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發表新留言
留言 (13):
..
2008/11/27 06:07
"主動脈弓"?
當血液離開心臟, 開始循環全身時, 首先會進入 "主動脈" (又稱為 "大動脈"), 而主動脈又可進一步區分為 "升主動脈" "主動脈弓" "降主動脈" "胸主動脈" "腹主動脈" 等幾個段落. 吾人可以把主動脈想像成人體內的高速公路, 在這一路上, 不斷地有叉路 (亦即較為細小的動脈) 分支出去, 好把血液帶往全身各處.
升主動脈離開心臟後, 其走向是往上往後, 朝向脊椎的方向走. 而後, 主動脈會有一個倒 U 字型的大迴轉 (此段即為主動脈弓), 其走向是沿著脊椎的左前方, 一路往下走.
所謂 tortuous aorta 主動脈弓彎曲, 並非病理學上的名詞, 也就是說, 並非某種疾病的名稱, 而是影像診斷學上的名詞, 用來描述胸部 X 光片的一種異常變化. 顧名思義, 它指的是主動脈弓的迴轉半徑過大. 然而, 主動脈弓的迴轉究竟要大到什麼程度, 才能稱為 "主動脈弓彎曲" 呢? 據個人所知, 似乎沒有一個比較嚴謹的客觀標準, 純粹是憑經驗判斷 ( 每天都在看胸部 X 片的醫師, 自然可以憑經驗判斷, 某人的主動脈是否比大多數人來得 "彎曲").
至於主動脈弓彎曲的影響? 一般來說, 絕大多數 "主動脈弓彎曲" 都是隨年紀增長而發生的正常變化, 無須擔心, 更無須處理. 然而, 若是發生在年輕人, 仍應請心臟內科醫師進行進一步的評估. 無論年紀大小, 凡是過於嚴重的主動脈弓彎曲, 都有可能造成高血壓, 周邊供血不足, 主動脈粥狀硬化或攣縮等血管病變.
..
2008/11/27 06:06
肺葉纖維化
1.原因不明者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脫屑性間質性肺炎、慢性粒細胞性肺炎、組織細胞增多症X、肺泡蛋白沉著症、結節病等。

2.原因明確者
(1)藥物誘發:常見有抗腫瘤藥物和博萊霉素、氨甲喋呤、環磷酰胺等,抗菌藥物如呋喃旦啶、青霉素類、四環素類、對氨水楊酸以及乙胺碘呋酮、苯妥英鈉、青霉胺等引起。
(2)吸入有機塵埃:主要因吸入污染有放線菌和霉菌的塵埃引起。常見的病種如農民肺、蔗塵肺、蘑菇肺、薄荷肺、加濕器肺、空調肺等,尤指慢性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
(3)吸入有害氣體:如吸入硝酸、硫酸、鹽酸的煙霧,毒氣和溶劑氣體等,不論急性大量吸入或慢性小量吸入,均可導致本病。
(4)感染性:細菌、真菌、病毒、支原體、嗜肺性軍團桿菌、寄生蟲等。
(5)放射性損害:如放射性肺炎。

3.全身系統性疾病
(1)結締組織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混合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
(2)其它:如類肉瘤病、嗜酸性肉芽腫、多發性神經纖維瘤、肺-腎出血綜合征等。

流行病學
好發于40歲以後
不論特發性或繼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其發病率已逐年上升.

病理生理學
目前認為,不論何種間質性肺病,由于刺激或損傷因素導致肺髒早期的基礎病變為肺泡炎,炎性和免疫細胞可引起肺泡結構紊亂和產生纖維化,肺泡炎可能自限或經治療而好轉或痊愈。但組織纖維化卻無法逆轉,甚至繼續發展。不論在肺泡內、肺泡隔或間質腔,組織纖維化都十分活躍。肺泡內積聚纖維素或透明膜,以及間質腔內水腫和細胞浸潤,都逐漸隨成纖維細胞大量浸潤而轉變為纖維組織,使原來的組織結構完全變形,並失去彈性。病變部位的小支氣管亦被纖維組織牽拉扭曲,導致管腔擴張或狹窄。部分未被累及的呼吸性細支氣管出現代償性囊狀擴張。或匯合成較大囊泡。其發展過程為:刺激→肺泡炎→肺泡結構紊亂→蜂窩肺。以上病變可使肺彌散功能減損,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出現呼吸困難。
..
2008/11/27 06:05
脊椎側彎
病因:
脊椎側彎症可發生於頸椎、胸椎、腰椎等處,以胸椎和腰椎最常見。百分之八十五的脊柱側彎是原因不明的,其餘的可能是續發於肌肉神經病變或骨骼及結締組織的異常。常見於青少年及老年人。青少年患者常見關節韌帶鬆脫但確切機轉並不清楚,發生率為百分之三,女性明顯好發於男性,側彎角度的增加以生長快速時期為最明顯,只要角度不要超過50度以上¸多數在青春期後角度不太會再增加。若角度超過50度以上則即使不再長高¸角度仍有可能會繼續增加¸胸椎側彎角度若超過60度則會影響到心肺機能;老年人一般是退化所致,有的是年輕時就略為側彎而隨年齡增加使得症狀加劇,退化性的側彎可從X光中看出病變

