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樂曲介紹-妝台秋思
2014/04/22 23:34
瀏覽4,48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古曲《妝台秋思》原名是《傍妝台》,取材於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琵琶十大名曲之一的《塞上曲》由「宮苑思春」、「昭君怨」、「湘妃淚」、「妝台秋思」及「思漢」等五個段落組成,描寫的是漢朝王昭君和番的故事。其中這第四段的《妝台秋思》經過了20世紀幾位重要的演奏家衛仲樂、孫裕德、「江南笛王」金祖禮等人將其移植成為笛子及簫演奏的版本

《塞上曲》最早收錄在清代琵琶藝術大師浙江平湖派李芳園編定的《南北派十三套大麯琵琶新譜》中。而素材卻是來源於江蘇無錫派華秋蘋等人編定的《琵琶譜》。《琵琶譜》中的《武林逸韻》中,收有陳牧夫傳譜的西板四十九曲。李芳園依據此譜、借鑒民間聯奏小曲的傳統方法,把其中五首情緒一致,各為六十八板的小曲《宮院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淚》、《妝台秋思》、《思漢》聯綴起來,取名為《塞上曲》,並標明作者為王昭君。託名古人為作者,起到了點題的作用,也就等於說明瞭《塞上曲》講的是王昭君的故事。樂曲借昭君出塞懷念故國,抒發一種哀怨悽楚的情懷。

琵琶本是從胡人傳入中原的樂器,昭君攜琵琶出塞,經常彈奏的當然是胡音胡調的塞外之曲。李芳園用琵琶曲來附會明君的故事是非常恰當的,而把《妝台秋思》從《塞上曲》中抽出來改為簫獨奏曲,則是看中了這段曲調同樣適合於簫笛演奏。

1929年秋,大同樂會組建大樂隊,排練了《國民大樂》,共有四個樂章:一.《大中華》二.《神州氣象》三.《統一太平》四.《錦繡乾坤》。這裡的《神州氣象》就是用的《妝台秋思》的旋律,此即簫笛曲《妝台秋思》之濫觴。

1962年出版的孫裕德編著的《洞簫吹奏法》中收錄了《妝台秋思》樂譜。同一時代還有江南笛王金祖禮整理及陳重整理的笛子獨奏譜的兩個版本。陳譜僅比金譜少5小節,旋律大同小異,唯加花手法、音符繁簡略有不同,各具妙趣。這三份譜子是同一份樂譜的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案。

《妝台秋思》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在文革前卻只被作為教學曲使用,很少拿來在舞臺上演奏。文革之後大笛有了發展,G調大笛音高比梆笛低八度與洞簫相同,而音色卻較洞簫明亮。1980年前後,杜次文依他的老師陳重先生的演奏譜改編出一個用箜篌伴奏的版本。這個版本增加了遼闊而自由的引子,較原來琵琶曲規整的六十八板要活潑一些。箜篌清脆明亮與大笛柔美低沉的音色相映成趣

原來的琵琶《妝台秋思》特別著重左手的推拉音和吟、揉的表現,刻劃內心千回百折的淒楚之情;節奏單純、音符也比較疏空。改編為笛、簫的演奏後,則增添了許多加花的節奏,曲調更富有歌唱性,也更加的婉轉動聽。

資料引用:
1.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10/11/4/n3074822.htm

2.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85874.htm
3.http://blog.yam.com/wf98/article/47507414

妝台秋思(餘其偉老師 高胡獨奏)

 
長雲樂集 2017/07/23 顧麗玲/古箏-粧台秋思

 
 
長雲樂集 2014/04/20 廖螺汾/古箏-妝台秋思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樂曲介紹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