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你知道什麼是Ellanse洢蓮絲嗎?
「洢蓮絲Ellanse」,又可以被稱做依戀詩或易麗適,具備玻尿酸的特性,又有晶球隱形支架可以進行拉提,效果跟晶亮瓷一樣,主要讓臉型更加立體
外貌美學主要以M劑型的洢蓮絲為主,作用原理和施打方式皆相同
像洢蓮絲這樣的微整形美容是目前的趨勢,尤其對於不希望永久改變外貌的朋友來說
微整形美容流程時間短,修復期不長,隔天就可以工作,生活作息也不需要改變。
外貌美學微整形顧問團隊目前正式在臺中與臺北駐點,提供全方位的醫美服務
哪些人適合洢蓮絲微整型?
從來沒有整型經驗、想先試試看的人
小資經濟的的族群
考慮開刀風險、不想永久性改變容貌的人
不想忍受過長恢復期的人
追求自然效果的人
洢蓮絲是目前網紅界對自身美學管理常用的方式之一,可維持2年效果,也是我們團隊微整形項目主打的項目
尤其我們醫生的招牌技術,不紅不腫,我們的案例眾多,讓你安心~~
洢蓮絲豐頰相關案例分享
客戶評價-小倩:
技術好的醫師,效果就是不一樣,下午1小時的就讓我整個臉形大變身,我覺得顧問師的諮詢真的很重要
她可以給你很不錯的建議,只要跟她討論好,流程就會非常順利喔
洢蓮絲豐額+豐頰案例分享
客戶評價-Alice:
關注外貌美學一段時間了,最近才鼓起勇氣諮詢,顧問師很親切,我把照片傳給她的時候
她就可以明確指出問題,真的很有默契,我覺得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可以感受到變化,現在到第10天
臉頰跟額頭一樣飽滿,開心灑花
洢蓮絲額頭案例分享
客戶評價-泱泱:
我只能說外貌美學救了我的額頭,之前的抬頭紋跟海波浪一樣,有夠好笑的,但是醫師出手就知道有沒有
好的技術會反映在效果上,非常滿意喔~感謝顧問跟醫師
洢蓮絲臉頰案例分享
客戶評價-小可:
有時我很不想正視我32歲的臉頰,感覺年紀越大,以前那種很有朝氣的樣子就回不去了
常拍照的我,都只能靠修圖把照片修的美美的,不過外貌美學團隊的技術就是讓我很滿意
現在近拍都不需要美肌了,這樣的效果很不錯啊!
洢蓮絲的作用原理
第一重:立即填補、立即改善
由於CMC凝膠載體有絕佳黏度及支撐性,當CMC注入至皮膚後,可在第一時間內有立即填補及改善皺紋的功效。
第二重:促進結締組織增生
CMC凝膠載體漸漸被吸收的同時,PCL微粒子會不斷刺激結締組織,讓新生的結締組織搭起支撐肌膚的彈性支架,取代原本CMC凝膠載體被人體分解後的空間,讓肌膚用天然的方式變得平順光滑。
第三重:持續性的作用效果讓肌膚維持長時間的豐潤彈性
當CMC凝膠載體及PCL微粒子皆被人體吸收解後,人體自身的結締組織可取代原本CMC凝膠載體及PCL微粒子的支撐空間,持續為肌膚塑造豐盈的緊緻感。
因此皺紋、凹陷、鬆弛乃為顯老之三種明顯特徵,愛美一族的你,就算不追求永遠的十八,也希望能比真實年齡看起來再小一點點,洢蓮絲就是一個最佳選擇!
洢蓮絲相關須知
1.6小時內避免接觸注射區域、臉部按摩、睡覺、頭部前傾及運動。
2.注射完24小時內不要做劇烈運動、搭飛機。
3.一週內避免泡溫泉、使用烤箱、蒸氣SPA或是極冷的地方。
4.當療程結束後7~10天,可進行修正治療來達到適當修正效果。
洢蓮絲注射的常見問題Q&A
Q1: 什麼人適合施打? 什麼部位適合施打?
A1:除了懷孕者,產後2個月內,有免疫疾病及重大 疾病者,
所有健康的人都適合施打。 除了眉間,眼窩,及嘴唇不能施打,其他部位皆適合施打。
Q2:施打過洢蓮絲的病人,施打的滿意度如何?
A2:通常回診時,客人常說膚質變好,變亮。施打過後填充效果佳,維持度也佳。
Q3:施打時須注意什麼事項?
A3:衛教很重要。洢蓮絲施打過後有些人易腫脹、異物感,
但是7-10天後癥狀就會消失,一定要先告知客人。
Q4:術後注意事項?
A4:施打後可立即塑型,約3~7天定型即不易再位移。
若腫脹可冰敷,其他注意事項與一般微整相同。
Q5:什麼樣的狀況適合使用洢蓮絲?
