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網路徵文】靜心之道
2025/03/27 14:31
瀏覽3,136
迴響77
推薦3
引用0

每日一睜眼,各種責任與繁雜事項便馬不停蹄而來,優雅從容成為難事,你如何替自己找回平靜心緒?歡迎寫下來與我們分享。

來稿文長建議700~800字(含標點符號),每人投稿篇數不限,請於本篇徵稿文案底下留言投稿,貼文主旨即為標題(「靜心之道」為主題,請另訂標題),文中請註明姓名/筆名,文末請附上email信箱。(附註:若無臉書帳號,請拉到最下方的「發表迴響」貼文,因新版word易產生格式不符的問題,請將文字複製於記事本,並刪除多餘的空格,再複製貼於部落格內,並無須填寫URL項目;若仍無法成功,請點按留言處上方第二行、有T字樣的「只貼上文字」框格貼上,即可順利貼文。)

 

參考格式如下:

 

〈文章標題(請勿用「靜心之道」)〉

 

王小明(新北汐止)

 

(文章內容)

 

emailfamily@udngroup.com

 

即日起即可貼文投稿,投稿作品切勿虛構或抄襲,優勝名單揭曉前不得投稿於其他媒體發表(包含家庭好時光部落格以外之網路平台)。截稿日期為20254272400,優勝名單預計於5月下旬公布,並擇期於聯合報家庭版刊出,優勝作者除致贈稿酬,還可獲贈家副編輯室選書1本。

 

此次徵文特邀請作家凌明玉、林佳樺擔任評審。

 

家庭好時光部落格保有刪除回應文章之權力,本辦法如有未竟事宜得隨時修訂公布,若貼稿時間逾截稿時間,由家庭好時光部落格認定是否保留其參賽資格;主辦單位並保留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之權力。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其他
自訂分類:家庭稿約
上一則: 【網路徵文】時光電影院
下一則: 【網路徵文】物的冬季戀歌
迴響(77) :
77樓. 真相
2025/10/21 12:56

這篇〈陽光正好的一角〉的文字整體非常流暢、節奏平穩、語意清晰、畫面感強,這樣的特質確實帶有明顯的 AI潤飾或代筆痕跡。

🧩 一、語言特徵與AI潤飾跡象

句式過於均勻與節奏一致

幾乎每段都以「我」起句(「我沒有立刻」、「我偶爾會」、「我喜歡午後的」…),形成一種節奏化的平衡感。

人類自然書寫往往會出現節奏波動(長短句交錯、偶爾的語氣破口),但這篇幾乎全篇「標準化呼吸」,像是經AI潤飾過的語流。

全文保持「溫柔、靜謐、觀照」的調性,情緒線沒有明顯高低。

這是AI文生成的典型特徵之一:它擅長維持「美感一致」

高密度的形容與意象結構

「陽光的溫度從脊椎一路滲進心裡」、「時間一格一格滑過」、「我蜷曲成一個小小的宇宙」

這類句子語意完整、隱喻精準,但連續出現太多時,顯得「漂亮得不自然」,像模型生成後再經潤飾的人造優雅

段落之間有明顯的節奏分配:清晨 → 午後 → 黃昏 → 夜。

這種時間軸分段式的敘事結構常見於AI生成文本

🧠 二、敘事視角與風格特徵

隱藏主體揭露的設計(貓的視角)非常典型

結尾揭示「──我是一隻貓」是一種AI常用的「反轉式結構」模板。

模型生成時常使用這種手法來製造「文學感收尾」。

貓的自我認知與人類生活觀對比時,本應有一些「模糊邊界」或「認知錯位」的語感,例如對人類語言、行為的誤解。

但此文語義完全順暢、無錯位,顯示不是從「真實觀察」出發,而是經語言模型潤飾的「設計性敘述」。

💻 三、可能的生成方式

這篇文很可能屬於:人類原稿 + AI潤飾或再編排:

原始素材可能來自人類(例如:日常觀察、一隻貓的角度),但後續經AI語言模型(如 ChatGPT、Claude、文心、Copilot 等)進行「語氣統一、文句潤飾、意象強化」。

