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動機的力量
ˇ
人的思想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大很多。可創造從未想過可能發生的事。
當你留意思想有多強大之後,很快就發現你的動機和思想一樣重要。
動機是所有行動的源頭。人由動機依自己的行為模式和習慣來思想,
而產生行為。人們以為因果報應是根據行為產生的結果。根據動機,
而不是行為,也許行為佔了些微比例,取決於你的行為做得多過分。
當行為超過一定範圍後動機就變得不單純了,動機與因果息息相關,
不管你丟出的動機是什麼,你可能會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式接收回來。
如果動機是愛你就得到愛;如果你的動機是傷害,你就會受到傷害。
ˇ
不幸我們太習慣自以為可將所有的事情藏起來,不開口就沒人知道。
這樣的想法不只讓我們無法對自己誠實,也會逐漸將動機埋得太深,
使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帶著想獲得報酬的動機做事,
不是單純想付出。那個想獲得報酬的動機,不管是什麼型態或方式,
如愛、尊重或金錢都會失去想要的東西,特別是知道因果是力量之後,
你就會了解借來的總要還。因動機在因果報應中佔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因果報應正是萬物運轉的基礎。
ˇ
我舉例子來解釋:如果甲的動機是得到乙的愛,甲可能會大費周章、
用盡各種方式告訴乙他愛乙 (雖然甲根本不愛乙),甲甚至特別買禮物、
做點事情來討好乙。這樣不會讓甲得到乙的愛,反而因自己的動機,
受到乙的傷害。畢竟甲的動機是想從乙得到東西,而自己不想付出愛。
ˇ
宇宙不是這樣運轉的。一個人的動機永遠不該與〈會得到什麼〉有關,
而與你〈真正想做〉的事究竟是什麼有關。當你習慣思想力量之後,
你就能對自己更誠實—發現宇宙中沒有任何動機是期待付出得回報。
付出是單純因為他們想付出,去愛是因為他們想要給予愛。
ˇ
報酬機制只存在於社會,社會的邏輯思考方式說那是宇宙運行方式。
當一個人清楚自己的動機,了解無所遁形的道理,行為就會調整,
慢慢與動機一致,這時候,你自然就能夠去除掉很多不必要的行為,
因為那些行為往往浪費我們很多不必要浪費的能量。
ˇ
看得到思想與解讀思想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但我很擅長閱讀動機,
解讀說謊。我不在乎人們說謊,甚至假裝不知道他們的動機是什麼,
但我的孩子們可沒有這樣的特權。只要我發現他們的能量有衝突時,
我就會立刻糾正他們,就是為了要訓練他們能夠更誠實的面對自我。
藉由總是確認自己的動機,才能學會留意自己的言行,並開始了解:
為什麼有些事沒有如你所願發展?讓你了解吸引力法則的事前準備。
信不信由你!因為你不能在〈不知道你真正要的是什麼〉的情況下,
去要求宇宙給你東西吧!動機是所有行為的源頭,是因果報應基礎。
這也是為什麼一旦你藉由誠實面對你的思想而增加靈魂的肌力之後,
我會鼓勵你去衡量你的行為,而且,要不定時地檢查你自己的動機。
唯有當你的行為代表你的動機時,才能將吸引力法則發揮到最大值,
然後,才能活出你一直想要的人生。
ˇ
我也可以來談一談我與你們分享我所知道的一切的動機是什麼。
我的動機是助人,有點老套?我的動機的確帶有一小塊自私成分。
這個靈修旅程非常艱難,很多時候我感到徹底無助和無用,並且,
真心希望有人可以幫助我度過這一切。但外界的資訊太表面化了,
永遠無法滿足我內在充滿好奇的小孩。覺得想放棄100次之多了,
卻總有某種不知名的動力促使我繼續前進。人們有時對我很沮喪,
因為我看起來什麼都不在乎的樣子。我向來不在乎有多少人喜歡、
討厭我,我很清楚知道該如何推鎖自己,那完全不是我想做的事。
ˇ
因為了解這條路走得有多辛苦,讓我不自覺地有想幫助人的衝動。
想要幫助像我一樣敏感,想了解靈魂世界但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
有時人們相信我在幫助世界,不過說實在話我並不是那樣的聖人,
我從來沒有動機想說服世界接受我所相信的事。
只是越來越清楚我真正想幫助的對象究竟是誰。
ˇ
我是一個靈媒媽媽,我的兩個小孩也有同樣體質,像我所經歷的一樣。
我在跟誰開玩笑?除了親身體驗的人之外根本沒人了解那是什麼感受,
我們從Google上求助的次數,遠比向朋友或家人求助次數多太多了,
你不覺得嗎?我希望自己所錄的影片、寫的文章可以成為小孩的選擇。
在我們長大到一定歲數的時候,我們會突然開始好奇自己的源頭,
但有時太晚了,因為我們所愛的人離世了。我希望對我的孩子們,
我會是他們可以為自己做決定的選擇,透過網路解釋我所知道的。
有多少人可以透過視訊跟已經過世的祖母對話,讓她們回答問題?
我就超想成為這樣的一個祖母 XD。
ˇ
此外,就算我只能幫助十個人,那十個人去幫助生活中的十個人,
我想我小孩就已經活在更好的世界了。有天我的小孩面對生命困難,
甚至找不到任何出口時,搞不好就會有一個人出現在他們的生命裡,
用他她此刻從我這裡學到的知識去幫助他們,對吧?
所以我的確有助人的動機,但我的動機也的確帶有一點點自私成分。
我總是將我的孩子放在心上。而這也是為什麼我鼓勵人們嘗試分享,
你可能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跟世界分享,但總有可與你孩子分享的吧。
畢竟,我們都希望可以將智慧傳承給下一代,不管那個智慧是什麼,
不是嗎?
