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檳榔 年創80億產值卻耗損百億 不令停工 業者不怕 既已「看見」 別再迴避 台灣最不美的風景 看見台灣 中央地方兩世界
2013/11/27 18:15
瀏覽2,30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檳榔 年創80億產值卻耗損百億

 
檳榔是山坡地超限利用的主要作物,但檳榔樹吃土淺,不利水土保持,容易導致山坡地坍塌。圖為嘉義縣中埔鄉一處種植檳榔山坡,山壁崩塌後光禿一片。
本報資料照片

《看見台灣》紀錄片中探討到山坡地超限利用的議題。其中一幕,鏡頭由一棵檳榔樹,帶到山上的一片檳榔樹,旁白說檳榔帶來高經濟價值,卻遺漏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據統計,國內違規種植的檳榔園高達兩萬公頃,但檳榔是否為破壞水土保持元凶,各界有不同解讀。

農委會統計,台灣檳榔種植面積從民國八十八年達到最高峰的五萬六千五百九十三公頃,此後以每年百分之一的比率遞減,去年耕種面積為四萬五千八百八十七公頃。不過,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楊俊朗表示,檳榔園減少面積非常有限,而且其中兩萬公頃的檳榔園還是違規在林業用地及國土保安用地上栽種。

檳榔是山坡地超限利用的主要作物之一,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正說,檳榔原本是平地作物,後來為了種出更嫩的口感,以及調節產期,於是就移往高山種,主要多種植在一千公尺以下淺坡地,再高海拔就是高山茶葉及高山蔬菜。

楊俊朗認為,檳榔危害水土保持分為兩大類,一是對水土保持的破壞,因山坡種植需先整地,移除原有作物,種植後也需噴灑農藥,會嚴重影響當地生態,使得該地的生物會變得很單一;二是檳榔根淺抓不住土壤,導致水往下游處聚集,雖然檳榔園所在地不會坍方,卻易導致下游山坡地坍方。

楊俊朗說,除了檳榔的根不利水土保持外,檳榔的筆直高莖和稀疏樹葉,無法減緩雨水對土地的直接沖刷,也是造成山坡地水土流失的原因。

檳榔對國家經濟也恐有負面影響。根據統計,去年台灣種植檳榔創造出約八十億元的經濟價值,但因為嚼食檳榔造成的經濟耗損卻逾百億。農委會二○一二年資料分析,檳榔作物的年產值為八十點六億元,是僅次於稻米的農作物。不過,二○○四年針對嚼檳榔所致疾病負荷及經濟耗損之研究指出,台灣地區男性因嚼食檳榔而引起的癌症,造成的經濟耗損約一百零五億元。

但立委蔡煌瑯認為,「檳榔會破壞水土保持是不科學的說法」。研究就發現原生林經過時間的風化後,本來就會自行坍方,反倒是檳榔園,因為有農民的維護,大幅減少坍方機率。他認為,檳榔代表台灣文化,檳榔農不應被汙名化,且只要嚼食不過量,對健康危害也沒那麼大。

【2013/11/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檳榔 年創80億產值卻耗損百億 | 搶救台灣大作戰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E6%AA%B3%E6%A6%94%20%E5%B9%B4%E5%89%B580%E5%84%84%E7%94%A2%E5%80%BC%E5%8D%BB%E8%80%97%E6%90%8D%E7%99%BE%E5%84%84-8329539.shtml#ixzz2m6MBE3WY
Power By udn.com

 

 

新聞眼/鎖定急迫項目 政府和時間賽跑
 

紀錄片「看見台灣」引發民眾重視腳下這塊土地,也因為從高處往下看,更容易看到國土保育的沉痾宿疾,這一幕幕遭人為破壞、汙染景象,絕非一日造成,但國土殘破,已是迫切危機,不容我們再漠視。

「看見台灣」紀錄片將這些現象赤裸呈現,也逼使政府再也不能迴避,必須面對、承擔起應負的責任。江揆成立專案小組,誓言使出霹靂手段搶救台灣,必要時甚至將公布地方政府的無作為、移將違法業者移送司法機關,這是身為全國最高行政首長當有的決心。

