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行為po網為了什麼?
2011/03/29 03:27
瀏覽1,272
迴響8
推薦53
引用0
近來青少年霸凌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這些霸凌事件多以網路影音方式供諸同儕或大眾自由點閱,也因此在短時間內廣為散佈,讓暗地裡做的壞事,藉由網路明著張揚。
做壞事的人總是儘量不想行跡敗露,甚至想躲在暗處不為人發現的好。
但是近年來青少年霸凌事件中的加害者,卻不乏將霸凌過程錄影下來,並傳輸到網路供人自由點閱,這背後所潛藏的心理因素究竟是什麼呢?
是為了在同儕之間彰顯自己的強者之威?還是為了塑造加害者的「英雄」形象?甚至是想警告同儕其不可侵犯的勢力?還是想羞辱被害者的尊嚴與心靈?
透過網路,透過影音重現,霸凌現場無所遁形!
而這豈不是對霸凌施暴者最不利的證據嗎?
他們為何要公佈給大眾觀看呢?
即使他們使壞,即使他們的霸凌行為令人憤怒,但是,卻也令人不禁感慨,他們的心智是如此的不成熟,行為是如此的幼稚無知且恣意妄為!
這些青少年(少女)們‧‧‧‧‧‧他(她)們,心裡到底是在想些什麼?
青少年透過網路影音讓大眾看到了他們的霸凌行為,霸凌事件因此更透明化、也更讓大家清楚事件的始末,然而,如果沒有這些影音呢?或影音並沒有公開於眾呢?那麼,暗地裡做的壞事,是否就會成了「羅生門」,各說各話呢?
這是我們知道的事件,不知是否還有更多不知道的或已發生而未通報的呢?
大家經常說的教育問題、家庭功能失調、大環境敗壞、媒體影響‧‧‧‧‧‧種種的討論,已難以拯救成因越來越複雜的青少年霸凌事件。單從此事件來看,施暴者將霸凌過程po網的行為已令人不解,更何況背後隱藏的霸凌心態更非只是一句「反霸凌」標語或推動反霸凌宣導,就可以「揪」出施暴者的心靈之害。
是的,是否要先「揪」出青少年那心靈之害,才能幫助他們回歸到正常的道路去呢?
這個是最難辦到的。要由誰來做呢?
父母?學校?老師?社工師?輔導老師?心理醫生?還是教育專家?
這會是個難題。
難解啊。
ps.在此霸凌事件的影音中,當數位施暴者對被害人拳打腳踢時,隱約聽到周圍有幾個青少年喊著:「不要打了啦!不要打了啦!」由此可知,他們並非不知自己行為之錯。
~~ 蘋果蘇打 2011.3.29 ~~
做壞事的人總是儘量不想行跡敗露,甚至想躲在暗處不為人發現的好。
但是近年來青少年霸凌事件中的加害者,卻不乏將霸凌過程錄影下來,並傳輸到網路供人自由點閱,這背後所潛藏的心理因素究竟是什麼呢?
是為了在同儕之間彰顯自己的強者之威?還是為了塑造加害者的「英雄」形象?甚至是想警告同儕其不可侵犯的勢力?還是想羞辱被害者的尊嚴與心靈?
透過網路,透過影音重現,霸凌現場無所遁形!
而這豈不是對霸凌施暴者最不利的證據嗎?
他們為何要公佈給大眾觀看呢?
即使他們使壞,即使他們的霸凌行為令人憤怒,但是,卻也令人不禁感慨,他們的心智是如此的不成熟,行為是如此的幼稚無知且恣意妄為!
這些青少年(少女)們‧‧‧‧‧‧他(她)們,心裡到底是在想些什麼?
青少年透過網路影音讓大眾看到了他們的霸凌行為,霸凌事件因此更透明化、也更讓大家清楚事件的始末,然而,如果沒有這些影音呢?或影音並沒有公開於眾呢?那麼,暗地裡做的壞事,是否就會成了「羅生門」,各說各話呢?
