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樂曲介紹-幾多愁
2013/10/09 08:52
瀏覽59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幾多愁】歌詞

詞:【南唐】李煜《虞美人》/曲:譚健常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淒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歎,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像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資料摘自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精選》

  

鄧麗君-幾多愁 ( 虞美人) テレサ・テン


*♫♫♫♫* 幾多愁 *二胡演奏*♫♫♫♫*


長雲樂集 2015/04/26 柯妙玲/大提琴-幾多愁

長雲樂集 2013/10/06 黃若蓁-幾多愁


長雲樂集 2013/01/13 周麗鶯/二胡-幾多愁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樂曲介紹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