行政院國土保育專案小組動起來,列出十六項問題、四大類,要優先建立潛勢觀察名單,江揆快速展現決心,但是真正的考驗,在於魄力,以及是否用對方法。

台灣的海岸破壞、河川汙染、土石崩壞、超限開發等重大問題,關鍵不在於沒有法規,而在於中央、地方政府都沒有積極查察,長期漠視、放任不管,每當颱風、豪雨等天災來襲,山河殘破、人民生命財產損傷,付出了重大代價之後,才檢討聲四起,但時間一久,這些問題又再度被遺忘。

南投多處鄉鎮飽受土石流侵襲,每次豪雨,居民總是膽戰心驚,可是滿山遍野的檳榔樹卻如雨後春筍般,永遠生生不息,這個涉及民眾生計、地方利益及國土保育的問題,至今難解。

「看見台灣」上映卅天,票房破億。民氣可用,政府打算大刀闊斧整治,但數十年沈痾難解,政府要跟時間賽跑,應鎖定最急迫項目優先改善,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國土保育指標範例,進而對其他地方政府形成壓力,帶動其正向改變。

【2013/11/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新聞眼/鎖定急迫項目 政府和時間賽跑 | 搶救台灣大作戰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329538.shtml#ixzz2m6LlbMVd
Power By udn.com

 

短 評-看見台灣的什麼?

     為了「看見」台灣,空拍攝影師齊柏林拿媽媽的房子去抵押,湊足3000萬買飛行攝影器材,辭去鐵飯碗花了整整3年,耗資9000萬完成台灣第一部高空紀錄片。作品上映後,齊柏林拿下金馬獎座,打破紀錄片魔咒,全台熱賣,感動無數台灣人。

     影壇驚動政壇,馬政府花費公帑包場觀賞,5年來無疾而終的國土規畫,瞬間動了起來,還拍胸脯保證兩個月內端計畫。行政院今天要開跨部會會議,考核單位照著電影依樣開診斷單,就連內政部長李鴻源也參一腳說,「我曾給齊柏林很多意見,對電影有一點貢獻。」

     「國在山河破!」恐是所有深愛台灣者看完片中實景後的驚慟和無奈。為政者是國土地貌的守護者,是環境景觀的開發者,更是生態安全的監督者;但官員們突然全換了一張臉,變成天真無知的旁觀者,坐在我們身旁,如泣如訴被畫面感動著;更有朝野立委跟進,審完預算,順便要求搭空勤總隊直升機來個「空中飛勘」。

     《海角七號》掀起國片熱潮時,官員才恍然大悟,原來「山也BOT,海也BOT」。《看見台灣》引爆震撼後,政府才大夢初醒,原來地下水被抽光,出海口被染紅,土方被垃圾填平。

     山川的美麗,毀在政府無方管理、無能防弊;國土的破碎,壞在特權利益交換、政客官商勾結。令人好奇的是,官員看完電影,哭的是自責還是羞愧?立委飛上天空,看見的是台灣的美麗還是官場的醜陋?

 

 在地人這麼說/不令停工 業者不怕

 

 
台南市二仁溪汙染嚴重,是有名的「黑龍江」。
記者吳淑玲/攝影

「看見台灣」拍到桃園縣藻礁遭紅色河川汙染,其實台灣的「黑龍江」、「紅龍江」還很多,汙染嚴重,河川在嗚咽,土地也受傷,人民更是最終受害者。

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說,觀音工業區汙水廠放流口常年都排放紅褐顏色、異味的廢水,汙染樹林溪,破壞樹林溪出海口外的藻礁區生態,卻無法遏止,「桃園環保局常說很認真稽查,卻很少看到一次就停工處分」,環保單位稽查汙染還要再加油,否則業者根本沒在怕。

台中市大里農地不久前遭重金屬汙染,市府加強稽查,逮到一家金屬表面處理工廠,偷排廢水,將紅褐色廢水排入大里溪,溪水被染成像奶茶;但依法按次僅能開罰6萬至60萬元。

被稱為「黑龍江」的台南市二仁溪,日前經台灣海域保護及監測協會在上游三爺溪進行水質重金屬採樣工作,以最新型「攜帶式重金屬快速分析儀」快速檢測12種重金屬含量,其中汞含量檢驗值0.10678(毫克/公升)比環保署水質標準基準值0.002超標53倍。協會執行長、前立委王幸男說,黑、紅色的汙水令人怵目驚心,而工廠汙水中的重金屬因看不到「才真正恐怖」。