這是我們知道的事件,不知是否還有更多不知道的或已發生而未通報的呢?
大家經常說的教育問題、家庭功能失調、大環境敗壞、媒體影響‧‧‧‧‧‧種種的討論,已難以拯救成因越來越複雜的青少年霸凌事件。單從此事件來看,施暴者將霸凌過程po網的行為已令人不解,更何況背後隱藏的霸凌心態更非只是一句「反霸凌」標語或推動反霸凌宣導,就可以「揪」出施暴者的心靈之害。
是的,是否要先「揪」出青少年那心靈之害,才能幫助他們回歸到正常的道路去呢?
這個是最難辦到的。要由誰來做呢?
父母?學校?老師?社工師?輔導老師?心理醫生?還是教育專家?
這會是個難題。
難解啊。
ps.在此霸凌事件的影音中,當數位施暴者對被害人拳打腳踢時,隱約聽到周圍有幾個青少年喊著:「不要打了啦!不要打了啦!」由此可知,他們並非不知自己行為之錯。
~~ 蘋果蘇打 2011.3.29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7) :
- 7樓. 野口女2011/03/31 23:48新聞報成這樣
大人越不准做的事 少年們越想做 因為被注意
最喜歡從折射裡 看你的不小心就是叛逆啊! 蘋果蘇打 於 2011/04/01 02:19回覆 - 6樓. Jeff & Jill2011/03/29 19:06個人比較傾向樓下Juno的看法
這些小傢伙做事之前,並沒有動用他們未成熟的大腦皮質稍微考慮一下。也許平常做些不三不四的事情,PO上網根本沒有人看;那曉得好死不死,突然間就獲得自己的十五分鐘。
手機功能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便利,當然也就出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影片。
孩子們在錄影前沒有深思熟慮,錄影之後更是缺乏考慮就直接上傳網路,哪料點閱率激增,社會新聞也於焉而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錄影PO網究竟是負面多於正面?還是正面多於負面呢?
蘋果蘇打 於 2011/03/30 01:38回覆 - 5樓. 路人Juno2011/03/29 16:31這些高中生大學生把影片PO上網之前沒有好好想想自己在做甚麼
我想有兩種可能:
- 如另一位網友所言,我做了這些事,很帥很屌,要讓其他人看到我多麼厲害,最好從此之後妳們看到我都怕我。
- 做了就要拍成影片,可以和某些人邀功。 有點像接受紅包支持特定議長候選人後要亮票給人看,我辦了你交代的事。
後者可能有幫派問題,希望這次不是這個原因。 至於前者,不是沒有可能。
科技進步,要把相片影片PO上網太過容易,一個手機就能搞定。 只是這樣做有甚麼後果,可能不是這些學生事前想過的事,或是她們想過只是沒想到會擴大到這個地步。 雖然相關事件新聞早就被媒體報導過,但這些青少年也許不讀報也不看電視新聞。
每次讀到台灣某學生虐待貓狗的影片PO上網,UCLA的女生Alexandra Wallace取笑亞裔學生,加上這次霸凌(其實不只一次了)的影片,我想都是一樣的道理。 這些高中生大學生把影片PO上網之前沒有好好想想自己在做甚麼。
路人說的兩種可能我也都想過,最不好的是第二點,那牽涉層面太大了。
現在幾乎每個孩子都擁有個人手機,而手機簡易的錄影功能也滿足了青少年的表現慾,因此青少年會把個人的想法或做法隨時錄影,上傳到You Tube分享於大眾。如果影片內容沒有涉及個人隱私或犯法行為當然沒有問題,但就如您所言,有時候在沒有過濾的狀況下,公開的影片內容可能會「讓人不可置信」或「驚訝萬分」。有時候甚至是惡作劇行為也會被當作是精彩的影片供人點閱。
虐貓、虐狗卻還能想到要PO上網讓大眾觀賞,這種心態已非單純的分享影片了吧?