A5:
1.長期打玻尿酸來維持臉部澎潤的客人。
2.長期打晶亮瓷來維持臉部立體度的客人。
3.喜歡舒顏萃,但不喜歡按摩者。
4.想要玻尿酸加舒顏萃效果者。
外貌美學諮詢師顧問官網:https://www.topcoinfuture.com/
立即與外貌美學顧問團隊聯繫:http://line.me/ti/p/@858ecymb
WE115CEEC158EF |
臺中大雅洢蓮絲填淚溝效果,外貌美學全方位醫美服務
Ellansé洢蓮絲來自荷英共同研發的獨特的真皮填充劑,兩種主成CMC+PCL均屬醫療衛材等級,兩者共通的特性在於能完全被人體吸收,在醫療領域已使用逾20多年。Ellansé洢蓮絲擁有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的GRAS認證,在2009年通過歐盟認證,於2011年榮獲Frost & Sullivan歐洲技術創新年度大獎,並於在臺灣合法上市。臺中大里洢蓮絲S劑型淚溝推薦
員林洢蓮絲M劑型微整推薦的主要成份為70%之PBS-生物降解材料(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製成的凝膠體包覆著30%之聚己內酯(polycaprolactone, PCL)製成的25-50微米(µm)的完美微型晶球。微晶球將隨者注入的凝膠均勻地分佈在皮下組織內的3D空間裡,搭建一個幫助皮膚重新生長自體膠原蛋白的支架。平滑、正圓形的完美球體以類3D列印方式,進行皮膚組織再造工程, 晶球的平滑面輕柔地與組織接觸,微微的刺激組織生長出全新優質的膠原蛋白。注射後凝膠的黏稠度可立即修補,所以可以提供即時填充與皺紋修復,同時改善肌膚彈性。
PCL微晶球隨著時間被身體吸收臺中大里洢蓮絲豐額推薦
自體再生的優質膠原蛋白漸漸填補原本晶球的空間員林膠原蛋白針填淚溝效果
Ellanse-S第13個月時所有微晶球被人體吸收後,原來微晶球的空間將被新生的自體膠原蛋白填充,以取代被吸收的凝膠體肌,所以可以達到長時間的持續性修復,使膚質展現比剛施打時更光滑亮麗。
ELLANSÉ® 洢蓮絲的作用原理臺中北區洢蓮絲使用感受
注射進皮下組織時,CMC凝膠體提供即時性的填充效果。當CMC凝膠體逐漸被代謝吸收後,則由PCL微型晶球持續作用並刺激纖維細胞,以誘發自體膠原蛋白新生。PCL微型晶球也隨著時間逐漸代謝吸收,此時膠原蛋白新生程序也完成,並替代了原先的微型晶球。員林洢蓮絲鼻子效果
感悟人生作文 《感悟人生》 生活中,我們在衣嘆生命不幸,在等待希望的瞬間,時間像一只頑皮的小精靈竊笑著與我們擦肩而去。時間一天一天地過支,童年的無無憂無慮早已如夢般散去,少年的浪漫往事,也伴隨著日歷,飄逸在歲月的風中…… 時不飛逝,往事煙云如歌,也只能存在記憶的光盤中,而未來的時光又如一條無聲的河流,在浩浩蕩蕩地、義無反顧地向身后延伸。歲月如梭,然而生命依然如蒼穹的云朵那般輕盈,又臺春天的原野般美麗而恬靜…… 打開人生的第一頁日歷,就如掀開一張嶄新的圖畫,歲月的年輪在春天的腳步中增長,生命在風的呼吸中升華。 在羅大佑的《童年》和朱自清的《時間》感悟中,我逐漸:人生的真正含義,難道不是制定一個又一個生活的目標,然后去逐步實現嗎?而有的目標不也將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嗎? 細細想來,人生有許多困難和失敗,只能算是歲月之歌中的一串不協調的顫音。通過勤奮和拼搏,仍然能萬事大吉出生命樂章的動聽之音,同樣會贏得熱烈的喝彩!分困、疾病,以至生命中更多劫難的的降臨,都是命運逼近你去創造和珍惜重新開始的機會,讓你有朝一日苦盡甘來。雖然曾經因為劫難,遭受到打擊與嘲諷,但在一個美麗的春天的,你最終還是會奏響生命的樂章,唱出自己最美妙的歌! 青春僅有一次,生命僅此一回,讓我們用心、用真情歌唱這美麗而又珍貴的生命之音吧! 感悟失落 人生有誰不向往富有,有誰不憧憬未來,有誰肯讓理想之舟中途擱淺,又有誰睛讓愛情之花在荒丘凋謝…… 是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時而會有一些枯葉凋零,乘風遠航的生活也會有桅桿折斷的一瞬。生活的腳步不管是沉重,還是輕盈,我們從中不僅能品嘗失敗的痛苦與迷惘,同時,也享受著收獲與快樂。只要我們總結跌倒的原因,把孕育的勇氣地樹起,告別迷惘的昨天,擁抱美好的今天,微笑面對明天,不管是從輝煌成功中走出,還是在失敗中奮起,漫漫遠方路,才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感悟自信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雖然兒的艷麗,樹的高大,但是你卻編織了絢麗多彩的大地。你以頑強的毅力,沖破頑石的束縛,進而勃發生機。 如果你是一條無名的小溪,雖然海的浩瀚,大江的奔騰。但是你卻匯成了浩浩蕩蕩的江河。雖然你走過的是崎嶇坎坷的山道強在勇往直前的片途中,你沖向一個又一個絆腳石,滋潤萬物,顯示著生命的意義。 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的坦途。當你面對失敗而優柔寡斷,當佻推動自信而怨天尤人,當你孤兒失機遇而自暴自棄的時候……你是否會思考:我的自信心呢?其實,自信心就在我們的心中!