症狀:
會有肩膀不等高、骨盆一高一低、一邊胸部較大及胸廓變形的現象;若側彎角度過大可能因壓迫到神經而出現下肢酸麻或無力。

護理原則與治療:
一般脊柱側彎治療的原則如下:
20度以內的側彎¸每半年追蹤觀察即可,若出現易腰酸背痛可做軟深操或拉筋操、熱敷讓肌肉放鬆;20度到45度的側彎在考量不影響發育的情況下則應每天穿戴背架¸直到骨頭不再生長為止,但需小心發生肋骨變形的後遺症,且因長期倚靠支架肌肉容易變得沒有力氣,故需常常作增強激勵的運動如舉啞鈴等;大於45度的側彎則必須以骨科手術矯正。運動本身無法矯正側彎角度¸但可以維持軀幹肌肉的力量及柔軟度¸是穿戴背架治療的一部份¸游泳尤其是很好的一種運動¸值得提倡。
脊椎矯正的治療效果,依下列情況而有所差異:
1. 依年齡不同:
年紀愈大,骨骼愈僵硬,矯正效果較慢;年紀愈小,效果愈快。
2. 依神經壓迫時間:
神經壓迫愈短,則矯正效果愈好,若神經壓迫愈久,則矯正效果愈慢。
3. 依個人工作情況:
較須使用脊椎負擔工作者,矯正效果較慢,工作較輕鬆者,矯正效果較好。
4. 依個人姿勢習慣:
站姿、坐姿及蹲下拾撿重物的習慣,與矯正效果有關,不良姿勢習慣者,矯正效果較差。
5. 加以輔助器材:
如腰惟側彎者,加以護腰帶輔助;頸椎有問題者,加以健康枕頭;如腰椎常酸痛者,亦在於坐椅上加以護腰帶,以保護腰椎。

矯正期間必須在生活上多注意下列調養:
1. 保持正確姿勢:尤以坐姿及睡姿須特別注意。
2. 不做激烈及跳躍運動,嚴重者尚須臥床休息。
3. 不睡太軟床舖,避免脊椎變形。
4. 不抱重物,減少脊椎負擔。
5. 使用柔軟體操,避免肌肉僵硬。
6. 穿著輕快、柔軟且具有彈性的鞋子,以免增加脊椎負擔。
7. 常做熱水浴可消除肌肉僵硬。
8. 常做仰泳運動(尤以海水較具浮力)可使肌肉強化,以利脊椎的保護。
9. 定期做脊椎矯正,以利脊椎之保養,常人以每星期保養一次,而老人以每星期保養兩次為佳。
10.若有酸痛再犯,應及早治療,以免延遲病情。

日常保健:
1. 坐姿必須端正,若須長時間端坐時,所坐的椅子必須有靠背,且椅背的角度不可大於115度,臀部與椅背必須緊靠,若能在腰部加墊一個護腰墊,則更能保持腰椎的正常弧度。
2. 走路時,挺胸而非挺著肚子,以免腰椎往前突而造成腰椎神經壓迫,懷孕婦女尤須注意。
3. 睡覺時,為保持頸椎正常弧度,應將枕頭改為符合人體頸部工學設計(符合頸部正常弧度)的健康枕頭,避免睡高枕。
4. 避免彎腰撿拾重物,宜以蹲下取之。
5. 避免單側抱重物。
6. 肩挑重物應以兩側肩部輪流負擔,避免長期使用單側,以免造成胸椎側彎。
7. 避免使用臉朝下的趴睡姿勢,以免造成頸椎側彎。
8. 避免飲食過量,防止體重過重,增加腰椎負擔。
9. 攝取足夠鈣質,防止骨質疏鬆症提早發生,含鈣食物有乳酪、牛乳、甘藍菜及豆腐等。
10.適當、適量運動,藉以強化肌肉,增加關節柔軟度,以保持良好姿勢,防止骨骼老化,減緩鈣質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