蘋果蘇打 於 2011/03/30 01:25回覆 - 4樓. Pamela巧手潘2011/03/29 15:35re
霸凌他人的人認為自己很了不起
po上網吸引人氣
增加點閱率
青少年錯誤的網路文化
有時上網批評老師
都沒想過這樣的行為會觸法
我曾經為了瞭解這一代的孩子們在想些什麼而到處瀏覽孩子們的部落格,幾年前的臉書還不是很盛行,那時候孩子們喜歡無名小站,我每天花點時間看看他們在說些什麼?我發現他們除了寫日常瑣事,也會罵老師,而且是罵得很「兇」呢!
透過臉書或部落格可以了解孩子們的心聲,更可以看到這一代的想法和做法。也許一些專家們應該多花些時間去瀏覽他們的網頁,聽聽他們說些什麼?
您說的孩子喜歡增加點閱率,這種可能性非常大。因為高點閱率可以為他們帶來成就感。
蘋果蘇打 於 2011/03/29 23:51回覆 - 3樓. 隨寫人◆ 祝我生日快樂2011/03/29 15:17難解
滿足 炫耀
無知的行為
難解的問題
還是得從各方教育著手
是啊,除了教育,還能怎麼做呢?
每個孩子本都是純潔善良的,但因為環境、因為外在因素,或因為內心的反叛,造成了後來的偏差行為,除了教育,我實在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了。
蘋果蘇打 於 2011/03/29 23:41回覆 - 2樓. 路人Juno2011/03/29 13:09十八歲
未滿十八歲可沒說不適用中華民國刑法。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c0000001
第 18 條
未滿十四歲人之行為,不罰。
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
滿八十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
剛才看新聞施暴者已函送地方法院少年法庭審理,且施暴者也出面道歉。
http://www.nownews.com/2011/03/29/91-2700609.htm
不過從報導上來看,似乎仍有隱情。真實性如何,目前無從知道,單憑報導判斷也並不完全可信。怕的是事件雖已落幕,卻不是「單純的校園霸凌事件」。
我認為有關單位除了遏止青少年霸凌事件一再發生,也要積極防止黑幫滲透校園。寧可勞師動眾多費心力去關心青少年問題,也不可輕忽單一事件的發生。沒有「隱情」最好,但如果有呢?
蘋果蘇打 於 2011/03/29 13:30回覆新聞連結的下方有受害者的對話內容可參考。 蘋果蘇打 於 2011/03/29 13:34回覆 - 1樓. 蘇信2011/03/29 09:19為了什麼?為了『投名狀』!
為了什麼?為了『投名狀』!
這次是有人拿攝錄影機在旁側錄,
為的就是讓這些參加的人不管是有否動手一個都跑不掉!
而且這些人後面一定有『高人』,
他們的法律觀念『非常的正確』,
他們先在他處拿到『合解書』再請警察公證,
這時警察能介入的範圍就可以說是無用武之地,
而且這些人也很清楚他們都還未満十八歲,
不適用刑法,
除非是警察能抓到後面的高人,否則這種事還是會一再發生!
PS:這類人的表演都可以拿到金馬獎,而且越惡劣的人表演技術越好,
痛哭、懺悔都是演給大家看的,轉過身又是一條好漢!
看過幾篇報導,有的說有「高人指點」,有的說「並沒有」。猜測和傳言都是毫無意義,最重要的是相關單位務必要查個清楚,以免有「漏網之魚」。
據之前幾樁社會案件來看,有些惡勢力會吸納青少年從事不法行為,藉由「未成年」犯案從輕量刑,這才是極為嚴重的問題。希望此事件沒有「高人」涉入,要不,牽涉層面就更複雜了。:(
蘋果蘇打 於 2011/03/29 11:4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