只要你擁有自信,只要你在不如意時想到自信,自信心就是一種立竿見影特效藥,定會治內凡的傷痛。(人生感悟 www.lz13.cn)解放前論你面前是鋪滿鮮花的幽徑,還是荊棘叢生的山谷,你都應勇敢地走下去。要知道痛苦的進取同樣會帶來自信,只有信心百倍地去追求、去奮斗、去拼搏,才會抓信幸運的機遇,不會留下終身遺憾。 朋友,相信自己吧!沒有你,世界也許不會改變什么,而有你,世界將會更加多姿多彩。就讓昨天成為沉思的碑石,滿懷信心地走完漫長的人生之旅吧! 感悟樂觀 樂觀是失意后的坦然,樂觀是平淡中的自信,樂觀是挫折后的不屈,樂觀是困苦艱難中的從容。 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了透視人生的眼睛。 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了力量。 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了希望的渡船,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艱難中敢于拼搏的精神,只要活著就有力量建造自己輝煌的明天。 感悟平凡 我們走過漫漫的一生,有時候會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如此平淡,所有的日出日落、寒來暑往沒有什么區別,一切的歡笑、淚水竟然相同,沒輝煌之處,渾然不知地穿梭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中。面對人生涌起的不過是淡而又淡的感覺,我們頓覺自己很平凡,平凡得像一束遠方的微光、一葉小草、一滴晨露。為此我們惆悵,我們感嘆。其實,我們不必為平凡悲嘆,因為平凡,也是一種美麗! 平凡是荒原,孕育著崛起,只要你鶴崗開拓;平凡是泥土,孕育著收獲,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細流,孕育著深邃,只要你肯積累。 平凡是一場驚險搏擊之后的小憩,是一次輝煌追求之后的沉思。平凡是告別了無知的炫耀的狂妄之后的深沉。平凡不是人生這光的暗淡,不是生命之火的熄滅,不是超然物外的冷漠。 白云為每一個平凡變幻多姿,為每一個平凡留下的清爽,太陽為每一個平凡照出一個明良的天地。 正是地數個平凡的日子組成了我們多彩的一生,正是無數個日子組成了這個燦爛的世界。讓追求人生舞臺上那驚心動魄的一幕的同時,學會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享受那一份寧靜的美麗,享受人生的另一番情趣。分頁:123
張承志:波斯的禮物 1 關于豐富神秘的波斯文獻,還是在學蒙古史的時候,最初從翁獨健先生口中聽到的。也許因為它不僅限于元史一隅,而是涉及了中國學術史滄桑變化的大事,以至我至今記得翁先生反復強調的神情。 清末洪鈞(1839-1893,同治七年狀元)出使歐洲德俄奧荷四國,目瞪口呆地發現,洋人還不僅船堅炮利而已,他們利用一種莫名的波斯國史記,在邊疆等一系列領域里高屋建瓴,居然顯得比中國碩儒讀書還多,學問還大。洪鈞意識到,使此等新學問和資料顯于斯世,即是他的使命所在。 當然洪鈞不可能懂得波斯語。即便后來《元史譯文證補》付梓,作序者依然分不清阿拉伯文與波斯文,云“初至俄也,得拉施特書,隨行舌人,苦無能譯阿拉比文者,見之皆瞠目。”洪鈞的讀取發蒙,靠得只是二手的翻譯。他只能用耳朵聽,仗著一伙舌人通事,拗口勞神地一句句譯著霍沃爾特(Howorth)、多桑(C.D′Ohsson)的大部頭蒙古史。就這樣,波斯史料,就宛如夢中影像般地進入了中國的讀書人大腦。而那時,距離直接翻譯如Rashid al-Din Fadl Allah(拉施特哀丁《史集》);若Ta′rikhi Jahan gushai(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等波斯文歷史巨著,還不知道尚要再等多少年時光。 洪鈞是個勤勉學者。靠著轉譯的資料,就在公使任上他已然攤開書本考證起來,歸國時已成《元史譯文證補》三十卷(其中十卷腹稿)。這部書投入北京學界以后,引起了驚雷一般的轟動。頭一次,中國文人不僅對自己視野之蔽塞震驚,而且對一直自傲的煌煌漢學之基礎,也發生了動搖。 這個故事藏著一個簡單的邏輯。蒙古的征服,既然在古代波斯的地域建立了著名的伊兒汗朝,當然就會存在著該朝的史料。那是一種僻遠的存在;它存在,無論你發現與否。更使學人們震動的,是自己對那存在的——麻木的感覺。確實,在13-14世紀的蒙古人眼里,伊兒汗朝和元朝完全是平等的。 翁先生仔細地講,后來元史界怎樣分成兩種潮流。由于洪鈞揭破,又一次以為看見盡頭的人,更加貶低《元史》價值,主張重修元史。于是屠奇著《蒙兀兒史記》,柯紹編《新元史》。《新元史》并被一些人與二十四史并列,是為所謂“二十五史”的來源。而元史界主流卻因“波斯刺激”,開始捉摸史料的局限與時代的局限,開始悟到——任誰重寫也不會獲得完美的元史;粗糙的《元史》,正因其原始的資料性而更珍貴。 從小處說,治蒙元史,或許證補正是方法。自宏觀處講,人們認識到,洪鈞已經開風氣之先,學術的時代已經變了。 何止元史,知識的世界性已經棱角畢露。沒有誰敢笑話洪鈞的“聽譯”。