屏東武洛溪日前被民眾在媒體投書指汙染嚴重,屏東縣環保局長林雅文說,針對武洛溪周圍的養豬場,光今年就已開出120多張罰單,但死角禁之不絕。目前環保局僅10多組稽查人員,要守候全縣,並24小時輪班,「我們仍在努力中」。

【2013/11/29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在地人這麼說/不令停工 業者不怕 | 搶救台灣大作戰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327945.shtml#ixzz2m1ecreZp
Power By udn.com

 

 

環團:邊搶救、邊破壞 政府喊假的

 

多個環保團體代表則在政院大門外抗議,指政府要搶救台灣,卻同時進行修「水土保持法」、公告「全國區域計畫」等「破壞台灣」的行為。
記者屠惠剛/攝影

行政院國土保育專案小組上午舉行跨部會會議,討論紀錄片「看見台灣」所呈現的環保問題。但場外,同時也有十多個環團代表在政院外陳情,質疑政府宣稱看到國土超限利用,卻還推動水保法修法,公告水庫集水區可大舉開發的全國區域計畫,根本是「看見台灣、破壞台灣!」

約20、30名環團代表,上午在政院外抗議。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表示,行政院說一套,做一套,宣稱由「看見台灣」紀錄片了解國土不當超限利用,卻又大舉修法於水源區開發,行政院6月通過水土保持法修正草案送立法院,10月內政部公告全國區域計畫,讓水庫集水區國有地可租售,鬆綁開發,破壞台灣國土及珍貴水資源。

陳椒華說,環保署今日環評審查的統一夢世界開發案,被交通部列為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就是公告全國區域計畫於水源保護區的案例,交通部繼續不當開發,「看見台灣」喊假的。

水患治理聯盟常務理事梁蔭民表示,行政院應該完成「國土計劃法」,釐清何處可開發或不可開發;停止高山農業、停止優良農地變更為工業區、停止不當開路與工業區設置,水價應合理化與禁止汙染工業擴張。

桃園在地聯盟代表潘忠政表示,紀錄片中呈現工業廢水破壞桃園藻礁生態,政府卻還推動桃園航空城,繼續不當開發與區段徵收搶地。彰化環保聯盟理事吳麗慧表示,超抽地下水與工業開發有關,經濟部卻還要將彰化大城台糖農地開發成工業區,此舉必讓彰化缺水更加嚴重。

【2013/11/29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環團:邊搶救、邊破壞 政府喊假的 | 搶救台灣大作戰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E7%92%B0%E5%9C%98%EF%BC%9A%E9%82%8A%E6%90%B6%E6%95%91%E3%80%81%E9%82%8A%E7%A0%B4%E5%A3%9E%20%E6%94%BF%E5%BA%9C%E5%96%8A%E5%81%87%E7%9A%84-8327947.shtml#ixzz2m1f40BA9
Power By udn.com

 

5人南布袋濕地撈海藻…重罰15萬

 

嘉義縣南布袋濕地日前有5名民眾在濕地內撈藻類,經民眾報案後,警方會同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人員查察,果然發現5人正在撈海藻,依法將5人各罰鍰3萬元,共15萬元。這也是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10年來,首次對潛入南布袋濕地非法採捕者開罰案例。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昨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本月22日凌晨1點許,有民眾在布袋鎮西濱快速公路旁的南布袋濕地疑似在撈取藻類,馬上打電話報警。布袋派出所接到報案後,立即會同雲嘉南管理處的人員前往了解,發現3男、2女正在濕地內撈海藻,立即蒐證,隨即將5人帶到派出所處理,並將採撈的海藻全部沒入。

管理處秘書吳盛崑表示,這5人已違反「發展觀光條例」,依法可裁罰3至10萬元,該處昨天對照「風景特定區及觀光地區管理規定裁罰標準表」,最後對這5人各裁罰3萬元,總開罰金額高達15萬元。

