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一個人活在世間面對世事,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和見解?」。事實上,任何人只要是由自己的立場或角度看事情,就不可能有宏觀的視野。我在這裏講的是「宏觀」;不是「主觀」,也不是「客觀」。
能有宏觀見解的人,必先具有「一」的概念,而這個「一」指的是「整體」。看任何事情,不站在「我」的角度看,也不只是「你」、「他」、「我們」、「你們」,甚至於「他們」,而是「所有的人」。
所以,老子才會說「聖人從來不用任何既定立場」去看事情,而是以「社會全體大眾的觀點」為觀點。說起來很容易,但是要做得到卻很難;各位看倌,您要不要也試試看?當一下「聖人」?
聖人無常心
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德信
聖人在天下 歙歙焉
為天下 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
聖人皆孩之
解義
聖人的心沒有既定立場,而是顯現出「無限地可能」,
對任何事物都沒有心錨,
思維不僵化,不受經驗法則的框限。
聖人總是拋棄主觀意識,
而用同理心從社會大眾的思維角度去看待事物。
對於世人所肯定或讚賞的人事物,
聖人亦予以相同的肯定。
對於人們所否定的人事物;
聖人也會站在「被評判者」的角度和立場,
找出他們還能被肯定的存在價值。
這是身為一個得道者至高無上的『善』表現!
對於世人所信任或者認為值得託付重任的人事物,
聖人亦予以相同的信賴。
對於人們所質疑或不信任的人事物;
聖人仍然還是會站在被質疑者的角度,
找到他們真實本性中仍然存在的任何可信之處。
這是身為一個得道者至高無上的『信』表現!
聖人在天下,總顯得保守低調與安靜被動。
一切作為,總顯得純樸渾厚,不執於己。
一般人通常都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去看待一切事物。
而聖人卻總寬容地把他們當作小孩一般,不和他們計較爭執;
用慈心對待萬物的光明面。
伴霞樓主
2019/7/24 於溫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