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老師的評語:「很差喔!」
2011/01/09 03:42
瀏覽2,942
迴響22
推薦71
引用0
報載,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國語考了八十分,老師竟然在考卷上寫了一句評語:『很差喔!』這個孩子看了以後心裡很難過,家長也認為老師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考試成績若以60分為合格標準,80分的成績照理說不應該是『很差喔!』但是,老師卻給孩子下了一個這樣的評語,到底老師是怎麼想的呢?

幾分的成績才算是很好或很差呢?這很難說出它的標準。

要判斷的是考卷上試題的難易度。如果老師出的題目很簡單,多數學生都會考100分到90分的成績,那麼,80分的成績對老師而言就會認為考的不理想了。

反過來說,如果試題出得很有「深度」,多數學生都會考不及格的考卷,那麼,80分應該算是優秀的成績了。

有一次,一個孩子告訴我,他在學校考了一百分,回家之後迫不及待的跟父母報告這個好消息,沒想到父親卻問他:「班上考一百分的有幾個?」他回答:「幾乎全班都考一百分。」他的父親聽完之後隨即嚴肅的說:「那有什麼好炫耀的?又不是只有你考一百分!」

這個孩子說:「早知道爸爸會這麼說,就不要急著告訴他了,真沒意思!」

不過,如果老師將分數等級印章蓋在考卷上,寫上100分有幾個人?80分有幾個人?60分以下又有幾個人?就算孩子不想讓父母知道自己在班上的成績排名是不可能的。

老師在學生的考卷上寫出:「很差喔!」幾個字,也許一方面是想警惕學生要努力用功,另一方面也想要讓家長知道,「貴子弟在班上的程度是很差的」。

但是,這名老師卻忽略了評語所產生的效應,尤其是對於一個才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而言,他們的想法通常都是很直接的認為:「老師一定認為我是一個很差勁的學生」他們會因此降低了自我價值。

或許,學生這次的考試成績拿到80分並不理想,但是,老師的評語也並不怎麼高明,隨手寫個「很差喔!」以為可以激勵學生,殊不知竟造成反效果。

若是不知該如何寫評語,那還不如不要寫的好。

我始終記得有關廣告界名人孫大偉的一個小故事。
孫大偉在讀高中的時候,他的導師並不欣賞他,因此給他的評語竟是「該生素質太差!」這讓孫大偉非常受傷害。但事實證明,孫大偉的素質並不差,他後來不但創意十足,還被稱為「廣告界的教父」。

該生素質太差?
差的恐怕是這位老師的評語吧?

不知老師給這樣負面的評語有何意義?是要讓學生徹底了解自己真的很差?還是讓學生正視自己的薄弱學力而去「面壁思過」?

如果要說這句評語有什麼值得拿出來稱道的,大概就是這句話刺激了孫大偉更加努力向上的決心,讓「昔日看走眼的導師」對他另眼相看哪!

不過,重點是,孫大偉當時已是高中的年紀了,而被那位老師評語「很差喔!」的小朋友僅只是小學三年級啊!老師是希望他也能像孫大偉一樣被負面的評語「刺激」一下,而產生出努力不懈、勇往直前的力量嗎?

這樣的激將法,適合八、九歲的兒童嗎?

為什麼老師不多花幾秒鐘思考一下,如何寫出一個可以激勵人心的評語?
真的,老師只要願意多花幾秒鐘的時間,評語的內容就可以很不一樣了。

可不可以改成:「希望你能再接再厲,考出更好的成績,加油喔!」
或是:「若再多花點時間複習,下次一定會考得更好,加油!」

雖然我例舉的都不是很有創意的評語,但至少比直接一句「太差喔!」少了一些傷害性。

我記得我中學的時候,有一次,英文作業寫得很匆促,因此出現了幾個錯誤,當時作業簿發回來的時候,我在作業成績的旁邊看到了一行字。
「妳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孩子,老師對妳有很深的期望,希望妳能檢討錯誤,更努力、更用功!老師期待看到妳下次的好成績!加油!」

僅僅只是一次的作業寫得不夠理想,那位老師竟然可以在我的作業本上用紅筆寫出兩大行的評語和鼓勵,這件事讓我至今難忘。

老師先說出對我的正面評語,然後再說出希望我改進的鼓勵話語,這種既能讓學生有自信,又能讓學生反思錯誤的評語,我只能說,我的老師真是高明啊!