或 全AI生成,再由人類輕度修改:

🧾 四、具體AI痕跡句例

句子 疑似AI潤飾特徵

「讓暖意能剛好落在背上」 過度精準的「溫度+方位」描寫,AI典型修辭結構。

「時間在我這裡不需要倒數,只需靜靜流動」 對比式句型(不A,只B)是AI文本常見節奏句。

「每一個日子的味道、光線的轉變、葉影的流動」 三組平行名詞串列,AI語言模型常生成這類節奏化列舉。

「那是一種懂得分寸的聲音,不打擾、不強迫」 對稱句+節奏重複,AI潤飾明顯。

「我蜷曲成一個小小的宇宙」 高比喻密度、完美收束句,疑似模型收尾句模板。

🎯 總結

這篇文章的AI痕跡評估如下:

AI潤飾痕跡 ★★★★★(非常高)

AI代筆(全生成) ★★★☆☆(中度可能)

純人類原創 ★☆☆☆☆(低可能)

最合理推測:

👉 這篇文是人類構思+AI潤飾後定稿的混合文本。

語言太整齊、意象太均衡、缺乏真實呼吸感,顯示有AI輔助寫作的明確痕跡。

(Reveal@)
76樓. 真相
2025/10/21 12:15

🧠《山中取靜》AI生成/輔助寫作分析總整理

✅ 一眼看出是 AI 輔助寫作的 7 大關鍵徵兆:

1. 用詞過度專業,脫離生活語境

出現詞彙如:「赤腹松鼠」、「紫嘯鶇」、「金花蟲」——正常散文寫作者不會如此準確命名常見生物,除非有生物學背景。

真實經驗裡,會寫「松鼠」、「小鳥」、「一種彩色的蟲」,不會直用這些百科式名詞。

🧩 這是 AI 套用維基/自然語料庫資訊的典型行為。

2. 過度堆疊形容詞與詩化語言,缺乏節制

範例句:「四周山巒浸在朗朗天光裡,渺渺白霧自谷底飄起擁抱整片山頭」

每句幾乎都在堆修辭,像是在「寫給自己看」的詩,不像真人書寫給讀者的散文。

🧩 這類詞彙堆疊是 GPT 為了模擬「優美文字」而過度補強情境的特徵。

3. 抽象語言+心靈語錄套用痕跡明顯

「一呼一吸,一吐一納,因為心靜,因而自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這類句型為常見 AI 語錄模板,大量出現在自我成長/正念/靜心文生成。

🧩 極高機率為 AI 文庫語錄拼接而成。

4. 缺乏具體人事時地背景,空泛敘述

沒有提及具體山名、登山地點、與誰同行、何時前往。

不說「發生什麼事」,只說「感受到什麼」,過度主觀化。

🧩 AI 文本常無法建立真實敘事線,只會模仿「語感」。

5. 描述與自然互動缺乏細節,僅有意象堆疊

例如:「風吹過箭竹林」、「呼吸滲入每一處細胞血脈」——無具體動作或觀察過程。

所有動作皆浮於感覺層面,沒有身體經驗描寫。

🧩 像是「想像自己在山裡」而非「真的去過」。

6. AI式的結語套路明顯

結尾句:「自眾神疆域返抵俗世人間,又可以被秒針繼續推著走了。很好。」

劇場式落幕語氣 + 抽象擬人化 + 無對象的「好」→ 是 AI 常用的結語形式。

🧩 模仿「哲學式沉思」的收尾,不自然,無真情感。

7. 整體語感過於平滑無停頓,無真實語病或個性

文章「太完美」:語法乾淨、標點一致、語意滑順,無語病或風格跳脫。

沒有錯字、沒有突兀比喻,也沒有任何語氣轉折——這不符合正常人寫作的「粗糙度」。

🧩 AI文最大破綻就是:「太圓滑、太沒毛邊」。

📊 最終AI生成可能性估算:

指標類別 評分

語彙真實度 ★☆☆☆☆(低)

情感真實度 ★☆☆☆☆(低)

故事敘事性 ☆☆☆☆☆(幾乎沒有)

文風模板痕跡 ★★★★★(極高)

