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痕舌的現代研究進展
金芬芳 梁嶸
齒痕舌,指舌體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又名齒印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是異常舌形的一種,其對臨床辨證論治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同時,它在舌診中容易辨識,並且受外來因素(如食物、藥劑等)的影響較少。
祖國醫學認為齒痕舌多由氣虛、脾虛或陽虛所致,由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致舌體胖大,故齒痕舌主脾虛和濕盛。若淡白而濕潤,則屬寒濕壅盛;淡紅而有齒痕,多是脾虛或氣虛[1]。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及先進儀器、設備的廣泛應用,齒痕舌的研究正逐步向微觀研究和定量檢測等方面深入。
本文僅就近年來有關齒痕舌的現代化研究作一概述。
微循環研究錢心如等用舌蕈狀乳頭計數和舌尖微循環方法研究齒痕舌凹陷區與凸出區的血供與營養狀況,並與正常淡紅舌加以比較,發現齒痕舌的微循環改變有以下幾個方面:
(1)供血障礙。蕈狀乳頭的微血管叢減少,毛細血管動脈臂比靜脈臂纖細,這兩種表現尤其在齒痕舌的凸出部更為明顯。異形微血管叢的量較正常增加。
(2)局部缺氧及營養不足。舌蕈狀乳頭的數量與血供成正相關性,齒痕舌蕈狀乳頭數量較正常人低。
(3)組織水腫。齒痕舌蕈狀乳頭直徑較正常明顯增大,是由於乳頭內部的固有層組織中水液瀦留所致[2]。
喻方亭用微循環顯微鏡觀察尿毒癥腎陽虛患者同一次血透前後的舌尖微循環,透析前125例患者中舌胖大有齒痕者108例,透析後舌胖和齒痕程度稍有減輕。舌尖微循環可見舌乳頭內微血管管袢模糊和滲出,血液透析超濾(脫水)後管袢較清晰,滲出減少,所以舌微血管管袢的滲出是舌胖大有齒痕的形成原因之一[3]。
病理學研究錢氏還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觀察方法,對照檢查了齒痕舌凸出部、凹陷部以及正常舌邊的組織及細胞形態學表現,認為齒痕舌的主要病理變化有:
(1)上皮層變薄。上皮層在正常舌最厚,凹陷部次之,凸出部最薄,這可能與局部營養狀況有關;
(2)粗面內質網的改變。在基底層和棘細胞層,粗面內質網減少、擴張、核糖體丟失,這些表現提示粗面內質網合成蛋白功能障礙,是細胞損害的表現之一;
(3)張力絲減少。齒痕舌張力絲減少,棘細胞和基底層的細胞間隙增大,呈稀疏的網孔狀,指狀乳突橋粒減少,說明齒痕舌的細胞連接不良;
(4)細胞組織的水腫。主要是局部缺乏營養致細胞膜通透性增加,水液溢出血管,滲入細胞。另一方面淋巴回流不暢,不能帶走多餘的水分;
(5)彈力纖維缺乏。該纖維的缺乏致對牽拉作用的耐受力降低,故受牙齒的壓迫而成鋸齒狀[4]。
目前國內學者對齒痕舌與證的關係報導不多。
張氏將77例氣虛證患者以臟腑氣虛偏勝按三焦劃分為心肺氣虛組、脾胃氣虛組、腎氣虛組。
觀察結果表明:氣虛證在舌體上的特點是胖大、有齒痕,約占氣虛病人的2 3以上,其中心肺氣虛證者分別占5 65%和100%,不但與對照組比較有高度統計學意義,而且也高於脾胃、腎氣虛證者[9]。
錢氏調查25例齒痕舌患者,以氣虛證最多,共285例[5]。齒痕舌與病的研究臨床研究表明,齒痕舌可見於多種疾病。
范德榮等對照觀察了168例胃癌患者及200名健康人群的舌象,結果胃癌組齒痕舌占23 2%,與健康人群相比差異顯著[10]。
徐文均等對326例癌症患者舌象分析,發現舌體以胖大兼齒痕者的例數為高,而該舌體較高的依次為肺癌、胃癌、食管賁門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鼻咽癌、腸癌[11]。