我從很多老師身上獲得很多正面的力量,這些力量都是他們無私奉獻的努力,也許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為何渺小如我,卻常能在沮喪或挫敗時,得以自我調試,得以在軟弱的時候,還能挺起胸膛往前走,因為,恩師的那些高明的評語,始終讓我相信自己並不差。

即使我並不是真的那麼好。
但是,多給孩子讚美又何妨呢?

在「比馬龍效應」的理論裡,
內心始終存著負面期望的人將很容易失敗;而內心常常存著正面期望的人卻比較容易成功,不是嗎?

而「教室中的比馬龍效應」,即是教師對學生的期望。

如果老師始終相信該生素質並不差,只是潛力沒有發揮出來,有朝一日,被寄予希望的孩子也會漸漸朝向好的道路走去。

我想告訴親愛的老師啊,慎用您的評語吧!
請相信他,該生素質並不差。


~~~ 蘋果蘇打 2011.1.8  ~~~



參考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07/69/2kg2k.html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教育文化
自訂分類:教育?叫鬱?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2) :
12樓. 野口女
2011/01/09 16:02
不了解兒童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太差時長大了很不差喔

小學老師都應該研究兒童心理學

根本不了解兒童心理   又愛用很了解兒童的方式


最喜歡從折射裡 看你的不小心
我小學時就遇過一、兩個非常不懂兒童心理的老師。
他們以教鞭體罰,以嚴厲的責備代替讚美,好在忍耐了兩年總算畢業。
後來我遇到的老師多半都是鼓勵多過責備,感受截然不同!
蘋果蘇打2011/01/09 17:56回覆
11樓. 吶吶溪
2011/01/09 15:29
正面鼓勵法
      雖然在版主的上一篇文章裡我也寫到「鼓勵成績差的學生」,但是在此又看到幾位網友的回應,我想更深入的分析所謂的「正面鼓勵法」。
      「正面鼓勵」原本不該是無條件的;也就是不管品質如何,只要交了差就給予肯定;濫用正面鼓勵法的後果就像幾位網友已經提到的,要嘛就是養出一堆自信滿滿卻腹中無物的人,不然就是抗壓性很差。
      但是當正面鼓勵法使用得宜時,它的效果「幾乎」都比負面批判法來得好,而且在這種正面鼓勵法下長大的小孩的抗壓性比大家想像得要高很多,甚至可以說比長期受負面批判的小孩長大後的抗壓性更高。而且,正面鼓勵法就算是對生產線的員工也同樣可用,並非只限於高學歷的研發工程師(雖然生產線的員工需要很高的紀律要求)。
      差別到底在哪裡?在於「努力的程度」。給一個成績不好的小孩最多的鼓勵絕不應該只是因為他成績差所以給他最多掌聲,而是他必須先展示出足夠的努力。舉例來說,就像是一個體力很差的小孩卻堅持跑完全程;那麼即便他是最後一名,他的的確確值得大家的熱烈掌聲;因為他很努力的挑戰並突破上天給他的限制。關於成績差的小孩,過幾天我會單獨寫一篇文章,在此不佔用版主太多版面。
      至於看到成績差的人得到很多鼓勵就想自己也放爛的人,我講句比較無情的話;這樣的人註定是失敗者。打個比方,很多人大概都聽過這個問題「你想當給別人錢的人,還是向別人拿錢的人?」一個成績差的人,不管他得到的掌聲有多少,他的成就感真的能比成績好的人大嗎?如果一個人要以得到的掌聲多寡來決定自己要放進多少努力,他還有可能成功嗎?就算在教室裡成績差的同學得到更多的關注,在社會上,仍然是表現好的人得到更多的報酬。
非常謝謝您的補充說明。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70&f_SUB_ID=4580&f_ART_ID=252728

J.K.羅琳:失敗帶來的紅利
以上連結聯合新聞網的一篇翻譯的文章(2010.6.8)。

我以此做為回覆。也期待您的大作!:)
蘋果蘇打2011/01/09 17:50回覆
10樓. 路人Juno
2011/01/09 15:19
一些美國公立學校的作法是讓你想比都沒的比

一些美國公立學校的作法是讓你想比都沒的比。

你參加孩子小學的家長會議(parent conference),老師告訴你你兒子數學很強,但戲劇和體育有待加強。   你問隔壁的強尼數學怎樣,老師說我們不排名次。   你問老師兒子社會有多少分,想在聊天時和瑪莉媽媽比一下瑪莉的分數,老師說學校不用分數。   你問那麼兒子得A還是B+,老師說我們只給2,3和4。   你兒子社會和大多數人差不多,成績單上是3。   說到這裏,老師補充說你兒子數學很好,也許可以試試同學區的XX學校資賦優異課程。