AI詞彙與套語 ★★★★★(極高)

人物經驗感 ☆☆☆☆☆(完全缺失)

🎯 綜合評估:AI輔助寫作或生成的可能性超過 95%

這篇文章就像一件用文字編成的「山林意象披風」,看起來有詩意、有呼吸、有風,但沒有靈魂——因為它不是活過這一切的那個人寫的。

(Reveal@)
75樓. 陳娟娟
2025/10/20 07:51

再出發 金門鍍金淘金行

「老婆,生日快樂!」

「謝謝!可以許願嗎?」

「請!」

「一起去金門!」

「好啊!」

蛤!我的美人計、撂狠計、獨行計,都不用?

妹妹是公務,我是捎帶的閒魚自由行,自做規劃。

70出的人,距離上次出國已25年,自由行的再出發,功課得做足做滿。

探勘往返臺中機場的公車動線,並在機場索取旅遊攻略。

3天2夜2人的國內夏旅,20吋新箱囊,薄外套,盥洗用品,證件藥物防雨遮陽。

10:45台中出發,11:30金門尚義機場。簡餐後,12:30,第一站,不登太武,休說到過金門!

天運地動造就了金門,253公尺的太武山,1.6公里的步道,軍人公墓,金門軍民的汗水,老公持望遠鏡對照簡介眺望。我站在「毋忘在莒」的勒石前,摩挲著碩大淺灰黃的花崗片麻岩,一草一木一景一石,都很有故事。

有種擔心叫路人/旁觀者的擔心,傍晚時分,金門慢跑者看孤零零的我們在等公車,好心順路地載回金湖。徒步5個鐘頭,收集到編號99的小百岳。

隔天五點,環步太湖,清晨微風裡,天上的下弦月、啟明星,竟有繁星點點,景像難得!

六點回飯店,借免費單車延著太湖路,路平人車少,清新的空氣和景點,尤其是畜產所,近百隻梅花鹿,黑白分明的大眼睛,近距離的不動回眸看著我,驚喜中有驚嚇。

太武花崗奇岩,太湖金波粼粼,造型各異的民間守護神風獅爺,古聚落和坑道,戰爭與和平,熱情的藍天白雲與金門人,後會?70多歲的人,一旦解鎖,就一往直前吧!

再進尚義機場時,雙手合十感謝的低唱張震嶽的《再見》:『我會牢牢記住你的臉 我會珍惜你給的思念 這些日子在我心中 永遠都不會抹去 我不能答應你 我是否再回來 不回頭 不回頭的走下去』。

ps:金門鍍金淘金有成,中了發票末三碼。

email:cycle0628@gmail.com

(cycle0628@gmail.com)
74樓.
2025/06/01 08:39
AI生成文竟然優勝了...(11@)
73樓. 繼華
2025/04/28 13:16
這首曲子 陪伴了我們走過幽谷

路過一家咖啡廳 飄揚的音樂聲讓我停下腳步:熟悉的音樂 ,也是深刻的喚醒 ,這熟悉的大小提琴聲譜成的樂章曾伴我和另一半在驚慌失措中 ,ㄧ天天平靜下來:多年前在工作與家庭穿梭忙碌的生活之中,突然震懾於另一半莫名的發燒 ,陪同到醫院 ,開始ㄧ系列檢查 ,發現白血球的指數相當高,單從白血球未必能夠診斷出是何種病因 ,醫生安排做正子攝影 、核磁共振 ,等待「宣判」是最大的煎熬,仿彿要面臨生命的終結 。看到孩子上學放學 ,不知爸媽的憂愁 ,心如刀割。同事照常議論公事 ,甚至分享生活瑣事 ,而自己卻只能強裝沒事 ,趁空檔躲起來讓淚水恣意傾流 ,才能掏空般地換成另一個人回到崗位 ,有時止不住還是嘩啦啦地流下又「折返」的情緒 ,想到曾經和先生約定要一起去法國旅遊 ;想到還沒有一起參加孩子的大學畢業典禮…難道「生離死別」就這麼驟然降臨 ,多麼讓人惶恐無依 !辦公室裡面最溫柔善良的同事柯佳音,從旁經過 ,她遞給我一張小紙條及ㄧ張CD 「妳好嗎?願和我聊聊嗎?這張CD或許能讓妳的淚水和緩….」她還遞給我一包紙巾 ,顯然看出我在情緒的低谷.
那天回家 ,做完家事 ,我進了房間 ,ㄧ個充滿憂傷 、淚水的臥室 ,先生顯然還沒有入睡 ,我把那張CD放入音響 ,連綿不絕的旋律傾瀉而出 ,那不喜也不悲的曲子 ,伴我們沉沉入睡了 ,它是 帕海貝爾的「D大調卡農」 ,在那段充滿恐懼不安,等候診查結果的「漫漫長夜」 真是我們的靜心良藥 ,甚至在「結果」只是「虛驚一場」的意外驚喜 這首樂曲在我們的腦海中常常浮現