中國抗癌協會對19例癌症患者胖大舌、瘦小舌、齒痕舌的研究也表明:癌症患者以胖大舌、齒痕舌居多[12]。
陳偉民等調查204例慢性胃炎患者,發現淡胖有齒痕舌以合併潰瘍者較多見,占43 48%[13]。
仇維榮等對300例患有上消化道不同疾病的病例進行總結分析,發現在炎性病變中淺表-萎縮性胃炎與萎縮性胃炎的淡舌和淡胖齒痕舌分別為41 4%、36 7%,而淺表性胃炎的淡舌和淡胖齒痕舌為22 2%,兩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0 01)。在消化性潰瘍病中,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以舌質淡和淡胖齒痕為多,占6 8%[14]。
孟智宏對137例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舌象臨床觀察表明,再障病人胖大舌(16 79%)、齒痕舌(29 93%)顯著高於對照組[15]。
另外,費海琪對01例高血壓病患者舌邊齒痕觀察,結果高血壓組齒痕發生率高達42 29%,與對照組(20 5%)相比差異顯著(P<0 001)[16]。這與國外一些學者認為齒痕舌多見於低血壓者似有矛盾之處,尚須進一步驗證。
錢心如調查分析425例齒痕舌患者,歸納出齒痕舌出現率較高的病種為:(1)體液pH值降低,如腎小管酸中毒、腎結石;(2)腎功能障礙,水鈉瀦留,如腎移植、腎小球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他如腎結石引起的積水也能影響腎功能;(3)免疫功能失調使球蛋白增高的疾病,如腎移植、系統性紅斑狼瘡、甲狀腺疾病、腎小球疾病、肝病、心肌疾病、心包和胸膜病等;(4)貧血性疾病,如缺鐵性貧血、妊娠及產後、婦科疾病;(5)免疫功能降低的疾病,如白血病、腫瘤等[6]。
日本學者村松睦則認為齒痕舌者主要是慢性胃炎、糖尿病、低血壓症、花粉病、慢性肝炎、膝關節水腫、更年期障礙等所謂成人的慢性疾患[7]。
齒痕舌的流行病學研究灰本元對318例齒痕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症狀等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喜歡吃鹹的食物者,齒痕舌的發生率低。
經常喝日本茶具有容易出現齒痕舌的傾向。而倦怠乏力、自汗、納差等與氣虛有關的症狀均未出現統計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症狀主要有噯氣、胃有沉重感、腸鳴。由此他認為,齒痕舌與氣虛證的關係不明確,但齒痕舌與濕邪的關係比較密切。
參考文獻
[1]鄧鐵濤.中醫診斷學,第5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34.
[2]錢心如,陳依萍,胡慶福,等.齒印舌的舌蕈狀乳頭計數及舌尖微循環觀察[J].天津中醫,1990,7(3):34-35.
[3]喻方亭,崔志英,林躍萍,等.125例腎陽虛患者舌象與血透前後舌、甲皺微循環觀察[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990,10(4):325-328.
[4]錢心如,陳澤霖,戴豪良,等.齒印舌的病理形態學研究[J].中西醫結合雜誌,1990,10(6):337-339.
[5]錢心如,陳依萍,陳澤霖.齒印舌患者臨床調查分析[J].中醫雜誌,1991,32(1):33-35.
[6]王新奉,劉濟躍.462例老年前期者與老年人舌邊齒痕觀察[J].山東中醫雜誌,1991,10(5):17.
