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至圖書館借書,無意間一本書的名字吸引了我"下流老人"。心想老人被稱為"賊"已經夠可憐了,如今還有人出專書稱之為下流老人,實在太過分了,再多看兩眼,是一位日本社會工作者藤田孝典先生著作的中文譯本,原著首先說明這是日本最新出現的新名詞,並無對老人不敬之意,所謂下流老人就是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因為社會上這種人只增不減,所以出現這個名詞。台灣與日本相似,高齡社會越來越嚴重,認為有進一步瞭解"下流老人"的必要。
作者將下流老人定義為難以過著國家訂定的"最低限度的健康且有文化生活"的高齡者,至於下流老人如何造成的,他認為是:一、收入極低,而且那份收入無法維持一般的生活,低於生活保護水平。生活保護水平指的是政府提供的(生活補助費)和(住宅補助費)的合計金額。 二、沒有足夠的存款,下流老人存款很少,或者完全沒有存款,不僅無法維持健康且有文化的生活,在碰到突發事故、疾病、或者照顧等生活上的難題時,生活就會立刻面臨危機。三、沒有可依賴的人(社會性的孤立),獨居老人(65歲以上者)屆高齡者,男女都是呈明顯成長。另一方面高齡者與子女同住的比例,卻持續大幅減少。獨居老人平日無所事事,鮮少有與人說話的機會,有事無人商量,生活陷入窮困無法求助,同時也極易遭受轉帳詐騙的傷害。
原著內容十分專業,本文是借助這個題目,談談我們這些古稀朋友之間的個人問題。況且台灣到了2018年就要進入高齡化社會,再過十年就是超高齡社會。這幾天年金改革進程更是引起社會動盪,均貧不是好辦法。此時如何自求多福,如何利用現有福利、年金、積蓄、房產,以避免成為下流老人。首先我要講的是:一、不要以為自己去日無多,其實你可能活的比你想像的長。最近收到某人壽保險公司的廣告,內容是它可以保你到100歲,而且保費不增加,給付永不減少,同時無需健康檢查。它可不是野雞小店,除了電視廣告外,很多公益團體還推薦它呢。再觀察一下你周邊親友、人物,可以找到很多年逾九旬的人。不要過早吃光老本,要計算一下自己的年金、福利金夠不夠日常開銷,如果需要積蓄貼補,那更要注意,捉襟見肘、寅吃卯糧早晚要成下流老人。二、此時如果子女仍然要求你幫他付卡債,甚至按月貼補,一定要下定決心立刻停止,別期望他養你老送你終。 警界名探焦長江,將積蓄交給子女期望安養,結果被趕出家門,不得已提起"返還之訴"。類似父母提起子女財產"塗銷所有權"之訴,更是時有所聞,甚者將你殺害以便早日繼承。他的將來是否會成為下流老人,那就輪不到你操心了。 三、現代人長壽,但其中不乏劣質長壽者,一臥十年、久病床前無孝子,也有辭去工作專心照顧父母者,但那樣只會多造成幾個下流老人。我不讚成安樂死立法化,但可參考一下甘迺迪遺孀賈桂林女士及尼克森閣下,他們生前立下遺囑拒絕無意義延長生命救治,結果求仁得仁。但也有宣布得了絕症又敗部復活的,卡特先生又是一例。四、不做人頭、不要將房地產抵押貸款供人做生意。某知名烹飪專家的積蓄就是這樣消失的,晚景堪憐,即使億萬富翁也會一夕至貧。川普總統某次破產(喜拉蕊說六次也許不正確,但三、四次總有吧)偕子踟躕曼哈坦街頭,見到路邊街友,乃向兒子指指自己說,我們現在不如他,他至少不欠人家錢。所以不管你是什麼樣的老人,上流、中流都要精打細算。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9樓. 一畝桑田2017/03/03 11:20精打細算
富家女可以一擲千金,
升斗小民能不精打細算,
日式下流不下流,
自求多福免下流。
- 8樓. 雲大少爺2017/03/01 00:50原來此下流非彼下流
日本漢字的意義往往讓人嚇一大跳
人年輕時真的要存夠本
老了才有尊嚴
- 7樓.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2017/02/18 16:27每個人都要規劃自己的人生.有人提醒就要更注意了
- 6樓. 雨田2017/02/18 15:17能設想的提早設想
無法改變的只好認命了。不認命更辛苦。 - 5樓. 寧靜姐2017/02/10 18:26未來
- 4樓. 寧靜姐2017/02/10 18:24
所以沒有領政府年金,僅靠自己微薄儲蓄的單身老人,佔國人的大部分,為來生活很恐怖,擔心會餓死。所以大家支持,肥不要只肥少數人,讓大家都有一口飯吃。
(PS:我不喜歡,年金改革=均貧 的名詞)
希望年金改革能夠讓老人過著"最低限度的健康且有文化的生活"就可以了! Michael Wang 於 2017/02/11 06:45回覆 - 3樓. 航迷老叟2017/02/10 12:24
到了有些年歲的時,經過幾十年的奮鬥,閱歷豐富,心寬了。
爭過了,拼過了;得意過;失意過。
有的都有了,不該有的也不作非分之想,一切都習慣了。
當年的豪氣化作了寬容,當年的棱角磨成了圓潤。
航迷老叟一向遊山玩水、吃吃美食,好一個快樂老人! Michael Wang 於 2017/02/11 06:31回覆 - 2樓. 慎卿2017/02/10 12:00//
大哥所忠告內容句句實在!
日本因為下流老人和孤獨死的情況日趨嚴重
於是衍生了一種專門清理孤獨死後的住所行業
去年去京都旅遊在下榻的飯店看到相關的電視節目
可以觸目驚心來形容
日本已是高齡化社會,台灣可跟日本借鏡,防範於未然!另養兒防老已落伍,訓練兒女獨立才是真的,我們不能陪他們一輩子! Michael Wang 於 2017/02/11 06:25回覆 - 1樓. 浮生2017/02/10 09:49台灣社會人口老化日益嚴重
所以長期照護議題開始迫切被討論著
因為工作條件惡化 新生兒又不多
方方面面都是嚴苛挑戰這就要靠政府完善的醫療制度(如長照),在美國低收入戶免費享受長照福利,反而是我們這種不上不下的一切自理,所以把身體顧好第一優先! Michael Wang 於 2017/02/11 05:4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