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好像國外的制度或理念,不管是多麼的良善,移植到了台灣都會走樣。
比方說「因材施教」好了,李家同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法國菜單〉,文中提到一位老師,如何透過不同版本的數學試卷,讓程度不好的學生也能對學習數學產生信心:
姜老師終於告訴我她的祕訣了,她說她準備了三份考卷,甲種非常難,乙種中等,丙種非常容易。甲種考卷給程度高的同學,乙種考卷給中等程度的學生,程度不好的同學拿到丙種考卷。
這些程度不好的同學每次考試,都拿到至少六十分,對於這些同學來說,六十分已經不容易了。在過去,他們常常在分數上只有個位數,也就是因為他們的分數不錯了,他們開始不再對數學恐懼了,上課的時候,也會注意地聽。
那麼這種「因材施教」的方式放在台灣,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被打的壓力是全民性的。成績好的同學有好的打法,成績不好有不好的打法。碰到嚴格一點的老師,每個同學依照資質優劣程度各有不同最低標準分,低於標準分以下就得挨打。像我的數學標準分就是九十八分。數學考卷一發下來,如果考題有五十題,表示我還有錯一題的喘息空間。萬一試卷只考三十三題,錯一題立刻變成了必須挨打的九十七分,我等於變相地被要求考滿分。
好學生如此,更不用說成績不好的學生了。最慘烈的狀況往往是一整堂課老師都在打學生,教室變成了刑場。成績太離譜的學生,受不了十幾下的藤鞭,打得在地上連滾帶爬,爬出了教室。老師大喊著:「好,你厲害,知道我不在教室外面打學生。你有種爬出去,就永遠不要再進這個教室來。」學生怕打又怕威脅,把頭轉進來,可是屁股仍然留在教室外面。雙方就這樣僵持著。
這兩段文字可不是什麼小說情境,而是作家侯文詠的自傳《我的天才夢》裡面的真實回憶。
除了「台灣版的因材施教」以外,「生命教育」也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例子。哭笑不得到我根本不知道應不應該浪費時間來打這篇網誌。
根據Wikipedia的資料,1990年7月到1992年3月,大阪一間小學的新任教師黑田恭史開始了通過飼養來考慮生命的900日的實踐教育。這個故事後來被改編成電影,也就是妻夫木聰主演的「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
故事內容則如劇情所述,一位抱持著「吃活的東西這樣的事的意義,希望能親身體會」理念的老師,帶了一隻小豬到班上。以「養大後吃掉」為前提向學生們提議到畢業為止的這段時間,輪流照料這只小豬。
那麼這種「生命教育」,放到台灣又會變成怎樣的一場鬧劇呢?
近日發生在高雄的「校園流浪狗」事件給了我們答案:
看完整起事件的相關報導,和「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的臉書,我只看到一群「看似有愛心」卻沒方法的學生、校方和動保團體各執一詞各說各話、媒體的新聞有報導卻沒有深度、以及一群只有嘴砲正義的網路鄉民。
認為我的說法偏頗嗎?那我就反問各位:
看了這些報導和網路上的留言,有誰能了解「生命教育到底是些什麼」?
2011/04/20 聯合新聞網首頁|意見評論
後記:
關於「保護流浪狗」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老師們」也有話要說。
下面這篇轉錄PTT討論區的文章(網友NingK發表),正是該校某教師的回應:
http://blog.udn.com/superdoraking/5118446
所以這件事情到底誰是誰非,大家還是別那麼快下定論比較好。
- 3樓. melody wong2011/04/20 18:04許多大人學不會尊重和理解
許多大人根本不願意理解學生做一件事情背後的意義~
救狗是單純的愛心~對於小動物的憐憫之心~
而大人強制將小狗帶走~並且處分孩子~
在"生命教育"這個課程裡~可以給那些師長打上了大大的"零分"!
他們更該學會怎麼尊重孩子~尊重一個人~乃至於幾條狗~
用制度~用權威~來抑制學生的愛心~
然後再大嘆現在問題學生多~霸淩事件多~
教育者不懂得把握機會教育~只用權威處置事情~
怪不得當小孩迷惘時~會依靠那些有勢力的幫派~
- 2樓. 詹翔霖教授09552689972011/04/20 15:07說的好---
說的好---
說的棒---
說的正確---
可惜您又不是部長
但---相信--
您的小孩
ㄧ定是幸福的人!
- 1樓. 時和2011/04/20 12:07重視技職教育吧!
重視技職教育吧!
重視技職教育行行出狀元!
這個跟職業教育沒什麼關係吧大哥 ~~
BigMac 於 2011/04/20 21:39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