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葉子於寒冷的冬日漸漸轉紅,在冬陽下享受這季紅豔非它莫屬。
這遍滿地落葉有種冬日的嫣紅,它不是秋楓,而是在地的植物「烏桕」。
它是大戟科烏臼屬喬木植物,又稱烏臼、鴉臼、木蠟樹、樁仔、瓊仔等。
攝於:台中-茄苳公園、五權西四街
它的菱形葉片,隨著四季蛻變,由春天的黃綠至夏日的深綠,
再由秋日的橙紅到冬日的紅豔,讓人陶醉其中...也增添冬季的繽紛。
「烏桕」原產於中國,而後傳入台灣、日本、越南、印度等國。
它入侵性強而其落葉含大量單寧酸,對本土自然森林及土壤均造成極大的威脅。
「烏桕」冬日時葉子轉紅飄落,枝梢只留下的白果。
綠繡眼鳥最愛「烏桕」的白果,成群覓食吱吱喳喳好不熱鬧。
烏桕與油茶、油桐以及核桃並列中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烏桕」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無毛具乳狀汁,樹皮灰黑色有縱裂,枝廣展。
其葉互生,呈菱形或菱狀卵形,頂部具尖頭。
秋季冬日時會轉為紅、橙、紫、褐、深綠或釉綠等色,甚至一葉數色。
「烏桕」成果期約8~11月。
種子圓白似薏仁,外被白蠟質假種皮。
蒴果綠色,梨狀球形,成熟時黑色,並裂開為3瓣。
「烏桕」密花期約4~6月份,密花呈黃綠色細穗狀。
花單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頂生總狀花序,黃綠色細穗狀,在春季時吐出。
烏桕也可用作環保生質柴油。
中國將它視為經濟作物而栽植已有千年歷史,主因是種子外部含蠟,可作成蠟燭。
種子本身含油,作肥皂原料。而葉部亦可為中藥,民間有治蛇毒、消腹水的傳說。
「烏桕」木材密緻,易於加工,為傢具及雕刻良品。
在製造生質柴油上相當有用,因其所能產生的菜油量是全球排行第三。
「烏桕」由於冬日的葉子會變為紅色,是最佳的觀葉植物,常被作為行道樹用途。
影音圖文部份來自網路如侵權告知刪除
- 5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2021/01/28 13:12午安
!祝您平安健康,新年如意保重身體阿彌陀佛寒冬注意保暖! *花ㄦ 於 2021/01/28 14:17回覆 - 4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21/01/27 19:59好美的葉形 和熟透如果實的烏臼紅葉 !
- 3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2021/01/26 16:16午安
一個會心的微笑:祝您快樂幸福!^^
感覺良好就是喜樂 ! *花ㄦ 於 2021/01/26 16:49回覆 - 2樓. 重陽2021/01/24 01:56烏桕
這幾年才注意到烏桕的紅葉也很美!
花ㄦ介紹的很詳細, 謝謝分享!
- 1樓. 一畝桑田2021/01/23 13:11
大作文圖並茂
府城亦有烏臼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