直至翁先生時,呼喚聲還在重復:要懂語言!今后不僅要念西文譯本,更要直接攻讀波斯文原典,要攻下一切蒙古、突厥、阿拉伯各種文字的原始資料,校勘互考,互證互補,以達到新的學術! 人們常對陳寅恪十三歲出國,十五歲公費留學,游遍東西洋,懂一二十種外語的學歷艷羨不已。其實陳寅恪兄弟考取官費、少年留學履歷的背景,是清末官方的識者,對語言劣勢和閉塞的憂慮。 他們甚至決心從兒童抓起,徹底解決語言問題。與陳寅恪同時出國的選派生,那一期便是一百二十名。《多桑蒙古史》等名著的譯者、史學家馮承鈞也是十二歲被端方批準,與四十多名鄂籍同學一起被派留洋的。他先赴比利時上中學,接著就讀巴黎大學和法蘭西學院,一生志在溝通東西。他翻譯的法國漢學家伯希和(P-Pelliot)、沙畹(E-Chavannes)等人的邊疆論著,直至今日不可或缺。 “波斯”引起了一次大學習——而實際上,細心觀察則會感到:當時的發憤,在不覺間悄悄有過一次置換。不知自何時起,追求的對象,卻漸漸變成了西方列強的語言。英法德俄日,從此膾炙人口,而并未見多少人攻讀波斯語。因為,只要精熟列強西文,便可從突厥到波斯,馳騁諸學如履平地。這個現象始自洪鈞,至今未見稍歇。 也許大中華的骨子里,從來就沒有多么尊重過波斯、蒙古、突厥、阿拉伯。從洪鈞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忙碌的,大體上只是一個介紹和追攆西方的過程。歐洲又一次被中國人研磨切磋。歐洲列強的思想、文化、方法論、世界觀,都被中國知識分子視為首要,刻苦攻讀,咀嚼再三。 時代的滄桑震動,化解成了技術問題和外語問題。一度激起注意的波斯,和波斯象征的一種道路,又歸回到沉默。百年之后回顧,思想史的這場變動如近代之開幕,它令人感慨不已。再回憶證補元史,那真是細枝碎節。天外雷鳴般的那聲時代的呼喚,已經消失沉寂。 只是,如此姿態是一種弟子姿態,它阻擋了最獨立的思考。歐洲的東方學,在被學習的過程中錘煉得更加博大,也更富于優越感。這一步宛如歷史的注定,它無論如何也得邁出。 2 后來才知道,波斯的沖擊在文學領域也發生過。一如文學界的性格,這兒發生的事,當然毫無元史界的拘謹,它隨意而富于渲染。 我猜,老讀書人更熟悉莪默·伽亞謨的譯名。在他們看來,這一西域怪杰,完全可以與整個的波斯文明相匹敵。確實,這位風流詩人的絕妙“魯拜”,引得中國人譯者如蜂,興而不衰。除了近年譯自波斯文原著的張暉(1988)、張鴻年(1991)之外,從1912年起至1999年,以英譯為底本,染指翻譯歐瑪爾·海亞姆(Omar Khayyam)四行詩(rubai-yat,柔巴依,舊譯魯拜)的中國文人,計有胡適、郭沫若、聞一多、徐志摩、孫毓棠、吳劍嵐、趙宋慶、伍蠡甫、李意龍、潘家柏、黃克蓀、李霽野、黃杲昕、陳次震、孟祥森、虞爾昌、柏麗——恐怕這還是不完全統計。 重譯不厭的一個原因,是由于那個用著方便且大名鼎鼎的、費茨吉拉德(Edward FitzGerald)英譯本。中國人的樂此不疲,也是因著歐洲人的嗜愛無止。多幾本舶來絕句算什么,莪默的歐洲譯本更多:它居然有32種英譯本、16種法譯本、12種德譯本、5種意大利譯本、4種俄譯本;還不算什么亞美尼亞文、丹麥文、瑞典文、土耳其文和阿拉伯、烏爾都文! 放肆的剖白,明快的哲理,鮮活的句子。不知它究竟是莪默的,還是費茨吉拉德的。這些胡姬當爐的妙歌,它挑逗了中國文人的渴望和趣味,教導了他們個性解放的極致。文人們出于驚喜,爭相一譯,寄托自由的悲愿。它不僅是一股清風;對翻譯家們來說,它若是末日洪水才好,他們盼它幫忙,沖毀壓抑人性的舊中國于一個早晨——于是譯筆繽紛,華章比美。 而另一種可能,洞徹波斯以及天下學術大勢、獲得能與歐洲人分庭講禮的世界知識、進而建立更科學的方法論與世界觀的可能——被失之交臂。 看來,歷史提供給中國知識分子的可能性,并沒有盼望的那么大。何止不通“波斯”象征的深重含意,即便對狹義的波斯他們也不求甚解。甚至他們不知“魯拜”之外尚有“花園”“果園”,不知莪默前后,還有哈菲茲和毛拉維。但沒有遺憾的必要,這都是時代的定然。只是,既然連胡適、郭沫若等人都不能參悟“波斯”的意味,那么,一種等待就還要繼續下去。 就譯文本身而言,他們翻譯的,已經很難說還是原來那些柔巴依體的波斯詩歌。例如,最著名的胡適所譯那首涉及“創造世界”的: 要是天公換了卿和我 該把這糊涂世界一齊打破 再磨再煉再調和 依著你的安排 把世界重新造過 此譯被徐志摩以為不雅。徐以新潮詩人的自信,提出新譯如下: 愛啊!假如我能勾著這運神謀反 一把抓住這整個兒塞塵的世界 我們還不趁機會把他完全搗爛 再按我們的心愿,改造他一個痛快 二人都不知道此詩未必是海亞姆手筆。他們更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首涉及“天神”的“魯拜”,而且是一個關于造物主的題目。 他們不知道,對于波斯人來說,喚主、指主興嘆,即所謂呼天搶地固然不足為怪,但是取代主和自比造物主——即便對于彈杯縱酒、不守五功、對死板的清規教法恣情嘲笑的蘇菲詩人,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兩個概念之間,有著一種最后的界限。遣詞造句之際,分寸決定一切。 顯然作者有過沉吟,有過挑剔選擇。神的概念與主的概念,畢竟太接近了。他用了一個祆教用語yazdan(天神),而沒有與Huda(真主)一詞發生干系。