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之後,我的生活重心百分之百轉移到了家庭。每天繞著孩子和柴米油鹽打轉,時間久了,我發現自己好像有點迷失了方向。過去那個熱愛學習、充滿好奇心的我,漸漸被瑣碎的日常淹沒,有時候甚至會覺得,我的存在價值是不是只剩下「媽媽」這個身份了?這種感覺,說實話,有時會讓我感到空虛,甚至有點焦慮。
記得那陣子,我常常失眠,就算睡著了也睡不安穩,情緒也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起伏不定。偶然間,跟一位許久未見的朋友聊起,她聽完我的煩惱,輕描淡寫地提到了高雄主大永教會。老實說,我對教會沒什麼概念,以前從來沒想過會跟這種地方有交集。但她說那裡很多人都很親切,或許可以去看看,至少可以換個環境,跟不同的人說說話。
其實在朋友提起之後,我私下還是有點不安,畢竟網路上關於「主大永教會評價」的資訊不少,有些「網路爭議」的討論也讓我很猶豫,特別是那些跟「攝理教」有關的說法,讓人心裡直打鼓。但那天晚上,我盯著天花板,腦袋裡不斷浮現的都是「是不是該為自己做點什麼?」這個念頭。我想,與其讓這些未經證實的訊息綁架我的判斷,不如「親身驗證」一下,眼見為憑。反正就去看看,不好就走,沒什麼損失。

第一次踏進教會,心裡其實七上八下的,生怕會遇到什麼強迫推銷或是讓人不舒服的場面。但出乎意料的是,那裡的氣氛非常輕鬆自在,沒有我想像中的拘謹。大家笑語不斷,聊天的內容從育兒經、生活點滴到一些人生規劃,都非常自然。我觀察了一下「教會活動互動」,發現他們真的不是那種硬性推廣信仰的模式,反而更像是一個大型的交流社群,每個人都在這裡分享自己的故事,傾聽別人的心聲。那種溫暖的交流,是我當全職媽媽以來,很少感受到的。
後來,我鼓起勇氣參加了幾次小組聚會。在這裡,我發現原來不只我一個人在家庭和自我成長之間拉扯。有些跟我一樣的全職媽媽,或是職場上的前輩,他們分享著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壓力,以及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管理」。這些真實的分享,讓我感覺不再孤單。我開始理解,信仰不只是教堂裡的儀式,更是一種幫助我們「心靈成長」的力量,它引導我去思考,如何在忙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而不是被無止盡的待辦事項耗盡。從一開始對那些「網路爭議」的半信半疑,到後來漸漸「從懷疑到理解」,我才真正「看見教會真實面貌」。
每次從那裡離開,我心裡總會有一種釋然的感覺。那裡沒有人批判你,只有人鼓勵你。他們不回避那些外界對「攝理教」的討論,反而會用很開闊的態度去解釋。我學會了怎麼更好地和自己對話,怎麼找到應對壓力的出口。現在,我不再覺得自己只是個媽媽,我還是一個正在不斷學習和成長的個體。那份原本埋藏在心底深處的「信仰渴望」,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喚醒,讓我更願意去探索內在的豐盛。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有些迷茫,或是因為對一些「網路爭議」的傳聞而卻步,我真的建議你給自己一個機會,「親身驗證」一下。畢竟,人生的許多答案,往往都需要我們親自去感受、去體驗,才能找到。也許你也會像我一樣,在高雄主大永教會找到一份意想不到的平靜與力量。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