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沮ㄐㄩ、桀溺耦ㄡˇ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輿ㄩˊ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
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
且而與其從辟ㄅㄧ世之士哉?」耰ㄧㄡ而不輟ㄔㄨㄛˋ。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解析:本文出現四個人,長沮、桀溺、子路、孔丘。
長沮和桀溺為楚國的隱者,
兩個人拿著鋤頭在同一處耕田,耦指的是:並;一起。孔子經過,
派子路問渡口在哪裡?津:指的是渡口。
長沮說:「在馬車上拿著韁繩的人是誰?」
子路回答:「是孔丘」長沮又說:「是魯國的孔丘嗎?」
子路說:「是的。」長沮:「那他應該知道渡口在哪裡。」
於是子路又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子指的是你的意思。
子路回答:「我是仲田。」桀溺又問:「是魯國孔丘的徒弟嗎?」
子路答:「是的。」桀溺便說:「世局這麼紛亂,不管到哪裡都一樣,
誰又能改變這局勢?誰以易之,是倒裝的用法也就是以誰易之,
況且,你與其跟孔子這種辟人之士,倒不如跟我這種避世的隱士還好呢。
(而=你。辟人之士,指孔子。因孔子周遊列國,到哪裡都沒有受重用,
好像避人,這裡的辟= 避。避世之士,指桀溺和長沮,因隱居田野,
不問世事。一個像逃避人,一個是逃避事局。)
桀溺說完話,繼續用土覆蓋種子而不停止,
也不告訴他渡口在哪。子路沒有問到甚麼,便回去跟孔子說這段對話,
孔子聽了之後覺得有些悵然失意說:
「人是不可以和山林中的鳥獸同群呀!我不跟這些世人在一起,
還要跟誰在一起?天下如果太平,那麼我就不用出來改變這局勢了。」
孔子對於隱者的消極悲觀不以為然,從這篇可以看得出儒家的入世和
道家出世的不同,在長沮、桀溺眼中,當天下無道,賢者應歸隱避世,
孔子則認為,儘管天下無道,還是要促使天下有道而汲汲奔忙。
選自:翰林出版社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