國名和中國地名寫成,妙就妙在把名詞當動詞用:
中國捷克日本,
南京重慶成都。
——汪學文,《中共簡化漢字之研究》(台北:政大國研中心,1977),頁21。
在張正隆的《雪白血紅—遼瀋戰役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頁522中,記錄了幾幅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第一個春節的春聯,由於作者要描寫國民黨政權為何會敗給共黨共軍,取材皆為負面,但對時局的這些人心反映,也不見得是捏造的:
北平有一幅對聯寫道:
天上飛來,三羊開泰;
地下鑽出,五子登科。
「天上飛來」指的是抗戰勝利後,從重慶搭乘專機飛到北京的接收大員,他們的接收最後變成了「劫收」。「地下鑽出」指的是原北平市人員,在日本佔領軍離開後,紛紛冒出來宣示愛國,其中還有些曾與日本人合作的人,他們與來自重慶的接收大員合作,接管了北平。「五子登科」在當時指的是這些接收人員所愛之物,即金子、房子、(衣服)料子、車子、妻子,在張恨水的章回體小說《五子登科》中有很細緻的描寫。
另外三幅對聯都寫得很白,其中又以甘肅的對聯最為巧妙。
昆明:
本利輕微,捐稅請少抽點;
生命寶貴,自由請放寬些。
重慶:
政治協商完成,民主伊始,官老爺還發橫財麼?
和平建國揭幕,大地回春,工人們再也窮不得!
甘肅:
日日了日,日日不了,愁何日能了不了日;
年年過年,年年難過,想哪年無過難過年?
(案:原書「年年過年」寫為「年年過關」,應為筆誤)
前述第一幅對聯,我從專門研究中共文字改革的老前輩汪學文書中看到,他還在同書中舉了另一幅對聯,對得也很巧妙。汪在書中寫道,抗日戰爭期間,沿海大學西遷,金陵大學(簡稱「金男大」)、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簡稱「金女大」)、齊魯大學(簡稱「齊大」),均遷往成都華西壩上課。有人就出了上聯曰:「金男大、金女大、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齊大非偶。」這可不好對了。當時,成都市立第一小學為男校,市立第二小學為女校,一小在城南,二小在城北,有人就地取材對以下聯曰:「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城南、二小城北、兩小無猜。」這下聯對得不甚完美,因為上聯有三校,下聯只得二校,但能這樣對出,也很不容易了。
不過,汪先生舉的這些對聯的例子,是用來說明中國文字不能像中共最初設想的一樣,予以拉丁化。所謂中國文字拉丁化,或稱拼音化,是中共文字改革的原始目標,承接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天真而激進的想法,把一個國家的文字跟國力強弱相聯結,因此想把漢字消滅掉。由於清末民初中國羸弱,就把罪過歸於中國的方塊字,而當時強國皆使用拼音文字,因此很自然地以為換方塊字為拼音字,對中國走向富強就必定有幫助。
幸好中國文字自有其強靭的生命力,不是一些想法極端的文人和執政者能夠輕易廢除,中共為此實驗了三十多年,最後還是在1986年正式宣布放棄消滅漢字的目標。
如果真的沒有了漢字,那麼中國的成語、對聯、詩詞,甚至書法,都要跟著毀掉。以本文開首抄錄的對聯為例,一旦拉丁化,就只能這樣寫:
Zhongguo Jieke Riben,
Nanjing Chongqing Chendu.
而甘肅的對聯就要這樣寫:
Riri Liaori, Riri Buliao, Cou Heri Neng Liao Buliao Ri;
Niannian Guonian, Niannian Nanguo, Xiang Nanian Wu Guo Nanguo Nian?
您看,這還是「對聯」嗎?
- 延伸閱讀:〈「文革」不是百寶囊:談漢字簡化的實踐〉
- 3樓. CATT2008/02/04 12:50為什麼網路城邦異鄉遊子多 ?
因為偶們是喝 S-26 & 克寧奶粉
和 看 "聯合報" 長大的一代 !
現代這一代都少出國了而且都看 apple 報
如果《中國時報》也開放部落格空間申請,不知會怎樣?古士塔夫 於 2008/02/04 14:01回覆
- 2樓.2008/01/07 11:37妙! 妙!
古士塔夫和 emily 舉的例子都非常神妙.
漢字是真得很有意思, 我就怕我忘了.
- 1樓. Frances2008/01/07 05:59妙!
月月滿月,月月不滿,問何月能滿不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