深淺輕重,微妙僅在縫隙之間,如邊緣的舞蹈。 就中的滋味才是詩味深處,可惜譯者全然不知。胡徐譯中,諸如“愛啊、再磨再煉再調和、卿和我、你我的安排、還不趁機會、塞塵、謀反”,均為失真之筆。唱和固然愉悅,只是離譜太遠。 言及胡適,或許該多說一句。他應該即便對“莪默”,也具備文化嗅覺。但是他的譯文沒有顯示他提倡的科學性。也許就在這個標志附近,他還失去了代表中國與歐洲大家并立的可能,這才是令人遺憾的事。 有人會說,這是詩集不是賬本。可是人們更有權問:我們究竟是在讀波斯的詩呢,還是在讀英國的詩?如果讀者不是為了消閑,而是企圖拓展眼界了解世界,他們讀到的是什么呢?僅僅是文化的誤解嗎? 我們總以為中華即東方,即東方之最。而波斯卻描述了一種別樣的東方。西方人說東方時用語繁繞,“近的,遠的,最近的東方”。這是什么意思?究竟誰是東方?什么是東方?我們的概念亂了。但西方人,何止莪默的英譯者,幾乎在一切學術領域都能列出成排的響亮名字——他們沒有亂,他們出色地進入了土耳其、阿拉伯、印度,進入了波斯。他們進入了一個個距離他們較近的東方;然后又以“較近東方”的知識,用實證的考釋,用精湛的翻譯,征服了中國——這個最遠的東方,一如莪默之例。 應該抄出這首曾使中國知識人那么躁鬧的小詩,讓人們拼音一讀,品味一下它的音韻。是的,哪怕只是聲音的韻調也好,它畢竟是原文。下面即是這首小詩,拉丁轉寫和漢譯均從簡示意。 Gar bar falakyam dast bodi qun yazdan 若能像亞茲丹神駕御天穹, Bar daxitami man in falak ra ze miyan 我便把這層天,從中拿掉。 Wa zeno falaki gakyar qinan sahtami 并重新另造一個天空, Kazade be kame del residi osan 使自由的心兒,快樂如愿。 3 在史學和文學之后——面對著光彩照人的波斯文蘇菲(伊斯蘭神秘主義)詩歌,宗教的范疇終于不能回避了。 其實即便是面對文學或史學,同樣應該強調去理解“文明的心情”。然而只是面對著波斯詩歌、而且面對蘇菲氣息濃厚的波斯詩歌時,愛好者才承認:它們是文學的,它們也是伊斯蘭的。 它們既是簡潔的、自然的、情歌式的;又是雙關的、理念的、宗教式的。它們似是而非,亦此亦彼。它們簡練得無法再刪一字,曖昧得可做相反解釋。翻譯和讀書,在此都不僅是尋找詞匯的對應。詩,在呼吁著讀者和譯者的修養或基礎。沒有新的字母表,人沒辦法翻弄天書。 這種基礎或修養,存在于伊斯蘭蘇菲派的思維和實踐規律——即脫勒蓋提(taliqa)的體系之中。除了學理之外,我特別想說,它在艱辛的歷史過程中,一直被穆斯林實踐著。 但是曖昧雙關的語言的本意,幾乎就等于宗教的機密。而且它也是人最寶貴的心靈。它不是問一問,“調查”一下就能解決的。話題在這兒嚴肅了。 一方是學術帶來的利益,是探聽和利用;一方是宗教的機密,是民眾在歧視和流血中守衛的信仰。或者理解并風雨共濟,或者騙取并加入歧視——知識分子與民眾之間的一種新關系,將隨著如蘇菲研究一樣的、各種非歷史學科的發展,逐漸地變得醒目。 難怪穆斯林不信任莪默魯拜式的譯本。不用說,就教育而言,山野農村的舊式經堂教育,當然無法攀比高等學府。但農民卻可能懂得文學宗教兩不相悖的道理。他們還準確地嗅到了詩歌中的蘇菲味兒。他們以另一種目的,也在一直攀援波斯阿拉伯語的梯子。崎嶇路上,這一攀登已經非常漫長。 遠在14世紀,元朝秘書監的回回館著錄宗教用書目錄時,列有“額史爾”即詩篇一項(A'shir,阿拉伯語,詩)。清代伊斯蘭學者劉介廉的案頭經書中,也有《魯把牙惕》(Rubai-yat)即《魯拜集》一種,只不過并非風靡的那一本。在穆斯林的世界里,詩與經不相悖,詩常常是經典的注解。 所以自王靜齋前后,翻譯《Gulistan》(花園)的作業,在民間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其實與我們這套叢書同時,還有兩種新的阿訇譯本問世(馬克林《古麗斯唐》,新疆版;楊萬寶《真境花園》,寧夏版)。據我所知,對巨著《瑪斯納維》(Masnawi)的民間翻譯,也在不止一所清真寺里進行。 我選了一個典型的蘇菲詩的雙句(bayti),著名的《瑪斯納維》(Masnawi)卷一的第1739(或1784)聯;分別向兩位阿訇(馬克林、楊萬寶)、一位外國蘇菲派研究者(岡田惠美子)、兩位中國波斯文學者(張鴻年、張暉)請教(限于篇幅下面僅引用其中三位譯文)。不用說,他們以前并無交流。 令人振奮的是,兩個生活在僻遠鄉村的阿訇譯文,就基本含義的準確而言,并不比學者遜色。蘇菲詩句的樸素特性,成全著受教育的條件限制的農村人:因為——字面排列的詞匯,是簡明而常見的。直譯于誰都不是太難的事,而其間的深意,又對誰都是同樣的謎。 這是一個深具意味的實驗。也許真的就要開始了,在伊斯蘭神秘主義文學的領域里,農民學者將與大學教授并肩同行。 上句:Dilbaran ra dil,asir-e bidilan 馬譯:“一切的被愛者,俘走了戀人的心,” 楊譯:“失魂喪魄,是因為愛戀者的無心,” 岡譯:“被愛的人的心,是沉湎于愛的人的俘虜,” 下句,即:Jomle ma'xughan,xekar-e axghan 馬譯:“所有的戀人,都是情人的獵物。” 楊譯:“所有的被戀者,是戀人的獵物。” 岡譯:“所有的被愛者,都是戀人的獵獲物。” 