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親密的方式
實際上,人與人之間親密的愛,也能帶來深度的治癒。
精神療養院的勤務員湯姆,是個單純、沒受過心理治療訓練的人。
有個罹患嚴重精神病的婦人,18 年來從未開口說過一句話,甚至不曾看人一眼。整天獨自坐在搖椅上搖來搖去。
有天晚餐休息時間,湯姆看到一張空的搖椅,就拉過來坐在她身旁吃晚餐。
第二天他又如法炮製,隔天還是這樣。他特別請求院方准許他休假時,也能到醫院陪伴那位婦人。
湯姆日復一日地這樣做了 6 個月。
有天晚上,當他起身離開時,那位婦人說了聲:「晚安」。
這是她 18 年來第一次開口說話,自此以後她的情況日益好轉。
湯姆仍每天坐在她身邊,陪她一起搖,最後她的精神病終於痊癒了。
雖然湯姆並沒有受過心理治療的訓練,他卻知道如何給予精神障礙者最需要的,也是我們所有人最需要的:肯定與情感的親密。
有項比較各種心理治療方法效果的研究,結果顯示方法只帶來些微差異。
從我們的經驗也證實,有效的心理治療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關心病人,給予病人肯定和親密情感。
我們的文化誤用了「親密」和「肯定」這兩個詞。
「親密」常只暗指肉體的性行為。但是親密的真正意義,是指心靈上的分享,就像那名精神病婦人說出「晚安」時,即表示她最終接收到親密的訊息。
同樣的,我們也誤用了「肯定」,好像是指我們的「作為」,許多「通俗心理學」書籍充斥著如何肯定自己和別人的觀點;但肯定並不是指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之所是。
「做」與「是」之間的差異,在於效能 effectivity 與情感 affectivity 的不同。
效能是我們主動行事,好利用某人或事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而情感則是內心容易被某人或事感動的能力,並讓那份感動持續在整個情感生活中產生迴響。
內心能被我們的美善感動的人,才能肯定我們。
我們無法自我肯定,只有將「肯定」看作是他人白白的贈予時,我們才能得到肯定。
肯定正是親密關係的根基,是別人免費送給我們的禮物。
我,莎依拉,從我的朋友精神科醫師巴爾斯 Conrad Baars 那裡學到了肯定的真諦,巴爾斯醫生發現在情感上最常見到的傷害,就是缺少肯定。
在我們的文化中,也許是絕大多數的人,沒有從見到他們的良善及無條件愛他們的人那裡得到任何表示。
巴爾斯醫生認為,除非被肯定,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自我。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美善從愛我們的人的眼中映照出來時,我們才找到自己。
因此,在巴爾斯醫生的著作《Born Only 誕生僅有一次》寫到,所有的人在肉體上的誕生僅有一次,從未有過第二次「心靈的誕生」,因為沒有人肯定過我們。
在《Healing the Unaffirmed 治癒不被肯定者》中,巴爾斯醫生和他的同事黛魯薇醫生 Anna Terruwe 描述了他們第一次發現人需要肯定的經驗。
M 黛魯薇醫師曾用傳統的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師保持情感或臨床的距離),治療一名少婦達 6 個月之久,卻毫無進展。
終於有一天,這名少婦鼓足勇氣告訴黛魯薇醫師:「醫生,妳所說的一切對我完全沒用。6 個月來我坐在這兒,希望妳會將我放在妳心裡,但妳卻根本看不見我的需要。」
這名少婦要的非常簡單,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被關心重視,以及被肯定。
有些人非常渴望得到重視與肯定,就像坐在搖椅的那名精神病婦人一樣。
這些人的父母很可能也從未受過肯定,所以無法給予孩子自己未曾得到的肯定。
然而我們所有人都需要肯定,這是我們的日常基本需要。
我的母親因為患有精神病,無法給我肯定,所以我曾經非常渴望被重視、被肯定。
幸而我的外祖父母和身邊的人都能夠肯定我,現在我體會到自己基本上是受肯定的。
但是我仍然需要肯定。
因此,當我看見自己的美善,從我的朋友及瑪竇和丹尼斯的眼眸中反射回來,我便再次知道自己是誰,那天我就有力量。
我們三個人帶領避靜 retreat 時,因為看見避靜者臉上的笑容,以及進入教室時感受到他們溫暖的擁抱,我們也就有了講課的力量和勇氣。
雖然對大多數未受過肯定的人來說,怎樣才算是肯定,在認知上可能天差地遠,實際上,肯定卻能在極小的事上流露出來,就像我們進入教室時一個自然的微笑和溫暖的擁抱。
這樣簡單的行動,就是創造親密最基本的方式。
肯定的四個要素
1. 若要肯定他人,必須先看到自身的美善,因為別人已經肯定了我們。
假如見不到自己內在的美善,也看不見別人身上的優點。知名的心理治療師穆芮兒詹姆斯博士 Muriel James 訓練了許多治療師。她要求每個學生站在全班面前誇獎自己 5 分鐘。
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值得誇獎 5 分鐘的優點,你如何能看出和案主談話那 1 小時的價值呢?
既然湯姆在那位精神病婦人身上,看到值得用 6 個月去發現的美善,他必然知道自身優點的恩賜。
2. 注意到對方獨特的美善與可愛,並靜靜地陪在一旁。
就像湯姆自然而然地注意到那名精神病婦人,發現她獨特的良善與可愛之處。
這種留意到別人的美善及靜靜陪在一旁的能力,來自內在的平安與寧靜,並能感受到所有受造物內在的美善。
假如我們能注意到一顆石頭、一朵玫瑰,或一滴水獨特的美和可愛之處,我們便更能留意到別人的美善。
3. 我們的內心能被別人的良善感動而欣喜,卻不會想要緊抓、擁有或改變對方,以滿足自己。
湯姆坐在那名精神病婦人身旁搖盪時,,單單凝視他人的美善,就能感到喜悅,從不曾想去改變她,或強迫她回應。
像湯姆一樣,我們必須健康地整合自己所有的情感。如果壓抑任何一種情感,我們所有的情感可能會因此失去平衡。
所以,假若我們壓抑哀傷,可能會變得較不快樂;壓抑憤怒,當我們看到別人的良善,也不感到那麼喜悅了。
4. 當我們看到別人的美善,要將內心的欣喜表現出來,尤其是用非言語的方式。
我們溝通時,實際談話內容的影響僅占 7%,其餘 93% 則來自我們的聲調、臉部表情和其他非言語的行為。
湯姆搬搖椅時臉上所流露的關心,以及聲調、擁抱和自然的微笑所散發的溫暖,是肯定他人及創造親密最為簡單卻最有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