通常美國老師不會寫「很差喔!」  也許有例外,但是這種例外老師在學校不會待太久。   你女兒考一百分,美國老師說我教了八年沒見過這麼聰明的女生。   她考九十分,老師說她很傑出。   她考八十分,老師說她這次考試很棒。   她考七十分,美國老師說她是個好學生。  

這是東西文化差異的一種。   版主文章裏描述的老師也許用語語氣不好聽,但東方文化認為說你很差,說你是班上害群之馬是激勵你的方法,而美國式則認為你願意嘗試就值得鼓勵。

謝謝路人的說明!:)

東西文化差異的確很大。西方人習慣讚美孩子,一個好的表現,大人會說:「你做得好極了!」做得普普通通,他們說:「還不錯!」做得不大好,他們告訴孩子:「你還可以再進步!」

我想,這跟西方社會從小訓練孩子勇於表達有關。
東方人即使覺得孩子表現不錯,有時也會忍著不說。有些人認為這樣會寵壞孩子。

過與不及都不好,西方式的教育不一定都是好的,若能東西融合,各取所長就好。
(不知我的想法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蘋果蘇打2011/01/09 17:12回覆
9樓. 路人Juno
2011/01/09 14:43
幫你找了一張美國加州學生排隊的照片

時季常:

美國學生不會排隊,因為老師自己就不會排隊,所以不會教。而老師不會排隊,因為他們的老師也不會排隊。

=======

幫你找了一張美國加州學生排隊的照片:

http://calstate.fullerton.edu/news/inside/gallery/fall07/03.html

8樓. 吶吶溪
2011/01/09 13:40
自勝者強
我想從這樣的角度來分析這件事:
男孩的父親犯了兩個常見的錯誤:首先,他在第一時間就提出「那全班有多少人考一百分?」,他傳達給男孩的訊息就是「我不相信你;如果連你都能考滿分,八成是有一堆人考滿分。」這種由家長傳來的不信任對小孩是相當大的傷害。再者,老子有言「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對於一個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學到不斷的超越自己,而不是總和別人比較。或許有人會說「可是這個社會本來就充滿了競爭,光是和自己比怎麼夠?」,這話固然有理,但是問者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學校的平時考試事實上屬於「學習評量」,而非「競賽」,平時考試的目的原本在評鑑學生對於老師傳授的知識的理解與吸收程度,而且學習是長期的馬拉松,如果一個學生能很努力的不斷超越自己並且將其養成終生習慣,長期下來他的「學業實力」就算不能讓他考上所謂的明星學校或是拿到高學位,但是他在人生的路上絕不會是輸家。
那麼,現在從「學校考試是學習評量」這個角度來討論那位在八十分考卷上批評學生很差的老師的作法。我假設那所學校的考試成績原則上還是以六十分為及格的分界線,一份適當的考卷原本應該能夠反映出學生對考試範圍的內容的理解程度;如果全班都考高分,只有兩種解釋:第一,大家真的都夠懂(不論是學生太聰明還是老師太會教),第二,考試題目不合理的簡單。那麼請問,考八十分何錯之有?就算其他人都是九十幾一百吧,他確實也遠離六十分啊!他對課業的理解程度只不過沒有考一百分的好(甚至可能他當天考運特別差),但是沒有別人好完全不代表他很差。如果是老師考題太過簡單,那就更不是他的錯,不是嗎?
學校的平時考試事實上屬於「學習評量」,而非「競賽」。
我喜歡您說的這句話。:)

但是,一個人在團體裡,只要是有關成績(或業績),似乎都會落入競賽的氛圍。互較長短,互比高下,讓強者愈強,超強者更加追求永遠的一百分。不久前的明星高中學生跳樓事件即讓人不勝唏噓。在國中卓越的成績,到高中無法超越的沮喪和挫敗,這強烈的對比足以令一個孩子灰心喪志。也許有人會覺得現在的孩子何以無法承受壓力?

我只能說,現在的孩子所承受的壓力不會比以前的孩子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理由何在?     環境。

此議題要討論下去說不完了,就此打住。
總之,就如
老子有言「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如果不能改變老師對孩子的評語,那就教導孩子自我超越吧!

蘋果蘇打2011/01/09 16:58回覆
7樓. 時季常
2011/01/09 11:54