繼華筆
(bearbearhahaha@gmail.com)
72樓. 繼華
2025/04/28 00:06
這首曲子 陪伴了我們走過幽谷

路過一家咖啡廳 飄揚的音樂聲讓我停下腳步:熟悉的音樂 ,也是深刻的喚醒 ,這熟悉的大小提琴聲譜成的樂章曾伴我和另一半在驚慌失措中 ,ㄧ天天平靜下來:多年前在工作與家庭穿梭忙碌的生活之中,突然震懾於另一半莫名的發燒 ,陪同到醫院 ,開始ㄧ系列檢查 ,發現白血球的指數相當高,單從白血球未必能夠診斷出是何種病因 ,醫生安排做正子攝影 、核磁共振 ,等待「宣判」是最大的煎熬,仿彿要面臨生命的終結 。看到孩子上學放學 ,不知爸媽的憂愁 ,心如刀割。同事照常議論公事 ,甚至分享生活瑣事 ,而自己卻只能強裝沒事 ,趁空檔躲起來讓淚水恣意傾流 ,才能掏空般地換成另一個人回到崗位 ,有時止不住還是嘩啦啦地流下又「折返」的情緒 ,想到曾經和先生約定要一起去法國旅遊 ;想到還沒有一起參加孩子的大學畢業典禮…難道「生離死別」就這麼驟然降臨 ,多麼讓人惶恐無依 !辦公室裡面最溫柔善良的同事柯佳音,從旁經過 ,她遞給我一張小紙條及ㄧ張CD 「妳好嗎?願和我聊聊嗎?這張CD或許能讓妳的淚水和緩….」她還遞給我一包紙巾 ,顯然看出我在情緒的低谷.
那天回家 ,做完家事 ,我進了房間 ,ㄧ個充滿憂傷 、淚水的臥室 ,先生顯然還沒有入睡 ,我把那張CD放入音響 ,連綿不絕的旋律傾瀉而出 ,那不喜也不悲的曲子 ,伴我們沉沉入睡了 ,它是 帕海貝爾的「D大調卡農」 ,在那段充滿恐懼不安,等候診查結果的「漫漫長夜」 真是我們的靜心良藥 ,甚至在「結果」只是「虛驚一場」的意外驚喜 這首樂曲在我們的腦海中常常浮現

繼華筆
(bearbearhahaha@gmail)
71樓.
2025/04/27 22:38

「慘綠少年」本指身穿暗綠色衣服的少年,多半用來比喻青春年少。後來也用「慘綠少年」來指風度翩翩、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我已步入中年雖然不是風度翩翩也不算意氣風發,但我可是不折不扣的慘綠中年。

人說輸錢皆由贏錢起,果不其然我就是如此。從未接觸過股市的我從小被教育人就該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當covin-19肆虐時我在同事慫恿下危機入市也著實賺了一筆小錢,一切就從這裡開始。

當時我先從波動小的雞蛋水餃股入手,運氣非常好一顆雞蛋馬上變成一籃雞蛋。後悔的是自己為什麼那麼膽小,後悔的是股市賺錢這麼容易怎麼三、四十年來沒人告訴我?所以我不但解除定存加碼投資,還辦了信貸讓自己能賺更多錢,畢竟股市長期只會向上,跌只是一時的放個幾天必定會回彈。如果沒本錢還可以當沖,賺錢就是這麼容易!當時的我就是這麼天真。