*************************************************************************
治宜益氣健脾 ,祛風除濕為首要。
調節植物神經之藥還是溫經通絡之藥都難得效的。
用藥必需帶祛濕之藥,其實方很平常,補中益氣湯合防己黃芪湯和玉屏風散加羌、獨活,防風祛散周身風濕等加減,益氣健脾利濕可收功。
濕邪去,陽氣通,陰陽和則半身冷感可消!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雲水人間2008/09/20 14:39齒痕舌是指舌體邊緣見牙齒的痕跡 ,又名齒印舌 ,多因舌體胖大而
受齒緣壓迫所致 ,是異常舌形的一種 ,對臨床辨證論治有很大指導意義。
一般認為齒痕舌多由氣虛 、脾虛或陽虛所致 ,由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 ,致舌體胖大 ,故齒痕舌主脾虛和濕盛 。若舌質淡白而潤 ,則屬寒濕壅盛;舌質淡紅而有齒痕 ,多是脾虛或氣虛。舌體不胖而有齒痕 ,舌質嫩者多屬氣血兩虛。現代研究證明 ,齒痕舌的形成與組織水腫 、局部缺氧及供血障礙等有關。齒痕舌可見於多種疾病 ,尤以氣虛患者多見 。臨床調查表明舌體的胖瘦在常人和體質胖瘦一致 ,齒痕舌多 以胖大舌體為基礎。臨床調查也表明齒痕舌在胖舌中最多見 ,占 59.7l% ,淡白舌伴有齒痕最多 ,占 56.45%。 有研究認為齒痕舌與氣虛證的關係不明確 ,但齒痕舌與濕邪的關係比較密切 ;也有研究表明胖嫩舌與齒痕舌有相關性 ,齒痕舌與虛證有顯著相關性 。用相關係數法探討齒痕舌的出現特點 ,結果表明齒痕舌與舌體胖瘦的關係最大,舌體胖大與齒痕舌多同時出現。另外齒痕舌的分佈還與年齡 、性別 、民族有關 ,還有的研究顯示齒痕舌與肺活量 、腹力 、紅細胞壓積增高 、低白蛋白血症等 因素也有關聯 。
在健康人群中也可以見到齒痕舌。研究提示在體檢人群中,齒痕舌亦與脾氣虛證的主要症狀(消化道功能失調與水鈉瀦留)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繫 。輕度齒痕舌有輕微的虛證表現 ,當齒痕明顯時齒痕舌與消化功能的障礙有一定的關聯,並存在輕度的水腫現象。輕度齒痕舌能是從健康狀態向亞健康狀態、疾病狀態過渡的初期階段,中、重度齒舌則已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脾氣虛證 。
齒痕舌臨床上除了常見於脾虛及濕盛證外,還可見於濕熱證及肝鬱
證等。
清代劉恒瑞《察舌辨症新法•看舌八法》記載:“濕熱之症,舌質脹大 滿口,邊有齒印”。近人曹炳章《彩圖辨舌指南•觀舌之心法》也說:“凡舌質 。。。如濕熱有痰之症 ,舌質脹大滿口 ,跡有齒印。”即舌紅而腫脹滿口, 邊有齒痕 ,或舌紅苔膩而有齒痕 。多屬濕熱 痰濁壅滯 。秦伯未等所著《中醫臨證備要•舌邊鋸痕》雲:“舌邊緣凹凸不齊如鋸齒狀 ,為肝臟氣血鬱滯。”
現代應激性疾病如心身疾病,神經官能症 ,抑鬱症等常與肝鬱氣滯有關 ,或鬱而化熱 ,或克脾而致脾虛 ,這類患者也可見齒痕舌 。
如果證屬是脾氣虛、水濕停滯,那是六君子湯、苓桂術甘湯等的適應症 ,其象有易疲勞、食欲不振、心悸、四肢無力等症 。另一類具有好勝 、時間緊迫感 、敵意、易怒 、身體過敏.大聲說話等性格特徵 ,在治療上也 要注意標本兼顧 ,在疏肝解郁理氣時,注意健脾 益氣 ,即“見肝之病 ,知肝傳脾 ,當先實脾 。”
總之 ,齒痕舌除了常見於脾虛或濕盛證外 ,還可見於濕熱痰壅和肝鬱氣滯,需結合舌質及症狀辨別。健康人見到齒痕舌可能預示著從健康向亞健康或向疾病狀態過渡。
本人一向對中醫是充滿希望的,只是中醫的辯證很難,而非說的容易做的困難;中醫不是局部辯證,往往是整體考慮的,也傳承天人相應,萬物一統的和諧,不能見什麼就看是什麼,陰陽五行要解決的是本源,只要能夠辯證準確了,相信中醫治療疾病防病的前途是永遠光明的!
