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潮汕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
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音韜),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龍池岩採藥時,失足落崖,享年五十八歲。
家鄉為福建泉州同安明盛鄉積善里白礁村,今屬漳州市龍海縣角美鎮。
父名吳通,母為黃氏,貧病早逝。吳夲初習捕蛇、採藥,後學針灸、湯藥,醫名逐漸傳播民間,宋朝楊志《慈濟宮碑》記載其逝世後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供奉為地方神祇,於青礁建立「龍湫庵」奉祀。
莊夏-白礁《慈濟宮碑》記載:[歲在辛未(1151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肇剏祠宇],說明了白礁的建廟年代,楊志《慈濟宮碑》亦載同年吏部尚書顏師魯奏准朝廷於青礁建廟,青礁為吳夲生前煉丹施藥之處。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賜廟額"慈濟"。因神蹟傳說流布,及歷代朝廷追封,遂成為閩南地區重要民間信仰。而隨同安移民遷徙,也成為台灣、東南亞同安籍人士信奉的鄉土保護神。
依台灣台南學甲慈濟宮廟方記載,保生大帝名吳夲,字華基,別號雲衷,為紫微星轉世投胎,父親吳通,後追封為協成元君,母親黃氏為玉華大仙轉世,吳夲年少時曾受崑崙山西王母傳授法術,後舉科舉,官任御史,精通天文地理,禮樂醫術,後辭官修道,行醫濟世,曾於山林之中施法救起遭虎咬死的書僮,感動書僮主人知縣江仙官與張師爺,追隨吳夲修練道術,施藥活人。
臺灣保生大帝信仰
隨泉州同安移民遷徙,保生大帝為臺灣早期泉州同安籍移民信仰中心,至今已不分原籍畛域,成為重要的台灣民間信仰之一。
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廟宇以台南縣學甲慈濟宮、台北市大同區大龍峒保安宮最為著名。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各廟宇於1989年組成「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由當年學甲慈濟宮董事長周大圍出任首任會長。
學甲慈濟宮所奉祀開基主神稱為「開基二大帝」,相傳保生大帝吳夲於北宋仙逝後,鄉人立廟祭祀時,雕刻有「大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三尊保生大帝神像,大大帝奉祀於龍海白礁慈濟宮,三大帝奉祀於青礁慈濟宮,二大帝則由同安縣百姓李勝迎祀隨明鄭鄭成功軍隊前來臺灣,原由台南學甲下社角李姓後代私人奉祀,後成為學甲地區信仰核心。
****************************************************************************
【民間信仰】 台灣民間醫神——保生大帝
作者﹕唯真
--------------------------------------------------------------------------------
保生大帝又名大道公,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善男信女的健康守護神。以保生大帝為主神供奉的廟宇全省有上百座之多,其中在台北地區以大龍峒保安宮最負盛名,每年農曆三月舉辦一系列宗教藝文活動,吸引大批民眾共襄盛舉。
世代積德
相傳保生大帝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俗名吳本,字華基,號雲東,生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 (西元979年),歲次乙卯年三月十五日。大帝先祖原是周代秦伯皇帝後裔,建國吳縣,因戰亂逃亡,遷徙臨漳,代代禮佛,相繼九世。
真人轉生
宋太祖乾德元年(西元963年),大帝父母遷居福建同安白礁村,農耕捕魚為業。據傳大帝降生乃因其母黃氏於睡夢之中,有感一只白龜由口入腹,故懷聖胎。分娩時更有太白金星、南陵使者等諸神前來祝賀,宣告大帝為天界「紫微星」轉世,語畢,大帝誕生,豪光燦爛,滿室異香,只見屋外紫氣滿庭,天上祥雲朵朵,街坊鄰居嘖嘖稱奇,嘆為觀止。
行醫濟世
大帝自幼聰明,身材魁梧,天文地理無所不通,醫術一道尤有研究。十七歲時經異人引導入崑崙山,習得西王母所授之驅魔法術,下山後更加潛心醫道,修心養氣,戒殺持齋。由於其醫術高超,待人親切,各種疑難病症皆迎刃而解,有當世神醫之稱。
米船賑災
宋仁宗明道元年(西元1032年),漳、泉兩地久旱不雨,飢荒嚴重,大帝向鄉民預告十日之內必有米到,隨即開壇作法,不出十日,果有大船運米入港,糧食月餘不缺,災民無不感恩戴德。
善化眾生
傳聞某日一隻虎精因食婦女,喉嚨被女人頭上髮針刺傷,疼痛難當,化作人形求助於大帝。大帝訓斥牠隨便吃人,不願救治。虎精自知闖禍,後悔不已,大帝見其有痛改前非之意,遂施以醫藥。從此虎精戒去吃人習慣,跟從大帝到處行善,民間稱牠「黑虎將軍」,此即大帝廟宇亦有老虎雕像的由來。
得道昇天
宋仁宗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五月初二午時,大帝修煉得道,駕鶴昇天,享年五十八歲。大帝畢生德高望重,懸壺濟世,歷代為人所敬仰。每逢農曆三月天,保生大帝祭典已成為台灣善男信女心中一大宗教盛事。
延伸閱讀: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