吳盛崑指出,南布袋濕地成立以來,經常有民眾潛入濕地捕魚、撈海藻或在路邊釣魚,以往管理處人員發現後,都是採勸導方式並直接沒入放在濕地內的漁網,並沒有開罰。

今年10月16日,管理處人員與員警就在濕地內發現29張漁網,全部沒入。由於目前冬候鳥已陸續報到,加上為達到嚇阻作用,才決定對這5人開罰,希望有警惕作用。

【2013/11/2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5人南布袋濕地撈海藻…重罰15萬 | 利字當頭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8322050.shtml#ixzz2lq7Zu4XX
Power By udn.com

 

 

齊柏林:空拍台灣20餘載 2次拍到哭

 
「看見台灣」中桃園老街溪口河川海岸汙染景象。
圖/台灣阿布電影公司提供

紀錄片「看見台灣」全台熱賣,行政院長江宜樺觀賞後決定成立跨部會小組研議影片提出的國土破壞、汙染等問題。導演齊柏林表示,這是人民的力量,也希望人民與政府有理性的溝通,但對行政院副秘書長簡太郎邀他參與會議,齊柏林則婉拒。

「齊柏林」不是搖滾樂團,也不是藝名,他是有廿多年資歷的空拍攝影師。

他的父親是十六歲從大陸河南來台的老兵,卅幾歲時生下他,福至心靈覺得「柏林」這名字好聽、算算筆畫也吉利,就用這名字。

齊柏林考上公務員後在交通部國道工程局服務,負責空拍高速公路興建,展開空拍攝影生涯。一九九八年他的空拍照片在「大地地理雜誌」刊登,但他以為的山川美照或人定勝天的開墾、建設影像,看在專家眼中卻成為破壞自然的證據,刺激他對台灣環境有不同的理解。

三年前齊柏林為拍片,拿媽媽的房子抵押借錢添購七十萬美元(約三千萬台幣)的飛行攝影機,買器材一個月後就辭去再三年就可領終身俸的公職。高空攝影成本昂貴,齊柏林卻每每在山窮水盡之際找到企業贊助,最後以九千萬元預算完成台灣第一部高空紀錄片「看見台灣」。

從事高空攝影廿多年,齊柏林每次登直升機的心情都有如上戰場般亢奮,唯獨兩次落淚。一次是八八風災後,看見滿目瘡痍的土地,震驚又恐懼;一次是拍「看見台灣」片尾原住民孩童登玉山唱歌後,看見他們忽然拿起國旗揮舞。

「看見台灣」上映將近一個月,齊柏林有如經歷一段奇妙的旅程,最讓他感動的是看見台灣的正面能量:不斷有企業或個人包場請偏鄉小朋友看片;還有一位媽媽說她的五歲女兒看片後回家洗澡,竟對媽媽說,「洗澡水不要太多,浪費水。」

「看見台灣」中觀音工業區廢水所造成的汙染。
圖/台灣阿布電影公司提供

【2013/11/2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齊柏林:空拍台灣20餘載 2次拍到哭 | 看見台灣救台灣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E9%BD%8A%E6%9F%8F%E6%9E%97%EF%BC%9A%E7%A9%BA%E6%8B%8D%E5%8F%B0%E7%81%A320%E9%A4%98%E8%BC%89%202%E6%AC%A1%E6%8B%8D%E5%88%B0%E5%93%AD-8322410.shtml#ixzz2lq7AQ1sX
Power By udn.com

 

 

 5路並進 霹靂救國土

 

 

新聞眼/既已「看見」 別再迴避

 

如果我們是飛鳥,滑過台灣上空,看見的,會是何種景像?導演齊柏林與「看見台灣」,讓我們化身飛鳥,以鳥目觀看我們所安居的命土。入目所見,是我們不曾經歷的觀看高度、不曾目睹的台灣之美,也是不願面對的台灣真相:「國在山河破」。

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沒有大牌卡司,只有一幕一幕的真實,卻打動我們內心最柔軟之處,正因為唯一的主角,是台灣。

