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學校日,來學校的家長,都會向我提出一個要求:請老師多補充一些國學常識或課外新知。
或許這些家長和我的年齡層差不多,會用他當年求學的方式,以傳統的觀念來做這種要求。
這幾年來因為教改的關係,課本內容簡化很多,為了要讓孩子們快樂學習、上課不打瞌睡,要求我們老師要有效教學,必須將教室布置成生動有趣的情境,課程須設計多樣化,要讓每一個孩子們上課都有機會發言並參與討論,所以老師們必須設計不同類型的活動,諸如用四格畫漫畫來陳述一篇文章大意、做課前預習單讓孩子們分組討論搶答加分、上網找資料整理自己心目中偶像的奮鬥故事並上台發表、出填空題給他們玩賓果遊戲,或是看影片了解一些知名作家的寫作背景......讓他們從潛移默化中培養主動求知的習慣,是在教他們如何釣魚,而不是給他們很多魚吃。
為了因應教改,課程設計那麼多樣化,課堂上哪還有辦法給他們補充那麼多死板板的東西,如果個人有需求的話,網路Google一下就一堆,市面上也有不少參考書販售,若要要求我集體幫他們訂購的話,就得要在課堂上驗收成果才有效,如果因此而無法在課堂上驗收成果的話,到最後也是浪費錢。
就像我班上有個社會科老師,一個禮拜也不過一堂課,上課時補充一大堆東西,沒有一次準時下課,幫他們訂的測驗本和測驗卷,根本無時間在課堂運作,又不放心讓孩子們拿回家當作業寫,所以每次都交代小老師,要我排早自習給他考試和對答案,有時候排不出時間就要佔用到午休或是壓縮我課堂的時間來處理他的測驗卷,這也就罷了,這樣考完對了答案,是不是該排時間幫他們檢討一下啊,考後的講解和檢討才是重點,這個部分可不是我這個教國文的能代勞的啊!
所以各位家長們,請你們清醒一點吧,現在教育部廣開升學之門,就是在減輕學子的課業壓力,能把課本上的東西全部消化吸收之後,再來靈活運用才是治本的方法,要得再多,沒法吸收運用,到最後充其量也只是在培育一個懂得應付考試的考試機器!
- 4樓. l.s.f2015/06/05 12:19好有故事性的插圖~~
- 3樓. 航迷老叟2015/06/04 09:15
孩童一窩瘋的參加坊間的補習班,課後還要加強課業,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我的孫子今年也將進入國中,如何讓他有一個快樂的初中青少年時光,看來還是要伊還腦筋嘍!
只是要減少課業的壓力,教育當局做的根本不夠,所學校也似乎默認讓孩童多吸收一些課本外的知識,
運用活的教材,孩童能遇到妳這樣的老師,是個福氣。
- 2樓. 茉子伊2015/06/03 12:22
很贊成妳所說的,先將學校課本裡的東西完全吸收是基本功,基本功若紮實了,以後才有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不只是一直求"多"、求"量"...
至於有個別需要的孩童,其實現在可以找到的資源既多且方便,或許家長可以教導自己的孩子學會尋找、利用資源的能力,而不是一昧地要學校得要如何又如何....
現在當老師真的不容易,辛苦了...
- 1樓. 童空心2015/06/03 09:24
其實現在的孩子說來很幸福,要查個資料或是相關資訊,電腦一敲,應有盡有,看都看不完,比起以前我們得跑圖書館、調查訪問等的費時費工,他們實在是可以更有效率些,所以很贊成妳所言的,那些測驗卷能寫個五成都已是很了不起了,根本不可能寫完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