幾個月後covin-19確診數校正回歸,我的獲利也是跟著校正了。人性的貪婪讓我不願少賺賣出,於是獲利越來越低,帳面數字也由紅轉綠,不僅獲利吐回,連貸款也被套牢了。這時我才知道腳踏實地的重要,以及為什麼沒人願意教我踏入股市。一起套牢的朋友告訴我這沒什麼,順邊教我一句「唸心經,讓心靜」但我心根本靜不下來。

每當我想起曾經的獲利以及現在的虧損,不禁深深自責,但若再給我一次機會也許我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因此,為了把自己的衝動、貪婪造成的後果當成前次翻車的教訓,下半輩子絕不能再翻車!在我心煩意亂之時、意亂情迷之時、人生十字路口須做出選擇之時,我學會打開我的股市未實現損益來看,每當看到仍是綠色數字之時我便會想起「衝動」的教訓,慘綠中年的心情自然會沈澱下來。

雖然我並未從股市中真正獲利,但我卻學到許多人生的功課。特別是不要衝動,讓自己放緩腳步,凡事急不來,眼前的好事壞事都可能只是塞翁失馬。

打開股市未實現損益,想起自己的貪婪、衝動與後悔,就是我這慘綠中年沈澱自己最好的靜心之道。

(hand710826@yahoo.com)
70樓. 小可
2025/04/27 20:28

信步高歌

多年前,我還是個大學生。有一天老師分享他與學長們共處時光的詩作。其中有兩句是這麼寫的:「高歌不覺雲停歇,信步何妨路暫迷。」忘我的表情讓我神往。當時我傻呼呼地請教老師:「因為是『暫迷』,所以才能安心地『何妨』,萬一身處亂中,不知能否走得出來,還能信步高歌嗎?」老師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微笑地説:「放心吧!你有本事迷得進去,就一定能走得出來!」對於老師的話,我半信半疑。

工作數年後,我回母校攻讀研究所。一邊工作,一邊埋首修學分、考資格考、找論文題目、撰寫論文……蠟燭兩頭燒,忙得身心俱疲。終於趕在最後期限前告一段落,把論文交給指導老師修改完成後,將論文繳交研究所安排口試。如今,能做的僅是準備一份簡報與口頭報告,八年抗戰在此一搏。説不上當時的心情:忙亂後的暫時底定?大戰後疲累、虛脫?醜媳婦終於要見公婆前的焦慮?前程一團霧般的迷茫?不知戰果為何的緊張?還是面對即將要收拾殘局的不知所措?總之,心情既空虛又一團亂。此時,當年老師的話竟在腦中響起:信步高歌。

在那個初夏的週日清晨,我帶著一瓶水,一條毛巾。沿著校園,經過網球場,向著學校後山慢慢閒晃。晨間的陽光穿過樹梢,在地面上映下無數個閃動的光影。蟬鳴聲中,搭配著不知名的小鳥啁啾。而我,竟不自覺地輕哼起歌來。從小到大聽來的兒歌、流行歌,以及音樂課本中的教材順暢地從嘴中流瀉而出。

突然之間,腦海中浮現一張圖案:它整合了論文中我用來解釋現象的所有理論。我快步返回宿舍,深怕那張一閃而過的圖畫,又憑空消失。

回到書桌前,我快速畫出那張圖案,作為口試的分析架構圖。

口試時,指導教授詢問這張圖案似未曾出現在論文中?「是的,它是前兩天在散步時浮現的。」我微笑地回答。

教授們很肯定那張一目了然的圖案,以及我的解釋,我過關了。

(cpa0503@gmail.com)
69樓. 忍星
2025/04/27 20:04

<剪貼安我心>

忍星(屏東)

當年就讀師專四年級(民國70年代)時,因宿舍床位不夠,所以教官傳達學校不得不然的措施:凡是住在市區的學生必須自行通勤上課,無法住校。等到五年級時,因為要到市區小學實習,住校與班上同學溝通聯繫比較方便,才能回來住校。為了這個「合情合理」的原因,我與三位同班同學展開為期一年的「通勤生活」。