在簡練至極的兩個短句里,“dil,心”及它衍生的一批語言的、宗教的近似詞(bi-dilan,無心的)、(dil-baran,掠奪心的,單數為dibar),內涵很難區分,尚未有更狹義的界定。解釋在類似的邊界模糊難辨,詩就難在這里。 譯家們都強調了難點,并提醒說——“主是惟一被愛戀的”(楊萬寶),“被要的是主,愛著的是功修人”(馬克林),“被愛者通常為女性,暗指主;愛戀者通常為男性,修道者”(岡田惠美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漸漸明白:現在還不是追求完美譯文的時候。還需要一段時間和一些條件。等隱喻走向公開,等異端變得合理,等遭受歧視的思想,成為奪目的參考的時候——蘇菲的詩會顯得好懂。蘇菲的釋義,藏在蘇菲的世界里,如同生活中的詩。在活的蘇菲從內部發言之前,脫離實踐的學院詮釋,僅僅是備注和猜想而已。 在新的時代,遲早會出現民眾的文明發言。這是潛在的暗涌,新起的風潮。文明解說和代言資格的問題,民眾的文化權利的問題,也可能——就在這個對波斯語蘇菲詩歌的翻譯作業中,破土而出,登上大雅之堂,以新世紀的進步的名義,成為未來學術的主題。 洞知的掌握,是準確譯文的前提。在缺乏這種前提的時候,最好的翻譯,是直譯、硬譯,哪怕一詞一字地“對仗譯”。魯迅說,“寧信而不順”。他的意思是:信、達、雅談何容易,最根本的規矩是忠于原著。優先的是原著的詞句蘊含,而不是譯文的詞章習慣。許多句子和詞匯,必須新造或硬造,就像唐譯佛經,元譯上諭。 我想,魯迅的翻譯觀,對這個時代的阿拉伯波斯文蘇菲詩歌的翻譯,簡直可做門規家訓。是的,在境界升華、掌握降臨之前,譯筆文采的幾分長短,其實大可忽略不計。 4 對維吾爾的文化參考,只能簡略提及了。不得不說,直至今天,我們還沒有條件,對比研究波斯寶藏的漢譯本與維吾爾語譯本的異同。 要備忘于此的,是一些基本的文化史觀點。因為孤立自大的研究,就如同昔日的新編元史;最終,會因為狹窄的視野,導致自己勞作的浪費。 波斯阿拉伯的文明曾經覆蓋過,并對維吾爾實現過文明的提升。從人的姓名,到衣食住行,到社會結構及道德準則。至于文學和詩,則從柔巴依等格式,到思維詩路,都濃重地罩著波斯阿拉伯的影子。包括嘲戲的風格,包括海亞姆式的對教條的調皮口吻。至于dilbar,那是維吾爾女孩的常見的名字,它的普及,意味著維吾爾對波斯詩歌,早有某種普及的理解,依我看,維吾爾人把dilbar主要釋為“美人”,其精度要高出前述譯本。 直覺提醒我們,從大義的讀解到措辭的細微,參考維吾爾文化,無疑都將是一條捷徑。只是這個“東方”比波斯更近——因此也就離我們親愛的學問更遠。其實,按照學問的基本規則,在沒有經過維文譯本的對校互勘之前,對波斯詩歌的研究不能稱做完全。 在維吾爾的綠洲上,我們追逐的波斯的實質,不僅存在,而且活著,在生活中俯仰皆是。它被全面地移植于此,像一株株魔力的葡萄。 5 有趣的是,自波斯的刺激發生以后,無論在史學界還是在文學領域,中國又都經歷了一次類似的質變過程。就途徑(文字)而言,這場認知都繞行了經由歐洲的路線;就后日的結果而言,也都發生了中介媒體的反客為主:一場對未知文明的探究,最終成了英文的舊課。 雖然自洪鈞以來,史學界熬盡燈油,用放大鏡在字里行間尋覓,但他們對波斯史籍的歷史觀點不屑一顧。一種潛意識不知何時植入了大腦——要的只是波斯腳注,無所謂什么穆斯林史學。一種潛臺詞是,只要讀懂西方大師的嚴謹譯文,考據癖好就可以滿足。難道,你還以為你能追上伯希和嗎? 文學方面更不勝例舉。正如近年愈是對拉丁美洲無知的人,愈對拉美文學爆炸津津樂道一樣——海亞姆雖引起了那般的文人騷動,卻沒有影響他們對自己知識結構的反省。反之,應當說,在對“莪默”的渲染中,已經多少能辨出一絲對穆斯林方式的不敬。 學科的停滯,是對(www.lz13.cn)文明歧視的懲罰。其實,歐洲人正是因為如饑似渴地吸收了地中海彼岸的、從波斯到印度的文化營養,才顯示出那樣的眼界和生氣。 在胡徐的軼事和譯文里,被更準確地翻譯了的是他們自己。他們譯筆的價值也在于,在數行之間,活靈靈有一張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自畫像。 寫這篇札記的時候,正值湖南文藝出版社策劃出版波斯文庫。在我看來,這又是新的一次——繼洪鈞以來的,對我們擁有的知識體系的反省和摸索。可是我們已經不敢輕易歡呼;百年的歷史教育說,看是簡單的求學,實踐起來,卻常有難以理解的波折和轉向。 我不禁憶起蒙古史的往事,憶起年輕時聽說的“波斯”。時過二十年了,我依然在細細品味——是的,它究竟意味著什么呢?波斯的禮物,它勞人心神又使人神往,像一個蘇菲的隱喻。 不管再反復幾次吧,直接面向各種文明的,面向各種價值的探求,已經愈來愈認真地邁開了步子。雖然我們不敢急于歡呼,但感觸是切膚的:歷史正在緩緩地進步。 1999年5月 張承志作品_張承志散文集選 張承志:雪路 張承志:大坂分頁:123