由不可思議的高度與角度中,我們驚嘆故鄉美麗如斯,是人眼不曾看見,只由鳥兒獨享;於是也在一個一個的鏡頭中流淚,國土的破敗、摧殘、毀壞,逼在眼前。齊柏林傾一己之力,集眾多善意扶持,凝聚物力與資源,終能在九十分鐘的影片中,讓我們再度面對生態沉痾,一同在黑暗中為台灣傷痛。但是我們無法像候鳥般遷移,因為這是我們唯一的家。

說來殘酷,金馬獎的加持、創紀錄的票房,竟然是建立在台灣的殘破之上。政府各部會紛紛包場,邀請媒體與官員進場感受震撼,接受「生態教育」,無非也是諷刺──片中的每一樣問題都已發生數年,甚至數十年,主管官署及觀影官員應該不會是「看了電影才知道」?

影像力量果然深具感染力。江揆在「看見台灣」之後,成立「搶救台灣專案小組」,周五就要開會。期待「組成專案小組」、「跨部門會議」,不會又是政治公關的「止血」動作,搶救台灣大地,需要執政者真實的政治決心,請展現「在乎台灣」的氣魄來。

將感動化成督促政府的力量之外,每一張電影票,更應該化成我們每一人與台灣立約的承諾書,就從此刻起,既已「看見」,就不再迴避。面對傷害山林的高山茶、高冷蔬菜、美麗民宿,我們該建立「倫理消費」的態度,深思每一次消費,可能對台灣環境帶來的影響。

看見台灣,更是為台灣療傷的時候了。

【2013/11/2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新聞眼/既已「看見」 別再迴避 | 看見台灣救台灣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322419.shtml#ixzz2lq69JSxA
Power By udn.com

 

台灣最不美的風景

 

含蓄如李安,當他提到台灣「亂中有序」時,其口中的「亂」和「序」並不是印象式的形容,而有明確的指涉。李安說,台灣人好,地方好;但政治和媒體不太好。一說到這裡,現場觀眾立刻報以掌聲,表示熱烈共鳴。

如果相信「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那麼「台灣最不美的風景」庶幾乎非政治與媒體莫屬。住在台灣,只要關上電視,看不到政治人物叫囂與對罵,聽不到名嘴的嗆辣連珠砲,人民的幸福感一定提高許多。然而,生活在台灣,為什麼不是政治和媒體改變他們敘事的腔調和行事的作風,卻反而要人們走避?

政治和媒體會成為眾矢之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攻擊性太強、破壞力太大,卻無法構成對社會有益的正面能量。簡單地說,政治制衡角色,被在野黨詮釋成以無限杯葛和拆解體制為能事,而不是要解決公眾的問題;執政黨的職能,則完全集中在權力、職位與資源的分配,而非帶領國家高瞻遠矚;至於一些缺乏責任感的媒體,則甘願當政治勢力的附庸,或為了商業目的而拚命煽色腥,恣意破壞人們的胃口和社會的品味。

人們近年常說,台灣社會「負面能量太強」;其實,仔細尋思,這股讓人焦慮的負面能量不是來自社會或民間,而是來自政治和媒體。這樣的負面能量,要不是善良的人民和有厚度的社會差堪承載,台灣可能早就破不成形。但也如李安所擔心的,有一天,萬一量變產生質變,「上面的壞東西壓倒下面的好東西時,我會欲哭無淚。」

如果人們還把今天畸形的政治當成台灣的民主驕傲,那麼,台灣最美的風景確有可能被最醜的風景壓垮。

【2013/11/2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台灣最不美的風景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322409.shtml#ixzz2lq6TAJXG
Power By udn.com

 

 

 

 

 

 

搶救台灣/高山哀愁 政府終於「看見」
 

張健常/環教志工(台南市)

媒體報導,清境竊占國土及違反水保法的民宿經過清查及偵辦後,違法業者分遭緩起訴、起訴,其中兩家判刑確定。這是繼台東美麗灣、墾丁悠活渡假村之後,執法公權力向山頭挺進的宣誓,也是電影「看見台灣」上映後,政府終於正視高山違法民宿濫建的老問題。

高山上各式歐風民宿林立的重要因素,首推便捷的交通,由中橫大禹嶺分支的霧社線,繞過合歡山腰經過清境農場直下埔里,滿足了當地住民交通便利與民眾觀光需求,伴隨而來的是假日上山的遊客,垃圾、噪音與環境汙染、廢水等問題都是「清新空氣的優雅境地」不可承受之重。