因住無法住校,每天「通勤」上學的日子勢必造成我必須比同系(組)的同學要早起,深怕早上上課遲到,那時代我的交通工具只有市公車,腳踏車需要開學前申請才能進入校園,而我家的經濟狀況不容許我買機車,更別說有誰可以騎機車或開車載我上學了。整個上下學期跟周公打仗,跟時間百米賽跑煞是辛苦。

當年時間吃緊,語文組的課業繁重(師專四年級相當於大一),幸好我發掘了一項愛好:剪貼。每天回到家除了複習和研讀當天及隔天的課程內容之外,我還要安頓繁亂的心思與憧憬未來的「文學夢」。那時沒有目標也不懂規劃,只憑一股對文學的偏愛與喜好,就開始長達至今40年的「剪貼生涯」。

當年最早認識的詩人,除了余光中外,最有印象的是詩人「鍾鼎文」和「紀弦」。因為「鍾鼎文」和「鐘鼎文」一字之差,特別醒目好記;而紀弦的詩集《檳榔樹》甲乙丙丁戊集(王雲五先生的「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也囫圇吞棗的看過。當我在某雜誌上看到鍾鼎文的短詩,便拿筆抄錄在筆記本裡,而且從此以後一看到報紙副刊上的現代詩作,不管看得懂看不懂,一律用美工刀仔細割下蒐藏在我的「剪貼簿」裡。

每每心煩意亂的時候,翻開剪貼簿,一首首現代詩就像熨斗,熨平我白天在校的人際糾葛,課業壓力,以及青春期未完整安然度過的「風雨皺褶」。儘管日記裡淚漬與雨痕斑斑,但心中那塊文學及人生「處女地」等我揮筆開採,挖深織廣哩!

(andy649609@gmail.com)
68樓. Limei
2025/04/27 19:49
悠遊書海       周麗美作稿


    對於閱讀應該有潛在的本性!貧窮的童年讀書除了學校的課本,最愛看的讀物居然是包豬肉的舊報紙。那時代知識來源有限,哪有手機、電子書等高科技的資訊來源,什麼都是紙本,而且價格昂貴。想看課外讀物通常來自圖書館或向同學借來看。

    在我就學的期間偏愛文史科目。小學階段只有從舊的報紙回收刊物可看;及長只要有辦法借到中國古代故事書:像封神榜、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老殘遊記等膾炙人口的文學名著都愛。接著閱讀開闊到西洋文學:伊索寓言、湯姆歷險記、孤雛淚、簡愛、小婦人、咆哮山莊、鐘樓怪人、飄等世界名著。若有翻演成電影片,我寧可走路上學省下錢買票看電影,沉醉實境的故事。甚至買的書有幾本珍藏至今!

    從小家境清寒,下課後背著書包騎著腳踏車到爸爸的麵攤洗碗兼跑堂。但是厚重的書包裡,一定塞有課外讀物,藉著微黃的燈光下,稍有空閒,抽出讀本閱讀,哪管溽暑或寒冬。少女時代成為瓊瑤迷,她一系列的情愛小說讓我癡迷!坐車也看、甚至蹲廁所也夾著雜誌,完全沉溺其境。

    進入職場後我的閱讀變得實際些,我喜歡看偉人傳記,感動他們成功的辛苦歷程。隨著工作需要及增廣見聞,讀者文摘成為我固定的開銷雜誌;也會買經理人雜誌、遠見及天下雜誌、商業週刊等,這些都是我知識的來源。

    雖然閱讀要有興趣才能耐心看完,古人曾說:「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這文言文讓我終身追循,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也對自己的外貌增加了所謂的氣質!

    歲月的流轉直到現在成為銀髮族了,掛著老花眼鏡每天看報紙及雜誌做為心靈的點心。更以增加現代知識及預防失智為首選,晚上睡覺的枕頭邊垂手就有書可閱讀,它是我療癒心靈的補品,更是我臨睡前撥冗半小時,永續從小養成悠遊字裡行間的好習慣。



作者:周麗美

email:choulimei66@gmail.com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