補充:看了你的補充和消息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濕邪所患是主要的,也合你之舌顯齒痕。按 :濕為陰邪 ,濕性粘滯,其性易犯陽,其性重濁,阻塞氣機 ,以致陽氣不能達表以溫煦肌膚 ,人之左為陽位,故可左半身涼而可帶沉重,纏綿難憊。並易在感冒,體弱以後症狀加重,對濕熱影響明顯而對寒熱天氣變化影響可不明顯,也是可想見的了。
你之舌苔也應該是淡紅而薄白,脈象必帶緩。應是氣虛風濕侵犯人體而得,追源可能於某次嚴重感冒後而得。治宜益氣健脾 ,祛風除濕為首要。調節植物神經之藥還是溫經通絡之藥都難得效的。用藥必需帶祛濕之藥,其實方很平常,補中益氣湯合防己黃芪湯和玉屏風散加羌、獨活,防風祛散周身風濕等加減,益氣健脾利濕可收功。濕邪去,陽氣通,陰陽和則半身冷感可消!
雲水人間 - 1樓. 雲水人間2008/09/20 14:37中醫看病,無論是誰,都要看看舌頭,這是什麼道理呢? 原來,舌頭和人體臟腑關係密切,觀察舌頭的變化情況,可以瞭解臟腑病變的寒熱虛實,可以測知病情的深淺輕重,所以中醫特別重視望舌,稱為舌診。
正常人的舌體柔軟靈活,顏色淡紅,富有生氣,稱為淡紅舌。如果舌體變得轉動不靈,表示病情嚴重;舌體的紅色變淺,反映氣血不足;舌體的紅色加深,是熱證的表現;舌體出現瘀點,瘀斑、又是瘀血證的常見徵象;舌體淡白而腫脹,並出現齒印,反映病證屬於虛寒性質;舌體瘦小、深紅而開裂,則是陰虛有熱的表現。
正常人的舌體表面鋪有一層薄薄的苔垢,呈白色,幹濕適度,中醫稱為正常舌苔,也叫薄白苔。外感疾病初起階段的表證,舌苔較薄,涉及臟腑病變的裏證,舌苔可以增厚。寒性病證的舌苔多呈白色,熱性病證的舌苔多呈黃色,也有出現黑色的。舌苔乾燥表示津液虧損,舌苔滑潤表示濕濁不化。
現代醫學的臨床觀察也表明,在許多疾病中,舌頭確有各種各樣的變化。腦溢血引起的偏癱以及舌下神經麻痹的病人,舌頭伸出來總是歪在一邊。腦炎、甲狀腺機能亢進以及某些神經官能症的病人,伸舌時常常出現顫抖。猩紅熱的病人,紅腫的舌刺突出于光潔的舌面,狀如草莓。惡性貧血的病人,舌乳頭萎縮,舌面光滑。缺乏維生素B1的病人,腫脹的舌頭被牙齒擠壓而出現齒印。缺乏維生素B2的病人,舌乳頭消失,舌尖和舌邊往往會出現潰湯或開裂。淡白舌多見於各種貧血、慢性腎炎及慢性腹瀉等;紅絳舌多見於各種炎症感染;青紫舌多見於肝臟病、心臟病和各種癌症。
近年來,國外也很重視研究舌頭與疾病的關係。例如德國有位學者發現肝硬化的患者常可見到舌頭充血腫脹,呈藍紅色,稱為“肝舌”。還有白血病常見舌潰瘍,甲狀腺機能減退者多見舌胖大,先天性心臟病人舌呈紫紺色,嚴重的阻塞性黃疸病人舌邊有時可見黃色素沉著,尿毒癥晚期病人的舌上有時可見白霜樣的尿素結晶,等等。
由此可知,無論古今中外,都發現舌頭與疾病的密切關係,體內許多疾病都可通過舌頭反映出來,舌頭是人體的一面鏡子。
雲水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