你那么忙,一定很窮吧? 文/飛小白 太多的人,把短暫而珍貴的一生,演繹成碌碌無為的一生。 你那么忙,一定很窮吧? 1 放眼望去,我們身邊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大家忙著工作,忙著賺錢,忙著買房,忙著還貸……看上去,我們很忙很努力,但仍然還是月月光。 于是,許多人叫苦不迭:為什么我們工作時間那么長,看似越來越忙的狀態卻還是窮的掉渣? 其實,大多數人的忙碌,可能是這樣的: 你正在寫一篇需要在一周之內完成的稿件。 剛寫幾句話之后,突然想起來還有一封郵件沒回。于是,你打開郵箱回郵件,與此同時,你又發現收到了其他幾封需要回復的郵件。 一眨眼功夫,半小時過去了,你還在回郵件。當然,你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寫作,于是回頭看了看剛才寫出來的那幾句平淡無奇的話。 而就在你繼續“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腦子里想的竟是午餐要不要吃披薩、朋友生日要買什么禮物等一些無關緊要的事。 就這樣,你從一個想法神游到另一個想法又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再加上刷微博,看朋友圈,馬上就到午餐時間了,于是你決定提早收工…… 日復一日,你每天都過著這樣的生活,時間被一點一點地耗盡。 而等到交稿的截止日期馬上要來臨的時候,你才開始有了緊迫感。你不再想去回復郵件,思想也不再漂移到午餐、買禮物的問題上,專注為你帶來了回報:你終于寫出了大部分的內容。 為什么這樣的“忙碌”很難讓你過得更高級?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下“稀缺”這個詞。 你之所以在臨近截止日期的時候能夠如此高效,正是因為“稀缺”為你換來了專注。 2 《稀缺》一書的作者,經濟學家塞德希爾?穆來納森對這一概念做了解釋: 稀缺是一種心態,當它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 為了趕稿,你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爭取時間”上,因此,任何有可能為你換來時間的事,你都愿意做出犧牲,即使長遠看來,這件事對你來說更為重要。 比如,某天早上,你沒有像往常一樣去健身房鍛煉身體,而是將時間用在了工作上。這種選擇是如何形成的呢? 你可能是算了一下最近去健身房的頻率,在多去一次健身房能給你帶來的利益以及完成工作的迫切需要之間,進行了比較,然后決定不去健身。 對你來說,當天早上能多工作幾個小時,比鍛煉身體更重要。 這就是稀缺導致的帶寬不足,讓我們產生了“管窺之見”:專注于某一事物使我們忽略了其他事物。 你那么忙,一定很窮吧? 帶寬指的是心智的容量,包括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稀缺會降低所有這些帶寬的容量,致使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甚至減弱我們的執行控制力。 為了爭取工作時間而取消健身,就是忽略了健身的長遠利益——受益終生的健康。這就是稀缺導致的帶寬不足,致使我們無心去思考:工作之于健身,哪個更重要。 又或者,當時間不夠用的時候,你還可能會忽略睡眠帶來的好處,于是少睡覺,多工作。 而犧牲睡眠時間,更是直接導致了工作質量的降低。科學研究多次證實,睡眠不足的員工,其積極性會變得更低,犯的錯誤會變得更多。 最后很可能的結局是,稀缺導致我們常常在工作中犯錯,升職加薪離我們越來越遠。 雖說開篇提到寫稿件的例子是一種“瞎忙”的狀態,但真正忙碌的人同樣會面臨時間稀缺的問題,他們每天都覺得時間太少,而要做的事又太多,恨不得把一天掰成36小時來用。 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關注眼前的工作,陷入不斷的忙碌之中,而沒有足夠的帶寬來思考或是規劃未來的發展問題。 那么,提高業績,升職加薪,走向富裕又何從談起? 3 稀缺的頭腦模式,讓忙人失去決策所需的心力。在這一點上,窮人和忙人有著共同的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窮人缺錢,忙人缺時間)過分占據,從而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說的是一位家境貧寒的姑娘,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腦。大學時品學兼優,拿到獎學金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錢寄回家幫父母還債。 到了第二年,再次拿到獎學金的她仍然不打算為自己購置手機或是電腦,而是把錢借給要結婚買房的哥哥。 大四那年她考研結束,成績在邊緣,只能等復試通知。然而,她卻因為沒有電腦,也沒有在電子閱覽室及時刷新學校的最新消息,導致最終錯過了報名機會。姑娘哭得昏天暗地。 幸運的是,姑娘因為分數高,還有好幾個學校可以調劑。但當她到外地學校面試被刷之后,又因為不舍得花路費嘗試其他學校的面試,放棄了一些機會。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因為稀缺導致帶寬變窄,從而影響決策能力的例子。 因為出身貧窮,長期的金錢稀缺狀況培養出了姑娘的稀缺心態,凡事過度考慮錢的問題,導致姑娘沒有更多的帶寬來思考更為重要的事情: 如果買了電腦,就不會在關鍵時刻錯過學校的報名信息;如果面試的時候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就可以多去幾個學校復試。 