口德

這個老師的問題,在於口德不好。

忽然想到為什麼那麼多的台灣記者,報導時遣詞用句會那麼沒水準,不恰當。

美國學生不會排隊,因為老師自己就不會排隊,所以不會教。而老師不會排隊,因為他們的老師也不會排隊。

估計台灣記者的老師們,自己的文字水準就不行。才會教出這樣的記者。

老師口德不好,缺乏好模範,恐怕小孩的口德也不會好。

這算不算口德不好?我不予置評。但記者報導時的用字遣字的確需要多用點心。除了確實報導真相之外,過多的修飾詞和感嘆詞,我認為並不恰當。照理說,新聞報導不能融入太多個人情感和主觀意識,但是,現在某些記者在報導新聞時,有時卻像在和朋友「說故事」一般,似乎讓人有一種「內容精彩勝於求真」的感覺。

如何說話?這也是一門學問啊!
蘋果蘇打2011/01/09 16:22回覆
回覆誤打。
「用字遣字」改為譴詞用字。抱歉!
蘋果蘇打2011/01/09 16:26回覆
6樓. Jeff & Jill
2011/01/09 10:50
一樣米養百樣人

不同資質品性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勵方式。我自己比較相信正向鼓勵的價值,鮮少使用負面語彙。但也有人說,我這種風格只能帶自覺程度高的研發工程師;去搞工廠、帶業務,很容易被瞞天過海混水摸魚。

我想,對那位老師的評價,可能要看他除了「很差哦」之外,還做了什麼,會比較公平全面些。


也對啦,要仔細了解老師後續做了些什麼,不能以偏概全的一味否認。
我也只是單就老師的評語說些心得感想。

業務上一味鼓勵,讓對方自我感覺良好,似乎真的不妥。

蘋果蘇打2011/01/09 16:01回覆
5樓. 說好的高空彈跳呢?
2011/01/09 10:41
我很少會同意時常季的講法, 不過....
我很同意他回"成績不好就要 「放牛吃草」?"裡的: "學業成績差,反而得到最多的鼔勵。那麼,何苦認真讀書,以取得好成績呢?爛一點不是比較好嗎?"

全班都考 100 分, 你考 100 分跟全班考 50 分你考 80 分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認為小孩的父親一點也沒錯, 那樣子的成績沒什麼理由要被獎勵. 現在的小孩子的耐受性弱到不行, 就是因為跟父母親從小"鼓勵到大"有關, 一點挫折不鼓勵, 就會破壞自信心, 殊不知這種自信心跟自大(套句老共那邊傳來的名言, 就是"自我感覺來好")並無區別.

同樣的, 如果全班考 100 你考 80, 在這種情況下還去獎勵你, 那只是鼓勵你變爛而已.
呵呵,不知道您的年紀,如果您已經為人父,您會不會是個很「酷」的爸爸呢?

每個人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方式,只要不是偏離準則,似乎沒有什麼對錯可言。
但如果我現在還是個小孩,鼓勵會比訓練我的耐受性來得更有用。
蘋果蘇打2011/01/09 15:57回覆
喔,對了,只是開個小玩笑,希望您別介意。 蘋果蘇打2011/01/09 16:12回覆
4樓. 隨寫人◆ 出書夢
2011/01/09 10:31
評語

通常我不會在試卷上寫評語

偶爾僅就字體潦草的學生

提醒應該書寫工整

類似很差的評語

似乎是要寫給家長看的

但這樣的意義究竟何在

我也認為這似乎是寫給家長看的。

有些老師會特意寫一些負面的評語,讓家長要有所警覺,多花時間督促孩子,或「順便」代替老師責備一下該生,但這種感覺讓家長並不舒服,反而會產生負面的解讀。

(當隨寫人老師的學生是最幸福的了)
蘋果蘇打2011/01/09 15:49回覆
3樓. 循致
2011/01/09 09:48
掌握對的方向 贏向亮采未來jake's site
在「比馬龍效應」的理論裡,內心始終存著負面期望的人將很容易失敗;而內心常常存著正面期望的人卻比較容易成功,不是嗎?

掌握對的方向 贏向亮采未來jake's site
相信,那些願意克服自己的缺點或弱點,並習慣存著「一切會變得更美好」的正面想法的人,在人生中的任何時刻,都能夠展現樂於堅持的強大毅力。 ... 讓我們期待,孩子能在挫折失敗的過程裡學習到郭泓志的人生智慧-「沒有什麼不可能(Nothing impossible)」 ...
「沒有什麼不可能(Nothing impossible)」我喜歡這句話!

人生不是準備好的盛宴,而是待我們自己去烹調的宴席。
要什麼組合?什麼餐食?可以自己決定。
重點是要有正面的期望,大人如此,小孩亦如此。
蘋果蘇打2011/01/09 15:4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