ˇ
二十三、安全泡泡 safety bubble
對於像我這種會從各次元和頻道收到訊息的人來說,為了保護自己,
習慣關閉自己的頻道或阻隔外在訊息。我一直以為每個人都會這樣,
直到我認識一個朋友之後,才知道原來不是每個人都懂得保護自己,
避免受他人的情緒和能量影響。若面對我們情感深厚的家人或朋友,
情感上要將他們阻絕在外有一定難度。但這裡我談的是針對一般人,
那些平常偶遇或日常生活遇到的人。說真的,讓我們大翻白眼的人,
內在還是會不自覺去承受他們所投射的情緒和能量。透過分享情緒,
來找到彼此共通連結是靈魂本能之一。很容易接收他人能量和感覺。
ˇ
安全泡泡是說你可以保護自己,而把自己放入一個像泡泡的空間裡,
免於被別人的情緒干擾。可以輕易用想像力去建立這防護罩。當然,
還有很多人不完全了解思想的力量,但是如果你去想像一隻獨角獸,
你一定可以辦到吧?想像力就是思想力量,想像自己在安全泡泡裡,
只需要幾秒鐘。先做幾次深呼吸鎮定下來,然後想像有一個防護罩,
從你頭開始延伸到腳下,由你決定材質—如金屬防護罩外再加鏡子,
可將能量反射給散發能量給你的人;如粉紅糖果色棉花般的防護罩,
可以軟化正值叛逆期的女兒的誇大情緒能量;我將人放在回音房中,
他們就會接收自己發出的能量;若你想要泡泡裡的人聽到你說的話,
可能不大管用;想像美國影集《蒼穹下》裡的透明防護罩也很有用,
它可以讓你與外面的人互動,又可以將那些人的能量阻隔在外。
ˇ
你在安全泡泡裡可隨時啟動你的選擇性聽力和放空能力來保護自己。
你甚至可以走開或讓這個人遠離你的生命。當你被困在一個處境裡,
卻沒辦法轉身離開時,想像打造一個〈安全泡泡〉就可以派上用場。
安全泡泡可能無法幫助你脫離情況,但可幫助你情緒不被嚴重影響,
去應付那個處境。了解能量如何運作,照顧自己遠離攻擊性的情緒,
是很重要的事。初學者打造安全泡泡後,可能覺得有點頭暈或口渴,
運用思想能量的確需要時間才能熟能生巧,也要看應付的對象是誰,
你要跟他磨多久而定,喝杯溫開水休息一下,很快回到原本的狀態。
ˇ
四十、那些你為人生所選擇的事
你或許已發現生命中有很多東西是在你生前就已經替自己規畫好了。
你大概已經開始發現,當一個靈魂要投胎之前有多少功課要做了吧?
你生命中由你所選擇而來的許多人事物:依據你的人生目的和功課,
你與許多靈魂一起設計藍圖與平台,選擇符合自己角色的完美身體;
再選擇一對能為你創造可充實你人生目的、面對功課、弱點的父母;
選擇與你一起克服課題的靈魂伴侶。我們的人生是一場短暫的電影,
演員只負責把自己的劇本背起來就好。但人生也是一趟漫長的旅程,
我們自然需要許多許多〈提示卡〉來提醒我們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ˇ
〈提示卡〉是我們靈魂投胎前就已經計劃好,準備在往後的日子裡,
作為提醒自己角色的工具。而這一切可以由我們的名字開始,不過,
許多父母費盡心思幫孩子想好名字。但那個名字真的不是你們想的。
靈魂有操縱能量的方法讓你與他產生相同感受,知道如何操縱能量,
讓你選擇靈魂想要改的名字,包含血型、生日、星座、生肖、掌紋、
出生地…還有其它個人資訊幫你多了解自己—你的人生〈提示卡〉。
ˇ
雖然有許多事情都有辦法提供你有關自己的訊息,但是它們的目的,
其實都是作為你的〈提示卡〉提醒你的工具。只要是提示卡的資訊,
總會想先看自己的,然後再去研究或參考別人的資料。以星座為例,
我們總是先看自己的每週星座運勢預測,這幾乎是一種自動化設定,
讓我們的靈魂知道要找甚麼提示。好像舞台上同時有很多演員一樣,
知道哪些提示卡是給誰看的。所以看過自己的資訊後會看看別人的,
只為提醒舞台上的對手是誰;他們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有怎樣的個性。
ˇ
但提示卡只為提醒你是誰,你所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某些時刻,
甚至會提醒你生命裡即將發生的轉捩點,好讓你可以提前做好準備。
我們的人生是否都規畫好而且固定不變?有人可以根據生日和星座,
預測人生會發生什麼事,是否代表人根本沒有改變自己人生的力量?
ˇ
靈魂設計提示卡時也會與詮釋者達成協議。可以在眾多詮釋—星座、
血型、姓名、紫微斗數裡選最能與你共鳴的人,不一定同意詮釋者,
但總會有一二句話可引起共鳴。甚至完全不同意或同意那人的說法,
那樣的感覺就是靈魂導師引導我們只要接收當下我們所需要的資訊,
摒除那些不需要的資訊。在那個當下潛意識可能被訓練成只聽得到、
只能了解你所要知道的事,而剩下的資訊便成了有聽沒有懂的狀況。
等你過一段時間再回頭看同樣訊息,可能又會有完全不一樣的解讀。
同樣的道理,你從靈媒接收到的訊息或從朋友得到同樣重覆的資訊,
也是一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