一個忙碌的人,為了盡可能爭取時間應付工作,不得不被做不完的任務拖累,而沒有“帶寬”去安排更長遠的發展。 同樣,一個窮人,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也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帶寬”來考慮投資和發展,于是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中。 4 我們一直在談階級固化,其實也是這個道理。你看那些出身富貴的人,哪個會因為顧及到錢的問題而錯失良機呢? 所以,我們在《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里可以看到,富人的孩子依然富裕,而大多窮人的孩子終歸沒有擺脫貧窮的命運。 你那么忙,一定很窮吧? 回歸主題,為什么我們這么忙,還是很窮? 除了前面說到的,忙人因為稀缺時間而沒有帶寬來規劃長遠的發展之外,稀缺時間和稀缺金錢的人之間,也是有一定因果聯系的。 比如原本單身的你,很少有時間不夠用的煩惱,工作多一點的時候,頂多加加班,晚一點回家,日子過得還算可以。 而一旦結了婚,生了孩子以后,因為要抱孩子、喂奶、給孩子換尿布,以及其他照顧孩子的瑣事,你寶貴的時間開始慢慢被占用了。 如果你是一位有錢的家長,時間稀缺的問題就可以通過請保姆的方式來解決,這樣就大大節省了你的時間。 而如果你不那么有錢,照顧孩子的所有瑣事都得你和你的另一半親自上陣,當然,你也可以找你或另一半的父母幫忙。 但是,拋開兩代人之間可能會產生的矛盾不說,他們畢竟是免費勞動力,你很難心安理得地把所有的家務事都推給他們,因此,你還是會承擔大部分照顧孩子的工作。 這樣的話,你的工作時間就會被大大壓縮,如果你工作拖沓,或是因為別的原因導致不可避免的加班,那么勢必怠慢了你的孩子。 如果沒有解決時間稀缺的問題,你就很難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平衡點。 如此一來,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金錢的稀缺導致時間的稀缺,時間的稀缺又反過來加重金錢的稀缺。 因此,跳出這個陷阱,我們首先要從根源上解決時間稀缺的問題。 5 在充滿稀缺的世界中,漫長的截止日期就是釀造麻煩的問題所在。早期的資源充沛會變相鼓勵人們浪費,而等到截止日期臨近時,管窺心態和忽略行為又會出現。 大多數人陷入稀缺的陷阱,都是因為在資源相對充裕時管理不善所造成的。 因此,為了解決 “瞎忙”的問題,我們可以將漫長的一次性截止日期改為漸進式的階段性截止日期,讓“警報”來得更早一些。 這里有一個關鍵是,你需要制定分步完成計劃,劃分時間間隔,給自己定下規矩,要在多長時間內完成多少任務。比如,你要寫一本書,就可以要求自己每天寫一頁,運用這種“分步截止日期”,一年以后,你就有365頁。 如果你是真的忙碌,就應該重新規劃To do list上的任務,把這些任務分成A、B、C、D四類,進而按照這四類任務的重要程度來決定先做哪件事,并學會向C類事務勇敢說“不”。 你那么忙,一定很窮吧? 疏通了原本緊湊的計劃表,你才會有余閑的精力去思考更多富有價值的問題:我要如何改進當前的工作,才能獲得更高的回報? 當我們跳出了稀缺的陷阱,用于思考的帶寬就富足了。認知負擔一旦減輕,我們的執行控制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就會有所改善。 同時,我們的專注力、工作質量以及我們選擇去關注的每一種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如此,貧窮的邏輯根源才有可能獲得改變。 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說過:“真正有效率的勞動者,不會整天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閑庭信步般輕松愉悅地處理事務。” 深以為然。 你那么忙,一定很窮吧? 首富王健林雖然他每天要處理的工作很多,但他仍然有時間健身。 對他來說,這就是一個可以讓他從容應對的行程表。這樣的工作方式,給了他足夠的帶寬去做更多的打算,也為他積累財富奠定了精神的基石。 看完這篇文章,你找到自己又忙又窮的原因嗎? 愿你我都能成為富有成效的忙碌者,把短暫而珍貴的一生,演繹成非同凡響的一生。(文/飛小白,微信公眾號/精讀,ID/Jingdu999,參考書籍/塞德希爾·穆來納森,埃爾德·沙菲爾《稀缺》) 窮養,不是讓孩子覺得自己太便宜 你每天80%的努力,都是窮忙 因為貧窮,我錯過了很多分頁:123
台中大里膠原蛋白針一盒2個嗎
台中潭子洢蓮絲隆鼻效果 台中少女針使用感受 台中西屯醫美診所推薦評價彰化少女針下巴塑形 台中北屯洢蓮絲不能溶解 台北中山微整形診所推薦台中大里洢蓮絲S劑型貓抓紋效果 台中豐原洢蓮絲S劑型功效 台中北屯醫美價格小資族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