遠望沿著箭竹峭壁開鑿出來的綿延山路,就像皮膚上永遠烙印的疤痕揮之不去,標高三二七五公尺的武嶺,號稱是台灣公路最高點,「人定勝天」的典範,但是觀景台邊的停車場,卻是挖山砍樹硬推出來的平地。吳念真在電影「看見台灣」中,對民眾開車深入台灣險峻山區的現象下了註解:「與其說是旅遊,不如說是探險」,或可增加一句:「與其說是休閒,不如說是犧牲環境的代價吧!」

從民宿問題引發觀光產業的需求,到日常生活落實節能減碳,再到國家能源政策、國土規畫等,台灣的未來究竟是更美麗或更哀愁,都決定在你我。

黃千/研究助理(台北市)

周日全家人相約去戲院欣賞「看見台灣」。天空飄著小雨,但未減弱人潮,觀眾魚貫進入戲院,各自找好座位,關掉手機,想全神貫注的欣賞這部紀錄片。

之前已聽說「看見台灣」拍片過程歷經艱辛,但總算熬過。一開始音樂磅礴很動人,隨著影片畫面的進入,有股淡淡的悲傷情緒如影隨形,也有股很深的無力感不斷在醞釀…。

電影結束,觀眾竟然起立鼓掌,這個畫面起先令我有些錯愕,但隨之而來的是激動。

最後,我想說的是,出於對這塊孕育我們的土地的疼惜,值得推薦大家去戲院支持!

【2013/11/2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搶救台灣/高山哀愁 政府終於「看見」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322341.shtml#ixzz2lq7t0R4r
Power By udn.com

 

 

搶救台灣/看見台灣 中央地方兩世界
 

行政院長江宜樺與政院官員共同欣賞「看見台灣」後,決定「搶救台灣」,隨即指示成立專案小組,幕僚作業已初步將片中提到環境問題,區分為盜採砂土、山坡地超量利用、國土永續發展三大區塊,將舉行跨部會會議討論。

其實不用看「看見台灣」,也知道台灣環境破壞和汙染的問題,多年沉痾要靠一個專案小組來解決,不亦是「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而且台灣雖小,中央和地方卻彷彿是兩個世界,兩邊的觀點往往南轅北轍。中央不敢也無能力集權去命令地方,地方選票和經濟優先,也不理中央。現在又是成立專案小組,可否讓人「看見台灣,看見希望?」

由於民主的發展和五都的成立,中央集權再也不可能,既然不集權,就不應該集錢。配合地方自治的發展,讓地方政府有更大的空間和經費來規畫和執行地方的事務,中央政府應該精簡,將人才和錢財下放地方,中央只要盯緊地方政府是否有依法施政即可。

以台灣資訊的發達,加上很多非政府組織和非營利組織的監視,地方政府很難胡亂非為。所以我們應給地方一些施展空間,台東需不需要美麗灣?花蓮需不需要蘇花高?為什麼都不是由地方來決定?難道當地的民眾不知道什麼是對他們最好的。當台灣西部馬路一條一條地開時,有誰問過東部民眾的意見?

「看見台灣」像個照妖鏡,照出了中央政府長期以來行政效率不彰,命令無法下達貫徹的困境;也照出了地方政府不是一切仰賴中央等因奉此,就是放任地方惡霸予取予求,絲毫沒有作為。最後更照出了城鄉差距的醜陋現實,當台北天龍國捷運信義線快樂通車,台灣還有多少地方是連公車都沒有到達的。

所以政治操作的權與錢的分配方式不改,地方政府是不可能有經費和能力來美麗台灣的!中央政府有錢和權,但鞭長莫及且往往無法因地制宜。改變不需制定法律或修憲,只要心態改變,讓地方有更多的人才和錢財,庶幾恢復美麗的台灣還有所希望!

【2013/11/2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搶救台灣/看見台灣 中央地方兩世界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322343.shtml#ixzz2lq6jwAes
Power By udn.com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環保生態
自訂分類:環境保護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